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冬 楊志攀
【摘要】目的 探討B(tài)TX—A注射結合踝關節(jié)被動運動儀治療腦癱患兒尖足的療效。方法 將50例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采用BTX—A注射+踝關節(jié)被動運動儀根據耐受程度可增加運動次數,對照組采用BTX—A注射+常規(guī)康復,每天2次。對比分析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兒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兒的肌張力、足背屈角,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兒肌張力、足背屈角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A型肉毒素可以降低肌張力,爭取到治療時機。而踝關節(jié)被動運動儀,有效改善了患兒的運動功能,兩者結合一起,效果顯著,適合臨床推廣。
【關鍵詞】尖足;BTX—A注射;踝關節(jié)被動運動儀;痙攣型腦癱
【中圖分類號】R7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3..01
腦癱在我國的發(fā)病率為1.8%o~4.0%o,痙攣型60%~70%[1]。痙攣不僅阻礙兒童正常運動功能的發(fā)育,還可造成肌肉攣縮,關節(jié)脫位和畸形等并發(fā)癥。因此如何緩解痙攣一直是腦癱康復治療中的重要課題。我科在注射BTX—A的基礎上配合踝關節(jié)被動運動儀治療患兒尖足,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在我科治療的50例腦癱尖足患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我國小兒痙攣性腦癱的診斷及標準;年齡3~6歲;患兒有行走能力均存在不同程度尖足異常姿勢。
采用以上標準選擇50例患兒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BTX—A注射+常規(guī)康復訓練,觀察組BTX—A注射+踝關節(jié)被動運動儀訓練。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1 2組患兒均接受BTX
A肌肉注射治療,并在BTX—A肌注24 h后再接受相等強度的肌肉牽拉和功能康復訓練;觀察組在進行BTX—A注射1周后結合踝關節(jié)被動運動儀訓練。
1.2.2 康復訓練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康復治療,推拿按摩手法充分按摩腓腸肌、比目魚肌,緩解小腿三頭肌痙攣。同時對跟腱進行徒手牽拉:將患兒取仰臥位,治療師一手固定其踝關節(jié),另一手牽拉跟骨。
2 結 果(見表2)
3 討 論
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設置不同的運動模式以及關節(jié)活動角度和牽拉方向,強度,時間等參數進行個體化的治療。 同時,這一治療儀器的使用,讓患兒可在無痛的狀態(tài)下,完成肌張力的伸縮鍛煉,提高了患兒依從性和臨床治療效果。觀察組患兒肌張力、足背屈角低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并大大減輕治療師和患兒家庭壓力,延伸家庭康復,適合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冼 瑩,譚莉娟,樊金蓮,等.高壓氧綜合治療對小兒早期腦癱患者認知言語及運動能力的改善作用[J].河北醫(yī)學,2018,24(2):26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