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廣州市番禺區(qū)石樓中學 廣東廣州 511400)
在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如何在初中語文復習課中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提高語文備考階段的復習效率,是廣大一線語文教師長期都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復習課,特別是現(xiàn)代文閱讀訓練課,常常顯得非常沉悶;要么是教師悠閑地踱來踱去,學生悶著頭苦思冥想,湊字數(shù)填空白;要么是臺上老師講得唾沫四飛,黑板上的板書寫得密密麻麻,講臺下的學生練得天昏地暗。一節(jié)課結束后,師生雙方都顯得疲憊不堪,但收效甚微。有些語文教師認為,將注意力都集中在得出結論上,可是這些問題又不是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不是自己思考的結果,學生雖然能夠獲得正確結論,但卻會失去獨立思考的機會,得不償失。
筆者認為,要提高初中語文閱讀課復習的課堂效率,老師要根據(jù)以往的考綱要求,結合部編版教材對閱讀教學的目標來設計、指導中考閱讀復習,在設計、講評上多下功夫,做到精心設計、精巧評講。
精準訓練的一個重點是,要精準把握現(xiàn)代文閱讀訓練的目標。近年來,廣州語文中考改革的趨勢是已經不考課內現(xiàn)代文,對現(xiàn)代文閱讀的考核,要求以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為基本內容,從重要詞、句的語境含義;段、篇的結構和層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不同文體的主要寫作方法;不同文體的語言特點等五個角度進行考查,重點檢測篩選能力、解釋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等五種閱讀能力。所以,我們在選擇或編寫現(xiàn)代文閱讀習題時,要有意識地從這五個角度出發(fā)進行設計,培養(yǎng)學生相應的閱讀能力。在復習教學中進行閱讀訓練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在復習的第一階段,一定要立足課內,確保學生讀懂初中六冊的課內現(xiàn)代文所學的內容,推敲名家名篇中的寫法,落實部編版新教材的相關目標。尤其是可以精選課內語段,進行典型題目的訓練,提取方法,舉一反三。
中考主要考查三種文體的閱讀能力,即說明文、記敘文和議論文。在訓練選擇時要適合考綱的要求,針對以往測試中學生普遍丟分較多的語段或者丟分較多的某類題型進行強化訓練,訓練題的選取可以是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也可以是考試說明的例題,關鍵是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脫離實際“對牛彈琴”,也不能“一言堂”唱“獨角戲”。
題海茫茫,題目繁多,教師在選題訓練時,要注意題目難度的層次性,選題要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梯度原則,精細地選擇教學專題,做到精選精練,循序漸進,力求幫助學生掌握規(guī)律,培養(yǎng)能力,進而起到“以一當十”“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
比如,文學類文本閱讀??嫉念}材大多有“親情”“成長”“友誼”“感恩”“人生感悟”等。而“人生感悟”類近幾年倍受青睞:《書房的窗子》《一只羊其實怎樣》《地鐵客的風格》都與之相關。系列訓練后進行整合,精讀幾篇,而后觸類旁通。在歸納比較中發(fā)現(xiàn)同樣體裁,同一題材文本的一般規(guī)律及特殊作用。訓練時,對同類題材的文本進行歸類分析,備考一定能事半功倍。
我們可以同類題材集中訓練,然后歸納整合:從選材、結構、情感的微妙區(qū)別、寫法技巧等諸多方面來歸納分析。還可以聯(lián)系以前讀過的經典,如《紫藤蘿瀑布》《一顆小桃樹》等文章,讓學生明白有關世界哲思的感悟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也有各自的特征,以后再遇到這類題材的閱讀就能駕輕就熟了。
從體裁上看也如此。文學類文本閱讀主要考查散文和小說。復習過程中,我們也需要從文體特征方面進行分析歸納整合,總結出某一類文章的普遍適用方法,建立起閱讀這類文本的圖式。
閱讀和寫作相輔相成。我們可以在閱讀講解完后,對文本的寫法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歸納,再進行相關的寫作訓練。突破閱讀和寫作的壁壘,全方位利用文本。這樣既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能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閱讀與寫作的能力都能在實踐中得到提升,一石二鳥。
