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靶向B細胞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研究進展

      2021-01-08 00:15:08李赫尹晶李崇巍
      沈陽醫(yī)學院學報 2021年5期
      關鍵詞:單克隆單抗靶向

      李赫,尹晶,李崇巍

      (天津市兒童醫(yī)院風濕免疫科,天津300134)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系統(tǒng)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影響全身各個器官,如皮膚、關節(jié)、心臟、肺、腎臟、神經系統(tǒng)等,臨床表現(xiàn)復雜多樣。傳統(tǒng)治療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羥基氯喹、環(huán)磷酰胺、霉酚酸酯、硫唑嘌呤、他克莫司等已被證實對SLE患者有效,可以減輕臟器損傷并降低死亡率[1]。盡管激素與免疫抑制劑經過幾十年的充分優(yōu)化組合,SLE患者的預后明顯改善,其生活質量也顯著提高,但仍有一小部分危重或難治性患者對上述傳統(tǒng)藥物治療反應不佳,預后不良。而且,隨著患者生存時間的延長,這些非選擇性的免疫抑制劑相關的不良反應如感染、代謝異常等也逐漸增多。因此,在傳統(tǒng)治療基礎之上,免疫靶向治療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臨床。

      風濕性疾病的免疫靶向治療出現(xiàn)在20世紀90年代末。由于對自身免疫性疾病發(fā)病機制的深入了解,直接作用于免疫系統(tǒng)特定失調成分的生物制劑得到了蓬勃發(fā)展。B細胞在SLE的發(fā)病機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其表面表達多種具有免疫激活和抑制作用的分子,通過信號傳導影響B(tài)細胞的活化、亞群分化及抗體產生。因此,針對B細胞的靶向治療是SLE治療一個非常有潛力的發(fā)展方向。目前已研發(fā)出多種B細胞相關的生物制劑,本文將闡述它們在SLE治療中的作用機制和臨床研究進展。

      1 靶向B細胞表面抗原

      1.1 抗CD19靶向治療 CD19是一種跨膜糖蛋白,其表達貫穿于從前B細胞到漿細胞的整個B細胞發(fā)育過程[3]。由于CD19在B細胞中的廣泛表達,使靶向CD19的藥物可以更徹底地清除B細胞。Obexelimab(XmAb5871)是一種雙特異性抗體,對B細胞表面CD19和Fc受體FcγRⅡB兩種不同的靶分子都具有結合特異性。通過靶向CD19可以抑制B細胞的活化和增殖,清除分泌自身抗體的漿細胞。在FcγRⅡB的協(xié)同作用下還可以抑制抗原提呈細胞(APC)功能、T細胞活化以及Toll樣受體9(TLR9)介導的信號傳導[4]。一項關于ObexelimabⅡ期隨機對照試驗已經證實該藥物在SLE治療中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5]。抗CD19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抗CD19CAR-T)療法是通過基因轉染技術使T淋巴細胞表達抗CD19的嵌合型抗原受體(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來識別并攻擊CD19+B細胞[6]。另有研究設計了人T細胞表達嵌合自身抗體受體(CAAR),通過B細胞受體(BCR)的特異性來引導T細胞殺傷自身反應性B淋巴細胞,這種策略可以更特異的靶向自身反應性B細胞,避免過度免疫抑制,對于SLE的治療仍處于探索階段[7]。

      1.2 抗CD20靶向治療 CD20是一種糖基磷酸化蛋白,僅在前B細胞到記憶性B細胞中表達[8]。臨床上常應用的抗CD20藥物是利妥昔單抗,為第一代嵌合型單克隆抗體。雖然在兩項SLE大型隨機對照試驗(EXPLORER)和(LUNAR)中利妥昔單抗均未能達到主要終點[9-10],但大量治療SLE的開放性研究報告了其良好的療效。2019年EULAR指南推薦,在嚴重腎臟、血液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受累的重癥患者和難治性SLE中建議應用利妥昔單抗[11]。它的一個主要問題是人抗嵌合抗體(HACA)的產生,會使藥物療效降低并導致后續(xù)治療失效。Ocrelizumab是第二代人源化抗CD20單克隆抗體,與利妥昔單抗相比,其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活性更高,且不產生HACA[12]。但在幾項SLE的臨床研究中因嚴重不良事件而提前終止。新一代糖工程完全人源化抗CD20抗體Obinutuzumab(比利妥昔單抗),免疫原性更低,在SLE患者的體外全血實驗中,比利妥昔單抗更能誘導對B細胞的毒性作用[13]。一項關于Obinituzumab聯(lián)合霉酚酸酯治療狼瘡性腎炎的Ⅱ期臨床隨機對照試驗正在進行中。Ofatumumab是另一種完全人源化的Ⅰ型IgG1單克隆抗CD20抗體,部分病例報道顯示Ofatumumab在不耐受利妥昔單抗的SLE患者中取得了較好的療效[14-15]。

