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實踐中的學生觀反思

      2020-12-31 07:26郭威張雪筠
      中小學德育 2020年12期
      關鍵詞:老師教育教師

      郭威 張雪筠

      摘? ? 要??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必須踐行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本研究以敘事探究為方法,通過訪談對象回溯自身的受教育歷程,反思“學生觀”在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研究發(fā)現,落實學生觀要求教師要避免對學生的隱性偏見、倭化,避免以成人行為的評判標準評價兒童;要關懷學生更要教會學生自我關懷;要以有質量的教育反思保障學生觀的落實,注重教育公平;要以真誠之心關注、期待、信任學生,幫助他們更好的展現自我。

      關 鍵 詞??學生觀;敘事探究;成長故事;實踐反思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編碼??A

      文章編號??2095-1183(2020)12-00-06

      一、問題的提出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要“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fā)展,尊重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基于此,關注學生在教育場域中的生命樣態(tài),體察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的真實經歷,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教育問題,是每一位教師在教育工作中都無法忽視的重要內容。

      而學生觀的核心內涵就是以人為本,即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本,以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本。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一代又一代學生在成長中烙下了時代進步的印記,學生觀也在發(fā)展中不斷更新。縱觀以往學生觀研究,多見從教師教育的角度進行應然狀態(tài)的考查,對學生實際體會到的實然的學生觀研究則較少。因此,本研究從生命關懷的角度入手,圍繞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展開反思探究——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和成長中的個體,在教育實踐學生觀的過程中,真實的體會是什么?有哪些教育實踐中發(fā)生的問題是我們可能忽視的?研究希望借助敘事探究的方法,從個體成長的生命過程出發(fā),探討實踐中的學生觀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對其進行反思,獲得啟示。

      二、研究設計

      個體的學習過程永遠是一個不斷融進類的經驗的過程,生活經驗是人類生活歷程在意識層面的凝集。兒童的生活和經驗具有它自身的、無可替代的價值。[1]海德格爾在1919年戰(zhàn)時亟須學期的講座中曾說,“真正的洞見只能通過真誠地、不懈地沉入生活自身的本真性中,最終只有通過個人生活自身的本真性才能達到。”[2]基于此,本研究從質性研究方法入手,以個體受教育過程中的成長經歷為切入點,對一些高校在校生進行訪談,希望這些關于成長的個體敘事對當下一線教師的工作有所啟迪。

      總體而言,本研究以質性研究中的敘事探究為研究方法。抽樣方法為目的性抽樣,即抽取能夠為本研究問題提供最大信息量樣本的學生。對這一抽樣方法的選擇考慮有三:其一,研究資料的收集和呈現離不開樣本學生的積極配合;其二,研究資料的獲取以遠程視頻或語音訪談形式進行,要求樣本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與較為清晰的語言表達能力;其三,樣本學生以較為成熟的成人視角,通過回溯自身生命成長的受教育歷程對成長進行意義性的探尋,更符合探討“學生觀”在個體成長中真正起到的作用和實際落實的程度等相關問題。通過為期4個月的訪談,在數十位訪談對象中重點選取了有代表性的兩位學生,以他們的成長故事為例,對實踐中的學生觀進行反思。

      三、研究發(fā)現

      (一)受訪者Vivi(化名)的成長故事

      Vivi來自河南鄭州,是北京市某高校一名服裝表演專業(yè)學生,今年22歲。個子高、顏值好、性格靦腆,是研究人員對Vivi的第一印象。Vivi出生于河南周口,家中有爸爸、媽媽、一個姐姐和兩個弟弟,據Vivi回憶,由于家里人多,從小到大家里總是“熱熱鬧鬧、雞飛狗跳”。父親在她小時候經常出差,母親又要照顧兩個弟弟,所以她總是跟著姐姐,姐姐去哪里她就去哪里。

