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兆強,許穎,王曉陽,張紅斌,王金華,杜秋晨
(1.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濟南 250101;2.上海液化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上海 200000;3.山東省思威安全生產(chǎn)技術(shù)中心,濟南 250014)
海水渠是LNG 中IFV 汽化系統(tǒng)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海水渠的設計,基本上依據(jù)傳統(tǒng)流體力學計算方法和經(jīng)驗進行設計,無法獲得海水渠局部擾動和局部阻擋對海水流體的影響,導致海水渠的排放能力與實際不匹配,為了適應現(xiàn)代工程精細化設計,采用新型設計方法研究勢在必行。
隨著計算流體力學(CFD)的飛速發(fā)展,CFD軟件在流體力學仿真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具有周期短、成本低等優(yōu)點,其物理模型的可靠性不斷提高,仿真結(jié)果越來越接近實際,可以預測局部流場分布、流速分布等參數(shù),為工程設計提供準確可靠的參考依據(jù)[1-2]。本文通過CFD 技術(shù)對不同工況下海水渠內(nèi)的流場進行了分析,通過Fluent 軟件對海水渠流場進行數(shù)值模擬,為海水渠的優(yōu)化和改造提供直觀、可視化的參考依據(jù)。
現(xiàn)有海水渠總長366.2 m,上游端部實際深度1.408 m,坡度3.5‰,渠寬5 m。IFV 海水排放管道為φ900 mm×9.53 mm,管道排水端口位于水渠中,為了支撐排水管道,在海水渠內(nèi)部設置了4 個900 mm×900 mm 大小的鋼筋水泥支墩,支墩上表面距離海水渠上表面0.1 m,見圖1。
圖1 海水渠縱向斷面圖Fig.1 Longitudinal sectional view of the sea channel
如圖1所示,D1=366.200 m,D2=6.300 m,D3=13.000 m,D4=9.500 m,D5=6.420 m,D6=1.408 m,使用前處理軟件GAMBIT 建立模型并進行網(wǎng)格劃分,為了模擬海水溢出,仿真模型中D6=2.408 m。
1.2.1 控制方程
海水渠內(nèi)流動屬于湍流,流體為黏性不可壓縮流體,滿足連續(xù)性方程(1-1)和Navier-Stokes 方程(1-2)[3],控制方程如下:
式中ρ——流體密度;
t——時間;
u——速度矢量;
u、v、w——速度矢量在x、y、z方向的分量;
p——壓力;
F——源項。
1.2.2 湍流模型
采用標準K-ε方程[3],其對應的輸運控制方程為:
式中Gk——由平均速度梯度引起的湍動能k的產(chǎn)生項;
Gb——由于浮力引起的湍動能k的產(chǎn)生項;
YM——可壓湍流中脈動擴張的貢獻;
C1ε、C2ε、C3ε——經(jīng)驗常數(shù);
σk、σε——分別是與湍動能k和耗散率ε對應的Prandtl 數(shù);
Sk、Sε——自定義的源項;
ρ——流體密度;
u——流體速度;
μ——流體動力粘度。
對于不可壓流體,Gb=YM=0,Sk=Sε=0,C1ε=1.44,C2ε=1.92,C3ε=0.09,σk=1.0,σε=1.3。
1.2.3 多相流模型
采用歐拉-歐拉多相流模型中的VOF 模型[4-5],VOF 模型可以較準確獲得兩種或多種不相融流體的交界面,不同組分共用一套動量方程,通過體積分數(shù)變量實現(xiàn)對每個計算單元相界面的追蹤,所有相體積分數(shù)之和滿足式(1-5),海水渠計算采用水和空氣兩相進行計算,單元平均密度通過式(1-6)體積分數(shù)計算,對于兩相表面張力F通過方程(1-7)控制,即動量方程中的源項[6]。
式中αi——第i相體積分數(shù);
ρ——平均密度;
ρ1——第一相流體密度;
ρ2——第二相流體密度;
F——表面張力;
k1——第一相流體表面曲率;
σ12——兩相表面張力系數(shù)。
目前在運行IFV 海水管4 套,擬增加IFV 海水管4 套,設計方案7 開1 備,存在8 臺IFV 同時運行工況。針對目前工況分析,主要從驗證現(xiàn)有模型的正確性和擴建后水渠是否溢流的情況開展工況分析,制定下列四個工況并完成分析,見表1。
表1 IFV 海水渠計算工況Tab.1 Calculation condition of IFV sea channel
采用Gambit 軟件建立海水渠計算三維模型,并使用六面體和四面體混合網(wǎng)格分區(qū)進行網(wǎng)格劃分,共劃分網(wǎng)格約113 萬個,網(wǎng)格模型如圖2所示。
邊界條件:根據(jù)表1 計算工況設置IFV 開啟數(shù)量和支墩數(shù)量,IFV 排水口采用速度入口,大小3.313 m/s,液體體積分數(shù)為1,出口采用壓力出口,大小標準大氣壓,海水渠墻體采用wall 邊界條件。
解析條件:采用基于壓力基的非穩(wěn)態(tài)求解器,采用不可壓縮流動的標準k-ε湍流模型,多相流采用體積分率模型VOF,離散方程的求解采用求解壓力耦合方程組的隱式算子分割算法PISO,收斂殘差設為1×10-6,時間步長0.001 s。
圖2 海水渠模型網(wǎng)格Fig.2 Grid of sea channel model
4 臺IFV 運行工況水渠流態(tài)驗算,模擬結(jié)果如圖3~4。
圖3 4 臺IFV 運行工況海水渠縱向管道中心面相圖Fig.3 The central surface phase diagram of the longitudinal pipeline of 4 IFV operating conditions
圖4 4 臺IFV 運行工況海水渠橫向截面相圖Fig.4 Phase diagrams of the horizontal sections of 4 IFV operating conditions
