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苗,文石榴,吳淑瀟,關泉林
1 蘭州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蘭州730000;2 蘭州大學第一醫(yī)院腫瘤科
小細胞肺癌(SCLC)是一種以生長迅速和早期廣泛轉移為特征的侵襲性疾病,占肺癌的10%~15%[1-2]。依托泊苷+鉑類聯(lián)合化療是SCLC 的一線治療方案,盡管80% 的SCLC 患者對化療敏感,但大部分患者會在1 年內(nèi)會出現(xiàn)耐藥或復發(fā)[3]。因此,SCLC 的治療依舊是個棘手的問題。免疫治療可以提高機體免疫系統(tǒng)對腫瘤細胞的敏感性,進而特異性殺傷腫瘤細胞。此外,SCLC患者常存在重度吸煙史,與吸煙密切相關,其基因組不穩(wěn)定,腫瘤突變負荷高[4]。部分SCLC 患者存在高腫瘤突變負荷,使得免疫治療進一步成為其理想的治療方案[5]。本文就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腫瘤疫苗、干擾素(IFN)等免疫治療方法治療SCLC的現(xiàn)狀及進展作一綜述。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癌癥的免疫治療中具有不錯的前景,其臨床療效與腫瘤突變負荷呈正相關關系[6]。SCLC 是腫瘤突變負荷最高的實體腫瘤之一,免疫原性高,意味著SCLC 可能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高度敏感[7]。目前,SCLC 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主要有程序性死亡受體1(PD-1)/程序性死亡配體(PD-L1)抑制劑和細胞毒性T 淋巴細胞相關抗原4(CTLA-4)抑制劑。
1.1 CTLA-4抑制劑 CTLA-4是表達于活化T細胞表面的跨膜蛋白受體,是T 細胞的負性調控因子,CTLA-4 抑制劑可以阻斷CTLA-4 與CD80/CD86 結合,降低其結合產(chǎn)生的免疫抑制效應,恢復T細胞的抗腫瘤活性,增強機體抗腫瘤免疫反應,已在SCLC的治療中顯示出不錯的前景[8]。
CTLA-4 抑制劑Ipilimumab 是首個進行前瞻性評估的SCLC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一項早期研究[9]報道了紫杉醇/卡鉑聯(lián)合或不聯(lián)合Ipilimumab 治療廣泛期SCLC 的隨機、雙盲、多中心研究,該研究的給藥方法分別為在化療誘導腫瘤抗原釋放早期同步給予Ipilimumab(同步方案組)、在化療誘導腫瘤抗原釋放后給予Ipilimumab(分階段組)、單純紫杉醇/卡鉑化療(對照組);三組中位免疫相關的無進展生存時間(irPFS)分別為5.7、6.4、5.3 個月,中位無進展生存時間(PFS)分別為3.9、5.2、5.2個月,中位總生存時間(OS)分別為9.1、12.9、9.9個月,分階段組較對照組irPFS 顯著升高,但三組PFS 和OS 無明顯改善,且Ipilimumab 并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這表明Ipilimumab 聯(lián)合化療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且安全性高。另一項研究進一步評估了Ipilimumab 的臨床療效,結果顯示Ipilimumab 組和單純化療組客觀緩解率、PFS 無明顯差異,但Ipilimumab 組長期生存率較好,兩組OS 分別為17 個月(95%CI:4.5~29.5)和13.3 個月(95%CI:10.1~16.5)[10]??偟膩碚f,Ipilimumab 聯(lián)合化療治療SCLC 患者有一定臨床療效,但還需要大量臨床試驗。
1.2 PD-1/PD-L1 抑制劑 在包括非小細胞肺癌在內(nèi)的多種惡性腫瘤的治療中,PD-1/PD-L1抑制劑已被證實具有良好的抗腫瘤作用[11]。PD-1/PD-L1 抑制劑包括Atezolizumab、Durvalumab、Pembrolizumab、Nivolumab 等,早已用于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并表現(xiàn)出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12]。早期研究表明,PD-1/PD-L1 分子在SCLC 細胞表面共表達,并參與抑制腫瘤細胞增殖,這意味著抗PD-1/PD-L1 抗體對SCLC可能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13]。