      1.“奇跡”——學生觀背后的隱性偏見

      Vivi的父母都沒有上過學,常年做一些小本生意,家庭條件還“說得過去”。Vivi從小學習跳舞,她十分享受跳舞的自由感。對于文化課,她總說“聽不懂,腦子比較‘笨”。初中畢業(yè)后,她沒有考上高中,是在“機緣巧合”下因為舞蹈跳得好,被河南本地某藝術技校招錄。Vivi高考考了兩次,第一年藝術文化分不夠,又復讀了一年才來到現在所在的學校?;貞浧鸶呖嫉娜兆?,Vivi說她根本沒有想到自己能過藝考分數線,“我能考到北京,我們全家都覺得是一個奇跡,我也覺得是個奇跡?!睂τ跒槭裁词恰捌孥E”,她這樣解釋:

      “我從小比較‘笨,常常聽不懂也學不會,小時候總考0分,我爸還帶我去兒童醫(yī)院看過……最后說沒什么問題,吃了點什么補腦的東西,就沒了……我從小不是學習的料兒,文化課不好。老師知道我學不會,他們也不管我,我考0分他們也不說啥,就比較管班里的那些好學生。之前我也沒想過自己能考上北京的大學,后來通過藝術考上了,他們都覺得不可思議,所以就說這是‘奇跡?!?/p>

      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每位學生都有其獨特的智力結構和學習方式,不同學生的智力特點與表現方式也不盡相同。[3]Vivi的身體動覺智力或許比邏輯的數理智力感知更強,但“跳舞跳得好,并不是好學生所具備的特質”。因為“不擅長學習,考試考0蛋”,Vivi在班級被邊緣化,對于Vivi在學校的學習情況,老師們不批評,也不關心;不期待,也不在乎。將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和學生的優(yōu)秀與否劃等號,對于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就十分關心,對于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就不理不睬,這顯示出學生觀背后的隱性偏見。作為教師,在教育實踐中要努力克服這樣的偏見。多元智力理論為實踐中的學生觀提供了一個更積極的思考角度,每位學生都有閃光點。在實踐中,教師應從多方面了解學生的興趣、特長,發(fā)現他們的獨特之處,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個性化教育,鼓勵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幫助學生實現自由、自主的個性化成長。

      2.“我怕老師”——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的“倭化”傷害

      在更深入的交談中,對于為什么“聽不懂,學不會”這一問題,Vivi回憶了上學期間的一些事,也向筆者訴說了一個深埋內心的秘密:

      “其實我除了腦子比較笨以外,可能還有一點是我比較怕老師。小時候,有一次我忘了是數學課還是什么,就因為老師講的我聽不懂,所以她就(眼神有點遲疑,猶豫了一下)扇了我兩巴掌。所以我對于老師比較那個,一般也不敢說什么……這些事我沒向家人談過。反正現在吧,有時候我還是不想跟老師打交道,就是有那么點怵吧。”對于“怵”這個字,Vivi用“就是厲害唄,怕挨吵”這樣一句話來解釋。

      教師不當的懲戒行為,一定程度上對Vivi產生了“倭化”影響,這種“倭化”行為忽視了兒童的主體性?!百粱币辉~產生于社會學理論,社會學家高夫曼指出,當我們將自己看作“正常人”,而把他人看作“不是真正的人”時,我們就是在倭化他人。[4]當今美國社會流行這樣一個觀點: 他們認為 “差生”是由倭化形成的,即教師、家長等成人對某些孩子先入為主地形成固定認知(一般指偏見),并不自覺地從日常言行舉止中表現出這種偏見的傾向,從而有損被倭化者的自尊和自我期待,使其處于已知的無助狀態(tài),從而形成差生的心理行為定勢。[5]教師的教育倭化,一方面會造成學生身體上的傷害,另一方面也會對學生的心理和精神造成延遲性、潛伏性、隱蔽性和持續(xù)性的折磨和刺激,引發(fā)學生一系列不易被察覺的心理問題。[6]對于“倭化”現象,除了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提高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之外,更應該深入探討的是站在“學生觀”的立場上,面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育情景,教師如何做的問題。如何將“以學生為本”真正有效落在實處,真正站在“學生觀”的立場上正確看待、對待在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身上發(fā)生的問題?如何從“學生觀”出發(fā)對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育,使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盡可能避免被“倭化”?家校合作如何才能將兒童觀、學生觀在“教養(yǎng)一致”方面盡可能達成統(tǒng)一?這些問題都值得教育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不斷進行有效反思,也需要研究人員逐步深入研究。

