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信用基礎視角下公司、公司債權人和公司股東利益的平衡

      2021-01-12 09:09:02馬育紅肖振宇
      荊楚學刊 2021年6期

      馬育紅 肖振宇

      摘要: 股東出資認繳制改革在賦予股東出資時限利益的同時也導致了公司流動資金減少,當公司不能按約清償債務時,債權人能否主張股東出資加速到期成為了學術界討論的焦點之一。資本繳納制度并非是保障債權人債權的合理手段,加速到期也并非是對資本原則的遵守。該制度下股東承擔的補充責任不僅與我國立法中的其他補充責任相沖突,而且對主體間關系不適當的內外劃分也使得加速到期對股東的期限利益保護不力,存在過度保護債權人的傾向。公司信用基礎是平衡公司、公司債權人及公司股東利益的理想視角,以穩(wěn)定信用基礎為核心,兼采價格機制和信息披露制度實現(xiàn)三大主體的利益平衡,對保障公司獨立法人地位、公司股東期限利益和公司債權人債權均具有實用性和合理性。

      關鍵詞:加速到期制度;信用基礎;價格機制;信息披露制度;期限利益

      中圖分類號:DF411.91?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2-0768(2021)06-0043-07

      一、資本認繳制引發(fā)的討論

      在201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公司法》時廢除了對法定最低資本、首次繳納出資比例以及出資期限的限制。這次修改在激發(fā)經營者設立公司積極性的同時也極大的促進了國內勞動者的就業(yè),對市場發(fā)展與完善意義重大( 1 )。但也不可否認,認繳制也帶來了對公司債權人利益保護不力的問題。

      公司出資制度是公司經營的基礎和對外承擔責任的重要擔保,其與債權人債權獲得清償的可能性密切相關。股東出資義務能否加速到期是認繳制下債權人利益保護問題的核心。所謂加速到期就是指在公司資不抵債時,債權人能否要求認繳期限尚未屆滿的公司股東提前履行出資義務,在其認繳范圍內承擔補充責任[ 1 ]。對于這一問題學術界存在廣泛的爭論:以李建偉和黃輝為代表的學者主張肯定論,他們認為在公司資不抵債時,債權人可以要求股東在履行出資義務的范圍內承擔補充責任;以俞巍和王東敏為代表的學者認為股東應按照公司章程和出資協(xié)議履行出資義務,不存在所謂的加速到期。2019年底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其中第六條( 2 )明確規(guī)定司法審判中對債權人主張的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不予支持,確立了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禁止規(guī)則,而且在筆者看來這種禁止為絕對禁止,不存在例外情形( 3 )。

      二、資本認繳制的立法實踐

      公司資本繳納制度一直是《公司法》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我國確立公司資本認繳制是在借鑒域外發(fā)展模式基礎上的必然選擇。

      (一)域外資本繳納制度的認繳制實踐

      雖然稱呼不同,但是體現(xiàn)股東出資時限利益和出資自治意思的認繳制度在區(qū)域性立法和國家性立法中被廣范采納。歐盟各國采納這一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歐共體1976年制定的《第二號公司法指令》,其第9條規(guī)定:在公司成立或者被授權開業(yè)時,認購的股本必須繳足股份面值的25%;在無面值股份的情形下,必須繳足股份記賬價值的25%,此外對于其他的繳納比例不做要求,將其交由公司與股東自治。英國也在《公司法》上采取了這一制度,其第581條規(guī)定:“如果公司章程授權,公司可以在股份催繳支付的數額和時間不同的股東之間,對股份發(fā)行作出不同的安排?!盵 2 ]賦予公司資本自治權也是美國公司資本制度的最大特點。根據美國《標準公司法》(MBCA)第6.20節(jié)(b)的規(guī)定:“董事會可以決定公司成立之前認購股票的付款條款,除非認購協(xié)議對此作出規(guī)定。認購合同成立后,除非認購協(xié)議另有規(guī)定,投資者在董事會要求支付時必須支付認購股款。” [ 3 ]

