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李娟散文集《遙遠的向日葵地》的思想意蘊

      2020-12-23 19:12:21高娟娟
      關(guān)鍵詞:散文集李娟葵花

      高娟娟

      (西藏民族大學(xué) 文學(xué)院,陜西 咸陽 712082)

      新疆作家李娟用一顆虔誠的心,用“獨具性靈,透明而慧黠”[1]的文字書寫?yīng)毺氐膫€人生命體驗,默默地在文壇上耕耘,至今已有《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請放聲歌唱》以及《羊道三部曲》等散文集出版。梁實秋曾說過:“有一個人便有一種散文”[2]36。李娟的非虛構(gòu)散文的背后站立著一個真實的自己,融入了強烈的個人意識,凸顯著個人所獨有的感知、體悟以及思想。正如李娟所言:“我的寫作源泉只在我這里,并非系于某個離不開的地方?!盵3]對于李娟而言,只要生活還在繼續(xù),生命還有余熱,書寫將永遠在路上。李娟近幾年的非虛構(gòu)散文創(chuàng)作,為文壇帶來了一個清晰的、非類型化的個人敘述聲音。讀者在她的文學(xué)世界里,能夠感應(yīng)到作家極具個體生命感染力的獨特敘述。

      李娟此前的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與《走夜路請放聲歌唱》等中的阿勒泰,更多的是作者對記憶的臨摹,帶有評判的眼光。從《羊道》系列開始,李娟試圖走進阿勒泰,對邊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作出誠實的描述。但通讀《羊道三部曲》之后,可以發(fā)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李娟與阿勒泰還存在著距離。而到了散文集《遙遠的向日葵地》,筆者認為李娟跨出了一大步,她超越了狹隘的視野,毫無防備地真正地置身阿勒泰的廣闊天地,成為這里不可缺少的一個個體,真誠地敘述阿勒泰帶給自己外在與內(nèi)在的一切。散文集《遙遠的向日葵地》是李娟帶來的一部新的有力量的杰作,其中飽含著李娟對自己記憶深處那片向日葵地的留戀。屬于李娟的那片“遙遠的向日葵地”,是她人生中的一個重要驛站,在那里留下了真實的、難以忘懷的人與事、景與情、愛與痛。雖然李娟已離開,那片向日葵地已退場,但是曾發(fā)生的一切,注定永遠地埋藏在李娟的心里,化為生命的能量,讓她不斷地努力向前。李娟借助散文集《遙遠的向日葵地》,向自己那段逝去的生活發(fā)出嘹亮的回響。細讀文本發(fā)現(xiàn)寄托于其中的作者濃濃的人文情懷,值得剖析潛藏在其文字背后的深層的思想意蘊。

      一、吟唱大地之愛

      土地是人類乃至萬物生長棲息的地方,它是孕育生命的搖籃。美國著名生態(tài)文學(xué)家奧爾多·利奧波德曾說:“很多歷史事件,至今還都只從人類活動的角度去認識,而事實上,它們都是人類和土地之間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土地的特性,有力地決定了生活在它上面的人的特性?!盵4]195新疆阿爾泰這片土地承載了悠久的歷史,賦予了李娟復(fù)雜而又深沉的情感。在散文集《遙遠的向日葵地》中,李娟行走在大地上,體驗大地的溫度,一邊行走,一邊吟唱。她用她敏銳的眼睛,細膩真誠的文字描述了以外婆、母親和“我”為代表的三代人對土地的態(tài)度,進而觀照千百年的歷史中,人在土地上的生存狀態(tài),折射出土地帶給人類厚重的愛。