      3.“我不是很自信,希望成為學習好的人”——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要幫助學生學會自我關懷

      Vivi的大學生活豐富多彩,除了日常的一些走秀活動外,2019年她還作為女民兵方隊的一員參加了國慶閱兵活動。這些事情在她家人眼中都十分“高大上”。Vivi在同學中“人緣也挺好”,她的同學小崔告訴筆者,她覺得Vivi“既好看又溫柔,喜歡跟她做朋友”。作為一位“逆襲者”,在大學生活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績,Vivi本該對自己感到滿意,但她總說自己“不自信”,羨慕學習好的人,也想當一個學習好的人。

      “其實我自己并不是十分自信,別人說我好看我其實也不大能感受到,有時拍的照片也不好看,但還是得從一堆照片里挑出差不多的。我感覺大家看出來他們也不說,就還說好高級什么的,有時候會有‘皇帝的新衣的感覺……而且我對學習就是不太靈光,我羨慕學習好的人,因為我總是不擅長這些。你看我去XX地方參加活動,身邊都是清華北大的博士碩士,她們又好看學習又好,我很羨慕,跟她們站在一起我就會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啥的?!?/p>

      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是否要求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也要嘗試幫助學生接納自我、關懷自我?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自我關懷是通過自我對自我形成的關系,進行專注、關心、照顧自己的行為。福柯指出,自我關懷之前有必要認識自我。認識自我就是認清自己是誰,關懷自己而正確認識自己,不否定自我也不犧牲自我,接受現今位置上真實的自我。[7]自我關懷首先要自我接納,自我接納是指個體對自身以及自身具有的特征所持的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即能欣然接受自己現實中的狀況,不因自身優(yōu)點而驕傲,也不因自己的缺點而自卑。學校生活體驗對學生自我接納水平的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8]而教師完全接納學生是學生完全接納自我的關鍵,教師不僅要完全接納學生,更要幫助學生自我接納,掌握自我接納的方法。因此,培養(yǎng)“關心型”教師,踐行關心道德教育模式,提升學生在學校生活中的安全感、歸屬感和信任感,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接納自我、關心自我,樹立自信心,也應成為當今學校重視“學生觀”,落實“學生觀”的重要內容。

      4.“萍水相逢,我很感激他”——教師真誠的關愛就是在踐行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在回憶上學期間印象最深刻的老師時,Vivi不尋常地講了一位“陌生人”的故事?!澳吧痹谟谶@位老師,實際上并沒有給她上過課,僅僅見過一面,甚至不知道他是不是“老師”。

      “你知道我學習不好,考高中的時候才考100多分,根本沒學上。我爸媽都放棄了,后來是親戚說有地方正在招藝術生,叫我去看看。我過去時招生都要結束了,本來也沒抱希望,但看我跳舞的那個老師,應該是老師吧,反正是管招生的,覺得我這個苗子不錯,然后關鍵是啥你知道嗎?他招生的學校不招跳舞的,他是覺得我特別好,就給XX藝術學院的老師打電話讓人家等一下,讓我過去,然后我就被看中了。我為啥對他印象深刻,因為如果我那時沒學上,可能就在老家打工嫁人生孩子了,也不可能有后來的機會考上大學。所以怎么說呢,就是感激吧,感覺人家也不認識你,但就這么為你著想了?!?/p>

      Vivi為什么對這位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老師印象深刻,因為她感受到了他真誠的關愛。關愛學生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重要內容。關愛學生不只是要勤勤懇懇地工作,更重要的是與學生有效溝通,建立關心和被關心的關系?!耙蔀橐粋€真正的關心著,你必須敞開心扉接納另一個人……一個教師如果真正關心學生,那么他會認真傾聽學生們不同的需要,并且給予不同的反應。”[9]教師要了解學生需要,真誠地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關心他們,利用師生間的關心關系,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關愛者”。關心的過程,也正是在落實以人為本的學生觀的過程。

