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天燈

      2020-12-29 00:00:00白賁
      科幻世界 2020年8期

      猩紅的瞳孔高懸,映照千年的冰川

      冰川之下海流湍盈,巨鯨骸骨交疊,又是千年

      一千二百年前,先賢特隆依靠這句詩發(fā)現了歐羅巴。

      而現在,我們正透過玻璃罩瞻仰著這句古代詩歌。詩句被鐫刻在黑巖方尖碑的頂端,樹立在圓形廷德爾①平原正中的中央山峰上。眾所周知,卡里斯特地表的巖石主要成分是硅酸鹽,經不起時間的侵蝕。因此,這塊傳承千年的石碑在漫長的年歲里被無數次地修補和重刻,如今看來無比斑駁。

      從古代開始,祖輩們就以中央山峰為核心,向外建立了一圈一圈的村莊和城鎮(zhèn)。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山頂的方尖碑都是整片平原上最高最矚目的存在。現在,周圍已盡是高聳的現代樓宇,將方尖碑及其下的山體掩映在其中??伤廊皇钦皆酥琳麄€星球的精神圖騰。

      我們來到方尖碑前,是為了天燈計劃的啟動儀式。

      我抬起頭,眺望平原邊際的環(huán)形山脊。從前,越過漆黑的山脈,可以看到山外蒼白的皚皚冰川,千萬年不變。但現在不一樣了,山脊之上修建起了高闊的堤壩,再看不到山外的堅冰。因為五天之后,一切都會被改變。

      天燈計劃,早在我剛升入“直央學術院”的時候便提上了日程,誰都沒想到它會在我們這一代完成。我甚至被選中成為一百二十六名引燈人之一。啟動儀式的最后,我們面向方尖碑開始了臨行前的禱告。禱告之時,我相信每一名引燈人都跟我一樣,在腦中回顧了一遍發(fā)現歐羅巴的歷史,那是入學直央學術院的第一課。

      歐羅巴

      賢者特隆受命整理古籍,編纂大百科全書。后來他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中發(fā)現了那句改變歷史的古代詩:

      猩紅的瞳孔高懸,映照千年的冰川

      冰川之下海流湍盈,巨鯨骸骨交疊,又是千年

      詩中的意象非常奇怪。那時候,卡里斯特文明的語言是樸素且唯物的,幾乎沒有修辭,因此特隆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虛構意象的可能。

      首先是高懸天空的猩紅瞳孔,這是史料中從未記載的。白晝的時候,天空中只能看到一輪慘白的日頭,淡薄得很,并不溫暖,無法融化卡里斯特的堅冰。夜晚,也只能看到渺遠的星辰,零落稀少。猩紅的瞳孔究竟是什么,古籍中找不到解釋。

      其次是冰川下的海流和巨鯨的骸骨。誰都知道,卡里斯特被數千米厚的冰川包覆,但冰川之下是更厚的巖層。冰面上無法建立城鎮(zhèn),只有當來自天上的隕石撞穿了冰層,撞出了一個個的環(huán)形山,文明才能在環(huán)形山里的沖積平原上建立起來。巖層之下才是海洋,卡里斯特的海洋都在地底深處,那里生活著透明的小型魚類。冰川之下的海洋,海中的骸骨,現實中根本找不到與之對應的地點。至于“鯨”,從詞根上看是一種巨大的哺乳綱海洋生物,現實中并不存在。語言系統中為什么會有“鯨”這個詞,特隆當時猜測是神話杜撰流傳了下來,但這個猜測依然經不起推敲。

      另外,“湍盈”這個詞也是他第一次見,學識淵博如特隆,也從沒聽說過這種措辭。

      特隆作為一名學者,嚴謹地考據了詩歌的來源。負責詩歌方向的纂官向特隆匯報,詩來自《奧比斯歌》,載于烏爾章節(jié)?!秺W比斯歌》是著名的古代詩選,由游吟詩人們搜集奧比斯大陸上傳唱的詩歌編著而成。

      奧比斯大陸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稱呼,具體范圍是卡里斯特被陽光照亮的半球。

      如果站在環(huán)形山的山脊上,能看到地平線呈現一個明顯的弧度,所以人們很早就意識到自己生存在一個巨大的球體之上。自那以后,奧比斯大陸這個稱呼就不再沿用,只在古代文獻中偶有提及。詩選的每一章節(jié)都以詩歌誕生的地區(qū)命名,也就是說這句奇怪的詩來自一個叫烏爾的地方。特隆又找來一本當時市面上流傳的《奧比斯歌》,卻沒有找到這句詩,也沒有找到所謂的烏爾章節(jié)。特隆詢問了負責地理的纂官,被告知烏爾地區(qū)并不存在,根據諧音找尋,最相近的只有尤爾——尤爾環(huán)形山。但那里也沒有詩中所描繪的冰海。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特隆發(fā)現詩歌纂官帶來的那本《奧比斯歌》是私印版本,并未在市面上流通,只在私下流傳。通俗講,盜版。與正規(guī)的原本相比,私印版本還多出了許多關于其他地區(qū)的章節(jié),這些地區(qū)都沒辦法在現實中找到對應。那些章節(jié)中的詩歌中,也頻繁出現著“湍盈”這個詞匯。

      同樣頻繁出現的還有另一個詞匯,“歐羅巴”。

      特隆暫停了大百科全書的編纂,集中全體纂官的力量,搜集現有的所有古籍,在其中尋找這兩個詞匯。

      行動一開始,特隆和他的同事們就逐步發(fā)現了散落在古代典籍中關于歐羅巴的種種,這些信息散見于從文集到風物志的各種典籍之中。從搜尋到的資料來看,烏爾這一地區(qū)是從屬于歐羅巴的,然而,與之相關的一切記載,都昭示著歐羅巴并不存在于世,至少不存在于卡里斯特這個星球上。因為所有的氣候、地貌、習俗都無法在現實中找到對應。另外,多首詩歌中都出現了“春冰初融”這個意向,“春”是什么?