1.2.1 Atezolizumab 一項名為IMpower133(NCT02763579)的研究將SCLC 患者隨機分配到Atezolizumab+卡鉑/依托泊苷化療組和安慰劑+卡鉑/依托泊苷化療組,兩組PFS 分別為5.2、4.3 個月,中位OS 分別為12.3、10.3 個月,兩組PFS、OS 有明顯差異,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支持Atezolizumab+卡鉑/依托泊苷化療的方案可以作為SCLC 治療的一種新方法[14]。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于2019年3月批準抗PD-L1抗體Atezolizumab 作為廣泛期SCLC 患者的一線治療選擇。AHIN 等[15]研究顯示,Atezolizumab 聯(lián)合化療患者的PFS 與IMpower133 相似,但OS 相對較低,總緩解率(ORR)略高于IMpower133(63.6%vs60.2%),進一步驗證了Atezolizumab 的臨床療效。Atezolizumab聯(lián)合化療治療廣泛期SCLC 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出良好的耐受性和有效性[16]。CHIANG 等[17]研究顯示,Atezolizumab在復發(fā)或難治性SCLC患者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抗腫瘤活性。以上研究均顯示,Atezolizumab治療SCLC具有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2.2 Durvalumab 除Atezolizumab 外,Durvalumab也可顯著提高廣泛期SCLC 患者的OS。有研究分別采用Durvalumab+卡鉑/依托泊苷化療(簡稱聯(lián)合化療)、單純化療治療SCLC,患者中位OS 分別為13.0 個月(95%CI:11.5~14.8)和10.3 個月(95%CI:9.3~11.2),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為62%,病死率分別為5%、6%;提示Durvalumab 聯(lián)合依托泊苷+鉑類可以顯著提高SCLC 患者的生存時間,且其安全性與單純化療相當[18]。
1.2.3 Pembrolizumab 在PD-L1高表達SCLC患者中,PD-L1 抑制劑Pembrolizumab 顯示出較高的抗腫瘤活性,在PD-L1 正常表達的患者中僅有部分應用Pembrolizumab 后受益[19]。RUDIN 等[20]研究顯示,Pembrolizumab+卡鉑/依托泊苷組和安慰劑+卡鉑/依托泊苷組的中位PFS 分別為4.5 個月(95%CI:4.3~5.4)、4.3 個月(95%CI:4.2~4.4),12 個月時PFS 率分別為13.6% 和3.1%(P<0.01)、中位OS分別為10.8 個月(95%CI:9.2~12.9)和9.7 個月(95%CI:8.6~10.7)、OS 率 分 別 為45.1% 和39.6%,24個月時OS率分別為22.5% 和11.2%,3~4 級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76.7% 和74.9%,5 級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6.3% 和5.4%;這些結果表明,Pembrolizumab 在SCLC 的治療中有顯著療效,且安全性與安慰劑+卡鉑/依托泊苷組無明顯差異。KIM 等[21]研究顯示,Pembrolizumab 和紫杉醇聯(lián)合治療難治性廣泛期SCLC安全、有效。
1.2.4 Nivolumab Nivolumab 也 是 一 種PD-1 抑 制劑,與單純化療相比,Nivolumab治療后的SCLC患者OS 曲線在12 個月后顯示延遲分離,曲線的晚期分離提示一些患者可能會長期受益[22]。與美國目前的標準治療相比,Nivolumab 作為SCLC 的三線治療方案在延長OS 方面更有優(yōu)勢[23]。尤其對于已經(jīng)接受多種方法治療的轉移性SCLC 的患者,Nivolumab 可作為一種額外的治療選擇[24]。
1.3 免疫聯(lián)合治療 在腫瘤免疫應答過程中,CTLA-4 抑制劑主要在T 細胞的早期激活中起作用,PD-1/PD-L1 抑制劑在T 細胞活化的后期發(fā)揮作用。這兩種抑制劑作用機制互補,聯(lián)合阻斷比單獨阻斷PD-1/PD-L1 或CTLA-4 的抗腫瘤作用更明顯,且腫瘤突變負荷高的患者療效更好。SCHMID 等[25]研究顯示,Nivolumab+Ipilimumab 聯(lián)合治療和單藥治療SCLC的中位PFS分別為2.1、2.3個月,中位OS分別為10.7、6.4 個月,均沒有顯著差異,但聯(lián)合治療患者ORR 明顯高于單藥治療,這證明兩種免疫抑制劑聯(lián)合治療可以提高臨床療效。GOLDMAN 等[26]研究顯示,Durvalumab+Tremelimumab 聯(lián)合治療SCLC 患者24個月的OS明顯高于單藥治療,聯(lián)合治療12、24個月的PFS 均明顯高于單純化療;這提示兩種抑制劑聯(lián)合治療SCLC具有很大的臨床潛力。