      (二)受訪者鐵馭(化名)的成長故事

      鐵馭來自山西晉城,今年28歲,是北京某高校一名在讀碩士研究生。個子不高、身形微胖、性格開朗是研究人員對鐵馭的第一印象。據鐵馭回憶,他上小學時并不順利,記得父親帶他找了好幾個家附近的小學,但得到的回復都是“今年收滿了,沒法報”,直到有一天母親通知他要去東路小學上學。原來,母親所在單位在東路小學建校時“是投錢還是贊助,反正就是有幫助,就都給了單位名額,我們班好幾個同學的爸媽都是我媽的同事”。鐵馭就這樣開始了自己的學生生涯。

      1.“陌生的名字、難看的畫”——成人行為評判標準下的學生觀

      “我剛上學前班時只有兩個老師,語文和數學老師,語文老師還教唱歌,數學老師還教畫畫,都是女老師。剛上學沒幾天,老師教拼音,當時拼音聽寫,我不會寫我的名字,只會寫個姓,不知道怎么辦,因為爸媽都沒教我。我也挺怕老師的,不敢問。當時也有不會寫名字的其他同學,老師也不問,就舉起聽寫紙,說這倆學生一個寫了個張,一個寫了個什么,不知道是誰的,就不發(fā)了,以后再這樣寫就別交過來。反正她挺厲害的,我不敢說話,還害怕別人發(fā)現笑話我不會寫名字?!?/p>

      鐵馭對于學前班數學老師的印象也十分深刻,“她有點冷漠,常常嫌棄這個嫌棄那個。她也教畫畫,我小時候很怕水彩筆膠棒把白紙弄得臟兮兮的,畫的不好看也不行,因為數學老師會突然把畫抽出來讓大家看,說‘你們看XXX畫的,畫成這個樣,好看嗎?她說完大家就得哈哈哈,或者發(fā)出嫌棄的‘咦~。我記得當時有個女孩兒叫什么佳琪,她胖嘟嘟的,剪紙貼畫貼個兔子,搞得臟不啦嘰的,老師就突然把畫抽出來,舉起來讓大家看,大家就笑,然后那個佳琪就哭了。老師也不管她,同學們也不敢說啥,我就很怕我的畫也搞成那個樣子,就不敢畫了?!?/p>

      有什么樣的學生觀就有什么樣的教育行為。鐵馭的老師對學生表現出來的“孩子的模樣”并未給予尊重和理解,也沒有幫助學生去彌補不足,而是露出不屑和鄙夷,以成人的行為標準去評判兒童,沒有從兒童本位出發(fā)去思考問題。在學前班,教師對于鐵馭來說意味著害怕和嚴厲,不親切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是其基本“標簽”。學生知道要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做,這樣才不會受批評,但他們常常不知道該做什么,如何做。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寫道,教師有責任去發(fā)現學生的問題,糾正父母的錯誤。有些學生因為準備不足表現出猶豫和退縮,看上去反應慢,但絕非智力低下,他們只是不知道如何適應社會生活,因此需要教師幫助他們融入新環(huán)境。教師必須像學生的母親一樣——和學生培養(yǎng)感情,獲得他們的信任,嚴厲和懲罰起不到任何作用。如果孩子們來到學校很難與老師和同學相處,可能會遭到批評和訓斥,這只能讓他們更不喜歡學校。[10]這個事例提醒我們,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從來都不是空洞的口號。教師要時刻提醒自己面對的是獨特的人,發(fā)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發(fā)展?jié)摿Φ娜?,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鼓勵學生發(fā)展個性,肯定學生生命發(fā)展的獨立性和獨特性。

      2.“有句號,沒句號”——有質量的教育反思是落實學生觀的重要途經

      “二年級時一次寫練習冊造句,就是給你幾個詞然后畫個橫線,要你往上面寫。每一句寫完都要寫個句號,總共有5句還是6句,寫完找老師批改后就可以回家了。當時我媽在班門口等著接我,我可高興了,因為改完就可以和我媽一起回家。但是這5句話我改了5遍,因為每句話我都沒加句號,老師都給我圈出來,圈一個讓我回去改一遍,改一個我就又拿回來,老師就把下一句再用紅筆一圈,翻來覆去地折騰。我看我媽在門外都生氣了。你知道我想說什么嗎?我不加句號不是我真的不會寫,也不是我不懂句號是干嘛用的,而是那個練習冊印刷的橫線最后印有一個小句號,每句都有,所以我才不加的,如果你寫上那就有兩個句號了,很烏龍啊。當時我也不敢吭聲,我以為老師知道,但她就是不知道?;厝サ穆飞衔覌屢矐晃乙活D,說我怎么錯那么多次,別人都一遍過了,我也很郁悶,不知道怎么解釋,只能聽著?!?/p>

