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積杰
(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qū)人民醫(yī)院,廣東 肇慶 526000)
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慢性并發(fā)癥是周圍神經炎[1],比較典型的癥狀是肢端手套、襪套樣改變、麻木、蟻行感、針刺感、疼痛異常、肌肉萎縮、肌無力[2],呈對稱性、進展性發(fā)展。周圍神經炎的發(fā)展和治療與血糖控制密切相關,采用常規(guī)的西醫(yī)療法效果不甚理想。結合中醫(yī)療法,在西醫(yī)常規(guī)控制血糖的基礎上,運用溫經活血方內服外用法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炎,治療效果較佳,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肇慶市高要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40人。對照組年齡35~75歲,平均年齡(61±8.23)歲。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2型糖尿病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3±1.6)年,伴周圍神經炎病程1.5~10年。對照組年齡35~76歲,平均年齡(62±3.56)歲。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2型糖尿病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5±1.9)年,伴周圍神經炎病程2~10年。兩組患者的基線水平、病程、病情等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嚴格控制飲食,在運動治療前提下應用適當的胰島素增敏劑類藥物或其他降糖藥,做好日常血糖監(jiān)測和調整用藥。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適量B族維生素肌肉注射,每天1次。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溫經活血方內服外用。內服溫經活血方:黃芪、雞血藤各30 g,人參10 g,當歸、桃仁、紅花、川芎、威靈仙、桑枝各20 g,柴胡、枳實、白芍、甘草各15 g,蟲、地龍各12 g,花椒5 g。方法:每日1劑,早晚用水煎服2次。每煎取汁300 mL。外用溫經活血通絡方以“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為法。藥物組成為:桂枝30 g、當歸尾15 g、艾葉30 g、薄荷15 g。若肢體持續(xù)疼痛,夜晚嚴重者加附子10 g;肢體麻木伴蟻行感加水蛭10 g;筋脈攣急者加劉寄奴15 g。方法:使用前先溫水浸泡洗凈皮膚,再將藥膏涂在患處,上肢加曲池,下肢加足三里,用神燈照射涂藥處,每次30 min,每天1次。2組均以1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4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納入及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參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經炎》的診斷標準[3],即:有明確糖尿病病史或有糖耐量異常病史;出現典型癥狀,如肢體末端疼痛、麻木、感覺異常;足部溫度覺檢查、震動覺檢查、尼龍絲刺激檢查、神經肌電圖檢查等相關檢查中,有兩項或兩項以上檢查異常。(2)排除標準:患有頸腰椎病變、血管疾病或因放化療、中毒、感染等原因導致的神經病變及損傷的患者。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觀察患者的癥狀和體征。癥狀明顯好轉或消失為顯效;癥狀及體征有好轉為有效;癥狀和體征無改善甚至惡化為無效。此外,用肌電圖儀測定神經傳導速度并監(jiān)測血糖。
采用SPSS 24.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4個療程后,試驗組患者的顯效率、有效率及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別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療效對比 例(%)
治療4個療程后兩組患者比較。試驗組的神經傳導速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濃度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試驗組的血糖濃度降低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差別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神經傳導速度、治療前后空腹血糖下降情況Tab.2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and decrease situation of FBG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炎的病因復雜,目前尚未發(fā)現特異性的西醫(yī)治療藥物,臨床上的常規(guī)治療不能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癥狀。在中醫(yī)辨證論、整體論和陰陽學說、五行理論學說的指導下,得出糖尿病周圍神經炎的病理基礎是氣虛血瘀、經絡不通[4]。根據本病“氣虛血瘀、經絡不通”的病理特點,在西醫(yī)常規(guī)嚴格控制血糖的基礎上,運用溫經活血方內服外用的方法,達到了溫經活血、化瘀通絡、緩解甚至消除患者周圍神經炎的相關癥狀,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
本研究表明,溫經活血方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神經癥狀,改善和恢復神經傳導功能,能夠更高效地降低血糖,顯著提高試驗組的總有效率。對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炎患者采用溫經活血方內服外用可明顯提高療效,在緩解病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非常顯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