      外婆跟著“我”和母親,“輾轉(zhuǎn)新疆四川兩地”[5]73。外婆一生都在渴望能夠回到故鄉(xiāng)四川,但直至臨終都沒有實現(xiàn)。在李娟的散文集《遙遠的向日葵地》中,雖然直接正面描寫刻畫外婆的只有兩篇《外婆的世界》和《外婆的葬禮》,但是讀者仍然能夠從這僅有的兩篇中,感受到外婆與土地之間的關(guān)系。外婆對于母親和“我”作出的人生選擇都不是很理解。在外婆的世界里,在土地上扎根,安安穩(wěn)穩(wěn)地生存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道理她講不出,也不能夠認同。遠離故土的外婆表現(xiàn)出了種種的不適應(yīng),“大部分的時間她總是糊里糊涂的,總是不知身處何地”[5]62。外婆向土地需要的是親切感、安全感以及穩(wěn)定感,可是這些都被“我”和母親狠心剝奪。一次又一次的別離使得外婆與變幻莫測的生活環(huán)境格格不入。她走不出異鄉(xiāng)新疆,同時她也回不到故鄉(xiāng)四川。土地留給外婆的是長長的、跨越不過去的距離,外婆用盡了她的一生終究沒有走完。她只好接受命運的安排,帶著對故鄉(xiāng)的牽掛,深埋在異鄉(xiāng)的土地。外婆這一代人對待土地是皈依、是回歸、是接受、是落地生根。

      強悍的母親一生都在土地上做實驗,將土地視為自己發(fā)家致富的源泉。她不埋怨大地,勤勤懇懇地開墾自己的土地。離開四川來到新疆的母親,并沒有抗拒異鄉(xiāng)的一草一木,一坑一洼,一溪一河。母親對荒涼的土地充滿了愛,她始終相信土地的力量。母親很快便融入到了新的生存環(huán)境中,并且在那里規(guī)劃實踐自己的夢想,她“獨自在烏倫古河南岸的廣闊高地上種了九十畝葵花地”[5]2,面對“那么廣闊的土地,那么細長的水脈。她幾乎陪伴了每一株葵花的充分吮飲”[5]16。而異鄉(xiāng)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都以熱情友好的態(tài)度歡迎母親的到來。平時總有客人到訪,過節(jié)時大家還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其樂融融。母親偶爾與外界的聯(lián)系便是當(dāng)“我”離開她后,在電話里向她報備自己在城市的生活,其余的時間她都帶領(lǐng)著自己的雞、鴨、狗和兔子,穿梭在自己的那片荒涼的葵花地里。土地回饋給母親的也很多很多,向日葵的豐收就是讓人喜悅的場面。母親依靠土地,同時也傾盡所有回報土地。李娟在散文集《遙遠的向日葵地》中,著力表現(xiàn)母親與土地之間的點滴,透過文字讀者能聽見母親將土地視為親人的心聲。

      而以“我”為代表的一代人迷失在人群中,尋找不到自己的心靈家園?!拔摇焙屯恋刂g不是互相信任的伙伴關(guān)系,“每當(dāng)我從地下走上地面,長時間望著眼前一望無垠的空空大地,忍不住像外婆那樣小聲說:‘這能長出什么?’”[5]41對于土地,“我”充滿了懷疑,不抱希望。雖然,“我”也間斷性地回到母親身邊,回到大地上,去經(jīng)營那片葵花地,可是“我”終究還是迷戀葵花地外面的世界。李娟在散文集《遙遠的向日葵地》中反復(fù)渲染暗示“我”的迷離,“我”的彷徨無助?!拔摇笔枪陋毜模拔以趬糁衅鹕?,推開門,走向遠處的葵花地。走了千百萬年也沒能抵達”[5]104。關(guān)于走近土地,擁抱土地,親自在土地上耕種,這些“我”都無法完成?!拔摇笔冀K夢想能夠擁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土地,在土地上建造屬于自己的房子,去過一種“真正與大地相關(guān)的生活”[5]21,可是回歸土地,終歸是作者李娟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拔摇边@一代游走在城市高樓和土地之間,但是卻并沒有真正找到屬于自己扎根的地方。唯一能帶給“我”慰藉的便是,在夢中馳騁在廣闊的大地上,奔赴遙遠的向日葵地。

      盡管三代人對土地的態(tài)度各不相同,但是土地都不曾排斥,而是一一接納。發(fā)生在土地上的一切出走、等待和離別都是人世間最真實的情狀。作者李娟在三代人身上窺視中國人幾百年來與土地之間的復(fù)雜關(guān)系。無論是順從,還是征服,抑或是逃離土地,人類都無法失去土地給予自己的那份深情。歷史不斷發(fā)展,社會不斷前進,世世代代的人不斷改變,“可是大地永不改變”[5]30,大地奉獻給了人類它的所有。李娟反觀出歷史進程中土地與人類之間的聯(lián)系。更深層次上,李娟傳達出人與大地之間應(yīng)該互相對話,平等共處。人類在土地上實踐著宏偉的歷史藍圖,土地給予人類歸屬感、存在感、依戀感,人和土地之間互相作用,人類歷史才能傳承不斷。

