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陸川縣初級中學 溫權順
所謂初中物理核心素養(yǎng),是指在物理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滲透物理學習能力與生活技能的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學科思維、學科應用方法及學科態(tài)度等。通過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物理課堂教學的內容得到內化,幫助學生吸收物理知識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觀念與習慣,進而實現物理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良好運用,為中學生謀求更長遠的發(fā)展。
物理是初中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基礎物理在理科研究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良好扎實的物理基本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投入理科專業(yè)學習中,了解機械設備運作原理,掌握自然規(guī)律變化的本質。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中,初中物理重知識灌輸而輕理解,教學工作圍繞著考試展開,機械性的教學模式也使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逐漸淡漠。在這一模式下,學生對于物理無法理解吃透,導致物理學的各項功能也無法得到良好的發(fā)揮。核心素養(yǎng)以培養(yǎng)社會適應型人才為根本,其教育內容更注重時代性與民族性,突出物理教學的德育價值,通過深化教學主題,幫助學生樹立起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
物理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本身為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作為基礎類學科,物理在現實生活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其向學生揭示了物質運動及變化的規(guī)律,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事物間的內在聯系,進而實現對多項學科的融合運用。而在核心素養(yǎng)下,德育尋求在物理教學中的進一步滲透,更注重現實生活在教學中的體現,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生活。核心素養(yǎng)充分體現了“生活即教育”的原則,強調知識源自生活,教育的目的則是將知識更好地運用于生活。尤其在社會發(fā)展節(jié)奏日益加快的今天,生活與教育的結合成為必然,這對初中物理的現實教育意義及德育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德育的滲透不單單強調初中物理教育的現實意義,更使教學內容發(fā)生了轉變。諸如,教師開始注重對學科的融合運用,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地理、數學等多門學科,引領學生跳出思維的局限性。核心素養(yǎng)也使教師更注重對教學內容深層次的挖掘,使學生透過物理知識的表象,了解物理研究的最終目的。與此同時,核心素養(yǎng)為多元化教學方法的實施提供了保障,通過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氛圍更加積極,進而深化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感體驗,以達到更突出的物理教學效果。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快節(jié)奏的生活也為物理教學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學要緊跟時代步伐,給予學生更多的啟發(fā)。辯證法指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讓學生親身深入實踐中,才能感悟到物理的實際應用價值,進而實現對物理規(guī)律、方法與本質等的深入理解。鑒于此,初中物理教學應嘗試構建開放式的課堂模式,通過自主學習計劃的擬定、自主教學評價的實施等,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進而達到更加突出的物理教學效果。
以八年級上冊“質量與密度”一章的教學為例,在講解密度時,教師可引入“非牛頓流體、氣凝膠”等創(chuàng)新材料的物理原理講解,幫助學生建立逆向思維,了解不同材質、不同質量的物體中密度的體現,進而擺脫物理實驗教學“非木塊、天平、橡皮泥不用”的固化局面,使物理教學內容不斷得到豐富。
核心素養(yǎng)注重對愛國主義知識的運用,通過愛國主題題材的滲透,為物理教學塑造良好的人文氛圍,從而使教育主題得到進一步深化。初中生首次接觸物理,在初期對于這一門新的課程產生了莫大的興趣,然而隨著教學模式的不斷固化,學生逐漸喪失了物理學習的興趣,尤其對于八年級的學生而言,需要掌握大量的基礎理論知識,大篇幅的概念、公式等時常讓學生感到頭疼。面對這一問題,教師應強調課堂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與靈活性,跳出教材的局限性,尋求更加豐富的教育主題,為學生探究性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以八年級上冊“聲現象”一章的學習為例,在講解有關噪聲的危害與控制的內容時,教師不妨擬定一個案例,以建筑工地的噪聲為研究對象,讓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計算噪聲的傳播范圍及速度等,并提出改善環(huán)境的合理建議。如此一來,學生利用網絡搜集良好的防噪音材料,或以管理者身份自居,實現對城市基建工程的規(guī)劃等,在學生的通力合作下,借鑒城市化建設中面臨的問題,進而提升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此外,愛國主義教育也應體現在初中物理教學的方方面面,教師可利用中國傳統節(jié)日這一契機開展相關主題教育,在物理教學中貫穿中國發(fā)展史的內容,使學生的視野得到進一步開闊。
物理學在現實生活中擁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對此,初中物理教學應以現實生活為根本出發(fā)點,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諸如,通過了解事物運動規(guī)律掌握機械運作原理;通過功率及機械能的學習優(yōu)化城市供電網絡等,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
物理作為理科類課程,本身傾向于理性思維的運用,這也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情感缺失,一味地采取機械性的講學方式,久而久之,學生缺失了對物理學美的探索,進而對物理學習形成了枯燥乏味的印象。核心素養(yǎng)下,情感導向的作用同樣不容忽視,良好的情感引導能夠有效地改變學生對物理的固化觀念,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更有利于融洽學習氛圍的構建。
綜上所述,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物理教學是一個系統而漫長的過程,鑒于此,教師應樹立起創(chuàng)新觀念,謀求物理教學與核心素養(yǎng)間的契合點,通過構建多元化課堂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充分發(fā)揮“以人為本”的作用,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中取得更大的收獲,真正達到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