      不過從這些資料中,特隆總算找到了“湍盈”這個詞的注解:

      湍盈,可作形容詞或副詞,意為“明亮中帶著動態(tài)感的/地”。

      特隆無法理解這個詞。

      的確,對當時的學者來說,理解這個詞太困難了??ɡ锼固乇砻娓采w的冰川足夠明亮乃至炫目,但亙古不變??ɡ锼固氐氐椎拇蠛0蹴绲赜縿?,卻昏暗不見天日。明亮和動態(tài),這兩者根本無法兼具。

      最初,大家都以為歐羅巴是一個虛構出來的世界,是一群有著相同“創(chuàng)世”理想的知識分子聚集在一起憑空捏造出的星球。但很快,特隆就意識到這個猜想的可能性太低了。資料涉及的內容太過龐大,而且與現實幾乎完全脫節(jié),更關鍵的是,所有的描述都能自洽。這絕非人力可為。

      剩下只有一個解釋,歐羅巴這顆星球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曾經擁有文明。

      特隆相信,既然古籍中保留了如此多關于歐羅巴的痕跡,兩個世界之間一定曾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他把大百科全書的編纂工作轉手給了最信任的學者,余生都用來尋找歐羅巴。

      卡里斯特地表富集著硅酸鹽,因此光學透鏡的使用時間幾乎跟文明的歷史一樣長。特隆攜帶著自己制作的、當時最先進的光學觀測儀器,走遍了整個奧比斯大陸,也是就卡里斯特的明半球。這在當時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文明只能建立在隕石撞擊形成的環(huán)形山和裂谷之中,盡管地表的環(huán)形山足夠密集,但山與山之間廣袤的冰原難以穿越。特隆的足跡遍布了所有的人群聚居地,找遍了大地和天空,聽到了更多有關歐羅巴的傳聞。

      耗費半生的尋覓中,特隆涉足了環(huán)形山之間荒無人煙的冰原,在冰層下他總是能看到封存完好的尸體,那都是遠古時代尋找新家園的先驅們。三千年來,卡里斯特的惡劣氣候讓居民們不斷尋找著更好的生存環(huán)境,最終都是以這種方式收場,無一例外。

      除此之外,特隆一無所獲。

      最終,晚年的特隆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了傳說中的黑暗大陸,也就是卡里斯特的暗半球,那是一片無人涉足的荒漠。傳說黑暗大陸被象征災禍的太歲星統治,光照不到那里,極寒無比,任何生命都無法在那里存續(xù)。特隆是史料記載中第一個踏足黑暗大陸的人,沒有人知道他是如何以血肉之軀穿越了漫長的冰原,跨過了明暗交界線,抵達了只存在于傳說中的大陸。當他終于踏上黑暗大陸的冰面時,他看到了猩紅的瞳孔。

      猩紅的瞳孔,便是賢者特隆這一生中見到的最后景致。

      禱告結束,我們在廷德爾平原居民的注目禮中登上載具。載具升空,越過茫茫冰原,最后降落在沃爾哈拉連續(xù)平原。直央學術院及其下屬的技術開發(fā)局都坐落在這片由數顆隕石連續(xù)墜落形成的多環(huán)結構撞擊坑上。

      我抬起頭看著坐在前面的銀靈,正巧她也回頭看我,我們相視一笑,都回想起了在學術院求學的日子??ɡ锼固刭Y源短缺,終年嚴寒,千百年來人們都與死亡做伴,因此也造就了堅韌的民族性格?;叵胛疫@一生,只有在學術院求學的日子快樂得純粹而無負擔。

      靈是我在學術院的學姐??ɡ锼固氐慕饘儋Y源極度匱乏,幾乎只有鐵元素一種,絕大部分還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山饘儆质强萍及l(fā)展必不可少的,故而作為卡里斯特最高學府的直央學術院,保持著一項優(yōu)良傳統——每一屆最優(yōu)秀的畢業(yè)生,都會被授予一種金屬元素的稱謂并伴隨終生,這是身為學者的至高榮譽。按照原子序數,靈那一屆輪到了銀字,所以從畢業(yè)的那一刻起,學姐便被稱為“銀靈”。

      直央學術院匯集了整個星球最尖端的科技,圍繞著學術院建立的全專業(yè)產業(yè)園則是整個卡里斯特的技術學術中心。因此這里也是開鑿阿斯加德海入海口的最佳位置。

      阿斯加德海在地面以下五萬米,海深二十萬米,是卡里斯特人征服的第一片地下海域。這片海在廣袤的冰原下沉睡已久,而我們在這里建立了第一條從明半球通往暗半球的快速通道。相比穿過廣袤冰原,溫暖的地下海為通道的修建節(jié)省了巨大的成本。

      我們分批列隊乘上地底管道交通——彩虹橋,作為最先頭的一批,我感覺到一陣激發(fā)出的電磁場,每個毛孔都張開了,緊接著就透過管壁看見了阿斯加德海的模樣。人工照明點亮了整個海洋,數以萬噸計的海水在管道周圍涌流和跌撞,絞碎了光,又彼此交融。

      相信每一個身在此處的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出那個詞:

      湍盈

      當然,眼前這副光景所帶來的震撼,遠不及七百年前烏克巴爾登陸歐羅巴。

      湍 盈

      烏克巴爾是繼特隆之后又一位名留青史的賢者,也是直央學術院的名譽創(chuàng)始人。特隆殞命黑暗大陸之后的四百年里,歐羅巴的存在引起了無數學者的密切關注。但茫茫冰原和黑暗大陸阻斷了一代又一代的探索者,直到烏克巴爾誕生。