      二、情系邊地人民

      母親是向日葵地的經(jīng)營者、守護者,更是深愛大地母親的千千萬萬中華兒女中的一員。母親和邊地人民將心事向大地和盤托出,他們耕種一粒粒種子,日夜祈禱能夠摘收飽滿的果實,迎來嶄新的幸福生活。李娟在散文集《遙遠的向日葵地》中,將母親與邊地人民的勤勞和堅韌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母親和邊地人民敬畏土地,依戀土地,他們在土地上頑強地實踐自己的平凡生活,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美好的明天。

      在廣闊但荒涼的土地上,母親和邊地人民不拋棄土地,不抱怨土地,而是坦然面對土地,改善土地。對生命的守望是母親和邊地人民不忘的諾言。作者李娟在散文集《遙遠的向日葵地》中塑造的母親形象就是邊地人民的代表。母親勤勞質(zhì)樸,善良友愛,不屈不撓。在《災(zāi)年》中,面對鵝喉羚的侵犯,母親可以一直懷抱希望,一遍又一遍地補種種子。90 畝葵花地,補種四次種子,母親的執(zhí)著震撼人心。在《澆地》中,作者李娟描寫了整個夏天,母親都赤身扛著鐵锨,行走在葵花地里,被太陽曬得皮膚黝黑。在李娟心中,母親就“是最強大的一株植物,鐵锨是最貴重的權(quán)杖。她腳踩雨靴,無所不至。像女王般自由、光榮、權(quán)勢鼎盛”[5]17。向日葵地是母親的希望,也是她自己的舞臺?!安シN、澆水、上化肥、打農(nóng)藥、打杈,砍花盤,這些活兒不但費人工,而且都是搶時間的急活。耽誤幾天都有可能影響葵花的最終收成”[5]211。為了向日葵的豐收,母親一直都是親力親為,和時間賽跑。李娟將母親的勞作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在她的筆端,母親雖是星星之火,但卻可以燎原。母親的生活被一系列與葵花地相關(guān)的事情填充,她踏實而愉悅?!皠趧蛹儩嵍澎o”[5]103,母親和邊地人民在貧瘠的土地上辛勤地耕作,他們身上有著千百年來中國農(nóng)民身上的閃光點。“靠天吃飯”的他們猶如“賭徒般活著”[5]110,但是他們從來不放棄生命成長的每一個機遇。李娟對邊地文化的理解相當(dāng)透徹而深刻,她穿過文字贊美這種強大的生存方式,歌唱這種“野性”的巨大力量,感嘆這種勞動之美。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母親和邊地人民執(zhí)著不變的信念。他們熱愛生活,心懷希望,創(chuàng)造奇跡。在散文集《遙遠的向日葵地》中,作者李娟除了記錄反映母親和邊地人民耕種勞作的情景之外,也踏入他們的文化生活中,貼近他們真實的生活原貌,去展示他們豐富多彩的生活,呈現(xiàn)他們可親可愛的真實模樣。在《我媽和我叔》中,李娟描寫了平日里總是強悍甚至不顧個人形象的母親,竟然在愛情面前,表現(xiàn)出了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行為舉止。母親為了叔叔學(xué)著做可口的飯菜,也為了叔叔開始收拾打扮自己。母親深知叔叔的身體不好,絕不在叔叔面前計較,默默地為他承擔(dān)風(fēng)險。他們的愛情里有歡笑也有吵鬧,可即便如此,他們都能感受到彼此的深情厚誼,相互扶持,不離不棄。在《大紅花》中,作者刻畫了一位與眾不同的哈薩克婦女“大紅花”。平日里的“大紅花”愛發(fā)牢騷,不收拾整理家務(wù),愛蹭飯;然而,勞動時的“大紅花”卻是另一番情態(tài)。她認真勞動,并且干得相當(dāng)出色,“到農(nóng)忙季節(jié)雇短工時,這一帶種地的老板都愿意雇用大紅花”[5]204??墒恰霸倮Э嘣俑C囊的人生,也是需要精神享受的”[5]205,即便是在別人眼里,“大紅花”遇到了能夠賺錢的難得的大好機會,可“大紅花”卻舍而棄之,她選擇長途跋涉去看自己喜愛的民間文化活動。觀看活動的“大紅花”一改往日的邋遢形象,盛裝打扮走在阿克哈拉的集市街頭。在《人間》中,生活在偏遠小村莊里的邊地人民對“我”和母親都非常的友善,母親在鄰居的感染下積極參與到本地的社交圈中;葵花老板心懷好意,幫“我”做媒,從而讓“我”能夠留在這個地方。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與把握,是母親和邊地人民共同的心愿。他們熱愛勞動,熱愛生活,對生活充滿了希望,擁有屬于自己的生活情趣,追逐屬于自己的幸福。

