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中醫(yī)院(454000)董全星
普通的中藥飲片是根據中醫(yī)理論及中醫(yī)炮制方法,將中藥材經過炮制而成后可直接應用于臨床的中藥。中藥在我國擁有幾千年的歷史,在藥物的采收、炮制、儲藏、藥效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1]。中醫(yī)講究辨證施治,根據患者的體質,癥狀以及各種藥物之間的相輔相成以及平衡抑制等來增減藥方,因此對藥方的劑量、用法、療程、質量等方面有嚴格的要求[2]。隨著中醫(yī)在醫(yī)學界得到廣泛認可,中藥飲片在臨床中也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但由于中醫(yī)在診斷與對癥用藥、各種藥材在配方處理、藥效相互作用等方面較為復雜,因此處方藥中通常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藥的問題,不利于患者的治療[3],為此,我院特做了相關藥學干預,以期改善中藥飲片處方中的不良現象,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開出的468份中藥飲片處方患者為對照組,2019年3月~2020年3月開出的516份中藥飲片處方患者為研究組。對照組患者男226例,女242例,其中呼吸疾病135例,泌尿疾病128例,胃腸疾病116例,其他類疾病89例,患者年齡2~78歲,平均年齡(50.16±17.63)歲;研究組患者男248例,女268例,其中呼吸疾病149例,泌尿疾病141例,胃腸疾病127例,其他類疾病99例,患者年齡1~80歲,平均年齡(54.28±17.41)歲。依據2010年版《中國國家處方集》以及《醫(y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guī)范》等對中藥飲片處方進行分析,排除患者資料不全,未遵醫(yī)囑服藥,私自服用其他藥物等情況。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可以對比。
1.2 調查與干預方法 根據2010年版《中國國家處方集》以及《醫(y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guī)范》等對2018年2月~2019年2月開出的中藥飲片進行分析,用藥不合理現象主要包括:重復用藥、劑量不合理、配伍禁忌、用法不當、診斷與用藥不符等,對用藥不合理的情況予以干預,干預措施:①責令所有醫(yī)師和中藥師學習我院制定的《中藥處方管理辦法》并對其進行考核,考核達標才能開中藥飲片處方藥和審核藥方,中藥師在審核的過程中遇有不合理或疑問的地方需及時與醫(yī)師進行溝通處理;②定期開展中藥飲片處方質量點評,由主管中藥師和臨床中醫(yī)師共同點評并召開會議,對近期中藥飲片處方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點評并提出改進方案;③院內制定一份中藥飲片合理使用方法發(fā)給醫(yī)師學習,內容盡量言簡意賅,便于記憶和理解,對于配伍禁忌的要設置提示;④由主任醫(yī)師展開對于中醫(yī)疾病分型培訓,尤其對于特殊的群體,比如老年人、小兒、孕婦等,并對參訓人員進行考核;⑤要求醫(yī)師開處藥方時,充分考慮患者年齡、癥狀,特殊禁忌等方面,避免藥劑過量或不良反應,嚴格服從妊娠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禁忌。
1.3 效果評價 通過對前一年的處方藥存在的不合理情況給予指正及干預,統(tǒng)計調查在下一年的處方藥上發(fā)生不合理現象的情況,并對比前后兩年重復用藥或配伍禁忌、診斷與用藥不符、藥物劑量不合格、毒性中藥飲片應用不合理的發(fā)生率,前后兩年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情況進行對比。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均經SPSS22.0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等級資料以[(n)%]表示,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表示統(tǒng)計學差異有意義。
2.1 兩組中藥飲片處方上不合理情況對比 對照組數據為實施干預前處方上不合理情況,研究組為根據對照組存在的不合理現象進行干預后的數據,通過對比兩組處方書寫不規(guī)范、診斷不規(guī)范、藥物劑量不合格、毒性飲片應用不合理等數據,研究組不合格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研究組總不合格率為5.23%(27/51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08%(108/468),差異顯著(P<0.05)。
2.2 兩組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兩組處方藥患者出現消化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皮膚及其他方面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對比,除皮膚不良反應數據差異比較顯著外(P<0.05),其他均無顯著性差異,但對照組總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97%(42/468),顯著高于研究組的3.29%(17/51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患者滿意度96.32%(497/51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7.82%(411/468),差異明顯(P<0.05)。
中藥飲片即為中藥材經過炮制后的中藥,其應用于臨床的優(yōu)勢在于其副作用較小,安全可靠,藥效穩(wěn)定,且可通過不同的加工方式將藥物原有的功效及藥性發(fā)生變化,不僅可以單獨用藥,也可通過不同的配方和劑量,應用于不同的疾病[4]。由于中藥的藥理作用及化學成分較為復雜,且不同炮制方法也對藥效產生不同的影響[5],因此在藥方配伍上容易出現劑量方面的誤差,劑量較小,達不到治療效果,劑量較高,容易出現不良反應,同時,中藥在煎煮或服用過程中,藥物之間會發(fā)生一些化學反應。而在臨床中,有些中醫(yī)為快速達到藥效而加大藥物劑量,忽略了藥物的毒性反應,導致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現象[6]。此外,中醫(yī)的診斷對醫(yī)師的臨床經驗要求非常高,講究因人而異,對癥治療,在診斷過程中在大方向的基礎上,還要進行小的分型,部分醫(yī)師由于臨床經驗不足,對具體證型診斷錯誤或忽略,導致開處的藥方與患者病情不符,從而延誤患者病情,甚至是加重病情[7]。
本研究通過調查我院2018年整年開出的468份中藥飲片處方,發(fā)現重復用藥或配伍禁忌的有28例,診斷與用藥不符有26例,藥物劑量不合格23例,毒性飲片應用不合理31例,不合格率高達23.08%,處方藥不合格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因此2018年度患者出現消化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皮膚及其他方面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8.97%,患者治療滿意度僅為87.82%。通過對2018年處方藥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處方藥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是醫(yī)師專業(yè)技能的問題,從源頭上避免問題,再從審核上發(fā)現解決問題,為此,組織醫(yī)師和藥師共同學習《中藥處方管理辦法》并進行考核,定期開展處方質量點評,對有質量問題的處方進行探討和學習改進。此外,通過制定一份本院的中藥飲片合理使用方法,對禁忌配伍著重提醒,對重復和過量用藥進行味數控制,并進行疾病證型分辨與對癥用藥的培訓與考核。通過培訓監(jiān)督考核一系列的干預后,在2019年整年開出的516份中藥飲片處方中出現不合理的情況明顯降低,患者出現不良反應也明顯降低,患者滿意度明顯提升。處方管理中,對醫(yī)師和藥師進行中藥管理、處方管理方面及病癥分型用藥的培訓,能有效提升其專業(yè)技能,降低不合格處方[8]。
綜上所述,藥學干預能有效降低中藥飲片處方中不合理用藥,同時減少患者不良反應現象,提升患者滿意度,在中藥的安全用藥中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