      四百年的探索使得明半球上占據環(huán)形山而生的各個城邦逐漸建立交流,古奧比斯大陸逐漸連成了一個整體。在此過程中,技術不斷融合和革新,終于為探索黑暗大陸提供了成熟的條件。星球惡劣的氣候使得“改善環(huán)境”成了卡里斯特每一代政權的最高訴求,三千多年的失敗讓人們明白歐羅巴的存在才是唯一的機會。因此,年輕的烏克巴爾憑借超群的演說天賦,以尋找歐羅巴為目標,很快獲得了半球范圍內的巨大支持,組建了一支隊伍——拓荒者,滿懷信心地登上了黑暗大陸。

      跟特隆一樣,烏克巴爾最先看到的便是天空中高懸的猩紅瞳孔。但與風燭殘年的特隆不同,除猩紅的瞳孔之外,烏克巴爾還在夜空中看到了一輪碩大的圓。由于條狀紋理的透視關系,他很快意識到那是一顆球體,一個星球。星球表面涌流著棕紅色的凝重氣團,詭譎而妖冶,不斷搏動。星球的正中,正是那團瞳孔一樣的紅色風暴。

      太歲星,這是烏克巴爾腦中的第一個聲音。原來是這樣。他在心中默念了一遍那句傳世的古代詩歌,誰都沒想過把猩紅的瞳孔和太歲星聯系到一起,畢竟誰都沒見過真正的太歲星。

      四百年的時間里,人們意識到暗半球的大氣含有致命毒素,故而成了一片死亡之地,賢者特隆也是因此喪命。拓荒者靠著先進的氧氣面罩征服了黑暗大陸,建立了第一個空間站似的全封閉據點,駐扎下來。他們隨后發(fā)現了特隆的遺體,拄杖屹立在冰原之上,經歷了四百年的寒冷,血肉之軀已經凍得如雕像般堅硬。恰在此時,日出了,照亮了這具并不高大但仍然偉岸的冰雕。拓荒者們這才驚訝地意識到,黑暗大陸并不像傳說中那樣一片黑暗,也有晝夜之分。只不過巨大的太歲星長時間遮住陽光,成為“太歲凌日”的天象,因此以訛傳訛,導致三千年來人們都以為暗半球沒有光照。

      后來,拓荒者把特隆的冰軀移動到了據點之中,作為雕塑供奉。夜晚和長時間的日食讓拓荒者們看到了更多在明半球從來沒有見過的星星。

      歷史的轉折從歐羅巴文明留下的飛行器被發(fā)現開始。拓荒者們在黑暗大陸發(fā)現了歐羅巴人登陸的遺跡,多個疑似飛行器的裝置零散地留在冰面上,像是剛剛造訪。不過走近看去,能看到它們表面都凝結了厚厚一層冰,像一個個琥珀,顯然是經歷了數千年的冰川升華又凝華。飛行器分散得很開,彼此相距遙遠,表面的凝結厚度不一,可見各自的來訪時間有相當大的跨度。它們唯一的共同點是完好無損,并未與冰面產生劇烈沖撞,絲毫不曾打破黑暗大陸億萬年的寧靜。這說明所有的飛行器都是平穩(wěn)著陸的,里面承載的歐羅巴人,都平安抵達了卡里斯特。

      經過初步統計,再結合飛行器的大小推測,保守估計有一百名左右的歐羅巴人造訪了卡里斯特。但黑暗大陸再沒有生命存在過的痕跡,說明所有的歐羅巴人都越過了明暗交界線,融入了卡里斯特人的歷史中。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發(fā)現外來文明的記錄,也就是說歐羅巴人跟卡里斯特人無法從外表上分辨開來。既然如此,卡里斯特人一樣也能適應歐羅巴的環(huán)境。

      所有人欣喜若狂。自古以來,卡里斯特人苦于嚴酷的生存環(huán)境,因此流傳下來的文集和詩歌都是對苦難的刻畫和對生命的悲憫。但歐羅巴不一樣,他們留下的詩歌竟多得是對造物的贊頌,歐羅巴詩歌中的意象讓卡里斯特人無比歆羨,尤其是對“春”的向往。

      新發(fā)現證明了,卡里斯特人從生理上有條件分享這種造物的美好。

      生存的艱難迫使人思考,掌握規(guī)律的人總能生活得好一點兒。成熟的數學體系因此誕生,與制造術和天文學一同構成了早期卡里斯特文明的三大支柱。烏克巴爾帶領著一腔熱忱的年輕人們,在黑暗大陸上展開了一場龐大的演算。經過一段不可考證的時間后,他們通過飛行器的排布推算出了歐羅巴的準確位置。而恰好此時,歐羅巴經過了星球上空。

      從地面上看,歐羅巴比一顆光點大不了多少。在拓荒者的推選下,烏克巴爾舉起透鏡,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看見歐羅巴的人。

      湍盈,他說。

      湍盈,每一個接過透鏡的人都喚出了這個來自異文明的詞匯。

      歐羅巴初看上去就是一顆冰球,一顆表面遍布劃痕的冰球。倍數放大之后,人們看到了冰層之下翕動的水體,劃痕是一道道涌出冰面的大河,帶著大量浮冰進行跨越整個星球的漂流。光在冰層中不斷透射和折射,與洋流一同在星球表面奔涌。

      熱淚盈眶之后,每個人都堅定了登陸歐羅巴的決心。

      卡里斯特常年激蕩著強大的星球磁場,星球外圍的電離層也異常活躍??ɡ锼固刈用裨谂c磁場的長期相處中遭遇了大量的死亡,卻也因此很早總結出了電磁的基本規(guī)律。相比特隆,烏克巴爾是幸運的,四百年的時間讓他掌握了更成熟的技術后盾。

      他完成了第二個偉業(yè)。

      他收集了當時技術背景下能夠開采出的所有地表礦藏進行冶煉,匯集整個星球表層的金屬,鑄造出十二枚巨大的高頻線圈。通過切割多變的星球磁感線,烏克巴爾給這些線圈通電,對飛行器外的冰層進行精確加熱。在烏克巴爾細致入微的持續(xù)跟進下,所有的飛行器都被毫發(fā)無傷地解凍了。