      1.3 抗CD22靶向治療 CD22表達于B細胞分化晚期,它作為BCR的抑制共受體,傳遞抑制信號[16]。Epratuzumab是 一種 人源 化IgG單 克 隆 抗體,通過與CD22結合導致B細胞信號傳導減少,活化減弱,抑制B細胞增殖。與利妥昔單抗不同,Epratuzumab僅部分減少B細胞數(shù)量,因此,該藥物不會明顯降低Ig水平而增加感染風險。一項長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擴展研究顯示Epratuzumab對SLE治療耐受性良好,可持續(xù)改善疾病活動度,并降低激素劑量[17]。然而,另兩項Ⅲ期臨床研究中Epratuzumab對中至重度SLE患者的治療與安慰劑比較無顯著差異,但對B細胞有特異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16]。

      2 針對B細胞相關細胞因子

      細胞因子是由不同的免疫細胞分泌,調節(jié)免疫系統(tǒng)中靶細胞的活性和功能。針對特定細胞因子的治療可以間接靶向B細胞。

      2.1 靶向B細胞活化因子(BAFF)及其受體BAFF也被稱為B淋巴細胞刺激因子(BLyS),屬于腫瘤壞死因子家族,可以調節(jié)外周血B細胞穩(wěn)態(tài)。它與B細胞上的BAFF受體、跨膜激活劑和親環(huán)素配體相互作用物(TACI)、B細胞成熟抗原(BCMA)結合,在促進B細胞存活、分化和自身免疫中發(fā)揮關鍵作用[18]。特別是在SLE中,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BAFF水平與SLE疾病活動呈正相關[19]。

      Belimumab是重組的全人源化的抗BAFF的IgG1單克隆抗體,可以阻止BAFF與受體相互作用,從而抑制B細胞成熟和存活,減少漿細胞的數(shù)目[20]。在對中日韓SLE患者進行的多中心Ⅲ期隨機雙盲對照研究顯示,Belimumab顯著改善了疾病活動性并減少了激素的用量[21]。作為過去60多年來FDA批準的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用于治療SLE的生物制劑,一項關于Belimumab安全性的研究顯示,無論在臨床試驗還是實際應用中,Belimumab都證明了其顯著的療效,且長期數(shù)據(jù)顯示了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22]。

      Blisibimod是一種新型IgG1單克隆抗體,能結合可溶性和膜結合型兩種形式的BAFF。它的獨特四價“蛋白體”結構,對BAFF親和力更高[23]。在一項活動性SLE患者的Ⅲ期隨機對照研究中,Blisibimod在減少激素用量方面與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成功地降低了蛋白尿和自身抗體水平,耐受性良好,雖然未能達到主要終點,但仍顯示出了臨床療效[24]。Atacicept,也稱為TACI-Ig融合蛋白,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含有TACI受體的胞外結構域與人IgG1的Fc結構域結合,通過競爭性結合BAFF,抑制B淋巴細胞激活。一項Ⅱ期臨床研究證實了Atacicept在SLE患者中的長期安全性和良好耐受性[25]。

      2.2 針對Ⅰ型干擾素(IFN-Ⅰ) IFN-Ⅰ在SLE發(fā)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IFN-α,其血清濃度與SLE活動度呈正相關,且與腎臟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害有關[26]。IFN-α由B細胞和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pDCs)產生,可促進B細胞分化和Ig類型轉換,產生致病性自身抗體。阻斷IFN-α信號傳導就可以間接調節(jié)B細胞,減少自身抗體生成。IFN-Ⅰ信號通路是由IFN-Ⅰ受體(IF?NAR)介導的。Anifrolumab是一種完全人源化的IgG1K單克隆抗體,能結合IFNAR,通過阻斷IFN-Ⅰ自擴增環(huán),抑制促炎細胞因子,有效抑制IFN-Ⅰ依賴的信號傳導,從而抑制漿細胞分化[27]。在一項中至重度SLE的Ⅱ期隨機對照研究中,Ani?frolumab可有效減少口服激素用量,并達到主要終點[28]。在一項多國、多中心的Ⅲ期雙盲隨機對照研究中,SLE患者根據(jù)疾病活動度、IFN刺激基因(ISG)表達水平和口服激素用量進行分層,Ani?frolumab與安慰劑對比有顯著療效,并可持續(xù)減少激素用量,ISG高表達的患者對Anifrolumab治療反應更佳[29]。

