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
(臨朐基督教愛德醫(yī)院,山東 濰坊)
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不斷改變,糖尿病的發(fā)病人數(shù)越來越多。糖尿病主要是因為患者體內胰島素的分泌不足或是分泌器官收損所導致的[1]。一般來說的治愈方法是采取皮下注射胰島素的方式提升患者體內胰島素含量,幫助患者體內葡萄糖參與細胞合成,降低血糖,或者是通過服用輔助藥物幫助降低體內血糖。有研究觀點表明,盡早的使用胰島素進行補充,不僅可以使患者體內血糖趨于正常水平,還可以提升患者體內自分泌胰島素水平[2]。本次研究主要探討相對于單一胰島素治療的新型治療方式,即二甲雙胍聯(lián)合胰島素治療方案的臨床療效對比,為患者提供臨床方案選擇。
選取我院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共114名糖尿病患者,對患者進行隨機分配,分為對照組57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齡62~77歲,平均(66.00±3.45)歲。觀察組57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7例。年齡61~75歲,平均(64.00±2.55)歲。兩組患者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制定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中對于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屬均已知曉,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胰島素注射方案,使用胰島素注射液(安徽宏業(yè)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1279)初始計量為0.2 U/KG,治療8周。最初階段每3小時進行1次血糖監(jiān)測。并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整胰島素用量,之后每3天進行1次血糖監(jiān)測,直到血糖達標。觀察組患者除了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常規(guī)胰島素注射液之外,還需要給予二甲雙胍腸溶片(湖北午時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404)0.5 g每次,每日3次溫水送服。
治療結束后,對患者低血糖發(fā)生率和胰島功能進行對比,低血糖發(fā)生指患者出現(xiàn)心慌、出汗等癥狀或患者監(jiān)測自身血糖低于3.5 mmol/L,則表明患者出現(xiàn)低血糖癥狀。主要通過患者體內C肽的含量來衡量患者的胰島功能,一般C肽含量越高,患者的胰島功能越好。
使用SPSS 12.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使用t和(±s)檢驗及表示計量資料,使用卡方和(%)檢驗及表示計數(shù)資料,P<0.05時表示組間差異明顯,數(shù)據(jù)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的低血糖發(fā)生率進行對比,可以明顯看出觀察組的發(fā)生率(15.79%)低于對照組患者的低血糖發(fā)生率(31.58%),數(shù)據(jù)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參見表1。
通過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在飯前和飯后的胰島功能水平都大于同時間的對照組患者,P<0.05,具體可見表2。
表2 胰島功能對比(±s, pmol/L )
組別 例數(shù) 空腹C肽 餐后2 h C肽觀察組 57 556.35±72.32 1087.75±235.32對比照 57 512.48±36.66 1009.31±216.11 t 4.429 2.001 P 0.000 0.041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人們飲食結構的不斷調整。糖尿病的發(fā)病規(guī)律正向著年輕化,多元化,規(guī)?;姆较蜓杆侔l(fā)展。糖尿病屬于非常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一般采用的方式還是以注射胰島素和服用相關藥物來控制血糖并刺激患者體內胰島素的正常分泌。糖尿病不僅會危害到患者的代謝系統(tǒng),還會由于長期的血管腫脹導致足部、腎部、眼部等多器官的并發(fā)癥情況[4]。長期服藥不僅會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還會增加患者的經(jīng)濟壓力。很多患者都是由于長期的精神壓力和心理壓力而放棄了對糖尿病的治療。因此,如何更快更好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成為當今臨床醫(yī)學的重要研究項目。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二甲雙胍腸溶片來提升糖尿病的治療效果,方便患者對于治療方案進行選擇。
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都會伴隨著如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皮膚瘙癢,長時間反復的痤瘡,不正常情況的消瘦等癥狀[5]。糖尿病患者的病因一般是患者的體內胰島素分泌功能受限或受損,導致患者體內胰島素分泌量不足。而胰島素主要是用來促進患者體內血循環(huán)中葡萄糖進入肝細胞、肌細胞、脂肪細胞及其他組織細胞合成糖原使血糖降低,促進脂肪及蛋白質的合成[6]。由于患者體內的胰島素不足,導致了患者血糖的提升?,F(xiàn)代醫(yī)學臨床研究對于糖尿病的治療一般是通過皮下注射胰島素的方式對患者體內的胰島素進行補充,加速患者體內葡萄糖和細胞之間的融合,從而降低患者血糖。另外根據(jù)研究表明,對于糖尿病的治療中,如果在糖尿病初期就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胰島素注射,是可以刺激患者體內的胰島素分泌器官進行分泌的,也就是可以逐步改善患者體內器官情況,從而達到痊愈的目的。對于中后期患者一般是采用比較保守的長期控制血糖的方式來對糖尿病的發(fā)病進行控制。相對應的胰島素也會造成患者出現(xiàn)低血糖反應和皮下脂肪營養(yǎng)不良等副作用,造成患者的身體器官的損傷,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同時由于胰島素造價相對昂貴,長時間的治療過程中很容易造成患者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經(jīng)濟壓力,許多患者都會因此而放棄治療,只采用單純服用藥物的方式去控制體內血糖含量,但是這樣效果更差,十分容易導致患者的糖尿病癥狀復發(fā)[7]。因此在胰島素治療方案里,如何更快更好的控制患者血糖,使患者能夠盡快完成治療方案,成為了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了二甲雙胍聯(lián)合胰島素對患者進行治療,二甲雙胍可以提升胰島素的治療效果,幫助患者迅速控制血糖,達到縮短治療周期,提升治療效果的作用。而二甲雙胍的造價相對便宜,十分適合經(jīng)濟壓力比較大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使用二甲雙胍聯(lián)合胰島素的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低血糖發(fā)生率為15.79%,遠遠低于采用單一胰島素注冊方案的對照組患者的31.58%。而在對患者胰島功能的數(shù)據(jù)對比上來看,觀察組患者的胰島功能,也就是C肽含量遠遠高于對照組患者,也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恢復情況更好。因此,可以認定,在糖尿病的治療中,采用二甲雙胍聯(lián)合胰島素的治療方案能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而這一觀點在王秀霞[8]的研究中也得到了體現(xiàn)。
綜上所述,對于糖尿病的治療方案中,二甲雙胍聯(lián)合胰島素的治療方案具有見效時間短,效果顯著等特點,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