      這是卡里斯特人第一次直接觸摸歐羅巴的文明,很快他們就發(fā)現歐羅巴文明要先進很多。長久的冰封幾乎沒有對內在設備造成損傷,只有一些引擎的冷塔卻管道在低溫中膨脹裂開。

      卡里斯特人卓絕的學習天賦在這時候展現了出來,拓荒者們迅速理解了這些外來文明的技術,他們著手修復了飛行器的小故障,歐羅巴似乎就在眼前。

      真正能夠登陸歐羅巴的時候,烏克巴爾已經走到了生命的最后階段。而當年的拓荒者都已經成了他的信徒。從飛行器中學到的技術被帶回了明半球,整個種族從中獲益匪淺,烏克巴爾畢生都接受著所有族人最高規(guī)格的尊敬。

      又是一度歐羅巴凌空之時,卡里斯特人向其發(fā)射了登陸火箭。

      踏上歐羅巴的冰面時,烏克巴爾醉了,醉氧了。這顆美麗星球的大氣有著比卡里斯特更富集的氧,也更溫暖。歐羅巴的表面被晶瑩的冰川覆蓋,冰蓋之下是廣袤的海洋。這其中只有占比很小的巖層和黏土山體,在冰海之上如同一座座零落的孤島。在歐羅巴上看,太歲星更大了,幾乎占據了半邊天空,不再呈現完整的圓形。這個尺度上可以看到太歲星上的氣流湍急地涌動著,烏克巴爾甚至感到一陣眩暈。而那顆巨大的猩紅瞳孔,就這樣盯著大地。

      雖然歐羅巴的白晝比卡里斯特略短,但來自太空的巨量帶電粒子在歐羅巴的大氣層中電離和散射,產生了巨大的光滲效應,讓整個星球常年籠罩在動人的光暈之中。光暈流轉,冰層剔透,冰下海流溶溶而動。

      烏爾別老淚縱橫。第一次,卡里斯特人真正理解了“湍盈”。

      入夜后,又一束高能帶電粒子擊中了歐羅巴同樣活躍的電離層,斑斕的極光在天際流淌,甚至太歲星都為之失色。冰面上下的世界籠罩在一片輕盈的紅藍光澤中。冰面一震,遠處傳來一聲陌生的巨響,緊接著就看到白色的水柱沖天而起,成了兩萬米高的巨大噴泉,頂端的水體又在極寒的深空迅速冰結,化作雪花飄下。烏克巴爾終于明白,那是冰面裂開的響聲,在卡里斯特永遠不可能聽到。

      溢出的水流與碎裂的冰面交融,冰面之下出現了巨大的影子,迅速上浮。很快,從冰川的裂縫中傳出悠遠綿長的鯨歌,原來海中的影子是成群的大鯨,原來這種大魚就是鯨。鯨歌一陣接著一陣,高低起伏,似是遠古傳來的梵唱。烏克巴爾忽然懂了,這就是“春”——

      冰雪初融,萬物復蘇。

      環(huán)形廢墟

      歐羅巴沒有人。

      烏克巴爾跟分批到達的拓荒者隊伍找遍了大半個歐羅巴星球——這并不困難,歐羅巴本就比卡里斯特小不少,洋流也為他們提供了足夠的動力,但他們沒有找到哪怕是一個歐羅巴人,仿佛這些居民把這個詩一樣的星球歸還給了宇宙。但拓荒者們找到了一個環(huán)形廢墟,是歐羅巴文明留下的遺跡。

      遺跡由鉛灰色的合金砌筑一圈而成,中間有一個眼睛狀的圖騰,下方鐫刻著圖騰的名字——主神朱庇特。遺跡修建在萬米厚的浮冰之上,基座深入冰層之中。站在遺跡外,可以看到冰層下沒有任何生命,盡管歐羅巴海洋里的物種多樣性比卡里斯特豐富得多。遺跡周圍的冰層和海水非常清澈,能一直看到十萬米深的地方,但還是看不見海底。借助透鏡,拓荒者們才在大海深處看到了成堆的大鯨骨架,遠不像詩中那樣清晰可見。毫無疑問,距那首詩歌的創(chuàng)作已不知過去了多么漫長的時間,在這期間再沒有生命造訪這里。似乎所有的鯨群都避開了這里,或者說,死在了這里。

      烏克巴爾進入了遺跡之中,順著圓環(huán)的形狀逐步探索這個親近又未知的文明。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盡管巨大的環(huán)境差異造成了語法習慣的迥異,但歐羅巴居然使用著跟卡里斯特完全一樣的文字和語言系統。更巧合的是,歐羅巴對烏克巴爾母星的稱呼,同樣也是卡里斯特。

      完全理解一個陌生文明是非常困難的,所幸語言相同,當時的烏克巴爾至少了解了自己的星球處在一個怎樣的大環(huán)境之下。作為卡里斯特早期文明三大支柱的天文學在兩個文明接觸的一瞬間分崩離析——卡里斯特的天文學建立在觀測之上,可所有的人都生活在明半球,只擁有一半的天空,總結出的天文規(guī)律只能殘缺不全。

      他們終于明白,歐羅巴和卡里斯特都是朱庇特的衛(wèi)星。

      朱庇特便是卡里斯特文化中的太歲星,是一顆大得無法想象的氣態(tài)行星,擁有一百二十九顆衛(wèi)星。這個數字并不固定,眾多衛(wèi)星在圍繞朱庇特運行的過程中受到宇宙塵埃的阻力影響,終有一天會脫離運行軌道,墜入朱庇特。而朱庇特巨大的引力場又會捕捉外圍的天體碎片,形成新一代的衛(wèi)星。

      在這些衛(wèi)星之中,只有艾奧、歐羅巴和加尼米德這三顆衛(wèi)星受到軌道共振的保護,幸免于難。同樣,這三顆衛(wèi)星由于距離朱庇特足夠近,受引力影響很大,引力潮汐摩擦天體也產生了大量的熱。