      (二)我國資本繳納制度的演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司資本制度的立法變遷大致可以被劃分為1993 年、2005 年、2013 年三個時間節(jié)點。在 1993 年《公司法》頒布之前,我國公司資本制度立法尚處于起步醞釀階段,1993 年 《公司法》的頒布,標志著我國公司資本制度立法邁入嶄新的歷史階段。2005 年我國對公司資本制度做了系統(tǒng)、全面的修改。2013 年我國又對資本繳納制度進行了“顛覆性”的改革[ 4 ]。在這一過程中我國股東出資繳納制度呈現(xiàn)出由法定到意定的傾向,立法對公司資本出資繳納干預程度逐步減輕。1993年《公司法》采取一次性繳納的制度設計,對股東出資的最低限額和出資方式均進行了嚴格限制,這時我國規(guī)定僅三資企業(yè)可采取分期繳納,其也成為我國認繳制的基礎。2005年,我國《公司法》的立法目標和價值取向由原來的“重視管理、強調規(guī)范”轉變?yōu)椤肮膭钔顿Y創(chuàng)業(yè),促進企業(yè)發(fā)展和市場繁榮,提高市場經濟和整個社會的發(fā)展和競爭力”[ 5 ]。基于當時的時代背景( 4 )和立法偏向( 5 )我國走上了資本認繳的道路。這次修改大幅度降低了最低資本限額,廢除了注冊資本代之以認繳資本額和認購股份額,確立了有限制的股東出資認繳制度;2013年我國《公司法》的修改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出資制度對公司和股東意思自治的尊重,這也是認繳制的本質要求。這一修改使以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為核心的彰顯自治的公司法理論在我國得以確立[ 6 ]。基于此《公司法》不僅廢除了最低資本限額,也廢除了首次繳納比例與繳納期限,完全的資本認繳制度在我國確立起來。

      三、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的片面性

      盡管法律依據的欠缺是否定論者反對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的重要理由,但是缺乏法律依據不應成為解決問題的最終答案。我們所探討的問題,恰是因為欠缺法律明確規(guī)定而引發(fā)的爭議,如反過來僅以沒有法律依據來回應股東出資責任能否加速到期,既是回避問題,也無法令人信服[ 7 ]。加速到期的片面性是因為其權利義務設計與民商法律理論缺乏有機聯(lián)系,個案思維明顯。

      (一)以資本繳納制度保障債權人債權的不合理性分析

      認繳制是由“認”和“繳”兩部分構成的完整制度[ 8 ],資本加速到期的目的是在公司不能清償債務時,債權人有權要求股東將“認”而未“繳”的出資提前繳納以清償債權人債權。這便存在一個前提:股東的實繳具有保護債權人債權實現(xiàn)的功能。其實股東是否繳納出資與債權人債權能否實現(xiàn)之間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聯(lián)系,傳統(tǒng)公司法理論中所言的注冊資本對債權人的信用擔保功能已經被人為的夸大,甚至有些脫離實際。就立法目的而言認繳制與實繳制是對企業(yè)進入市場不同程度的準入門檻,以認繳制代替實繳制也僅是準入門檻的降低[ 9 ]??v使在公司不能清償債務時任何流入公司的資金都會對債權人起到保障功能,但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與公司破產股東提前繳付出資不同,此時公司流入的資本的第一功能是公司的經營基礎,而非債權人的債權擔保。畢竟由股東出資組成的公司資本是公司作為營利性主體的基本構成要素[ 10 ],對于債權人而言,法人經營收益才是維護其利益最為有效的手段,這在公司破產償付中表現(xiàn)的最為明顯。在公司經營期間要求股東以其出資清償債權人債務是對公司經營能力的破壞,將加重公司經營困難,最終必將損害債權人的利益。