      與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以及《羊道三部曲》等作品激情飽滿地回憶書寫生活體驗不同,筆者認為李娟在散文集《遙遠的向日葵地》中,呈現(xiàn)出的是一種穩(wěn)重、成熟而又富含理性的敘述。她更深層次地認識和理解了邊地人民的生活,不再以外來者的身份去審視邊地環(huán)境與邊地人民,而是更多地將自我融入,體悟生活的美好和平凡歲月中的感動?!坝捎谏钪艜鹬亍盵6]62。李娟體察邊地的風(fēng)土人情,感受邊地人民的內(nèi)心訴求。閱讀散文集《遙遠的向日葵地》可以發(fā)現(xiàn),她對邊地人民的生存方式和邊地文化的深刻解讀?!耙粋€人如果不能最后與自然達成和解,就說不上智慧?!盵7]78邊地人民在長期的生存考驗之中,獲得了生態(tài)智慧,能夠與自然和諧相處。他們適應(yīng)無邊的寂寞蒼穹,對生活充滿了渴望,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生活樂趣。李娟在散文集《遙遠的向日葵地》中,呈現(xiàn)出了明亮的底色。她于遙遠、貧瘠、荒涼的邊地中,更深刻地寫出了邊地人民樂觀、豁達、堅強的生活態(tài)度,傳達出邊地人民的夢想和對生活的激情,帶給讀者對生活新的認識。

      三、書寫女性生命意識

      所謂生命意識即尋找探索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在李娟的散文集《遙遠的向日葵地》中,對女性人物的生命意識的書寫貫穿始末。而母親是李娟刻畫的女性人物中最具代表性的,她在母親身上用筆最多,著墨最深。漂泊在外的母親的心是堅定的,母親一生對生命的強烈的熱愛與堅定的守護,是作者李娟由衷敬佩的,母親實踐了女性特有的強大的生命意識。

      母親的堅韌閃爍著生命的底色。在李娟的筆下,母親就像一粒埋在荒涼土地里的種子,任憑命運捉弄,也要頑強地破土而出,接受生存的各種考驗。遠走他鄉(xiāng)的母親為了養(yǎng)活一大家子,積極適應(yīng)邊疆自然環(huán)境,融入邊疆文化生活,在邊疆開墾荒涼的土地,種植向日葵。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母親想方設(shè)法去應(yīng)對。她從未放棄過對生活的希望,盡其所能去追求美好的幸福生活。為了種地,母親將家搬到了荒野中。起初住的是“地窩子”,后來才住上蒙古包。90 畝葵花在面對天災(zāi)時,母親一次接一次地補種??ǖ乩锕┧蛔悖赣H每天早晨騎車去很遠的地方打水,精打細算,節(jié)約用水。母親“貫通終生的耐心與希望”[5]17,她不怕苦,不怕累,日夜穿梭在那片葵花地里?!八偸切判臐M滿,堅信別人能得到的她也有能力得到。別人失去的,她也不畏懼失去?!盵5]82母親用自己的勞動方式去拼命地活著。在《孤獨》中,李娟講述了母親一個人在荒野中生存時,并沒有寂寞難耐失去生活的樂趣。相反,她不再害怕,每當(dāng)想唱歌時,“有時候給賽虎唱,有時候給兔子唱”[5]102。當(dāng)母親在地里行走,偶爾抬頭看到天上的一朵美麗的云彩時,心中便充滿了難以訴說的激動。一朵云彩給她的荒野生活添上了一道風(fēng)景,她想用心中最美的詞句去贊美這朵云。雖然漂泊充滿無奈,可是依然有美麗的瞬間。在《我媽和我叔》中,當(dāng)愛情來臨時,母親愿意去作出努力,把握住自己的幸福。在母親的投射下,女性頑強的生命意志盡顯無遺。背負生活重壓的女性,仍然能夠挑戰(zhàn)自我,不畏懼困難,不向現(xiàn)實妥協(xié),她們的毅力堅不可摧。

