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 蓓
觀察能力是幼兒教師必須具備的專業(yè)能力,教師只有進行有效觀察,才能了解幼兒的興趣愛好與實際需求,理解幼兒游戲行為的目的,與幼兒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為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提供支持。
在幼兒游戲期間,教師們仔細觀察幼兒的建構游戲活動,并進行記錄。游戲結束之后,教師們再進行深入研討,交流幼兒在整體游戲過程中的表現(xiàn),從而找出幼兒建構游戲的“密碼”。小李老師說她看到幾個幼兒在進行搭建房子的游戲。小張老師說她看見幼兒在用積木建構橋梁,并在橋梁上面來回挪動小汽車。小趙老師說她看見幾個小朋友只是在搬弄積木,最終沒有建構出什么模型。還有的教師認為幼兒的建構游戲沒有觀察的必要性。接著,教師們的討論主旨發(fā)生轉移。在此次觀察幼兒建構游戲的過程中,顯然教師們對觀察目的、觀察內容尚未有明確的認識,在此過程中缺少相應的觀察計劃及觀察指導方法。因此,教師首先應該做的是提升觀察能力。
當前,很多教師對幼兒游戲行為的觀察依舊保持在感官認知上,尚未采取專業(yè)的觀察措施,無法全面理解幼兒建構游戲的“密碼”?;诖耍處煈撋钊雽W習《學前兒童行為的觀察與分析》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結合理論學習以及案例解讀,不僅可以了解更多的觀察方式,還能提升自身的觀察能力,再利用專業(yè)知識對觀察到的內容進行分析,明確幼兒建構游戲的目的與過程,進而找出幼兒建構游戲的“密碼”。
要想正確破解幼兒建構游戲的“密碼”,教師應在理論知識的支持下,整理理論脈絡,明確整體觀察思路。首先,教師應該明確觀察目的和幼兒建構游戲的目標,明確幼兒的興趣內容,判斷游戲材料投放是否合理,從而提出相應的支持策略。其次,教師利用詳細的文字以及明晰的影像記錄幼兒的游戲過程,重點觀察幼兒在建構游戲過程中的語言交流、表情狀態(tài)以及遇到的問題,根據問題進行分析與總結。實踐一段時間后,從研究結果可知,教師已經能夠全面明確幼兒的行為,但是要想深入研究幼兒建構游戲的“密碼”還有一定的難度。教師還需再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分析,了解幼兒的游戲計劃,并找出幼兒在建構游戲中的共性問題。通常情況下,幼兒的建構能力不足,很長一段時間都只是進行堆積木的游戲,且幼兒在建構過程中與同伴之間缺少交流與合作,最終導致了幼兒的建構游戲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基于教師觀察思路的明晰以及觀察能力的提升,教師的引導也開始發(fā)揮出重要作用。在合理、高效的觀察前提下,教師必須結合幼兒的行為、幼兒的能力水平和建構游戲的整體情況,深入了解幼兒的內心,有效提升幼兒的游戲建構能力。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實際建構過程給予三個階段的引導與融合。
第一階段:針對游戲建構能力較弱的幼兒,教師可以在特定區(qū)域放置游戲建構導圖。如果幼兒對自己建構出的游戲內容不滿,必然會對新技能感興趣。這個過程中,教師不需要對幼兒的建構作品提出嚴格的要求,而應將重點放在幼兒游戲建構技能的掌握上。
第二階段:幼兒建構游戲的內容源于日常生活經驗、圖畫書內容、隨處可見的建筑物等,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幼兒提供一些具有實際參考價值的素材,如通過戶外活動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或對實物照片進行分析讓幼兒展開想象,提升幼兒的建構技能。
第三階段:隨著幼兒建構能力的增強,自由性的建構已經無法滿足幼兒的需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適當布置一些游戲建構活動,如游樂園、小森林等,并鼓勵幼兒合作完成,進而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同時,設置游戲建構成果展示墻,展示幼兒的建構成果,并建立相應的獎勵機制,有效地調動幼兒的建構積極性。
在戶外游戲的建構模式下,幼兒們根據以往的設計經驗進行新的建構游戲。例如,幼兒想使用長木棍等工具搭建橋梁。有兩組幼兒嘗試建構,一組幼兒想鋪設平整的“橋梁”,幾次嘗試失敗后放棄建構。二組的幼兒想進行蹺蹺板式“橋梁”的搭建,幾次嘗試后,橋梁始終無法保持平衡。這時教師提出意見,適當調整了積木的位置后橋面終于保持了平衡。
幼兒獨立完成建構作品后,教師應將觀察重點放在幼兒興趣的養(yǎng)成上。根據教師觀察得到的結果進行分析可知,通過前期建構能力的培養(yǎng),一些幼兒在建構過程中能夠高效地完成一些游戲建構環(huán)節(jié),并能先迅速制定好相應的游戲規(guī)則,再進行其他活動。還有很多幼兒能夠做好準備工作,提前計劃好復雜的建構步驟,幼兒通過實際操作,能找出游戲建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幼兒在游戲活動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往往會放棄,或者進行其他建構,無法繼續(xù)進行探索性的游戲建構。為了調動幼兒參與建構的積極性,教師應當抓住幼兒在游戲建構過程中的興趣點,保證其對游戲保持長久的興趣。教師通過適當的融入與指導,在幫助幼兒收獲一定建構經驗的同時,找出幼兒進行建構游戲的目的,破解了幼兒建構游戲的“密碼”。
教師在觀察幼兒的整個游戲過程中,除了進行必要的分析與指導,還應該不斷地進行探索與完善,致力于解開幼兒游戲建構的“密碼”,進而實現(xiàn)對幼兒能力的培養(yǎng),并通過不斷地完善與補充,鍛煉幼兒的思維。教師還應該通過多聽、多看、多思考、多實踐、多感悟的方式,不斷強化自身觀察、記錄與分析的能力,為幼兒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最終實現(xiàn)引領幼兒全面發(fā)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