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霞
游戲對于幼兒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游戲活動的開展。用課程游戲化的理念再看以往的游戲,游戲材料、教師的指導、幼兒的游戲行為都存在著和游戲本意大相徑庭的差異。在對我園角色游戲進行現(xiàn)場觀察和研討后發(fā)現(xiàn),我園角色游戲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1.角色游戲主題單一。以前老師創(chuàng)設的角色區(qū),看上去很漂亮、整潔,幼兒在材料區(qū)選擇自己需要的材料進行游戲。接下來就是這樣的場景,場景一:燒烤店的老板坐在那不停地重復烤著食物。場景二:娃娃家的孩子總是坐在娃娃家吃著媽媽做的飯……孩子們漸漸失去了興趣,簡單重復,幼兒“為游戲”而游戲。
2.角色游戲材料投放單一。雖然老師設置了各種角色游戲區(qū),但是游戲區(qū)里材料種類相對單一。如:小吃店制作的饅頭、餃子等;娃娃家除了娃娃,還有各種制作的菜肴。
針對這幾個問題,我們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及課程游戲化理念的精神,一年來,我們大膽嘗試“把游戲還給孩子”,嘗試將游戲的空間、材料、時間、主題還給孩子,在經過一年的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只有真正給予幼兒獨立性、自主性,幼兒才能收獲更多。
一、獨立空間,讓幼兒自主規(guī)劃
為了打破原先教師創(chuàng)設的角色區(qū),我們將所有設置好的區(qū)域全部搬走,把游戲區(qū)域創(chuàng)設權交給幼兒,把空間給孩子。寬敞的游戲空間孩子自由掌控,每到游戲時間,孩子們會忙碌起來,由幼兒自主規(guī)劃出的游戲區(qū),每天不一樣,精彩紛呈。
確定好位置后,我們又一起商量游戲開放的次數(shù)、時間等,最終確定班級角色游戲時間為每周2次、每次70分鐘(制訂計劃10分鐘、布置場地10分鐘、自由游戲30分鐘、收拾10分鐘、分享交流10分鐘)。
二、主題內容,讓幼兒自主選擇
游戲前,幼兒會自由結伴商量游戲內容,制訂主題游戲計劃,幼兒自主選擇內容后,一學期自創(chuàng)游戲的主題是越來越豐富的,相繼開展了娃娃家、醫(yī)院、超市、飛機場、幼兒園等等游戲。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開展自己熟悉的游戲主題,會駕輕就熟、興趣盎然。
場景:霸王龍組的5個孩子手拉手來到游戲區(qū),用小椅子排成一排,泡沫墊放在兩邊做機翼,小椅子的背上放根布條,是安全帶,一人拿了一本書當方向盤開飛機,一個做空姐,一個做乘客,玩起了坐飛機的游戲。
在這樣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幼兒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發(fā)展。
三、班級公約,讓幼兒自主管理
《綱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規(guī),減少不必要的管理行為,要逐步培養(yǎng)幼兒的自律?!币虼?,我們放手讓孩子自己制訂班級公約,做公約的主人。如:幼兒玩公交車的游戲,經常上車下車相撞,又如:孩子們在游戲中會出現(xiàn)爭搶材料的現(xiàn)象等問題,于是在分享環(huán)節(jié)我們組織孩子討論怎么辦,大家一起制定公約,雖然孩子們設計得很簡單,但孩子們自己設計的自己能理解,愿意去遵守,它比教師強加給他們的規(guī)則更有效。
四、材料收集,讓幼兒自主游戲
《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材料開展活動?!币虼?,只有努力挖掘幼兒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豐富幼兒的游戲情節(jié),才能有效提高幼兒游戲的水平和玩游戲的興趣。于是我們建立了“材料超市”,分為空間規(guī)劃材料和情境游戲材料,并貼上標簽,便于孩子收拾整理。
空間規(guī)劃材料:桌子、椅子、管子、紙磚、地墊等,多為低結構材料,用于規(guī)劃設置區(qū)域。
情境游戲材料:(1)廢舊材料區(qū):牙膏盒、牛奶箱子、糖盒、樹葉等等,能通過幼兒想象成為替代品的低結構材料;(2)仿真材料區(qū):警察衣服、小行李箱、布娃娃、警察帽等等,能提高孩子游戲的興趣;(3)可操作區(qū):彩紙、畫筆、橡皮泥等等,幼兒可以使用繪畫、手工等多種方式進行操作,滿足其想象力,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
教師應發(fā)揮材料的功能與作用,最大限度滿足孩子游戲的需求,讓材料真正與孩子互動,促進幼兒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五、分享交流,讓幼兒自由表達
游戲后的分享交流環(huán)節(jié),是幫助幼兒總結交流游戲情況,推進游戲情節(ji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觀察教師能了解幼兒游戲開展的情況、提供適宜的幫助,并做好過程性資料的收集。一個主題游戲結束后,將通過計劃書、過程性的照片展示、我的故事,讓幼兒分享游戲。
分享交流實錄:
師:孩子們,說說今天你們玩的什么游戲。
幼:我今天玩的警察游戲。
師:那你今天處理了哪些事?
幼:……
(教師的提問應該與具體的事物和行為相聯(lián)系,才能激發(fā)幼兒交流的愿望。)
師:在游戲中你們遇到困難了嗎?需要大家什么幫助?
幼:今天我們飛機場商店里沒有人來。
師:那你們有什么辦法呢?
幼1:老板可以在門口貼一張廣告紙,讓大家都知道今天有新品。(老師記錄)
幼2:可以買一個東西送一個東西。(老師簡筆畫記錄)
教師鼓勵孩子們說:你們明天可以去試一試這些方法,看看生意會不會好些。
(幼兒共同想辦法解決問題,這也是老師推進游戲的一種方法)
……
經過實踐和反思,我們深深體會到:在交流分享中,教師可以重點對游戲中孩子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與幼兒一起總結出游戲經驗和有價值的游戲點,為下一次游戲提供支持,在共同分享中推進幼兒游戲的發(fā)展。
皮亞杰強調兒童在游戲中應該是自由自在的,教師的主要任務在于給兒童提供適宜的游戲材料,給予支持,激發(fā)兒童的游戲興趣,提高幼兒游戲水平,使兒童在游戲中自由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讓幼兒自主規(guī)劃、自主選擇、自主管理、自主參與、自主學習、自主游戲,讓自主真正生發(fā)出來。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