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艷艷 呂秀云 于一偉
(1.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qū)畜牧獸醫(yī)技術服務中心 山東 威海 264400;2. 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虎山畜牧獸醫(yī)工作站 山東 威海 264305)
脂肪肝綜合征是指畜禽攝入過高的能量日糧后,因運動量不足而導致能量代謝失衡、肝臟脂肪過度沉積的一種代謝性疾病。該病的主要特征為肝臟呈淡黃色,質脆易碎,肝臟表面附著大量的血凝塊。
榮成市某養(yǎng)殖戶飼養(yǎng)的2 000 只150 日齡太湖鵝突然出現零星死亡。死亡的鵝體況良好,腹部較大,生前未見異常癥狀。場主帶著病死鵝到獸醫(yī)門診處就診。
鵝群的精神狀態(tài)良好,采食量和飲水量均正常。大部分鵝體況過肥,腹部較大,走路緩慢。
死亡鵝的皮下肌肉富有彈性,打開腹腔可以觀察到腹部沉積較厚的脂肪層,內臟周圍及腸系膜附有大量脂肪;大面積的血凝塊附著于肝臟表面,肝臟呈淡黃色,質脆易碎,有油膩感,去除血凝塊后可見肝臟表面有條狀破裂區(qū)域和細小出血點。其他器官無異常。
細菌分離培養(yǎng):無菌采取病死鵝肝臟,接種于普通培養(yǎng)基和麥康凱培養(yǎng)基上,置于37℃恒溫箱中培養(yǎng),24h后觀察結果,普通培養(yǎng)基與麥康凱培養(yǎng)基上均未有菌落生長。
結合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及實驗室檢查,可確診為脂肪肝綜合征。
5.1 限制日糧的能量水平。適當降低日糧中的能量飼料玉米的比例,適當提高蛋白質飼料豆粕的比例,同時添加適量的容積性飼料麩皮等。
5.2 保證日糧中有足夠的營養(yǎng)成分,如氯化膽堿、VE和VB12。氯化膽堿每1000kg飼料添加1g,VE每1000kg飼料添加10g,VB12每1 000kg飼料添加0.012g,連用2 周。
5.3 提高機體抵抗力,防止繼發(fā)感染。在飼料中添加益生菌,每袋500g,按照每100kg飼料中添加1 袋益生菌的標準,連用2 周。
經過2 周的綜合治療,鵝群的體況得到有效控制,死亡數量減少,并逐漸恢復正常。
鵝肝臟合成脂肪的能力遠大于其他家禽,其脂肪組織合成脂肪的比例只占5%~10%,而肝臟合成的脂肪比例占90%~95%,這也是水禽肝臟能迅速肥大的主要原因。該病例中的太湖鵝主要是因為飼喂的粉碎玉米秸稈中含有大量未采摘的玉米,而日糧中的玉米比例沒有降低,導致鵝采食過量的能量飼料,從而引發(fā)脂肪肝綜合征[1]。
6.1 膽堿是家禽生長必需的一種維生素,有助于將肝臟中的脂肪轉移出去,屬于肝臟的保護性物質。而玉米中膽堿的含量低于其他谷物飼料,飼喂玉米時脂肪容易在肝臟中沉積。養(yǎng)殖人員應在太湖鵝的飼料中添加膽堿,加速對脂肪的有效分解,從而抑制太湖鵝脂肪肝的生成。
6.2 VE是極強的抗氧化劑,具有穩(wěn)定細胞膜脂質部分的作用,可減少或防止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反應;可使糖原儲存增加,肝內輔酶A、二磷腺苷增加,促進氨基酸合成核蛋白,并有抗脂肪肝及防肝壞死的作用;可保護肝細胞、心肌等組織免受化學毒物損害。
6.3 VB12具有促進太湖鵝消化及促進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等作用。
6.4 添加益生菌不但可以提高太湖鵝的機體免疫力,還可以調節(jié)腸道菌群,改善腸道環(huán)境。
在太湖鵝的飼料中添加膽堿以及維生素、益生菌,同時減少玉米的含量,改善太湖鵝的飼養(yǎng)環(huán)境,合理調整飼料能量水平,控制配比,采取以上措施后,能夠有效降低太湖鵝脂肪肝綜合征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