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耀
小時候,每當母親軟硬兼施地催促我學習的時候,我經(jīng)常不以為然地嘟囔著:“學習好有什么用啊?學英語我又不出國,學數(shù)理化我又不當科學家?!彼謺磫栁遥骸澳悄汩L大了想干嘛?”我說:“找個工作,差不多就行了唄?!蹦赣H總會氣得手舉到半空,恨不得打我個滿臉開花。
漸漸地我長大了,隨著知識的日積月累,融入社會的所見所聞,對世界、對國家大事小情的了解關注,我慢慢懂得了學習的真正意義和我身上承擔的責任。
從抗戰(zhàn)勝利到現(xiàn)在,中國的崛起可謂是突飛猛進:第一枚原子彈實驗爆炸,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下水,第一次成功發(fā)射近程地地導彈;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鄧嫁先的兩彈一星,屠呦呦的諾貝爾獎……“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正是我們國家的引領、民族的團結、奮發(fā)的精神,使我的祖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堅定不移地走在一帶一路的康莊大道上。
我們現(xiàn)在生活在一個和諧溫暖的國家,但是我們要知道這個世界并不太平。中東地區(qū)連年的戰(zhàn)火讓多少家庭流離失所,讓多少孩子無家可歸。我們的國家很強大,但因此也引來了許多不懷好意的眼光?,F(xiàn)在的戰(zhàn)爭不僅僅是人力、武器、財力的比試,更多的是信息化水平的較量。我們的祖國只有掌握更先進的科研技術、擁有更豐富的資源和經(jīng)濟實力,才能更好地走在世界的前列。由此,我知道了知識的力量,更明白了我要肩負的重擔。
而剛剛跨入鼠年,新型肺炎就給全國人民喜慶的春節(jié)罩上了一層不安的陰影。在這舉國擔憂的日子里,鐘南山院士挺身而出了。他的身影宛如金秋的陽光灑在每個人身上,讓我們看到了戰(zhàn)勝病魔的希望。在這樣的時刻,我深深地明白了,要攻克這次的疫情最需要的是淵博的知識。但畢竟鐘南山院士已是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祖國的未來需要更多新一代樂于奉獻的人才。
中國之于我就像是大海之于浪花:浪花是大海的赤子,大海是浪花的依托。國家興亡,匹夫有責?,F(xiàn)在,我可以驕傲地回答母親:少年強則國強,我愿做中國這片大海的一朵不畏風雨、勇往直前的小小浪花,為祖國更加繁榮富強的未來貢獻我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