陳文沖
摘要:公司控制權市場是由一個個不同管理的團隊在其中相互競爭公司資源管理權的市場,不管是不斷進行分散股權結構,還是通過必要的全流通改革,公司控制權市場作用的有效發(fā)揮可以通過以董事會為代表的內部控制權市場來實現,也可以通過收購股權的外部控制權市場有效的完成。我國自從引進控制權市場機制以來,在有效深化股權結構改革過程中,需要增強小股東監(jiān)督權、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矯正措施,以實現公司控制權市場理論在我國真正發(fā)揮其該呈現出的作用。
關鍵詞:控制權;公司控制權;董事會;公司治理
一、公司控制權市場理論
1.公司控制權理論概述
控制權的理論概念起源于英文中的corporatecontrol,即公司控制權,“公司控制權本質上是一種決定公司董事會成員任免的權利,該權利屬于所有者或公司的股東?!?/p>
2.公司控制權市場
公司控制權市場是一個個不同管理團隊在其中相互競爭公司資源管理權的市場主體,由于公司控制權市場經常為一個通過收集相應控制權地位的股權與股票代理權來獲得對公司控制的競爭動能,公司控制權市場的存在,很好的解決了公司管理權與公司剩余索取權分離的相應的問題,因為公司控制權市場對公司經營管理者具有相應的監(jiān)督與約束作用。
二、我國公司控制權市場失靈的表現
1.我國公司內部控制權市場失靈
內部人控制(InsiderControl)主要是指現代企業(yè)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控制權)相分離的前提下形成的,由于所有者與經營者利益化出現的不一致等多方面,即出現“內部人控制”的表象。由于這類權利過分集中存在與“內部人”,所以,股東的利益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公司控制權理論失靈的另外一個表現為大股東監(jiān)督權的異化。我國當前特殊的股權結構體制中,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相對集中,大股東控制現象十分普遍。
2.我國公司外部控制權市場失靈
外部控制權市場并未能引發(fā)相應的并購行為。公司外部控制權市場功能的發(fā)揮取決于證券市場,只有依托證券市場進行股權并購的行為,經過爭奪股權實現對目標公司的接管,進而淘汰管理能力低下的管理者,促進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與降低相應的代理成本。
3.公司控制權市場未能改善公司績效
外部公司控制權市場對一個行業(yè)的經營績效的影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真實反映出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對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實際影響。同時也有研究證據表明,控制權轉移上市公司業(yè)績只得到了短暫的提升而非長久提升。公司控制權市場理論在我國的實際運行過程中也同樣出現了相對的失靈的現象。
三、我國公司控制權市場失靈的原因
1.股東監(jiān)督的缺位和信息不對稱
在控制權與所有權相分離的現代化公司體制下,如何通過對所有權對控制權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使控制權達到最有效率的狀態(tài)是一直以來學術界研究的問題之一。但通過轉換思路角度發(fā)現,所有權是否能對控制權起到有效監(jiān)督作用,成為能否解決內部人控制現象的根本。
2.公司治理結構的非股權制衡機制
股權制衡實際是指控制權由幾個大股東分享,通過對內部的牽制,達到任何一個股東都無法單獨出來進行控制決策,從而達到股東相互監(jiān)督的股權管理模式,既能保留體現出股權相對集中的優(yōu)勢,又能大成度上有效抑制大股東對上市公司利益帶來的侵害。
3.股權高度集中與反收購防御體制
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外部公司控制權市場理論在我國的實際運行中,公司經營模式下降時并未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收購與政府接管行為,表現出了失靈的相應現狀。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應歸結于股權高度集中與反收購防御兩個層面。
4.混合并購和多元化經營
混合并購是當前并購的采用的一種方式,混合并購當前受到的爭議較多,僅僅指一個企業(yè)對那些與自己生產的產品不同性質和種類的企業(yè)進行的有關并購行為,其中目標公司與并購企業(yè)既不是同一行業(yè),也沒有縱向關系。
四、我國公司控制權市場失靈的矯正
1.構建最優(yōu)股權結構
對公司股權結構的改革的前提必須理解股權結構的內生性,股權結構的內生性根源在于企業(yè)自身的本質,企業(yè)的本質目的在于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在企業(y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過程中,通過對不同成本的利弊,合理設計出股權結構分配,使企業(yè)達到均衡的競爭性結果,對股權結構內生性的研究為后續(xù)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增強小股東監(jiān)督權
我國《公司法》第三十四條規(guī)定了股東的查閱權,“股東有權查閱、復制公司章程、股東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jiān)事會會議決議和財務會計報告。股東可以要求查閱公司會計賬簿。筆者認為,特別賦予小股東監(jiān)督權的制度有以下三種,包括質詢權、特別調查權、審計員制度。
3.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紕漏制度的缺失,是公司控制權制度在我國失靈的重要原因,也是導致小股東權益保護面臨困境的重要原因,有效合理的解決信息紕漏制度的缺陷是當前完善公司控制權市場理論的重要手段之一。按照我國現行法律規(guī)定,所有上市公司必須及時確地披露年度財務報告、中期財務報告與重大事項公告,問題在于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的真實性如何能夠讓更多的投資者以及社會公眾所認可,一般情況下,投資者相信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依據該信息做出相應的行為,最后結果卻是與預期的目標差距相對較大,甚至在未來一旦確定披露信息存在問題,會造成極為嚴重、惡劣的影響,投資者的損失,尤其是那些小股東的損失將會受到致命的打擊。
五、結論
本文是對關于公司控制權市場失靈現象的研究以及通過對現象原因的剖析,探求其矯正措施。通過對出現的失靈的現象研究,尋找理論上公司控制權市場在我國運行失靈的原因。筆者也同時給出合理化建議,從四個方面,即構建最優(yōu)股權結構、增強小股東監(jiān)督權、推行累計投票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對公司控制權市場失靈進行矯正,以直接或者間接的有效手段來實現對公司控制權市場機制失靈現象實現合理的矯正。
參考文獻:
[1]田進.兼并與收購[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
[2]陳郁.所有權、控制權與激勵—代理經濟學文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3]王彬.公司的控制權結構[M].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
[4]杜煊君.中國證券市場:監(jiān)管與投資者保護[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5]殷召良.公司控制權法律問題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0.
[6]朱從玖.投資者保護—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