      出資義務加速到期也忽視了市場對資產信用的評估責任。資產信用是公司存續(xù)期間以其資產為衡量標準得出的動態(tài)數據?,F(xiàn)有證據也已經表明,債權人在決定是否與債務人達成債權債務關系時,主要關注的對象是表征公司實際資產信用的公司各階段的資產負債表和實際資產的保有量。與資本制度存在“認”而不“繳”的假象不同,資本是否實繳、繳納期限以及變現(xiàn)可能性等因素都已在資產信用評估中得到充分考量。在理論上,各國學者都已經敏銳地洞察到商法思維“從資本信用到資產信用” 的變遷過程[ 11 ]。債權人在進行債權交易時均將公司的資產信用作為第一風險評估要素。銀行在發(fā)放貸款時也主要關注企業(yè)的實際資產規(guī)模(而不是注冊資本額) 、提供抵押的能力以及企業(yè)的聲譽。企業(yè)財務報表雖然必不可少,但是并不能最終決定其能否獲得貸款,相比而言銀行更看重與企業(yè)交往的歷史以及企業(yè)主的信譽度。從這一角度來看,《公司法》將資本實繳變?yōu)檎J繳還將利于對債權人債權的保護。一方面資本認繳制將從很大程度上消除墊資、虛假驗資等出資造假想象,使得債權人在基于債務人的公司資本信用進行債權債務決策時面臨的風險降低。另一方面《公司法》關于公司資本制度的修改也有意的轉變債權人在進行債權決策時的關注方向,使債權人對注冊資本的關注更多的轉移到實際資產、財務結構和績效等直接影響公司資本信用的因素上,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12 ]。所以這種認為債權人關注資本制度并期待認繳變實繳來保障其利益的想法,與實際上債權人進行交易時關注的對象存在明顯差異。加速到期所設計的債務人以股東尚未繳付的出資償付債權人債權的機制與保護債權人的目的相反,而且與債權人保護自己權益的關注點——資產信用相背離,過度強調加速到期無異于殺雞取卵,不僅難以對債權人進行保護,更可能在根本上損害債權人的利益。

      (二)資本原則回歸的假象

      伴隨我國《公司法》對股東出資制度的修改,股東自由出資理論得到了極大的彰顯。但在這一過程中相當一部分學者將認繳制所體現(xiàn)出的自由資本氣息視為對資本原則的拋棄,并主張為保護債權人債權構建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在立法領域引導資本原則的回歸。這樣的論斷過于武斷。我國公司資本出資法律制度改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所謂的資本三原則即資本確定、資本維持和資本不變原則,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放棄這些原則[ 13 ]。資本自由理念是對傳統(tǒng)資本原則的完善,資本確定、資本維持與資本不變原則不是僵化而是溫和的,在堅持資本三原則的情況下也不應排斥自由資本理念。現(xiàn)行《公司法》采取的認繳制無疑代表自由資本理論,但是明確的認繳額和認購額與未經法定程序不得變更公司注冊資本等都體現(xiàn)了對資本確定、資本維持和資本不變原則的尊重。資本原則從未被舍棄,自然也無法談及回歸的問題。另有一些學者認為加速到期有利于在認繳制下鞏固資本維持原則對于公司經營和債權人利益的保護[ 14 ]。其實這樣的論調也是假象,一方面認繳制并未導致資本維持原則的功能受損,反而使其更具有溫和性,賦予股東出資時限利益,對于提高資本的利用效率和規(guī)劃公司生產經營都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加速到期制度涉及的是認繳與實繳之間的問題,站在公司的角度是債權與物權(資本不同形式)的區(qū)別,無論怎樣對于公司而言其資本并未發(fā)生多與少的變化,資本也一直處于維持狀態(tài)。

      (三)加速到期責任構造不合理

      在公司資不抵債時,債權人要求股東在其未實繳出資范圍內承擔補充責任,是股東出資加速到期中,關于股東承擔的責任類型的表達。通過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補充責任雖在我國立法中較為常見,但無論是《民法典》第1098條安全保障義務人的補充賠償責任,第1201條學校、幼兒園等教育機構的補充賠償責任,第1191條勞務派遣單位的補充責任,還是《公司法解釋三》第13條股東補充責任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業(yè)務中民事侵權賠償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第10條會計師事務所的補充賠償責任等規(guī)定,都無一例外的將補充責任建立在債務人過錯之上。在公司所有權與管理權分離的法人模式下,難以認定未到繳納期限的股東對公司無力清償的債務存在過錯,這導致了加速到期為股東創(chuàng)設的補充責任與其他補充責任的歸責原則存在偏差,而且與其他補充責任規(guī)則缺乏有機聯(lián)系,也會使補充責任體系內部日漸疏離。