在復習教學中,訓練貴在精要,反饋貴在及時。如果老師只是對答案,缺乏對問題的具體分析,學生最終還是難以形成能力,所以,在復習訓練中要注重反饋,及時統(tǒng)計完成率和正確率,追究解題的思路和方法,讓學生在一次次的訓練中既找準問題、明白差距,又看到進步、看到希望。特別是在最后的沖刺階段,要力求每訓練一次,就有一次的效果,在小結時,要提煉出典型的錯誤,歸納知識要點,教給學生正確的方法。在預測考試題型時,給出典型的訓練題,保證復習效果,提高目標的達成度[1]。
復習訓練的講評貴在精巧、重在激勵。以往每次測驗訓練之后,老師通常喜歡逐題講解,指導學生逐一糾錯??墒窃诙虝旱膹土晻r間中,如果對每一道題都平衡用力,都——給出答案,就難免有效率低下浪費時間之嫌。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進行閱讀訓練題講評應注意以下幾點:
學生是成長中的人,發(fā)展中的個體,教師需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閱讀理解中的閃光點,贊揚他們的付出和思考。適當?shù)谋頁P,可以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尤其是對差生更應該以敏銳關愛的目光“放大”其錯誤中成功的因素,要從解題思路、答題語言和書寫格式上細心尋找他們的“閃光點”。
在習題講評中,老師要把自主權盡可能交給學生,重在引導、不宜包辦,提出訓練中所出現(xiàn)的帶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并找出問題形成的原因,同時通過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老師只在難點和易錯點上適時點撥即可。為了讓講評課更加生動活潑并富有實效,筆者進行了以下幾種積極的嘗試[2]。
其一,反其道而行之。在復習訓練中,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閱讀訓練中的不足,找出這些不足中的因素,對于這些錯誤,教師在講評時不要急于給答案,下結論,而是要引導學生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的做法,可將錯誤作為教學資源,通過討論分析,進一步促進學生理解。
其二,方法多元,及時提煉。有的教師為了拓寬學生的解題路子,多種解法逐一羅列、逐個講解,對于學生而言,猶如走馬觀花,難以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時,教師不妨將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思考與討論,自己找出多種不同解法,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看看哪些解法更巧妙、哪些解法更簡便、哪些解法更實用等。
說話做事都要遵循人們認識接受事物的邏輯順序。做閱讀題也不例外,必須講究思維的邏輯性和表達的條理性。因此,教師要依據(jù)邏輯順序來逐步提煉。
如《書房的窗子》要求從修辭的角度分析語言的表達效果。教學這一類閱讀題時,就需要引導學生建立答題的邏輯框架:確定修辭手法,分析這一修辭手法對表現(xiàn)事物特點的作用,對作者表達情感的作用。例如:分析“蒼蠅的搓腳,微塵的輕游,都帶些倦意了”這個句子的表達效果,就可以依據(jù)這一個邏輯框架,進行表述: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蒼蠅微塵賦予人的動作,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書房的寧靜安逸[3]。
如《1985年的一場電影》對人物舉動的評價。對人物、事物或者觀點進行評價,是目前常見的一種題型。這一題型如何提煉出邏輯框架呢?同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建立思維模型:明確觀點,結合文本和生活實際佐證自己的觀點。因而就可以對文中父親放電影慶祝姐姐上大學的行為進行評價。
閱讀復習教學中,我們只有重視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才能使學生具備答題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條理清晰的表達能力。如此,雖然教師講解得少了,但學生卻掌握得更好,理解得更透了。
總之,在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復習訓練的設計和講評中,教師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精心設計、精巧講評,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切實提高初中語文閱讀復習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