      母親對生命的珍視散發(fā)著人性的光輝。正如法國學(xué)者阿爾貝特·史懷澤認為:“敬畏生命的倫理學(xué)否認高級的和低級的、富有價值的和缺少價值的生命之間的區(qū)別?!盵8]131在母親的世界里,生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母親除了關(guān)心愛護自己種植的葵花和飼養(yǎng)的動物之外,對大自然中的其他生命也充滿了虔誠的尊重和關(guān)懷。在《繁盛》中,當(dāng)病蟲害不斷侵擾葵花地時,“我媽日夜憂心。她面對的不但是財產(chǎn)的損失,更是生命的消逝?!盵5]36盡管母親很忙,但她依舊悉心照管自己飼養(yǎng)的狗、雞、鴨子和兔子。在母親的眼里,這些動物都是她最親密的伙伴。在《雞》一文中,面對養(yǎng)雞戶因粗心致使小雞死亡,“我媽大慟,連呼造孽。不管還能不能養(yǎng)活,統(tǒng)統(tǒng)買了回來?!盵5]113母親給幸存的雞做衣服,讓它們防御嚴寒。當(dāng)母親“被一只美麗的生命追隨,活在世上的辛勞與悲哀暫時后退”[5]124,母親和兔子之間形影相隨,他們是平等的生命個體,母親感激兔子的追隨。母親善待生命,珍愛生命,用愛守護每一個生命。母親寬廣的胸襟像大地一般,包容每一粒生命的種子。法國女權(quán)主義批評家茱莉亞·克莉斯蒂娃對母性有獨特的認識,她認為:“女人生育子女并不意味她不能從事專業(yè)工作,相反,生育始終與文化活動相一致,因為在孕育生命過程中女人能更深刻理解生命的內(nèi)涵。”[9]353正是因為生育,使得女性對生命有新的深刻的理解,她們不輕易放棄對生命的守護。母親對待動物和植物的態(tài)度讓李娟看到母性對生命的敬重與守護。李娟以女性特有的審美方式,將視線停留在母親身上,解讀母性對生命的認識。母親與動物、植物等自然生命意象之間建立生命聯(lián)系,與自然界共同構(gòu)成一個整體,一起共享和諧之美?!坝兴枷氲娜梭w驗到必須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樣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他在自己的生命中體驗到其他生命?!盵8]9李娟在母親身上看到個體生命與自然的關(guān)系,看到生命的整體性,從而反思我們的生命狀態(tài)。

      生而為人,母親積極探索追求自己的生命意義與價值。面對生存壓力,母親能夠擁抱苦難,釋放激揚的生命力,在艱難的生存環(huán)境之中仍然能夠找到自己活著的意義,體驗生命每一個真實的過程,在每一個生活細節(jié)之中感悟生命的價值,熱愛生活,感恩生命。在李娟的筆下,女性人物在艱辛的生活面前,勇往直前,堅持不懈,她們克服生活的磨難,依靠自己的力量,有尊嚴地活著。她們身上充滿了人性中的閃光點,敬畏生命,呵護生命,她們在平凡的生活中依舊歌唱著生命的贊歌。王充閭曾說:“對于一個作家,如果說生命體驗、人生感悟是根基,是泥土,那么,形而上的思考和深厚的情感便是它所綻放的兩枝絢麗之花?!盵10]284李娟聚焦母親,憑借自己的生命體驗和心靈體驗以及智慧,書寫女性生命意識。李娟做到了將“知性”和“感性”結(jié)合,體認女性主體生命價值,著力挖掘女性所認同以及實踐的生命哲學(xué)。