      (四)期限利益的保護與內外劃分的缺陷

      認繳制下股東的出資時限是其期限利益的來源。期限利益是當事人因存在期限而享有的利益?!斗▏穹ǖ洹贰兜聡穹ǖ洹贰度毡久穹ǖ洹返榷家?guī)定:約定履行期限的債務在期限屆至前不得請求履行。加速到期無疑是對股東期限利益的侵犯,對于這一問題持加速到期肯定論的學者認為,這些期限利益屬于公司內部人員之間的利益,不能對抗外部第三人[15],并主張股東的期限利益應讓位于債權人的債權。其實股東出資與債權人債權之間并不存在內外之分。股東繳付出資是股東與公司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其與公司和債權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是并列的。股東雖因是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最終享有人而與公司利益關系緊密,但其始終無法成為公司的內部人員。這兩個法律關系不存在內外區(qū)分的問題,更不應存在股東期限利益讓位于債權人債權的論斷。

      (五)對債權人過度保護的反思

      學界在論證是否應該認可加速到期時主要從利益衡量的角度分析問題,以誰的利益更值得保護(股東還是債權人)為邏輯得出結論[ 16 ]。如今的立法者們往往傾向于債權人的利益更值得保護。這一立法傾向并不具有可批判性,但是筆者認為加速到期已經構成對債權人的過度保護。一方面,債權人持有債權的目的在于獲得債務人按約支付的利息或者其他收益,債務風險是債權人應當承擔的經營成本,因為債權人作出是否持有債權的決定是建立在充分評估債務人資產信用的基礎之上,信息公開制度更拓寬了債權人的信息收集與分析能力,所以債權人在債務人經營不善、無力清償的情況下,無權要求獨立的股東承擔補充責任是債權人對經營成本的承擔。債權人承擔的債務損失為自己責任,債權人理應為自己的經營決策承擔責任,而無權將其轉嫁給債務人的股東。加速到期為債權人提供了將合理風險和自己責任轉移給股東的途徑,導致對債權人與債務人的保護失衡。當然本文也關注到認繳制實施后企業(yè)的注冊資本呈現(xiàn)出隨意性的特點,尤其是個別企業(yè)為達到招投標的目的,不顧自身的經營能力,盲目提高注冊資本額。加之認繳制取消了強制驗資環(huán)節(jié),也使得一些企業(yè)隨意確定畸高的注冊資本,當履行期屆至而缺乏履行能力時,虛假出資和惡意減資等想象便隨之產生[ 17 ]。這些現(xiàn)象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債權人對債務人資產信用的考察難度,但筆者認為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并非是加速到期的理由。一方面,在實踐中主張加速到期的債權人多為商主體,除銀行等金融機構外,其他的債權人在民間借貸中也多具有獲得利息作為債權收益的合同目的,這種經營屬性一開始就賦予債權人相較一般的民事主體更高的注意義務。認繳制下債權人承擔的更大風險應屬于其正當的商業(yè)風險,不具有轉嫁給公司股東的合理性。另一方面?zhèn)鶛嗳艘蕴搱蟪鲑Y、虛假出資和惡意減資等形式損害債權人利益的行為本質上為欺詐,在這種情形下即便利益受損的債權人有權向有過錯的股東主張損害賠償,并且主張過錯股東以實際繳付出資的方式賠償其損失,其也不應成為加速到期的理由,此時股東對債權人承擔是過錯責任。也有學者認為在債權債務關系中債權人承擔了更大的信用風險,加速到期是對信用風險的二次分配。借款的所有權人為債務人,債務人有權使用其資金,債權人無權干涉。即使債務人故意以違反借款合同中的借款使用方式使用借款,并導致債權人信用風險明顯增加,對于債權人而言無論這個債務人的行為是否包含股東的意思,都可以將其歸結為因違約行為而導致的損害,這時賦予債權人違約損害賠償請求權是對這一問題最為合理的解決方案,這與加速到期并非同一法律問題,因此債務人以惡意的方式使用借款造成的信用風險并不能成為加速到期過度保護債權人的理由。

