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yī)院(473000)王靜
癡呆屬于臨床中發(fā)生率較高的一種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其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視覺和認知空間障礙,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1]。癡呆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人格變化、情感障礙、注意力散漫、思維遲鈍、視覺空間技能損害、語言障礙以及記憶力減退等,并且伴自身生活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減退。按照癡呆的發(fā)病原因可以將其分為腦變性疾病所導致的阿爾茲海默癥、后天獲得性綜合征、混合型癡呆以及腦血管性疾病導致的癡呆。阿爾茲海默癥則是臨床中最常見的一種癡呆癥類型,在全部癡呆癥患者中的占比大約為50%~60%[2]。血管性癡呆主要是因為缺血性卒中所引起的記憶力和認知能力減退的一種疾病。阿爾茲海默癥、血管性癡呆均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讓其生活質量明顯降低,現(xiàn)階段已成為了一個全球性健康問題[3]。阿爾茲海默癥與血管性癡呆存在一定的相同之處,但是兩種疾病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所以選擇合理的方法準確鑒別診斷兩種疾病,對于制定科學的治療方案、提高臨床療效非常重要。本研究主要分析探討了阿爾茲海默癥腦電圖特點及與其他疾病的腦電圖鑒別診斷,希望能為阿爾茲海默癥與其他疾病的鑒別診斷提供指導。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阿爾茲海默癥患者40例,將其作為實驗組;并選擇同期收治的血管性癡呆患者40例,將其作為對照組?;颊呋蛘咂浼覍俸炇鹬橥鈺1敬窝芯拷浳以簜惱砦瘑T會研究批準同意。實驗組中,23例男性,17例女性;其年齡為52~91歲,平均為(77.2±5.4)歲;病程為4個月~12年,平均為(4.2±1.4)年;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MMSE)評分為9~20分,平均為(14.1±2.5)分;12例患者為輕度癡呆,7例患者為中度癡呆,21例患者為重度癡呆。對照組中,21例男性,19例女性;其年齡為54~89歲,平均為(76.3±5.8)歲;病程為4個月~11年,平均為(4.8±1.1)年;MMSE評分為10~23分,平均為(14.9±2.2)分;17例患者為輕度癡呆,5例患者為中度癡呆,18例患者為重度癡呆。兩組的各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入院后全部患者均接受腦電圖檢查,選擇北京太陽公司所提供的SOLAR ROVER定量數(shù)字腦電圖儀與SOLAR3000N腦電圖儀。讓患者在椅子上保持坐位,室內環(huán)境應保持安靜,防止對患者造成干擾。叮囑患者應保持放松狀態(tài),閉眼,嚴格遵循國際10-20的相關要求對腦電圖電機進行布置,讓腦電圖檢查的開展能保持順利。醫(yī)務人員于患者頭皮上放置大約16個Ag-AgCl電極,并于患者兩側耳朵處放置參考電極,開展聯(lián)合掃描。掃描過程中,腦電圖儀器的具體參數(shù)設置為:時間常數(shù)設置為0.3,快頻濾波為70Hz,Ag-AgCl電極的電阻應≤5000Ω,在患者完成腦電圖檢查后,應指導患者進行睜眼反應的一系列訓練。
1.3 觀察指標 ①對兩組患者的腦電圖異常率進行觀察記錄,腦電圖檢查的滿分為100分,具體可分為重度異常(0~15分)、中度異常(16~17分)、輕度異常(18~24分)、無異常(25~30分)。②觀察分析阿爾茲海默癥異常腦電圖的分布特點和表現(xiàn)形式。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實驗相關數(shù)據(jù)運用SPSS21.0軟件做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s)表示,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進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腦電圖異常率觀察 實驗組的腦電圖異常率為75.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95.0%(P<0.05)。
2.2 阿爾茨海默癥的腦電圖特點觀察 異常腦電圖的分布特點和表現(xiàn)形式主要為:①波形不整,調節(jié)性、調幅差;②波為彌漫性分布,基本節(jié)律,波幅低。
國內外相關研究結果均表明,在年齡逐漸增加的過程中,癡呆的患病率和發(fā)病率也越來越高,對于年齡超過80歲的老年人群來講,發(fā)生癡呆的幾率大約為20%[4]。在我國老齡化進程逐漸加劇的過程中,癡呆的患病人數(shù)也越來越多,對社會發(fā)展造成了嚴重影響。癡呆主要是因為大腦病變所導致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導致老年性癡呆的原因多樣而復雜,較常見的則為血管性癡呆和阿爾茲海默癥兩種[5]。
阿爾茲海默癥屬于大腦原發(fā)性退行性疾病,現(xiàn)階段有關其發(fā)病的具體原因還并不明確,其發(fā)病緩慢,病程表現(xiàn)為進行性[6]。阿爾茲海默癥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操作、語言、智能、記憶等方面的衰退,患者性格出現(xiàn)變化,部分患者還可能發(fā)生精神癥狀。血管性癡呆則是因為缺血性或者出血性腦血管病變導致腦組織血液供應發(fā)生障礙,進而引起腦機能衰退,患者常常存在腦血栓形式、腦出血等腦血管意外病史[7];血管性癡呆患者的智力和記憶力雖然降低,但是其禮儀習慣、判斷力、理解力、日常生活能力等則能在長時間內維持比較良好的狀態(tài),人格也能維持完整,因此臨床中也將血管性癡呆稱之為局限性癡呆。對阿爾茲海默癥與血管性癡呆進行準確的鑒別診斷,對于制定科學的治療方案,改善患者預后非常重要。
現(xiàn)階段臨床中在對阿爾茲海默癥與血管性癡呆進行鑒別診斷時,Hachinski缺血量表的應用非常廣泛,但是該量表一種半定量指標。腦電圖是對腦功能狀態(tài)進行研究的主要方法,能對腦功能進行間接或直接反應,通過腦電圖檢查能對腦功能變化進行準確了解。本研究中,實驗組的腦電圖異常率為75.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95.0%(P<0.05);結果發(fā)現(xiàn),缺血性癡呆患者的腦電圖異常率更高,在腦電圖上的表現(xiàn)主要為彌漫性背景活動減緩,相關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腦功能衰退的一個主要證據(jù)就是腦電圖基本節(jié)律減慢。此外,阿爾茲海默癥異常腦電圖的分布特點和表現(xiàn)形式主要為:①波形不整,調節(jié)性、調幅差;②波為彌漫性分布,基本節(jié)律,波幅低。阿爾茲海默癥的病理變化主要為神經元外淀粉樣斑塊形成、神經元內神經元纖維纏結、神經元缺失,所以腦損害表現(xiàn)為廣泛性,其腦電圖變化表現(xiàn)為全面性,和疾病進展、癡呆嚴重程度密切相關。分析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阿爾茲海默癥患者的腦電圖異常表現(xiàn)主要為重度、中度;血管性癡呆患者采用腦電圖檢查,能對其腦功能損害程度進行準確反映,并對腦神經元的放電頻率變化進行了解,腦電圖在檢查診斷腦缺血損傷時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如果血管性癡呆患者的顱內血管狹窄,導致腦組織缺血,腦電圖則會出現(xiàn)異常表現(xiàn),也就是局灶性慢波異?;蛘呗ㄔ龆?。血管性癡呆患者的腦電圖異常表現(xiàn)主要為輕度。
綜上所述,了解和掌握阿爾茲海默癥腦電圖的特點,通過腦電圖檢查能在一定程度上鑒別診斷阿爾茲海默癥與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