      四、關(guān)注生態(tài)問題

      李娟逐漸以生態(tài)人格體察生命,關(guān)懷生態(tài)。她坦言:“從《冬牧場》《羊道》開始,我的文字的背景都是自然環(huán)境,寫得多了就覺得對這些東西認識太少了,太有限了。人跟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的思考不僅是因為寫作上的原因,還是我自己的需要。生活在那樣的地方,我會比一般作家更關(guān)注這些,而且對人和環(huán)境的矛盾沖突也更加敏感,感到無能為力和痛苦,我就想寫這些?!盵11]于是,散文集《遙遠的向日葵地》可以說是“自然與靈魂之間的精神通道”[12]321。李娟多維度關(guān)照生態(tài),更進一步認識人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之間的關(guān)系問題,反思人類的生存困境。

      李娟的生態(tài)意識,折射出作家內(nèi)心對人類的持續(xù)發(fā)展,對生態(tài)系統(tǒng)整體利益的關(guān)心。在散文集《遙遠的向日葵地》中,她除了將目光投向那些溫暖的人和事之外,還更直接地指出大地上發(fā)生的那些丑陋的惡行,那些陽光無法照射進去的無邊黑暗。人類雖生生不息地一代又一代地繁衍,可是面對生存,面對過去,面對未來,人類都親手制造出了一個個的問題。人類的無盡的欲望帶給了生態(tài)系統(tǒng)沉重的壓力,河流污染,湖泊沼澤化,土地板結(jié)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隨之而來。貪婪的外來掠奪者無休止地耕種,大肆施加化肥,“無視基本耕種原則,無盡地勒索,直到土地死去——要么沙化,要么板結(jié)。土壤纏滿塑料地膜,農(nóng)藥瓶子堆積地頭”[5]232。而“只有真正的農(nóng)民,世世代代依附土地而生的人,才能真正地體諒?fù)恋亍盵5]231。在《石頭》一文中,作者將牧羊人與外來人在戈壁灘上撿石頭的行為進行對比。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世世代代的牧羊人,腳踩大地上的每一顆石頭,卻從來沒有想過要利用石頭去賺錢。而外來人直奔石頭而來,在他們的眼里,石頭是金錢的化身,他們能夠精確地辨識石頭的價格。隨著闖入者瘋狂地在大地上搜羅石頭,這種現(xiàn)象越發(fā)嚴重,直至最后開著拖拉機和挖掘機而來。“一邊是戈壁玉成山成海的盛況,另一邊,卻是大地的千瘡百孔?!盵5]161人類無視土地的養(yǎng)育之恩,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被破壞。在《洗澡》一文中,李娟以看似輕松幽默的筆調(diào)寫洗澡事件。但她在這個過程中認識到:為了能夠獲取電,河流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被人為干擾,億萬魚類的生存繁殖出現(xiàn)危機。李娟由自身洗澡的行為出發(fā),思考人類的文明進步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之間的關(guān)系。她承認自己對環(huán)境施加的壓力,于是“洗啊洗啊,好像不只為了洗凈塵垢,還想要洗去一身的罪過”[5]191-192。正如德國哲學(xué)家卡西爾曾說:“人被宣稱為應(yīng)當(dāng)是不斷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個他生存的每時每刻必須查問和審視他的生存狀況的存在物。人類生活的真正價值,恰恰就存在于這種審視中,存在于這種對人類生活的批判態(tài)度中?!盵13]10-11此刻作者李娟并非只是一味地揭示他人的罪行,而是向內(nèi)審問自己,拷問自己的靈魂,她明白了,自己作為社會中的一員,在享受社會進步帶來的成果時,不免也是自然生態(tài)的施害者。李娟以自我為出發(fā)點,進而去重新認識和思考社會成員中的個體,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展造成的影響,以及應(yīng)該承擔(dān)的責(zé)任。大自然留給人類財富,并且以寬容、隱忍的方式自我凈化、自我成長。李娟在《沙棗》一文中,敘述了沙棗無視生命的規(guī)則,在荒野中用盡全力去開花、結(jié)果。在自然界中,沙棗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堅強生長,而成片的沙棗林卻無怨無悔地供養(yǎng)著麻雀與烏鴉。李娟以孩子的視角去觀察沙棗、麻雀和烏鴉,以植物與動物之間的關(guān)系,反觀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在沙棗面前人類顯得自私吝嗇,缺乏對生命的互相擁抱。人的無盡貪婪,人的冷酷無情,人的精神貧瘠,人的內(nèi)心深處的孤獨寂寞等等,人類生存的困境是不容忽視的。李娟并沒有避免人類面對的各種各樣的生存困境,而是將其一一曝曬在日光下。她在描繪那片遙遠的向日葵地的時候,也在關(guān)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發(fā)展,從而警示人類去思考人與自然之間如何更好地相處。