      另一方面,加速到期在保護債權人利益的同時忽略了對公司股東期限利益的保護。實繳制變?yōu)檎J繳制使股東的出資行為由強制的法定行為變?yōu)橛伤饺艘馑急硎揪喗Y的契約安排,這讓股東享有了對出資時限的完全自治權。加速到期允許債權人向未屆出資期限的股東在公司不能履行的數額內提前繳付出資,很明顯的排除了股東對這一出資期限所享有的利益,使得加速到期在債權人債權與股東期限利益的權衡間明顯偏向債權人的債權。即便在沖突的諸權利間可因權利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劃定一定的權利位階,并以此為依據確定權利的保護次序,但同時,作為都需要保護的合法權益,加速到期為保護債權人的債權而排除公司股東的期限利益屬于對前者明顯的過度保護,當然若股東約定了明顯不合理的出資期限除外。

      四、以公司信用為基礎構建主體權益平衡理論

      以公司信用為基礎,重新梳理公司、公司股東與公司債權人之間的關系,將保護債權人債權的方式由向債權人償付的直接保護變?yōu)榫S持公司信用基礎的間接保護,平衡三者利益。

      (一)信用基礎視角下主體間關系的重新定位

      無論是否認同股東出資加速到期,股東出資對于債權人保護具有積極意義都是不爭的事實。既然已經認定公司與其股東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和公司與債權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相互獨立,無內外之分,那么如何實現(xiàn)股東出資與債權人債權的對接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債權人的撤銷權( 6 )雖然不能用來判定股東出資加速到期的合理性,但是其所體現(xiàn)的對公司信用基礎的保護則是債權人債權與股東出資相互關聯(lián)的關鍵。盡管現(xiàn)行法關于違反出資義務的股東是應向其他股東還是向公司承擔違約責任,學術界有不同的認識[ 18 ]。有學者認為,出資義務是股東對公司的基本義務,在出資法律關系中,公司是債權人,股東是債務人。因此在公司成立后,違反出資義務的股東應當向公司承擔出資違約責任,而不應對其他股東承擔違約責任[19 ]。也有學者認為,如果股東協(xié)議約定了瑕疵出資股東有義務對及時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則應肯定其對合同主體的約束力。即使雙方未約定違約責任的具體承擔方式,也不妨礙守約股東追究違約股東的違約責任[ 20 ]。這些分析都體現(xiàn)了不同學者對出資法律關系主體的分析,但無論哪一種觀點都無法掩蓋股東負有支付出資的義務,股東與公司存在的關系為債權債務關系的本質。基于此,便可將對債權人、公司和公司股東三者之間的關系分析轉化為對債權人與公司和股東與公司之間的兩個債權債務關系的分析。債權人與公司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之所以與股東對公司的出資義務相關聯(lián)就在于股東的出資義務是公司債務清償可能性(債權人的債權到期被按約清償的可能性)的核心要素之一。因為公司的債務清償可能性是公司信用基礎在債權人和公司的具體債權債務關系中的表現(xiàn)形式,所以信用基礎可以成為平衡債權人、公司和股東利益的平衡器。雖然以資本為核心所構筑的整個公司信用體系不可能完全勝任對債權人利益和社會交易安全保護的使命,但毫無疑問,股東出資所形成的公司資本,奠定了公司的責任能力,是公司的信用基礎[ 21 ]。筆者這里也要強調這與前述的以資本繳納制度保護債權人債權存在路徑錯誤并不矛盾,前述的立意在于股東出資并不影響債權人對債務人資產信用的評價,并作出是否進行債務行為的決策,強調以股東出資來清償債權人債權從根本上不利于債權人的保護,其并無抹殺其保障功能的意思。正因如此,本文以公司信用基礎來重新定位債權人、公司和其股東的關系具有合理性,在公司信用基礎的視角下探索債權人債權的保護也具有可行性。

