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麗娟
【摘要】目的 探究腸梗阻患者放射診斷中多層螺旋CT檢查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3年9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54例腸梗阻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27例與對照組27例,其中對照組患者行X線檢查,研究組患者則行多層螺旋CT檢查,比較兩種檢查的臨床效果與應用價值。結果 研究組的圖像清晰率與檢出率分別為92.59%、96.30%,均較對照組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診斷敏感度為92.59%,特異度為3.70%,均較對照組顯著提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腸梗阻患者采取多層螺旋CT作為放射診斷方法,有效提高了病變檢出率,提升了診斷有效性,值得推廣。
【關鍵詞】腸梗阻;放射診斷;X線;螺旋CT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3..02
急性腸梗阻在臨床的發(fā)病率一直處于較高水平,其發(fā)生與腸內(nèi)物質(zhì)通過腸道時受阻相關,患者可表現(xiàn)為腹痛、腹脹與便秘等癥狀[1]。腸梗阻的發(fā)病原因較為復雜,一旦確診,病情進展迅速,如未經(jīng)及時診斷與治療,可能導致病情惡化,嚴重危及患者生命,早期明確診斷是保證患者獲得良好預后的重要基礎[2]。目前,臨床初步診斷主要采用腹部X線與鋇劑灌腸等方法,具有一定的漏診率。為此,本次研究進一步探究了多層螺旋CT在腸梗阻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9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54例腸梗阻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27例與對照組27例,研究組男15例,女12例,年齡43~69歲,平均(53.75±2.46)歲;對照組男16例,女11例,年齡41~70歲,平均(53.17±2.63)歲。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的病例資料均完整,自愿參與此項研究,并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確認;排除標準:需排除合并肝腎等重要臟器重大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檢查方法
對照組行腹部X線檢查,方法如下:常規(guī)應用X線機掃描患者腹部,指導患者分別取立位與平臥體位,進行腹部的全方位掃描[3]。
研究組行多層螺旋CT檢查,方法如下:指導患者取仰臥體位,并應用CT診斷儀予以平掃,自膈頂部位掃描至恥骨聯(lián)合下方,層間距設為10 mm,層厚為10 mm,薄層重建參數(shù)為1.5 mm,常規(guī)掃描結束后進一步進行增強掃描。首先,應用高壓注射器自肘靜脈快速團注100 mL碘對比劑-碘佛醇,設定3.5 ml/s的流速,延遲時間分別為30 s、60 s、180 s,以分別獲取動脈期、靜脈期與延遲期三個時期的圖像[4]。至少2名經(jīng)驗豐富的放射科醫(yī)師復核診斷與檢查報告。
1.3 診斷標準
腸梗阻臨床表現(xiàn):腸管內(nèi)滯留部分氣體或液體,小腸出現(xiàn)擴張表現(xiàn),直徑達25 mm;可伴有左右半腸的擴張;多層螺旋CT可明確梗阻位置,于圖像中可見鳥嘴狀圖像,主要特征為壁膜增厚,上述表現(xiàn)均可作為急性腸梗阻的判定標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x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 結 果
2.1 兩組圖像清晰度與檢出率對比
研究組的圖像清晰率與檢出率分別為92.59%、96.30%,均較對照組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診斷準確率對比
以術后病理結果作為標準,評價兩組診斷效果,結果顯示:研究組診斷敏感度為92.59%,特異度為3.70%,均較對照組顯著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腸梗阻多需要采取外科手術治療,早期明確診斷是盡早開展治療的前提。處于病情初發(fā)階段,患者的臨床癥狀往往不明顯,一旦出現(xiàn)腹痛癥狀,病情進展快速,患者的預后不佳[5]。為確保手術療效,臨床需結合輔助檢查結果,明確梗阻類型與所處位置,以制定更為合理的手術方案,確保手術有效性。鑒于影像學檢查無創(chuàng)、顯像效果好等特點,被作為腸梗阻的主要診斷方式。X線檢查通過射線穿透腹部的影像,能夠獲得清晰的病灶圖像,有助于臨床醫(yī)師了解梗阻情況。腸梗阻發(fā)病后4~6 h,X線便可顯示梗阻位置出現(xiàn)積氣與積液情況,并可見梗阻腸管位置出現(xiàn)擴張,通過擴張腸管特點,便可判定具體的梗阻部位[6]。X線檢查操作較為簡單,且檢查費用低,對機體的輻射少,出具結果迅速,因此常用于急腹癥的臨床診斷與鑒別診斷中。在實際應用中發(fā)現(xiàn),腹部X線檢查的分辨率較低,平掃腹部結構時常出現(xiàn)影像重疊情況,在判定腸腔內(nèi)積液情況時影像較為模糊,同時X線往往無法發(fā)現(xiàn)隱匿的病灶,增加了漏診、誤診的風險,單純應用X線診斷效果不理想。
為此,本次研究進一步探討了多層螺旋CT在腸梗阻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圖像清晰率與檢出率分別為92.59%、96.30%,均較對照組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多層螺旋CT的影像學資料清晰度更高,更利于醫(yī)師辨別病灶,為臨床診斷提供了可靠參考;研究組診斷敏感度為92.59%,特異度為3.70%,均較對照組顯著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多層螺旋CT檢查減少了誤診與漏診情況的發(fā)生,提高了診斷有效性。腹部CT具有極高的分辨率,可顯示梗阻位置與病灶輪廓,有利于醫(yī)師評估患病程度,辨別腸梗阻的類型,此外,CT檢查可全方位顯示病變情況,結合增強掃描與病灶影像重建等處理技術,有助于立體、直觀顯示病灶、淋巴結與腸系膜等組織,為初步判定是否為惡性病灶,是否存在轉(zhuǎn)移征象等提供了可靠參考。腹部CT檢查時患者為仰臥位,有效提高了檢查的舒適性,避免了患者因劇烈疼痛無法配合體位變化影響檢查結果,檢查認可度也明顯提升,說明與X線比較,CT檢查更具優(yōu)勢。
綜上所述,腸梗阻患者采取多層螺旋CT作為放射診斷方法,有效提高了病變檢出率,提升了診斷有效性,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都基權,焦 健,許 韞,等.高分辨率CT檢查在以腸梗阻為主要表現(xiàn)急性闌尾炎診斷中的應用[J].山東醫(yī)藥,2020,60(9):86-89.
[2] 白江江,宗新玲,高維東,等.結腸直腸癌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診斷與治療現(xiàn)狀綜述[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9,23(23):138-140.
[3] 魏勝超,曹 帥,吳 婷.膽石性腸梗阻CT與MRI影像學特征及其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9,17(10):87-89.
[4] 郭躍虎,牛志燕,王 波,等.經(jīng)肛門腸梗阻導管減壓與經(jīng)腸道支架植入術減壓后腹腔鏡手術治療梗阻性結直腸癌的效果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7):1126-1127.
[5] 孫 沖,李敏龍.超聲檢查在小兒胃腸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診斷現(xiàn)狀及應用價值分析[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20,32(3):54-57.
[6] 屈國標,李順長,麥游波.抗精神病藥致麻痹性腸梗阻的X射線診斷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20,4(7):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