      歐羅巴就是受到朱庇特的引力撕扯,冰川周期性開裂,與此同時潮汐熱也達到峰值,冰層的斷面逐漸融化。這一周期因公轉軌道和朱庇特的引力波動而固定,為歐羅巴歷法中的一年。而冰層被引力撕裂的日子,稱為開春。

      那些造成歐羅巴表面常年光暈流轉的帶電粒子也來自朱庇特。因此,朱庇特成了歐羅巴文化中創(chuàng)造生命的主神,行星表面巨大的紅色風暴氣旋被信奉作神的眼睛,成為歐羅巴最重要的圖騰。

      對此,烏克巴爾不太能共情,因為卡里斯特早期文化中所有的神都只能帶來災禍和死亡,從不會象征著創(chuàng)生和造化。

      卡里斯特位于三顆軌道共振的衛(wèi)星之外,孤獨地繞著朱庇特運行,卻得不到來自朱庇特的任何饋贈。但跟它們一樣,卡里斯特也被朱庇特潮汐鎖定,成為同步衛(wèi)星,永遠是同一面朝向朱庇特,也就是卡里斯特的暗半球。

      歐羅巴的表面非常活躍,星球面層的年齡只有一千五百年到兩千年,故而詩歌中才會寫道“映照千年的冰川”,如果在卡里斯特,這個數字會被改寫成四十五億年??ɡ锼固乇砻娴牡刭|年齡十分古老,這就意味著星球在誕生的初期便完成了內部結構的分化,數十萬米的巖層阻斷了表面冰川與地下海洋。再加上缺少潮汐熱,朱庇特的帶電粒子流也抵達不了這里,卡里斯特的唯一熱源是八千億米之外的遙遠恒星,表面的熱對流幾乎不存在,如此便造就了億萬年不變的氣候和環(huán)境。

      另一方面,朱庇特的巨大引力使得二氧化硫都聚集在了卡里斯特的暗半球,明半球則是不致命的二氧化碳。這樣的宇宙環(huán)境導致卡里斯特的兩個半球宛如兩個不同的星球,暗半球因此成了死亡之地,成了傳說中的黑暗大陸。正因如此,朱庇特在卡里斯特文化中成了象征死亡和災禍的太歲星,統治著黑暗大陸。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樣的說法也沒錯。

      卡里斯特位于朱庇特衛(wèi)星軌道的外圍,為內圈的衛(wèi)星擋住了絕大部分隕石,它的存在保障了歐羅巴優(yōu)渥的環(huán)境??汕∏≌沁@些巨量隕石,在卡里斯特表面轟撞出了密集的沖積平原,成為人們賴以生存并建立文明的地方。

      明暗的分界使得卡里斯特人千萬年來都生存在背離朱庇特的一面,直到此刻,他們才知道自己并不孤單。

      盡管年事已高,烏克巴爾仍然擁有著狂熱的求知欲,他和拓荒者們如饑似渴地學習著遺跡留下的文明。與歐羅巴先進的科學相對照,卡里斯特人很快認識到了自己的缺失——卡里斯特缺少系統性的科學理念。

      相比歐羅巴成熟而系統的光學和電磁學,卡里斯特擁有的只有光學儀器和電磁設備的制造技術。這些都是積累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實用技術。極端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導致卡里斯特文化中實用性的至高地位,他們沒有閑心思去研究和歸納出抽象的自然規(guī)律。

      歐羅巴的環(huán)境是流動的,是圓融一體的,他們可以站在冰上順著洋流日行八萬里,到達星球的任何地方。生活在這樣一個星球上的人們很自然地習慣用聯系的眼光看待問題,因此也擅長把看起來不相關的自然規(guī)律聯系起來,從而發(fā)展出了完整的科學體系。卡里斯特則不同,他們的早期文明以環(huán)形山城邦為單位,絕大部分人終其一生都活在出生的地方,如此養(yǎng)成的民族性格決定了他們天然缺乏聯系的意識,所有的實用技術合稱制造術,本質上卻各不相關。

      烏克巴爾和他的追隨者們走出遺跡的時候,這座遺跡已經在冰海之上漂過了很遠,夜色中也不難看出周圍的冰川已變了走勢??尚杉t的風暴之眼仍然高懸天空正中。他已經知道遺跡的真名是朱庇特神廟,為了追逐朱庇特的猩紅瞳孔而修建。

      那顆紅色的風暴之眼會在朱庇特表面移動,而歐羅巴相對朱庇特的位置也一直在改變。因此,神廟的基座采用了卡奧斯引擎,在隨洋流漂移的過程中、它內部的線圈切割著歐羅巴多變的星球磁場,將能量儲存下來,再在必要的時候釋放,推動神廟進行轉向,保證遺跡一直處于朱庇特之眼的正下方。

      長夜之下,烏克巴爾再次吟誦出那首傳世的詩歌:

      猩紅的瞳孔高懸,映照千年的冰川

      冰川之下海流湍盈,巨鯨骸骨交疊,又是千年

      毫無疑問,詩歌正寫就于神廟落成之時??▕W斯引擎啟動產生的能量場屠戮了下方海中的所有大鯨,自此,神廟的航線之下再不會有任何生命。這時烏克巴爾終于明白,詩句并不像卡里斯特人揣測的那樣是單純表達對造化之奇的贊頌,更多其實是對弱勢物種的悲憫和喟嘆。

      卡里斯特人沒有這樣的閑心,他們只會悲嘆自身。

      歐羅巴人已經離開了這顆詩一樣的星球,甚至帶走了存在過的所有痕跡,只留下這一座朱庇特神廟,日復一日地追逐著朱庇特之眼——按照卡奧斯引擎的設計理念,它也許永遠不會停下。

      沒人知道歐羅巴人去了哪里,又為何離開,他們造訪過卡里斯特,不過沒有任何干預和驚擾。若不是特隆發(fā)現了那句至關重要的古代詩歌,背向朱庇特而生的卡里斯特人可能永遠都不會發(fā)現歐羅巴的存在。黑暗大陸上飛行器的著陸方式和歐羅巴的現狀說明,歐羅巴人絕不是為了逃離什么災難而離開了母星,他們可能是出于更純粹的原因。