      (二)以公司信用基礎平衡主體權益

      “認”而不“繳”將損害公司的信用基礎,股東出資加速到期將提高公司的信用基礎,對債權人的債權提供更為有利的保護,但這不是采取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的理由。因為這一理由忽視了債權人與股東的利益權衡和公司的獨立法人地位,也沒有理清為保護債權人債權需要保障的公司信用基礎的程度。認繳與實繳對于公司信用基礎存在不同的意義,物權不必承擔債權與生俱來的風險,公司持有物權相較于持有債權會表現(xiàn)出更高的信用基礎。但是并非公司任何信用基礎的變化都必須以保護債權人利益為目的,對于公司、股東和債權人三主體而言,債權人在作出交易之前就已經通過公司公示制度充分考慮了包含股東繳納期限在內的公司資產信用,股東出資對公司信用基礎的影響已經在債權人的充分考量之內。正如撤銷權所蘊含的古老原則,債權人保護理論僅能對公司信用基礎的無故降低進行補救,而無理由代位公司要求股東出資加速到期,而實現(xiàn)公司信用基礎的提高。

      論述到這里本文的觀點已經非常明顯,股東出資加速到期不具有合理性,不應再以賦予債權人對股東出資加速到期的請求權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應通過維持公司信用基礎穩(wěn)定的方式保護債權人債權。對于如何維持公司信用基礎穩(wěn)定可將價格機制和信息披露制度相結合。

      一方面,價格機制是維持信用基礎的重要保護機制。從微觀經濟學的視角下,價格作為資源在供需雙方之間分配的重要因素,其受兩方面的影響:第一供求關系影響價格,價格是在供、需相互影響,相互平衡之中產生的[ 22 ];第二商品的內在價值影響價格,價格非一成不變,但其也終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23 ]。具體來講價格機制的公司信用基礎維持功能通過債權價格、股權價格和商譽價格實現(xiàn):第一,債權價格與公司信用基礎掛鉤。當今資本市場呈現(xiàn)出“錦上添花”的傾向,對于信用程度高,償付能力強的企業(yè),債權人更熱衷于與之達成交易。在這一市場規(guī)律的作用下,企業(yè)融資壓力將會促使公司信用基礎穩(wěn)定甚至提高。在這一過程中會存在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急需融資的企業(yè)往往不易通過別出心裁的創(chuàng)意和良好的經營來拉動“炒概念”者和長線投資者,公司股東出資作為公司經營的初始成本便具有極大的可能性成為公司穩(wěn)定和提高信用基礎的目標,這使得穩(wěn)定和提高信用基礎的成本由債權人轉移到公司;第二,股權價格與公司信用基礎掛鉤。股東作為公司最后利益的享有人,股權分紅并非其利益實現(xiàn)的唯一方式,即使被劃分為非流動資產的有限責任公司股權也具有變現(xiàn)的可能性。股權出售時影響公司信用基礎的公司經營情況、公司融資情況以及公司資產穩(wěn)定性等因素都會影響公司股權的市場價格,在公司經營困難的情況下信用基礎對股價的影響力將更為明顯,股東即便不為保障債權人債權而穩(wěn)定信用基礎,也必將為提高公司股價而穩(wěn)定公司信用基礎。這使得穩(wěn)定信用基礎的成本由債權人轉移到公司股東;第三,商譽價格與公司信用基礎掛鉤。所謂商譽是市場對市場主體的綜合性評價,尤其表現(xiàn)為消費者對企業(yè)經營情況的評價和對經營產品的信賴。這些評價與信賴無不源于公司良好的信用基礎。一般來講,商譽的價格表現(xiàn)為購買長期股權投資時支付的對價高出股權市場價值的部分。對于個別投資者( 7 )而言商譽價格不變,但是對于整體投資者而言商譽價格隨公司經營情況而波動。商譽價格影響投資股權的流動效率,而且是投資股權價格下降的優(yōu)先沖抵項。商譽的波動對投資者而言是其資產價格的波動,為確保資產保值,投資者對公司的信用基礎往往會發(fā)揮監(jiān)管職能。這使得穩(wěn)定信用基礎的監(jiān)管成本由債權人轉移到公司投資者。這三處成本的轉移不僅可以避免債權人直接要求股東履行出資義務,還可以規(guī)避股東出資加速到期所面臨的理論瓶頸。