      “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從自然界進化中分離出來的具有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一類生物。但是,這種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只有符合自然規(guī)律才是有意義和持久的。如果無節(jié)制地向自然界掠奪和榨取,就一定會受到自然界的懲罰?!盵14]1-2生態(tài)問題關(guān)乎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死存亡,李娟用文字指出人類對大自然赤裸裸的施暴行為,引發(fā)讀者的反思。李娟關(guān)注生態(tài)問題,用筆實踐自己的所能,批判揭露人類的罪惡,她渴望更多的人能守護家園。英國作家勞倫斯說:“如果我們考慮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人生是要實現(xiàn)我們自身與周圍充滿生機的宇宙之間的純潔關(guān)系而存在的?!盵15]551人類只有與大地、植物、動物一起彼此同呼吸,共命運,和諧發(fā)展,才能互利共贏。人類應(yīng)該崇尚生態(tài)化的生活方式,學(xué)會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之上。

      土地上留下了我們祖祖輩輩的足跡,我們都是大地之子。土地以它寬廣的胸懷包容一切,哺育萬物。“大地最雄渾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萬物的生長”[5]16。在貧瘠的土地上耕種希望,用心守護,那是我們祖祖輩輩的生存方式。李娟描寫的就是大地上的生活,就是最廣為人知卻又被眾人忽略的生活中的點滴細節(jié)和感悟。李娟設(shè)身處地地闖入生活的旋渦,感受最真實的生命存在,她“和許多人一樣,也是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也愛著人間豐富、龐雜,又矛盾重重的所有滋味”[5]90。正如著名作家劉亮程對李娟文章的評價:“我為讀到這樣的散文感到幸福,因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作家已經(jīng)很難寫出這種東西了。那些會寫文章的人,幾乎用全部的人生去學(xué)做文章了,不大知道生活是怎么回事?!盵16]李娟的散文集《遙遠的向日葵地》,以其細膩柔軟的內(nèi)心,精心地回憶了那片向日葵地里的故事。她體驗生活,記述真實,感知萬物。穿過文字的表面,深入探索挖掘蘊含在文本深處的思想精髓,我們能夠聽到作者感人肺腑的傾訴。李娟傳遞給讀者那些被遺忘了的生命本能,激蕩起那些被埋沒的希望、憂愁和歡樂。“遙遠的向日葵地”也許并不遙遠,正在等著每一個鮮活的生命去認領(lǐng)!

      猜你喜歡
      散文集李娟葵花
      斟滿人性溫情的《凹村》——讀雍措的散文集《凹村》
      阿來研究(2020年1期)2020-10-28 08:11:00
      Therapeutic effect of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plus medications for senile osteoporosis and its effect on serum BMP-2 and OPG levels
      葵花之門
      此情可待成追憶——讀李玉洋散文集《那些年,那些事》
      葵花點穴手
      小演奏家(2018年9期)2018-12-06 08:42:02
      再活一次——散文集《鄉(xiāng)間游戲》創(chuàng)作談
      名作欣賞(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Analysis on China’s real estate bubble by Oct.2016
      商情(2017年26期)2017-07-28 12:30:30
      大小筆的協(xié)唱——讀王勝田散文集《悠長歲月》
      睡眠酒店
      四處張望的葵花
      应用必备| 库尔勒市| 隆尧县| 荔浦县| 扬中市| 如东县| 舞阳县| 黑龙江省| 高清| 甘谷县| 景德镇市| 城口县| 灵山县| 镇平县| 乐都县| 昆明市| 金塔县| 锡林郭勒盟| 望城县| 肇东市| 阿坝| 景宁| 合水县| 承德县| 溧水县| 昌图县| 安仁县| 曲麻莱县| 贵溪市| 镇江市| 南涧| 通州市| 永寿县| 大同市| 汤阴县| 拉孜县| 高雄市| 西贡区| 凤城市| 淮安市| 宜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