腫瘤疫苗可與腫瘤抗原結合,刺激樹突狀細胞(DC),激活CD8+T 淋巴細胞,誘導細胞和體液免疫應答[27]。腫瘤疫苗治療的最終目標是利用免疫系統(tǒng)固有的誘導性和特異性來產(chǎn)生持久、活躍記憶,從而對再次暴露產(chǎn)生更快和更強的反應。
2.1 Bec2/BCG 腫瘤疫苗 糖鞘脂類抗原GD3 在SCLC 中高表達,但在正常組織中很少表達。Bec2是一種類GD3 的抗獨特型抗體,可誘導患者的抗GD3 抗體應答,與卡介苗(BCG)聯(lián)合使用時效果更好。ICLOZAN 等[28]研究顯示,接種組患者OS和PFS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安全性高。但之后的一項大型國際臨床試驗[29]結果卻相反,該研究中接種Bec2/BCG 作為維持治療的SCLC 患者接種后抗體陰性的。腫瘤疫苗的主要不良反應是短暫的皮膚潰瘍和輕度流感樣癥狀,在接種Bec2/BCG 腫瘤疫苗的患者中有1/3 出現(xiàn)體液反應,接種后OS 有延長趨勢。神經(jīng)節(jié)苷脂可作為接種治療SCLC 的一個靶點,但由于沒有一個單一的抗原靶點可以表達于所有SCLC腫瘤細胞,因此可能需要額外的抗原來形成多價疫苗。但有研究顯示,疫苗接種組的OS和PFS 無明顯改善[30]。因此,Bec2/BCG 疫苗不推薦用于治療SCLC。
2.2 p53腫瘤疫苗 抑癌基因p53有許多理想腫瘤相關抗原的特征,在調節(jié)細胞生長和分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超過90% 的SCLC 患者存在TP53 突變,其中大約90% 過表達突變的p53 蛋白,使得p53 特異性細胞毒性T 細胞能夠識別存在突變的腫瘤細胞[31]。識別p53 表位的細胞毒性T 細胞可以選擇性地殺死腫瘤細胞,但不能殺死正常細胞,因此p53蛋白被認為是一個潛在的抗原靶點。INGN-225 是一種p53 修飾的腺病毒轉錄樹突狀細胞疫苗,一項Ⅰ/Ⅱ期研究探討了INGN-225 在SCLC 治療中的作用,結果顯示INGN-225 可誘導顯著的免疫應答,并使SCLC 患者對隨后的化療敏感,且其安全性良好[32]。p53 DC 疫苗是一種利用腺病毒載體(Ad)轉染野生型TP53 基因的DC 疫苗。CHIAPPORI 等[33]研究顯示,20%~40% 的SCLC 患者接種p53 DC 疫苗后可誘導特異性細胞毒性T 細胞免疫應答,其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接種疫苗后再接受化療的患者達到客觀腫瘤消退的比例較高,其安全性和免疫治療潛力令人滿意。
IFN 是細胞在病毒刺激下產(chǎn)生的一組蛋白質和糖蛋白,可增強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DCC)和抗原提呈能力,具有抑制血管生成、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的作用。RUOTSALAINEN 等[34]研究顯示,接受IFN 維持治療的SCLC 患者病情趨于改善,OS 延長,但與對照組之間的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上述IFN 治療SCLC 并無顯著療效的研究均未報道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結果,因此IFN 在SCLC 治療中的應用仍需進一步觀察。
除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腫瘤疫苗、IFN 這些免疫治療方法,免疫調節(jié)劑、其他細胞因子、過繼細胞療法等也在SCLC 患者的治療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免疫調節(jié)劑可以糾正免疫功能的失調,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除腫瘤免疫抑制,包括免疫增強劑、抑制劑、雙向免疫調節(jié)劑。細胞因子在T細胞的生長和分化中起關鍵作用,到目前為止許多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2 等)在SCLC 治療中的作用尚未被充分認識。過繼免疫療法可通過致敏的淋巴細胞,在腫瘤患者的體內(nèi)進行回輸,以進一步增強細胞的免疫功能。
綜上所述,免疫治療的目的是增強免疫系統(tǒng)特異性識別和清除腫瘤細胞的能力,同時將對健康肺組織的影響降到最低。化療聯(lián)合免疫治療可能具有協(xié)同作用,免疫治療可以提高化療的敏感性,化療誘導的腫瘤細胞死亡可導致腫瘤抗原提呈增強,從而刺激抗腫瘤免疫應答。免疫療法已經(jīng)成為SCLC 的一種治療選擇,但使用免疫治療藥物能獲得最大益處的患者群體,以及在患者治療過程中實施免疫治療的最佳時間目前仍不明確,還需要進一步的臨床試驗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