      后來,卡里斯特人成立了歐羅巴文化研究機構,他們研究歐羅巴的文獻和科技史,最終得出了一個極為感性的結論——歐羅巴的冰洋已經承載不下文明的大船了,因此歐羅巴人選擇駛向太空,去追求更廣闊的星辰大海。

      最后,烏克巴爾派拓荒者帶回了神廟中記載的所有技術,重建了卡里斯特的科技體系。后人以此為基礎建立了直央學術院和技術開發(fā)局,烏克巴爾因此成為名譽創(chuàng)始人。

      一百二十六名引燈人已經穿過彩虹橋,在卡里斯特暗半球中央的航天發(fā)射井集結。技術開發(fā)局早就清理了暗半球大氣中的硫元素,如今的暗半球已不再是象征死亡的黑暗大陸,但安土重遷的卡里斯特人依然不愿意移居另一半球,暗半球因此被留給了技術改造和大型實驗。

      卡里斯特人連暗半球都不愿意移居,就更別提歐羅巴了。歐羅巴表面冰海奔流帶來的居無定所,在歐羅巴人看來是極致浪漫的星球漂流,在卡里斯特人看來卻是孤苦無依的顛沛流離。事實上,定居歐羅巴的卡里斯特人只有一個,那就是烏克巴爾。

      因為遠在朱庇特行星群的邊緣,得不到任何眷顧,卡里斯特的氣候亙古不變,在烏克巴爾之前從來沒有任何歷法概念。后來,卡里斯特沿用了歐羅巴的紀年方式。

      為了追尋更好的生存環(huán)境,先驅們以生命為代價尋找了三千年。可真當找到了歐羅巴,卡里斯特人卻無法接受。最終,他們不再選擇移居,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改良母星。據此通過的最高提案,便是天燈計劃——利用核聚變融化星球表面的堅冰,創(chuàng)造春天。

      暗半球經歷了近三百年的技術改造,如今,正對朱庇特的深空航天發(fā)射井已經修建完成。

      技術改造和修建發(fā)射井需要大量的金屬資源,母星無法供給。因此另外兩顆衛(wèi)星“艾奧”和“加尼米德”成了優(yōu)質的礦產來源。這兩顆衛(wèi)星表面密布著活火山,無法擁有生命,卻為資源開采帶來了天然的便利。尤其是艾奧,在朱庇特的引力潮汐擠壓下,艾奧表面持續(xù)噴發(fā)的熾熱熔巖最高可達到四十五萬米,采集艾奧的資源甚至不用登陸星球表面。

      我們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組順次登上了飛彈滑行器,我跟銀靈學姐和鉑安學長一組,鉑安負責高空“拋繩”,我跟銀靈負責現場“接引”。航天發(fā)射井深入星球內核,借助星球深處的交變電磁場彈弓,將飛彈滑行器拋射出去,進入深邃的太空。

      約莫過去一天的時間,我們越過了加尼米德的軌道,看到了前方的歐羅巴。真如在學術院學到的那樣,歐羅巴宛若太空中的一顆水晶,流光宛轉,隨波而流。

      為了活躍氣氛,我開口問:“學姐,你說為什么歐羅巴跟我們用著一樣的語言呢?難道我們跟他們的種族是同源的?”

      “目前只有這一種解釋,但誰都不知道那個源頭是什么?!便y靈說話時心不在焉,仍有些緊張。我知道,她在出任務之前都會很緊張,盡管她的能力之強毋庸置疑。

      接近歐羅巴的軌道之后,滑行器很快進入了朱庇特的引力范圍,開始逐漸加速。不多時,我們就看到了懸停在艾奧軌道上的四十二艘燈塔航艦,但比航艦更引人注目的是綴在航艦末端的天燈——曉之車。這四十二座曉之車是集整個朱庇特衛(wèi)星群的資源建造而成的,比航艦大得多,呈圓融的橢球形,外圍是巨大的弧形輻條,輻條表面絕對光滑,映襯在太空背景之下,讓人不禁聯想起歐羅巴深海中的巨鯨骨架。輻條之間的火花棱鏡幾乎看不出來,因為曉之車的內層靜默著,看不到任何光——當然,它需要我們來點亮。曉之車的內核是最先進的聚變反應爐,既然已經停在這里,就說明每一座曉之車都已經收集滿了來自艾奧的氫元素。萬事俱備。

      我們所乘坐的四十二枚滑行器開始減速,按次序嵌入進對應的燈塔航艦中。燈塔航艦的推進器位于航艦前端,正對朱庇特,在滑行器就位后立刻解除了制動,受引力作用向朱庇特靠攏。我跟銀靈迅速進入各自所屬的引燈機甲,完成資格匹配。鉑安則進入航艦前端的駕駛艙,開始搜索朱庇特表面的磁場極值點。航艦后端的曉之車已經準備好了所有條件,包括從卡里斯特地底的帶電深海獲得靈感從而設計出的磁場約束和吸收中子的流體屏障。

      卡里斯特從歐羅巴文明中學到了核裂變和核聚變的理論技術,但整個朱庇特衛(wèi)星群都找不到足量的鈾和钚,所以核裂變只能停留在理論階段。

      核聚變的原料倒是非常豐富,艾奧的軌道上覆蓋著巨量的氫云團,可沒有裂變的高溫作為引燃,聚變反應依然無法進行。直央學術院的天文學士們通過幾百年來對朱庇特的觀察,從墜入朱庇特的小型衛(wèi)星獲得靈感,提出利用朱庇特表面大氣點燃核聚變的方法,制定出了天燈計劃中最核心的點燈行動。