圖5 4 臺IFV 運行工況海水渠現(xiàn)場圖Fig.5 The scene graph of 4 IFV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sea channels
由圖3~4 可知,水渠內(nèi)高液位區(qū)為4 臺IFV 海水管入口區(qū)域,水渠下游液位降低。水區(qū)內(nèi)最高基礎液位區(qū)位于第3 與第4 支墩之間,根據(jù)波動理論,高液位區(qū)瞬時液位存在飛濺可能。模擬結(jié)果與現(xiàn)場實際運行狀況(圖5)相符,即Fluent 模擬液位高低趨勢與現(xiàn)場運行情況具有一致性。
綜合工況1 的分析,證明采用Fluent 模擬海水渠運行情況擬合度較高,對海水渠改造具有指導意義,模擬方案可行。
擴建后8 臺IFV 運行工況水渠流態(tài)計算(有支墩),模擬結(jié)果見圖6~7。
圖6 8 臺IFV 運行工況海水渠縱向管道中心面相圖Fig.6 The central surface phase diagram of the longitudinal pipeline of 8 IFV operating conditions
圖8 8 臺IFV 運行工況最高液位相圖Fig.8 Phase diagram of the highest liquid level of 8 IFV operating conditions
如圖6所示,8 臺IFV 運行時,由于流量增大,在支墩和水柱的阻擋作用下,自水渠上游至第8 個進水口液位逐步升高,最高液位在第7 個水柱附近。圖7~8 的局部放大圖說明8 臺IFV 同時滿負荷運行時水渠內(nèi)基礎水位將高于池壁溢出。
擴建后7 開1 備運行工況水渠流態(tài)計算(有支墩),模擬結(jié)果見圖9~10。
圖9 7 臺IFV 運行工況海水渠縱向管道中心面相圖Fig.9 The central surface phase diagram of the longitudinal pipeline of 7 IFV operating conditions
圖10 7 臺IFV 運行工況海水渠橫向截面相圖Fig.10 Phase diagrams of the horizontal sections of 7 IFV operating conditions
圖11 7 臺IFV 運行工況最高液位相圖Fig.11 Phase diagram of the highest liquid level of 7 IFV operating conditions
如圖9~10所示,7 臺IFV 運行時,水渠內(nèi)基礎水位雖然略低于池壁,但飛濺問題仍然存在,且飛濺范圍將延長至下游第7 個海水入渠處,在上游100 m區(qū)域內(nèi)出現(xiàn)溢流,針對這種情況制定了加高的措施,并建議遠期取消渠內(nèi)的支墩。
擴建后8 臺IFV 運行工況水渠流態(tài)計算(無支墩),模擬結(jié)果見圖12~14。
圖12 8 臺IFV 運行工況海水渠縱向管道中心面相圖(無支墩)Fig.12 The central surface phase diagram of the longitudinal pipeline of 8 IFV operatingconditions(no piers)
圖13 8 臺IFV 運行工況海水渠橫向截面相圖(無支墩)Fig.13 Phase diagrams of the horizontal sections of 8 IFV operating conditions(no piers)
圖14 8 臺IFV 運行工況液位相圖(無支墩)Fig.14 Phase diagram of the highest liquid level of 8 IFV operating conditions(no piers)
由圖12~13 可知,水渠中4 個支墩去掉后,8臺IFV 同時運行情況,水位較有支墩工況下降,證明支墩是導致海水渠局部液位升高的原因,同時水流水柱也是液位升高的原因之一,受水流液柱阻擋作用,局部區(qū)域液位仍然高出池壁,存在溢出風險。
通過各工況計算結(jié)果對各工況下海水渠最高水位進行對比見圖15,對比分析如表2所示。通過工況對比分析說明計算模型與實際運行相符,模型滿足工程模擬預測要求,通過模擬計算擴建后水渠容量不能滿足IFV 設計運行工況,海水渠存在海水局部溢出的可能,為降低海水溢出和飛濺風險,海水渠需要加高。
圖15 4 種工況最高液位相圖對比Fig.15 Comparison of phase diagrams of the highest liquid level in 4 operating conditions
表2 4 種工況對比分析Tab.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4 operating conditions
本文通過CFD 軟件Fluent 中多相流VOF 模型對IFV 系統(tǒng)海水排放渠道進行了流場模擬分析,得出以下結(jié)論:
(1)通過目前運行狀況,對CFD 計算模型進行了可靠性對比,模擬結(jié)果與現(xiàn)場對比具有一致性,證明計算模型可用于海水渠各工況的模擬,由于海水管在渠內(nèi)的支墩對海水流場的阻擋和擾流導致局部水位增高,是造成海水飛濺的主要原因。
(2)通過對模擬擴建后的流場液位以及局部海水飛濺現(xiàn)象分析,現(xiàn)有海水渠不能滿足擴建后IFV運行工況,海水渠池壁需要加高。
(3)通過各工況下海水渠模擬液位分析,需在海水渠上游100 m 的池壁范圍加高1 m,由于原海水渠結(jié)構(gòu)不適合在上部直接加高,需采用獨立結(jié)構(gòu)加伸縮縫密封方式加高。
(4)從海水渠溢流問題看出水渠設計時不應僅簡單計算截面積,不應在渠內(nèi)設置支墩,如果有多個排入口,還需考慮排水口對水流的影響。這些都使得實際水渠流通面積減小,壅水高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