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瓊中縣烏石學校 謝海春
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數學教師應時刻注意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與深入探究,發(fā)現數學問題,想方設法解決問題。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積極探索,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遇到困難時,借助自身所學知識及數學思維,探究化解矛盾的方法,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逐步強化學生探究能力。
數學新課程中明確提出要加強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數學思維去探究與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強化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出一批又一批探究性人才。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設計一系列巧妙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與思考,調動起他們的探索欲望。
例如,《容積和容積單位》課堂教學中,教師了解到小學生普遍喜歡喝果汁,基于這一情況設計問題:(1)小明與小紅在課余時間一起喝果汁,小紅喝了五瓶,小明只喝了一瓶,請問誰喝的果汁更多一些?(2)小明與小紅果汁瓶一樣嗎?這些問題引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接下來教師指導學生向容積不同的各種果汁瓶里注入一定的水量,問:這些水量是多少呢?通過細致的觀察,學生很快發(fā)現容積不同的瓶子其裝水量也是不同的。小明的果汁瓶比小紅的大,所以他喝的果汁不一定比小紅少。這時教師及時地引出了本節(jié)課要學的新知——物體的容積和容積單位,這種以問題為引導的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與探究欲望,準確辨明有關數學概念,從而強化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合作學習是調動學生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探究的主要方式。所以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為學生提供各種合作學習的機會,搭建合作平臺,創(chuàng)設探究、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促使學生能夠在充足的空間下自由探究新知識。教師立足于學生實際認知情況,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劃分小組,做好各項合作準備?;顒忧埃?/p>
(1)確定合作的目標及規(guī)則,提出各項要求,促使學生明白合作需要達到什么目標。
(2)確定小組內部分工,開展積極有效的活動,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傾聽、思考、交流與協助,從而獲得大量知識。
例如,在《分數的初步認識》課堂教學中,教師把班級學生劃分成八個小組,課堂上展示2個火龍果與6個盤子,提問道:“2個火龍果平均裝在6個盤子中,每個盤子裝多少?用擊掌的方式告訴我?!蓖瑫r,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促使學生基本認識分數概念。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以小組學習的方式創(chuàng)建了合作平臺,為學生自主探究留足了空間,促使學生迅速掌握本節(jié)數學知識,強化學生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毙W數學教師應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親自參與各種實踐操作活動,從而切身感受成功的喜悅。探究數學知識最深刻的感受便是親自動手操作實踐。通過動手操作,可培養(yǎng)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相比于教師直接講解的效果更明顯。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用各種新穎的方式吸引學生參與到動手操作活動中,通過畫、剪、拼、量等活動,調動思維,積極探索。
例如,在《梯形的面積》的教學中,教師先引導學生復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然后提出:“你們想不想知道梯形的面積是如何計算的呢?它和之前所學圖形面積計算有什么關系呢?能不能將其轉化為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來計算?”接下來,四人一組進行動手實踐活動,通過你剪我拼,引導學生積極探究與思考。當探索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后,再要求學生獨自試一試運用公式。通過這樣的探究活動,激發(fā)了學生探索欲望及動手操作的激情,不斷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從而實現高效教學。
“沒有任何激勵比成功更有滿足感,也沒有什么激勵比成功更能激發(fā)獲得成功的努力?!闭n堂教學中,教師應立足于學生個性差異,營造不同的情境,使層次不同的學生都能夠體會到成就感。
例如,在《梯形的面積》教學中,教師為學生積極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設計了三個活動誘發(fā)學生動手操作、深入探究?;顒右唬杭舨贸鰞蓚€完全一樣的梯形,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合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活動二:梯形分成兩個三角形或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活動三:從梯形兩腰中點的連線將梯形剪開,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任選一個活動動手操作。通過這三個問題的引導,學生能夠將不同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準確地推導出來,即便是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也可采取一種方法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如此,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數學知識探究過程中,并獲得不同的創(chuàng)造與發(fā)展,都能夠切身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提高了探究學習的能力。在如此探究活動中,學生便可全身心、持久地投入到探究性學習活動中。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活動需要以學習成功為基礎,不斷的成功才可調動學生積極學習心理。
著名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對世界十分好奇,伴隨著與生俱來的探索欲望,這恰好是小學數學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的關鍵所在。教師應想方設法保持學生這一種強烈的欲望,引導其在數學知識學習中主動探究,以合作交流的方式進一步強化舊知識與學習掌握新知識。這也就要求在新課標要求下教師應積極革新自身教學理念及教學模式,精心創(chuàng)設各種探索的機會與情景,為學生留足探究的空間與時間,高效率學習,培養(yǎng)知識探究能力,從而提高數學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