      我們此行的目的,便是點亮曉之車。

      朱庇特亂流的大氣已經近在眼前,即使是從高空看去,地面也像是一個凹面。因為朱庇特的體積實在大到難以想象,是卡里斯特的兩萬倍。燈塔航艦開始減速,靠推進動力抵消引力的影響。鉑安駕駛著航艦在朱庇特表面尋找,朱庇特超強的磁場復雜多變,要找到極值點頗不容易。

      “找到了?!蓖ㄐ蓬l道里傳來鉑安的聲音。

      艙門打開,我和銀靈的引燈機甲同時離艙,啟動卡奧斯引擎向航艦后端移動。曉之車的錨固也解鎖,向下方湍急的氣流墜落。銀靈的機甲懸停漂移,從上方與曉之車的電磁鎖耦合,而我駕駛機甲移動到它的下方,穩(wěn)穩(wěn)托住。

      正在這時,遠處幾個炫目的光團從朱庇特表面升起,看來別的引燈小組已經開始點火了。

      這時頻道里又傳來鉑安急促的聲音,“不好,點下移了!”

      我很快明白過來,遠處的點火行動影響了這一區(qū)域朱庇特表面的磁場,干擾了此處的極值點。

      “下移!”銀靈在頻道里喊。

      鉑安也知道此時猶豫不得,調小了推進器的功率,向下追逐那個極值點,我和銀靈牽引著曉之車緊隨其后。

      “拋繩!”銀靈先一步喊道,緊接著航艦上的計算機也確認了極值點的位置,鉑安立刻回正推進系統,開始拋繩。我跟銀靈的機甲快速閃開,只見上空航艦倒懸,真如一座鋼鐵的燈塔定格在重云之中。

      拋繩開始,燈塔航艦向下激射出一條金屬巨纜,金屬纜繩受引力作用向下疾速墜落,在拋出一萬米后前端抵達磁場的極值點,尾端脫離航艦。朱庇特有著可容納近兩百個卡里斯特的遼闊天空,纜繩刺破濃稠厚重的云團,在磁層中飛速切割著朱庇特的磁感應線,牽引出龐大的電流。于是雷暴像漣漪一般往周圍擴散和激蕩,棕紅色的云團被雷暴撕碎,推到了燈塔的上方。下方溫度陡增,席卷起能夠容納二十個卡里斯特的巨大風暴。

      颶風的核心里開始了劇烈的爆炸。纜繩被引力加速,摩擦使它變得熾熱,點燃了朱庇特大氣中的氫氣。六千萬米高空的巨大勢能在一瞬間轉化成熱能和電能,灼熱的氣浪逆著引力襲來。

      颶風裹挾著雷暴,渲染起刺眼奪目的強光,我們都調低了視鏡的透光率,以防失明。風暴眼中,恒星一樣熾熱的光暈已經很難用色彩來描述,光暈突破了我們能看到的光譜范疇。云團被撕碎又重聚,我們的機甲與燈塔在空中飄搖,宛如茫茫云海中飄搖的幾點砂礫。盡管距離風暴眼很遠,但爆炸產生的沖擊波依然不可小覷。我們都將各自的引擎開到最大,才勉強不被這場幾乎可以炸毀卡里斯特的颶風卷入。

      劇烈的爆破把元素炸開,卻又在行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再次聚合。

      連鎖聚變。

      聚變的位置已經非常接近朱庇特的固體核心,點燃了表面流淌的液態(tài)氫。液態(tài)氫在朱庇特內部極大的壓力之下早已轉化成導電流體,被激起了難以言喻的劇烈反應。聚變過程中,高能粒子不斷電離出來,匯聚成束。

      “點火!”銀靈和鉑安在頻道里同時大喊,我機甲上的儀器也顯示偵測到高能射線反應。兩臺引燈機甲迅速下墜,在數據模型的幫助下停在了最佳位置。銀靈啟動了曉之車,其中的聚變反應爐開始運作,磁場約束張開。我緊接著開啟了曉之車底座上的光弧窗口,讓高能射線射入其中。

      我緊緊盯著舷窗外湍急的紅色云海,射線的波長在可視光譜之外,肉眼并不可見。但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卡里斯特人數千年與寒冰大地相處的悲壯歷史一幀幀閃過,在重云中翻涌,最后被來自朱庇特深處的高能射線刺穿。終于迎來了這一天,數千年來象征著死亡和災禍的太歲星,在卡里斯特人的智慧和努力之下,造就了創(chuàng)生春天的神跡。

      曉之車被點亮了。

      在我們的注視下,達到初始溫度的反應爐里開始了聚變反應,燈罩輻條上擦過一股極高的熱量,在云層中引燃出黃紅色的火焰,隨即熱量立刻收斂。爐內反應在磁場約束的作用下成了可控聚變,火花棱鏡散射出溫柔的虹光。

      “點燈成功!”三個聲音在頻道里同時響起。我跟銀靈把穩(wěn)定下來的曉之車重新安回燈塔末端,接著駕駛機甲回到航艦艙內。走出機甲,我們脫下絕熱防護服,沖進駕駛艙與鉑安擊掌慶賀。

      公共頻道里一陣又一陣“點燈成功”的呼聲此起彼伏,很快我們就收到了返航的總指示,航艦穿破洶涌的紅云,開始上浮。我和銀靈癱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享受著狂喜后的疲倦。還沒緩過勁來,鉑安忽然叫出聲,“燃料不夠了!”

