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兆強
(黑龍江省長水河農場畜牧科,黑龍江北安 164007)
近年來,我省許多地區(qū)的羊都感染了寄生蟲病。由于羊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活習性,普遍受到寄生蟲的感染,幾乎每年春季都會發(fā)生。羊的體外寄生蟲病種類較多,如疥癬病、蜱和蠅蛆病等。疥癬病更為嚴重,感染后危害性大,傳染性強。它能降低羊的免疫力,容易誘發(fā)其他疾病,損害皮毛,影響體重增長,嚴重的會導致羊死亡。藥浴是防治疥癬病及其它寄生蟲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別是在春秋兩季,適當給羊洗藥浴,不僅可以殺菌治療體外寄生蟲,而且可以清潔羊身上的污垢,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促進羊的生長發(fā)育。
羊疥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季節(jié)性不明顯,但多見于寒冬和早春,多呈地方性流行。炎熱夏秋時節(jié)呈現個別病例,絕大多數羊只為隱性感染,為冬春季節(jié)爆發(fā)埋下隱患。
羊疥癬病沒有年齡和品種的差異。不同年齡和品種的羊都可能受到感染。幼羊和體質弱、抗病性差的羊更易患換病。體質好、抵抗力強的羊不易感染,但成年健康羊只是感染源。羊疥癬病的傳播方式是接觸感染,可由病羊直接感染,也可由污染的羊圈、飼養(yǎng)設備、飲用水、潮濕低洼地區(qū)放牧等間接傳播。
導致羊疥癬病發(fā)病的原因比較多,如環(huán)境潮濕、陽光不足、衛(wèi)生條件太差、羊飼養(yǎng)密度高、羊毛太長而過密、皮膚表面潮濕、飼喂不合理,營養(yǎng)物質不足等均可引起發(fā)病。一般散養(yǎng)或單個子羊很少發(fā)病。
鑒于螨蟲毒素及其機械刺激作用,使患部騷癢,羊煩躁不安,在圈桿和墻壁處摩擦患部并且用嘴啃咬,導致皮膚出現炎癥,并蔓延到四周,產生丘疹、水皰及結節(jié),直至出現膿皰,最后形成灰白色的龜裂和痂皮,致使皮膚變厚。病灶多發(fā)生在面部、背部、四肢、尾部等部位。病羊患該病后導致自身機體營養(yǎng)不良、貧血、逐漸消瘦,直至衰竭而亡。
在羊養(yǎng)殖過程中,一旦發(fā)現羊患疥癬病,或者其它體外寄生蟲病時均可采用藥浴方法治療,如果患病羊只數量不多,可單獨為患病羊進行藥浴,如果患病羊只數量較多,要對整個羊群進行藥浴處理。
羊養(yǎng)殖規(guī)模較大的養(yǎng)殖場,應建立固定的大型藥浴池,能夠確保羊群藥浴正常有序開展。如果沒有條件建立藥浴池,應準備好,塑料桶、木桶及移動帆布等藥浴時使用。
可以根據羊養(yǎng)殖場規(guī)模大小,存欄數量等準備藥浴工具數量,準備好叉子、刷子,噴霧器、連體雨衣褲、口罩、帽子,橡皮手套等藥浴輔助用具。
在藥浴前8d,將羊毛剪掉。要盡量選擇風和日麗的晴天上午進行藥浴。藥浴當天禁食8h左右,但在藥浴前3h,要給予羊充足的飲水,避免羊誤食藥液。先將藥液加熱到40℃左右,然后倒進已消毒的藥池中。敵百蟲配制成0.1~0.5%的溶液,滅螨靈藥液稀釋2000倍藥浴,20%雙甲脒乳油稀釋500倍藥浴,選擇其中一種,放入的消毒池中。這3種藥物對疥癬病的治療都具有很好的效果。安全性高,不會造成中毒,對人、畜均無異常反應。治療時每只羊浸泡3min以上,浴中用壓扶桿將羊頭壓入藥液中4~5次,使其周身都受到藥液浸泡。隔6~7d重復一次,藥浴2~3次可見到明顯效果。
要將患病羊隔離治療,治愈后在合群飼養(yǎng)。藥浴治療時,用藥劑量要把握好,重復藥浴間隔時間應在6~7d以上。體弱及懷孕羊用藥需謹慎,避免引起中毒及流產。藥浴前及藥浴后應對藥浴池,用具、衣服手套等進行消毒,避免病原擴散。
羊圈舍環(huán)境要保持干燥衛(wèi)生,光照充足,羊群避免過度擁擠,飼養(yǎng)密度要適中,定期清理羊圈并進行徹底消毒。新引進的羊要隔離觀察,保證其沒有疥癬病后再合群飼養(yǎng)。羊入舍前3d,用菌毒雙殺1:200~300倍稀釋后對整個羊舍及場地進行全面噴灑消毒。每年的春秋季節(jié)定期驅蟲,可以采用藥物驅蟲2次。每周帶羊噴霧消毒1次,消毒藥選用3種以上,交替使用。在每年秋末,羊群轉入保溫舍前,最好進行藥浴預防一次。常用的藥物如丙硫咪唑、阿維菌素等都較為理想,具有高效、低毒、廣譜的優(yōu)點,可同時驅除混合感染的多種寄生蟲。飼養(yǎng)管理要科學,羊飼料配置要合理,保證羊膘肥體壯,具有緊密的皮膚結構,新陳代謝要協(xié)調,抗病毒、抗感染能力強,身體素質好才不易感染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