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濱
我在《今晚報》發(fā)表了一篇隨筆《聰明的兩面》,被中國作家網(wǎng)轉(zhuǎn)載。陜西女作家舒敏看到后發(fā)來微信欲在她的平臺“舒寫”轉(zhuǎn)發(fā),我欣然回復(fù),當(dāng)然可以,因為此文本來就是受您小說《聰明人》啟發(fā)而作。我又進(jìn)而說道,好朋友是思想的磨刀石。敏銳的舒敏當(dāng)即稱此語可謂一個好題,于是便有了同題作文之約。
本人天生愚鈍,才思不敏,好多構(gòu)思是從朋友火花一濺中捕獲,就好比我這把鈍刀需經(jīng)朋友的磨刀石磨上一磨方現(xiàn)鋒芒。
磨刀石,小時候在農(nóng)村常見。一塊長條狀堅硬的石頭,家里的菜刀、鐮刀等都要蘸上水在上面刺啦刺啦磨一番,銹刀變得明亮,鈍刀變得鋒利。磨刀石平時毫不起眼,扔在庭院角落無人問津,關(guān)鍵時刻“磨刀霍霍向豬羊”大顯身手,哪里少得了它,妥妥的農(nóng)家必備。
磨刀石,古稱砥礪,詞出《山海經(jīng)》,郭璞注曰,砥礪,磨石也,精為砥,粗為礪。名詞又可變動詞,《荀子》有言:“闔閭之干將、莫邪、鉅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劍也,然而不加砥礪則不能利?!币簿褪钦f,再好的名劍如果不在磨刀石上磨一磨,就不會鋒利,正應(yīng)了那句古語“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小小一塊磨刀石,作用之大,誰敢小覷?
依我看,好朋友就是一塊磨刀石,所生發(fā)的作用與磨刀石差可比擬。
一曰利刃(啟發(fā))。磨刀石的主要作用即令刀具由鈍澀變得鋒利,如《莊子》所云“刀刃若新發(fā)于硎”,硎,即磨刀石。好朋友常常就有這種啟發(fā)開悟之功。他(她)的一句話、一篇文或一個舉動能使你在懵懂中,腦洞大開,豁然醒悟,即如一把鐵片忽然變成了利刃。
唐代有一個人叫汪倫,我們知道他是因為大詩人李白。他就充當(dāng)了一次李白磨刀石的角色。汪倫卸任涇縣令后居于桃花潭畔,他聽說李白旅居南陵其叔父李冰陽家,便修書一封邀請他來做客。信中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而至,汪倫卻說:“桃花者,潭水名也,并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萬家酒店?!崩畎状笮?,依然在這里盤桓數(shù)日。離開時,汪倫贈名馬八匹,官錦十端,并在岸邊“踏歌”送行。李白在船上目睹此情此景,忽然靈感乍現(xiàn),一首千古名詩《贈汪倫》脫口而出:“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汪倫成就了李白一首名詩,也成就了自己千秋萬代名。
二曰除銹(規(guī)勸)。刀久不砥礪就會生銹,磨刀石則可用來磨垢去污。這樣的朋友謂之諍友,能直言規(guī)勸朋友過失。明代蘇浚將朋友分作畏友、密友、昵友、賊友四類,其中“道義相砥,過失相規(guī)”可謂畏友。畏友、諍友都是好的磨刀石。人稱“一代文宗”的唐代韓愈,曾有一個賭博的毛病“博塞”,他的摯友張籍,就是那個寫出名句“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的詩人,給他寫了一封信《上韓昌黎書》,毫不客氣地直斥:“先王存六藝自有常矣,有德者不為益以為損,況為博塞之戲與人競財乎?君子固不為也。今執(zhí)事為之,以廢棄時日,竊實不識其然!”博塞這種賭錢的游戲,君子都不為,如今您樂此不疲,空耗光陰,我真想不明白!韓愈對老朋友這種犯顏直諫還是很感激的,如沉疴去體,涼風(fēng)拂面,回信言“博塞之譏,敢不承教”,立馬答應(yīng)戒賭。可以試想,如果沒有張籍這個磨刀石,韓愈可能真就荒于嬉,一把快刀生銹日久也就爛掉了。
三曰磨礪(激發(fā))。好朋友之間惺惺相惜,相互勉勵,互相激發(fā),共同促進(jìn),互做對方的磨刀石。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而魯迅和瞿秋白的故事最為動人。兩人在黑暗如磐的年代結(jié)下肝膽相照的同志加戰(zhàn)友情誼,真的是“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瞿秋白為魯迅編輯了《魯迅雜感集》,并寫了一萬七千字的序言,對魯迅雜文給予高度評價,成為魯迅雜文研究經(jīng)典文獻(xiàn)。瞿秋白還以魯迅的筆名和文風(fēng)發(fā)表了十幾篇雜文,如《王道詩話》《出賣靈魂的秘訣》《大觀園的人才》等,后來收到魯迅的集子中。許廣平在回憶文章中說:“這些文章,大抵是秋白同志這樣創(chuàng)造的:在他和魯迅見面的時候,就把他想到的腹稿講出來,經(jīng)過兩人交換意見,有時修改補充或變換內(nèi)容,然后由他執(zhí)筆寫出。”魯迅抄錄清人何瓦琴的聯(lián)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dāng)以同懷視之”贈予瞿秋白,傳為文壇佳話。
時下有一個熱詞叫“砥礪前行”,在漫漫征途中,任何艱難困苦都是人生的磨刀石,作為個人而言,朋友的砥礪尤為重要,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