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明
那一年,他28 歲。
他離開了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手持一柄斧頭,來到了瓦爾登湖,用白樺木建造了一幢美麗的小房子。他孤獨地在這里生活了兩年零兩個月。他每天讀書、思索、寫作,用大量的時間觀察大自然,考察瓦爾登湖,開啟了心靈與自然的長久對話,寫下不朽之作《瓦爾登湖》。
他就是美國著名作家梭羅。他獨自隱居,認真觀察,潛心寫作,才有了這部優(yōu)秀作品。如果他拒絕孤獨,還會有這樣的成就嗎?
孤獨是成功者的必然狀態(tài)。
走向孤獨,就是走向自己確定的目標;走向孤獨,就意味著走向成功之路;當然,也許不會一帆風順,也可能面臨著失敗的結局。無論結果如何,奮斗的過程就是一種孤獨的過程。
堅守孤獨是多么不易??!沒有頑強的意志,沒有堅定的決心,沒有明確的目標,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家中電視機里優(yōu)美的旋律在屋內(nèi)旋轉(zhuǎn),你能無動于衷嗎?手機里大量吸睛的信息,你能不翻閱嗎?同事們在熱火朝天地斗地主、打保皇,你能不手癢嗎?
家人相處的溫馨,廚房飄香的飯菜,酒桌熱鬧的氣氛,音樂會上那動聽的旋律,這些你都能舍棄嗎?
作為一個常人,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你能夠堅守住孤獨,耐得住寂寞,就一定會做出一番成就來。
一個人如果能把自己的心靈悄悄收藏好,把一粒粒秘密的種子輕輕暖熱,把一個個躁動的欲望慢慢地釋放;讓天空中那輪清冷的月亮,照耀著孤單的身影,照耀著身邊一片寂靜的空間,做到心如止水,波瀾不驚,那是一種至高的境界。將常人眼中的孤獨寂寞化為感受過程中的自由與喜悅,化為奮斗的激情,化為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動力,那么他就不會感受到孤獨的苦寂與難耐。
著名作家路遙為了創(chuàng)作《平凡的世界》,只身一人到銅川礦務局陳家山煤礦醫(yī)院,在一間會議室改成的工作間里,孤獨而勤奮地進行創(chuàng)作。他唯一的伙伴就是一只經(jīng)常吃他饅頭的老鼠。在這里,路遙完成了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并于1991年榮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平凡的世界》被譽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
如果沒有孤獨地奮戰(zhàn),路遙就不會有這樣的成果。
孤獨不是離群索居,有的人終生郁郁寡歡,不喜與人交往,卻好一人獨處,這不是孤獨,這是孤僻;還有的人喜歡奇裝異服,將毛發(fā)染成一撮紅,一撮紫,或一撮藍,也不是孤獨,這是標新立異。
孤獨對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對于一個喜歡獨處的人來說,孤獨是一種精神的升華,也是一種生活的境界??蓪τ谝粋€愛熱鬧的人來說,孤獨絕對是對自我的一種折磨,是難以忍受的。
孤獨是寂靜夜晚的一杯清茶,散發(fā)著淡淡的芳香;孤獨是皓月當空時,仰望星空的一份思念;孤獨是在喧囂的塵世中,獨守的一方心靈凈土。孤獨能讓思緒彌漫天際,孤獨能讓情感洶涌澎湃,孤獨能使思維清晰敏捷……
孤獨的過程,是弱者經(jīng)過奮斗轉(zhuǎn)化為強者的過程,是貧窮轉(zhuǎn)化為富有的過程,也是化蛹為蝶的過程。沒有孤獨的磨煉,沒有孤獨的淬火,終將不能成器,也必定會顆粒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