      3 靶向CD40配體(CD40L)

      T細胞表面的CD40L與B細胞上的CD40相互作用,對B細胞的生長、分化、激活至關重要。CD40L廣泛表達于初始和激活的CD4+T細胞和血小板上。靶向CD40L會影響B(tài)細胞功能。兩種針對CD40L的單克隆抗體Ruplizumab和Toralizumab在SLE研究中均因血栓事件被終止[30]。一種聚乙二醇化的抗CD40LFab片段Dapirolizumab pegol,因其沒有Fc片段,不能結合血小板受體,從而減少了血小板聚集的風險。在針對SLE患者的Ⅰ期試驗中,未發(fā)現(xiàn)血栓栓塞事件,且報告了良好的療效[31]。Dapirolizumab對中至重度SLE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的Ⅱ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其治療SLE的潛力有待進一步明確。

      4 靶向B細胞內的分子靶點

      最近,SLE的治療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即靶向致病B細胞內的分子。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是B細胞信號通路中的重要組成,在SLE中起多種致病作用,包括促進B細胞分化和產生自身抗體[32]。在一些狼瘡模型中,BTK的小分子抑制劑可以有效降低自身抗體水平并減輕腎臟損傷[33]。因此,BTK抑制劑是一種很有前途的SLE治療藥物。Evobrutinib是一種新型高選擇性的BTK抑制劑,在SLE小鼠模型中,口服Evobrutinib可以減輕疾病的嚴重程度和組織學損傷,有效改善腎臟、皮膚和神經系統(tǒng)癥狀[34]。目前,一項評估該藥治療SL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Ⅱ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

      5 小結與展望

      SLE為多致病因素導致的高度異質性疾病,器官受累廣泛,不同的個體對生物制劑的反應差異較大。多種靶向B細胞的生物制劑被廣泛研究,但有些藥物的臨床試驗結果并沒有達到預期,目前只有Belimumab被批準用于成人SLE治療。對Anifrolumab的分組研究顯示,ISG表達水平的不同導致臨床療效的差異。因此,根據(jù)臨床表型和免疫分型對SLE患者進行分層和細化,對特定的群體選擇個體化藥物治療,將是SLE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另外,CAAR-T細胞療法可以選擇性殺傷自身反應性B細胞,在治療SLE的同時避免過度免疫抑制,也具有很大的潛力。

      猜你喜歡
      單克隆單抗靶向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vlimid combined with Rituximab in the treatment of follicular lymphoma: A meta-analysis
      如何判斷靶向治療耐藥
      MUC1靶向性載紫杉醇超聲造影劑的制備及體外靶向實驗
      毛必靜:靶向治療,你了解多少?
      肝博士(2020年5期)2021-01-18 02:50:18
      單克隆抗體在新型冠狀病毒和其他人冠狀病毒中的研究進展
      司庫奇尤單抗注射液
      抗HPV18 E6多肽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鑒定
      使用抗CD41單抗制備ITP小鼠的研究
      靶向超聲造影劑在冠心病中的應用
      TSH受體單克隆抗體研究進展
      义马市| 易门县| 绥江县| 安丘市| 普兰县| 依安县| 巴塘县| 峨眉山市| 长乐市| 雅江县| 东台市| 长葛市| 保山市| 渝北区| 大兴区| 景泰县| 延川县| 内丘县| 高台县| 清原| 辛集市| 两当县| 夏津县| 闻喜县| 昌宁县| 武安市| 增城市| 新营市| 伽师县| 泸定县| 大同市| 巴南区| 甘肃省| 敦煌市| 阳山县| 墨江| 湄潭县| 临朐县| 襄城县| 宁阳县| 伊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