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宇露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貴港桂平市麻垌鎮(zhèn)兩堡中心小學大上分校 廣西貴港 537211)
小學語文是一項基礎性學科,其學習的重要性對學生來說不言而喻,所以,教師要高度重視小學語文教學。這就要求教師積極轉變傳統(tǒng)教學形式,使語文閱讀課堂更具趣味性,教師要結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求,不斷創(chuàng)新和完善自身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熱情高漲地融入課堂。教師將趣味教學法融入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氛圍,還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深刻感受到閱讀的魅力,在閱讀中獲得更多樂趣,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由于年齡的原因,小學生的自我認知與自我管控能力較弱,所以,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這一具體特點,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課堂導入。課堂導入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導入環(huán)節(jié)能夠快速調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全神貫注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此外,由于受課間活動的影響,學生的思維還停留在課間活動中,如果忽略課堂導入直接進行課堂知識的講解,學生的學習效率將會非常低下。所以,教師巧妙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非常有興致地融入課堂[1]。例如,學習《火燒云》這一文章時,這是一篇描寫自然景觀的文章,若是教師直接進行課堂講解,不管教師的講解多么生動形象、繪聲繪色,學生僅靠想象還是無法形成美麗的畫面,也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所以,需要教師設計一個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見過火燒云嗎?火燒云里有火嗎?”此時,教師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演示火燒云的形象,增強學生的視覺感受,使學生對文章充滿好奇,提高注意力,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升。通過有效的課堂導入使學生學全身心投入學習,不僅能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還能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除了要增強課堂導入,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魅力[2]。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班干部的帶頭作用,組織學生進行以讀書為主題的活動,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感情,提高班級的凝聚力,同時,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能夠增強與他人相處、共事的意識。例如,學習《大自然的聲音》這一文章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領略大自然的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之后組織學生開展“我愛大自然”讀書會,讓學生閱讀與大自然風光有關的書籍。開展活動時,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對表現(xiàn)好的一組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開展閱讀活動,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此外,教師要開展多元化的教學形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這樣不僅能增強課堂閱讀的趣味性,還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自我管控能力較弱,而閱讀需要學生更多的堅持與耐心,這就要求教師組織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不斷給予小學生新鮮感。
小學生正是知識積累的黃金時期,學生的閱讀思維也不成熟,教師單純地為學生講解閱讀中的知識點,學生往往不感興趣,對教師的講解也是一知半解,教學效果也不理想。所以,語文教師引導學生開展閱讀的過程中也要結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可以將情境教學融入其中,這樣不僅能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3]。學生在情境中能快速吸收知識,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慢性子顧客和急性子裁縫》這一文章時,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對這篇文章的理解有些困難。此時,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讀文章,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取文章中的角色還原情境,學生也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對文章故事進行延伸,教師可以給予指導,這樣會使課堂氣氛非常濃厚,學生對文章內容會越來越有興趣,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步入課堂教學的軌道,進行系統(tǒng)的教學。如此,學生的動力非常高漲,對文章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中采用趣味教學法,不僅能活躍課堂教學氣氛,還可以促進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強化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束縛,這樣不僅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