      我跟銀靈先是一驚,接著明白過來。點燈行動前,由于極值點過低,航艦降落到了比計劃更低的高度,受到引力的影響更大。為了對抗這種影響,燈塔只能長時間保持在更高功率的推進輸出上,導致超出計劃許多的燃料使用,以現在的燃料儲備,根本無法逃逸朱庇特的巨大引力。

      “快向總部求援?!便y靈說。

      這次點燈行動,除了一百二十六名負責現場任務的引燈人,還有天燈計劃的總部負責宏觀協調和調度??偛课挥诎瑠W的同步軌道上,離朱庇特很近。一盞已經點燃的曉之車是極其寶貴的資源,總部不會放任不管,一定會想盡辦法營救。

      不過,我不知道能有什么辦法。因為簡單算來,艾奧此時正運行到朱庇特的對面,總部與我們之間隔了一整個行星。

      “沒有響應,信號斷了?!便K安話音剛落,我和銀靈已經站在了控制臺前。連鎖聚變的劇烈反應造成了磁場在紊亂中激增,電波通信都無效了。

      長期的訓練讓我們不會立刻自亂陣腳,但這也只是暫時的。讓卡里斯特損失一盞已經點亮的曉之車,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雖然守著一個可控核聚變反應爐,它幾乎擁有無盡的能源,但我們不能現在“喚醒”它。一旦內部反應爐的能量被釋放到外層,雖然能夠提供動力,但曉之車產生的熱量也會將燈塔航艦迅速氣化。

      “關閉航艦主發(fā)動機,啟動卡奧斯引擎?!便y靈忽然開口。

      我跟鉑安都看向銀靈,非常不解。卡奧斯引擎的原理是切割磁感線,航艦和機甲都配備了卡奧斯引擎,這種引擎是用來在星球表面浮游時轉向,對于逃逸朱庇特引力沒有一點幫助。

      銀靈神色堅定,吐出了一個詞,“磁重聯?!?/p>

      鉑安率先明白過來,按照銀靈說的開啟了卡奧斯引擎,并在計算機中輸入搜尋指令。我也緊接著領會了銀靈的意思。磁重聯是指磁力線斷開后重新連接的過程,此過程中會釋放難以想象的能量。朱庇特表面湍流的等離子體因為攜帶電荷,同樣可以容納電流。剛剛的聚變反應抽空了這片區(qū)域等離子體中的大量能量,因此在氣流中造成了巨大的電壓差,電壓差擊穿氣團產生電流,電流產生了新的磁場。通信中斷,也是因為磁重聯造成了激烈的電磁激發(fā)。剛剛的核爆導致此處的磁場不斷遷移,只要找到下一個磁重聯的位置,卡奧斯引擎便能將磁重聯產生的巨大能量轉化為動能,從而幫助我們逃逸朱庇特引力。

      “找到了,正向下一個磁重聯點前進?!便K安喜出望外。

      磁重聯爆發(fā)的巨大能量驅動了卡奧斯引擎,我們感到一陣頭暈目眩,若不是引擎室特殊材料的保護,我們也會落得跟大鯨一樣的下場。磁重聯的現象在恒星表面表現為耀斑,在行星表面就很難肉眼看到了。朱庇特表面吞吐著劇烈的濁紅氣團,卡奧斯引擎迸發(fā)的動力就像一只無形的巨手將燈塔航艦拋射出去,讓燈塔航艦重新回到深邃的太空中。朱庇特濃重的紅云依然在我眼中有視覺殘留,片刻后才被漆黑的太空取代。借著慣性,航艦駛入艾奧軌道,鉑安重新啟動發(fā)動機,利用剩余的燃料緩緩返航。

      通信終于恢復了正常,公共頻道里傳來總部的聲音,“歡迎返航?!?/p>

      曉之車并未被“喚醒”,但輻條表面的溫度依然不低。燈塔艦航行的過程中,曉之車克制的熱量還是點燃了艾奧軌道上的氫云團和鈉云團,帶出青黃色的流火,如流星一般劃過漆黑的太空。

      越過加尼米德的運行軌道,前方就是母星卡里斯特,我們已經能夠看到其他四十一盞曉之車平穩(wěn)地安置在了卡里斯特的同步軌道上,我們是最后一組返航的引燈人。

      接近近卡里斯特軌道后,燈塔航艦解鎖了與曉之車的耦合,這盞最后到達的曉之車緩緩回歸了屬于它的位置。

      我們三人共同按下了控制按鈕,遠程“喚醒”了曉之車。光熱通道開啟,內部的反應爐開始與外層的火花棱鏡相連,將熾熱的等離子體源源不斷地向外折射和散射,弧形的輻條緩緩旋轉起來,如同一座破曉的車輪,升起恒星般的光芒。四十二顆溫暖的恒星串成明亮的星鏈,縈繞著卡里斯特運轉,成為長明的天燈,掛滿了我們的母星。

      我知道,天燈的熱量很快就會照射到星球表面。星球形成四十五億年來,卡里斯特的堅冰將第一次被融化,在星球表面生存了四千五百年的卡里斯特人,也將第一次聽到冰川裂開的聲音。當聚變的熱量融化了冰川,漫漫冰原化作溫潤的水流滋養(yǎng)萬物,曉之車溫暖的燈光映照著冰水流淌,所有的卡里斯特人都將真正理解,什么叫“湍盈”。

      我仿佛聽到了地上人們歡呼的聲音。

      而我們一百二十六名引燈人的名字,也將有幸像特隆和烏克巴爾一樣,鐫刻在廷德爾平原的方尖碑上。

      天燈計劃,正式完成。

      冰雪初融,大地回春。

      作者按:

      朱庇特即木星,艾奧即木衛(wèi)一,歐羅巴即木衛(wèi)二,加尼米德即木衛(wèi)三,卡里斯特即木衛(wèi)四。

      【責任編輯:遲卉】

      ①廷德爾,即Tinder,譯為“火種,引火物”。

      红桥区| 永年县| 黄浦区| 淄博市| 寿光市| 临海市| 浑源县| 茂名市| 云南省| 青海省| 玛多县| 鹿邑县| 巴彦县| 海口市| 岗巴县| 木兰县| 黔西| 老河口市| 兴仁县| 阿克陶县| 济南市| 行唐县| 汤阴县| 汉沽区| 眉山市| 冷水江市| 平泉县| 上饶市| 芒康县| 武定县| 石阡县| 德庆县| 庆云县| 盐山县| 天津市| 石河子市| 吉木萨尔县| 定南县| 北流市| 大新县| 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