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宇
(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qū)岷東中學,四川 眉山 612160)
隨著如今的社會分層越來越嚴重,階層的固化也逐漸無法動搖。而在這些事態(tài)發(fā)生的背景之下,隱藏的是人們對于不同階層人群的包容度逐漸降低。在學校也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一特征。比如教育工作者就會越來越難以理解學困生的思維和學習方式,無法接受學困生為什么學習差的理由。而在今天這個以教育結(jié)果為重要指標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下,成績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將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和機會。如果學優(yōu)生和學困生之間的分層固化,就會將社會分層提前到教學領域,使表現(xiàn)不好的學生,越來越難以脫離原有的格局和思維限制。采取因材施教的重要意義,在此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首先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自己的信心,無論是學困生還是學優(yōu)生,他們都會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宣揚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就可以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利用自己的優(yōu)點去進行學習。其次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氛圍更加融洽。在許多學校的班級當中,學困生和學優(yōu)生之間的關系是非常緊張的,因為兩者總是會被教育工作者以及父母做比較,從而導致雙方對彼此的誤解和偏見,使學生在一個學習環(huán)境中,時常感覺到比較緊張和壓抑。因材施教在鼓勵所有階層學生的學習之后,會使大家更樂于包容自身,也更樂于包容他人。最后,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可以使教師能夠達到自己理想的教學效果,完成指定的教學任務。在以往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只看重優(yōu)秀學生的上課狀態(tài),教學的進度也會隨著基礎較好的學生的反饋而變化,這樣就會造成基礎不好的學生的游離。因此班級的成績兩極分化格外嚴重。因材施教采取了針對不同階層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這樣就可以使大家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從而促進整體的教學效果也能得到提升。
要在文言文教學中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水平,采取“因材施教,培優(yōu)輔差”的教學方法,首先必須要做好準備工作,也就是了解學生的個人情況。教師首先通過對于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學習狀態(tài)和理解速度等方面來進行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并充分觀察學生在文言文學習方面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教師根據(jù)自己對于學生的了解情況進行不同學習能力層次的劃分,并根據(jù)每一個層次都制定合適的學習方案和教學計劃,使整個教學過程能夠松弛有度,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其中,揚長避短,收獲知識以及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這樣才能更有利于學生在文言文學習方面的進步。比如說,觀察到學困生在文言文實詞虛詞的理解和掌握上存在困難時,教師就可以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多多增加和學困生的互動,課后給他們安排專項的實詞虛詞提升計劃的習題和任務。
積極的評價和鼓勵,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并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動力,提高在學習當中的主動性。因此在實施因材施教的過程當中,離不開積極有效的評價和激勵機制。教師應該要認識到鼓勵和表揚等方式給學生帶來的積極影響作用,能夠在學習過程當中發(fā)現(xiàn)每一位學生的獨特之處,根據(jù)這些學生的閃光點來給予表揚、贊許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加樂于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根據(jù)行為主義理論的分析,當人們的某種行為得到獎勵時,人們會更傾向于強化以及重復該行為。因此,在觀察到學困生的興趣或特長所在時,就可以在平時多加鼓勵,比如某些學困生對歷史感興趣,就可以結(jié)合他的興趣,帶領他共同鉆研文言文課文背后的歷史現(xiàn)象和歷史故事,乃至遣詞造句的變化和淵源。這些都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的特長,還能加深他們對文言文的學習程度。
分層教學指的就是將一個班的同學按照提前制定好的標準,劃分為不同的層次。每一個層次都代表一種特定的能力水平范圍。教師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區(qū)別對待這些不同的學生群體。這種分層教學的方法是實現(xiàn)因材施教培優(yōu)輔差的最有效手段,可以滿足因材施教的目的。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加入分層教學的方法可以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落實。
教學目標是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當中的重要依據(jù)和指標,對于整體的教學活動起著指導性的作用。教師除了要提前準備好教材,準備好教學的方法,還需要準備將學生劃分好。而教學目標則相應地也要發(fā)生改變,根據(jù)不同的學生層次制定不一樣的目標。教學目標又分為以下幾種,比如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在分層教學中,主要以達到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為主,情感目標為輔。
比如說在學習文言文課文的過程時,教師就可以把學習的目標分為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知識目標,也就是說學生應該掌握文章里的生詞,重點常考的實詞和虛詞,對于文章能夠達到基本的理解,能夠流暢閱讀,翻譯原文基本無誤。而能力目標則包括嘗試領悟文言文當中的作者情感并帶有情感地進行朗誦。學習水平更高的學生,甚至可以嘗試當堂背誦和討論課文的中心思想等等。
課堂的教學風格指的就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靈活地針對不同階層的學生提出課堂任務和要求。這也是因材施教的具體體現(xiàn)。比如說在教學文言文的課文過程中,當遇到一些生詞,或者簡單的實詞虛詞等問題,就可以提問文言文學習能力水平相對差一些的學生,通過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來逐漸增加他們的學習積極反饋。而當討論文章的核心思想、情感和朗讀背誦時,就可以提問基礎相對較好的學生。并對他們的誤解和問題進行引導。而最后,可以讓優(yōu)等生來對文章的實詞虛詞應用進行分類和歸納,對文章的寫作手法和技巧進行分析。
通過設計這種具有梯度的問題來讓學生回答,從而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實現(xiàn)。比如說學困生在回答基礎問題之后,就會形成對于基礎知識的印象和掌握。基礎較好的學生也可以通過提問和回答來鞏固自身的學習狀況,優(yōu)等生則在基礎學習之后可以得到拓展和發(fā)散性的深入學習。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教學時間,以及教學模式和學習重點。教師也會在每一個設計好的階段強調(diào)不同層次的學生該對此階段掌握到何種程度。這樣的分層提問和分層教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有針對性,能夠分得清自身的學習現(xiàn)狀和接受程度,從而能跟隨教師的安排進行有效的針對性訓練和提升。這樣就可以滿足所有學生的提升愿望和需求。
練習是幫助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得到強化的方式,根據(jù)之前分好的不同層次和教學任務安排,學生也可以接受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作業(yè)。比如說,將練習也分好層次,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做第一層次的基礎練習題,幫助他們提高對于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同時中等生和學困生也可以通過基礎題目來實現(xiàn)查漏補缺的效果。第二層次可以設計多以客觀題目形式為主的基礎升級題,這樣就可以幫助中等的學生達到理解和掌握的學習目標。最后的第三層次則更具有綜合性和拓展性,考查優(yōu)等生對于知識的結(jié)合運用和規(guī)律探索。這些不同層次的練習設計需要兼顧一些原則:比如具有普遍針對性,不可以太偏太刁鉆,但同時要涉及知識的全面性,能夠考查得到學生的知識遺漏。另外還需要注意練習的時間跨度,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沒有少則幾周多則幾個月的時間,教學效果可能不明顯。但是教師和學生一定不能氣餒和放棄。
總而言之,為了使全體學生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都能有所收獲,得到應有的提升,教師應該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通過分層教學的輔助來幫助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得到學習的提高,享受學習進步的快樂。因材施教、培優(yōu)輔差的策略不僅可以幫助學困生提高自信心,還可以提高優(yōu)等生和中等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通過長時間的培養(yǎng),一定可以提高全民的文言文水平,使每一位個體都能在發(fā)揮個人所長的環(huán)境下,自信而快樂地學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