      另一方面,僅有價格機制還不足以穩(wěn)定公司信用基礎,信息披露制度也應作為補充機制參與進來。信息披露制度的經濟學功能是降低信息獲取成本,讓債權人能夠甄別潛在債務人的不同品質,并將此反映在合同的利率設定等契約機制中,從而避免由于債權人很難獲取相關信息而將所有債務人一視同仁的逆向選擇問題。前文將信息披露制度僅局限在交易前的公司資本披露上,但在論述包含公司、公司股東和公司債權人在內的價格機制的情況下這個范圍明顯較窄。公司股東與債權人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沖突,股東有動機在借款之后從事各種投機行為,以債權人利益為代價而自肥(這里的股東指在公司擔任管理層的股東)。非常明顯,對于公司重大經營行為進行披露對于信用基礎的維護也具有重要意義。雖然《證券法》規(guī)定中期報告、年度報告、細化股票臨時報告和增加債券臨時性報告的義務主體為上市公司或者股票在國務院批準的其他全國性債權交易場所交易的公司等特定主體,但就其要求披露的內容,尤其是臨時性報告對重大事項的披露要求,完美的契合了債權人對債務人經營信息的需要,故對于債務人的信息披露制度筆者認為也可以仿照這一模式開展。談到這里本文就不得不解決在債務人不屬于《證券法》規(guī)定的披露主體的情況下,如何保障其披露信息的真實性問題?!镀髽I(yè)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規(guī)定的信用信息監(jiān)管體系和信用約束體制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措施。前者以抽查和舉報兩種方式對企業(yè)披露的信息進行監(jiān)管,后者從法定代表人信用約束和企業(yè)自身信用約束兩方面對披露不實的企業(yè)進行處罰。這種多渠道監(jiān)管、多方式處罰的信用體系將有力確保企業(yè)披露信息的真實性,為債權人評價債務人的信用水平提供真實依據。

      通過價格機制和信息披露制度使得公司信用水平趨于穩(wěn)定。對于債權人而言,使得其債權風險可控——這并不代表債權能夠被按時清償,僅能保障債權人在作出債權行為時考量的信用基礎不因公司不當的經營行為降低——即便股東為穩(wěn)定公司信用基礎而提前向公司繳付出資,也并非因為債權人的行權,降低了債權人的債權成本;對于公司而言,在價格機制和信息披露制度下真正實現(xiàn)了債權人與之債權債務關系和股東與之債權債務關系的獨立。償付債權人債權與請求股東繳付出資成為公司的獨立決策,公司獨立法人地位突顯;對于股東而言,價格機制和信息披露制度使得股東是否提前繳付出資不再依賴于債權人是否要求股東代公司清償債務。為穩(wěn)定公司信用基礎而提前繳付出資成為股東自治事項,自由資本理念下的股東出資期限利益得以保障。故以公司信用為基礎,引入價格機制和信息披露制度可以實現(xiàn)公司債權人、公司和公司股東三者利益的平衡,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

      五、結語

      雖然《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第六條( 8 )為法官在司法實踐中處理股東出資加速到期問題提供了裁判方向,但如何在公司經營困難的情形下有力保護債權人債權的問題還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討論的重點。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債權債務關系與股東和公司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雖為相互獨立的法律關系,但因其均與公司信用基礎相關聯(lián),所以兩者相互影響,在加速到期失去適用空間的情況下,以穩(wěn)定公司信用基礎的方式保障公司債權人、公司和公司股東的利益,既避免了股東出資加速到期的不合理因素,也規(guī)避了對債權人過度保護的危險,可在公平視角下實現(xiàn)保障債權人債權、公司獨立人格和股東期限利益的“三贏”。