      教師認真糾錯,學生認真改錯,但郁悶的事還是發(fā)生了,到底為什么?鐵馭的事例提醒我們,對待發(fā)展中的學生,教師不僅要時時敏感,更要處處留心;不僅對學生犯的錯要及時糾正,對于自我工作的反思也要隨時更新。反思是促進理論與實踐互動,提升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過程?!督處煂I(yè)標準》提出:“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有機結合,突出教書育人實踐能力。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高專業(yè)能力?!薄督處熃逃n程標準》則進一步提出:“教師是反思性實踐者,在研究自身經驗和改進教育教學行為的過程中實現專業(yè)發(fā)展?!盵11]從學生觀的角度反思,不僅要求教師反思自己在實踐中的行動,還要反思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個性化問題。發(fā)現學生出現問題時,不能僅從表面現象去揣測背后可能的原因,而是要從學生實際入手,利用觀察、詢問等有效方法去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做到有質量、有深度的反思,避免在教學過程中“鬧烏龍”。

      3.“我不配”——教育過程中公平性的缺失

      “那是2002年吧,三年級剛開始上英語課,雖然其他課上我挺不活躍,但是英語我特別積極,因為我有個堂姐就學英語,她是我的偶像,我媽也總跟我說學好英語08年奧運會當志愿者。一次,英語老師要去我們市的大禮堂講公開課,她來我們班挑學生,其中就有我。我超開心,回家還告訴了爸媽。但我那時又高又胖,以前的校服穿不上,又沒有新的,上公開課都要穿校服。我把這件事告訴英語老師,英語老師說沒事,沒有就不穿了。等到要上課的那天從學校集合出發(fā)去大禮堂時,班主任看到我沒穿校服,表情有點嫌棄地說‘要不你別去了,xxx你替他去吧,讓一名英語課上根本不活躍,但當天穿了校服的男生替我去。當時你懂的,就超級委屈,仿佛我不配?!?/p>

      人作為獨特的生命個體,有其自身的生命意義,擁有自我發(fā)展與自我實現的自由權利。學校教育的目的應是促進兒童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成熟和獨立,學校教育應主要發(fā)揮為兒童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與獨立服務的功能。[12]因此,人的完善發(fā)展過程不能被簡單化地設定為掌握知識和發(fā)展智力的過程,還必須考慮人的個體性與差異性,觀照人的情感、動機、興趣、態(tài)度、價值觀等。在上述事例中,鐵馭既被班主任剝奪了受教育權,也被剝奪了自我表達的機會,班主任忽視了他的個體性與差異性,對其情感、動機、興趣等需要也視而不見,忽視了教育公平,沒有面向全體學生。這提醒我們,要不斷反思教師實際工作的倫理性,反思自身所持有的學生觀的局限性,反思班主任工作,尤其是在了解學情上,要與各科老師及時有效溝通,在反思與溝通中理解學生,理解學生觀,進而理解教育。

      猜你喜歡
      老師教育教師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師
      老師,節(jié)日快樂!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老師的見面禮
      六·一放假么
      万山特区| 平远县| 霍州市| 南康市| 涡阳县| 凯里市| 泽库县| 偏关县| 双辽市| 武城县| 南川市| 壶关县| 皮山县| 灵武市| 东莞市| 广河县| 灵武市| 佛教| 哈巴河县| 吉安市| 额尔古纳市| 漳平市| 榆树市| 巫山县| 无为县| 年辖:市辖区| 西宁市| 巴林右旗| 治多县| 小金县| 东乡县| 吴江市| 中江县| 黄浦区| 丹东市| 宜春市| 梧州市| 乌兰察布市| 德钦县| 元谋县| 思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