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華娣
(宜興214221)
生活一半是煙火,一半是詩意;人生一半是機遇,一半是勤奮。在2020年國慶喜逢中秋之際,自己創(chuàng)作的“尋砂問陶”組壺(見圖1)在第三屆江蘇省陶瓷藝術評比大展中榮獲設計創(chuàng)新類一等獎。
圖1 尋砂問陶組壺
燦若星辰的紫砂藝術,早就融和在人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世界里。在雅好、鑒藏之士的眼中,紫砂壺都是有靈性、有生命的活體,它溫潤如玉的獨特品質贏得了“紫玉金砂”的百世盛譽。多年來我耕耘在紫砂藝苑,心摹前輩大師的技藝,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營造自己的紫砂藝術天地。尋砂問陶,不忘初心使命;研砂藝陶,勵志前行圓夢。最近的十幾年,我在全國和省、市的陶藝評比中擷取16項大獎和6項國家專利。結緣紫砂,實現(xiàn)了自己的情感寄托,也賦予紫砂的唯美、抒情、精致的韻格。為什么?我的答案是:就戀這把土。
宜興紫砂是土的藝術、火的升華,而紫砂壺所具有的個性特色和人文情趣,是區(qū)別于其它手工藝品的一個重要美學因素?!皩ど皢柼铡苯M壺的神奇之處,在于壺、杯的不同呈色,并非是砂泥的色澤不同,恰恰是用同一種紫砂團泥制作,在不同窯爐、不同窯溫的燒造中產(chǎn)生的變化和效果,其中也付出了從尋砂、問陶到研砂、圓夢的辛勤勞動。
世上獨一無二的宜興紫砂泥具有的礦物成份、物化性能與內(nèi)部結構,及其品種的多元性、顏色的多樣性,給紫砂藝人提供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空間。幾年前我開始對紫砂原料的多樣性、多變性進行關注和研究,黃龍山紫砂礦不是簡單概念上的紫泥、紅泥、本山綠泥……還可以在材料學的角度對其深入探索。通過對本山綠泥和團泥、石黃泥作一次又一次的試驗,在不同窯溫和燒成氣氛下出現(xiàn)巨大的差別,有著不可思議的神秘效果,仿佛是“別樣的紫砂”?!皩ど皢柼铡苯M壺就這樣帶給我們不一樣的視覺感受和審美趣味。這壺、這杯、這罐,盡管顏色各異,卻是用同一種紫砂泥捏制,不得不讓人驚訝紫砂之奇、砂土之妙。在創(chuàng)新設計中我融進了傳統(tǒng)文化,融進了時代氣息,也融進了藝術追求?!皩ど皢柼铡苯M壺用紫砂光器的表現(xiàn)手法,又以荷瓣形態(tài)作為局部裝飾,洋溢著仿真的意境、禪學的內(nèi)涵,充盈了紫砂特質所營造的文創(chuàng)精神,再通過這顆蓮蓬香熏,進一步傳揚蓮的圣潔瑰麗和佛在心中的那份虔誠。作品以蓮喻佛,構成了自身的豐富內(nèi)蘊,流露“一方水池一心蓮,半似開敷半是眠。不蔓不枝亭亭立,出泥不染凈塵緣”的詩情畫意,展示砂壺“蓮韻禪心”的典雅與澄明。
林語堂先生曾經(jīng)說過:“一把宜興紫砂壺,將人生煎熬到極致,剩下的都是精華。從這壺流出的都是中華民族的儒、釋、道,儒家的文氣、佛家的大度、道家的超然……”“尋砂問陶”組壺簡約素雅,將“茶禪一味”與佛學思想合二為一。滌塵凈心,茶道之本,也是佛道之途。品之以茗,閑則百變有序,也符合佛教清凈之器的要求?!皩ど皢柼铡苯M壺無言地釋放佛學雅韻,默默地給人以啟迪,如同茶葉苦澀中的清香,是篤信的、謙遜的,讓茶、禪、器依存共榮。
我依靠自己的個性化造型,詮釋紫砂壺的材質研究成果和創(chuàng)意構想,展現(xiàn)出了“尋砂問陶”組壺的藝術特色和個性風格。我曾經(jīng)多次說過:“向泥土致敬,感謝上蒼賦予我們這把土。我們要以敬畏之心向大自然學習,盡可能去研究、探索、揭示大自然賦予我們的這把神奇之土,盡可能讓我們?nèi)フ故舅拿?,運用好它,表達我們的心聲?!弊仙叭讼騺砺敺f伶俐,總是堅韌不拔,運用紫砂“五色土”最根本、最純化的語言,使之成為新穎性、創(chuàng)造性的具體體現(xiàn),烘托出壺藝之外的境界和內(nèi)容。我沿著前輩們已經(jīng)開拓出來的藝術之路走著,一個足印就是一份辛勞,一個褒獎就是一種肯定。
《陽羨砂壺圖考》中說:“茗壺為日用必需之品,陽羨砂制,端宜論茗,無銅錫之敗味,無金銀之奢靡,而善蘊茗香,適于實用,一也。名工代出,探古索奇,或仿商周,或摹漢魏,旁及花果,偶肖動物,或匠心獨運,韻致怡人,幾案陳之,令人意遠,二也……”愿所有紫砂人在尋砂問陶之途上為之傾情,用激情摧生壺藝新品,用研砂開拓技藝領域,成為當代的紫砂尋夢人,追求卓越,攀登高峰。我想,這個過程是艱辛的,也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