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韶關市粵北第二人民醫(yī)院(512000)何小玲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是指慢阻肺患者病情持續(xù)惡化且需改變既往用藥治療的呼吸疾病,患者表現(xiàn)為痰量增多、喘息和氣短加重,伴隨明顯的發(fā)熱癥狀,運動耐力下降[1]。呼吸道感染是該疾病的主要病因,常見致病菌為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等?;颊唛L期服用抗生素類藥物治療,病菌耐藥性有所增強,增加治療難度,故給予患者常規(guī)抗菌藥物的治療效果并不顯著[2]。有研究認為[3],左氧氟沙星應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治療中可以明顯減輕患者感染情況,改善肺功能。鑒于此,本研究對左氧氟沙星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治療中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7年3月~2020年8月收治的60例老年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臨床資料,本研究已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納入標準:臨床資料完善者;治療依從性良好者。排除標準:合并肺癌、肺氣腫、肺不張、肺栓塞等疾病者;急性加重病程>5d者;具有藥物過敏史者;合并其他感染者;合并傳染疾病者。根據(jù)研究對象采用的不同治療方法進行分組,將采用常規(guī)對癥治療的患者納入?yún)⒄战M(30例),將在參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療的患者納入研究組(30例)。參照組男女例數(shù)分別為19例、11例;年齡60~85歲,平均(76.35±6.84)歲;慢阻肺病程3~13年,平均(9.38±1.69)年。研究組男女例數(shù)分別為20例、10例;年齡63~86歲,平均(76.52±6.78)歲;慢阻肺病程4~15年,平均(9.54±1.72)年。經(jīng)檢驗,兩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接受平喘止咳、排痰吸氧、糾正水電解質(zhì)和酸堿平衡、糖皮質(zhì)激素等對癥治療,參照組在此基礎上采用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0.4g和注射用頭孢哌酮鈉他唑巴坦鈉2.0g靜脈滴注,q12h,持續(xù)治療12d。研究組在對癥治療基礎上采用注射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溶液0.6g與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0.4g靜脈滴注,每日1次,持續(xù)治療12d。
1.3 觀察指標 免疫功能:抽取患者治療前、治療12d后的靜脈血,檢測CD8+、CD4+、CD4+/CD8+。呼吸困難評分:采用英國呼吸研究委員會制定的慢阻肺疾病呼吸程度評分標準評價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12d后的呼吸困難情況,其中無呼吸困難為0分;活動時存在輕微呼吸困難情況,且靜息無呼吸困難情況為1分;活動時存在中度呼吸困難,且靜息時可緩解為2分;活動時存在中度呼吸困難,且靜息時出現(xiàn)輕微呼吸困難為3分;靜息時患者仍出現(xiàn)明顯呼吸困難情況為4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對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若檢驗得出P<0.05,則說明兩組數(shù)據(jù)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1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標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標顯著改善,研究組的免疫功能指標CD8+、CD4+、CD4+/CD8+分別為(20.37±0.22)%、(40.99±2.41)%、(2.89±0.14)%,參照組的免疫功能指標分別為(22.65±0.47)%、(32.74±2.16)%、(2.26±0.08)%,研究組改善幅度大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呼吸困難評分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呼吸困難評分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呼吸困難評分顯著改善,研究組和參照組的呼吸困難評分分別為(1.74±0.09)和(2.32±0.12),研究組改善幅度大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肺部感染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主要發(fā)病因素,產(chǎn)生諸多耐藥菌群,導致臨床治療困難。有研究表示[4],針對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通常伴隨無銅綠假單胞菌感染風險,需給予阿莫西林、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藥物治療。其中阿米卡星是一種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可以抑制細菌蛋白生成,破壞細胞膜,使細菌細胞死亡,進而發(fā)揮抗菌作用,但是該疾病患者菌群耐藥性強,對該藥可產(chǎn)生一定的抵抗作用,單用效果不顯著;頭孢哌酮鈉他唑巴坦鈉是頭孢菌類抗生素,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適用于呼吸道感染治療,但該藥抗菌作用具有局限性;左氧氟沙星是一種喹諾酮類藥物,抗菌譜廣,對肺炎鏈球菌、化膿性鏈球菌具有較強的抗菌作用。
有研究表示[5],左氧氟沙星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感染治療中具有積極作用。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免疫功能指標(CD8+、CD4+、CD4+/CD8+)顯著改善,且研究組改善幅度大于參照組(P<0.05),這說明在阿米卡星治療基礎上加用左氧氟沙星的抗菌效果優(yōu)于頭孢哌酮鈉他唑巴坦鈉。這是因為頭孢哌酮鈉他唑巴坦鈉對不動桿菌和奈瑟菌科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對其他細菌無抗菌活性,而該疾病患者因長期服用抗生素,且伴隨肺部感染,產(chǎn)生許多耐藥性菌群,所以使用頭孢哌酮鈉他唑巴坦鈉治療只能殺死一部分致病菌,治療效果有限。左氧氟沙星治療呼吸道感染具有良好的效果,抗菌譜廣,對致病細菌清除率可達80%~100%,通過抑制細菌DNA解旋酶活性,讓細菌無法完成復制與合成,進而使肺炎鏈球菌、肺炎克雷白菌和無銅綠假單胞菌等菌群死亡,減少病菌感染情況,使得患者免疫功能指標得以恢復[6]。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后的呼吸困難評分為(1.74±0.09)分,低于參照組的(2.32±0.12)分,比較差異顯著(P<0.05),本研究與肖文香等人[7]研究具有相似性。觀察組呼吸困難評分為(1.22±0.17)分,低于對照組(2.30±0.24)分,比較差異顯著(P<0.05),說明左氧氟沙星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癥狀。這是因為左氧氟沙星具有較強的穿透性和組織滲透性,可以提高局部藥物濃度,同時聯(lián)合阿米卡星破壞肺部致病菌的細胞膜,抑制致病菌的活性,并將其殺死,使肺部炎癥得到緩解,促進肺功能恢復,從而有效緩解患者呼吸困難癥狀,預后良好[8]。
綜上所述,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療效顯著,不僅能促進免疫功能的恢復,還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難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