      注釋:

      (1)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2014 年第18 期《情況通報》顯示,截至 2014 年3 月底,第一季度全國各類市場主體的數量和注冊資本總量均迅速增長。以2014年3月新登記的54萬家企業(yè)為例,保守假設每家企業(yè)雇傭3名員工,當月即有162萬勞動者就業(yè)。

      (2) 《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第六條:在注冊資本認繳制下,股東依法享有期限利益。債權人以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為由,請求未屆出資期限的股東在未出資范圍內對公司不能清償的債務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是,下列情形除外:(1)公司作為被執(zhí)行人的案件,人民法院窮盡執(zhí)行措施無財產可供執(zhí)行,已具備破產原因,但不申請破產的;(2)在公司債務產生后,公司股東(大)會決議或以其他方式延長股東出資期限的。

      (3) 《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第六條規(guī)定的但書不應將其視為加速到期制度禁止的例外,而是最高法院基于其他因素的權衡。該條規(guī)定的第一種情形是實質破產,股東加速到期理論依托破產制度,是在法人注銷的邏輯下進行的,并非學術界討論的加速到期制度。第二種情形賦予債權人請求權是因為債權的償付可能性因債務人及其股東的行為而人為的降低,并非是單純的債權保護。

      (4) 1992年,江澤民在中共第十四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概念。此后,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發(fā)展好市場經濟成為重要目標。鼓勵投資、設立企業(yè)、轉變政府管理方式等成為時代要求,《公司法》修改自然而然的走上了對市場重管理、輕干預的有利激發(fā)市場主體設立和經營積極性的資本認繳的道路。

      (5) 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商事立法受德國商法的影響很大,相較于其他各國的立法模式,我國在《公司法》修改的過程中選擇同德國商法相似的資本分期繳納制度,與我國立法者對德國商法的偏向有極大的關系。

      (6) 債權人撤銷權行使的目的在于維護其債務人的清償可能性,本文論述的公司信用基礎是債務人清償可能性在具體債權債務關系中的表現(xiàn)形式。

      (7)這部分論述的投資者并非公司一般意義上的股東,而是以風險投資公司為代表的,不對被投資者進行控制,僅關注分紅的股東。

      (8)根據《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第六條的規(guī)定,債權人在公司作為被執(zhí)行人的案件,人民法院窮盡執(zhí)行措施后仍無財產可供執(zhí)行,已具備破產原因,但不申請破產的情形下,以及在公司債務產生后,公司股東(大)會決議或者以其它方式延長股東出資期限的情形下,可以主張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

      參考文獻:

      [1]盧寧.公司資本繳納制度評析——兼議認繳制下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的困境與出路[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7(6):75-86.

      [2]葛偉軍.英國2006年公司法:第三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40.

      [3]苗壯.美國公司法——制度與判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89.

      [4]薛波.改革開放40年我國公司資本制度立法的嬗變與啟示[J].人文雅志,2019(3):30-39.

      [5]趙旭東.公司法修訂的基本目標與價值取向[J].法學論壇,2004 (6):11-15.

      [6]于瑩.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商法學理論研究[J].當代法學,2013(4):3-12.

      [7]李建偉.認繳制下股東出資責任加速到期研究[J].人民司法,2015(9):50-56.

      [8]袁碧華.“認”與“繳”二分視角下公司催繳出資制度研究[J].中國法學,2019(2):202-220.

      [9]石冠彬.注冊資本認繳制改革與債權人權益保護——一個解釋論視角[J].法商研究,2016(3):174-183.

      [10]沈貴明.論公司資本登記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跟進[J].法學,2014(4):98-107.

      [11]趙旭東.從資本信用到資產信用[J].法學研究,2003(5):109-123.

      [12]劉燕.公司資本改革的邏輯與路徑——基于商業(yè)實踐視角的觀察[J].法學研究,2014(5):32-56.

      [13]薛波.論公司資本制度改革后債權人保護機制之完善[J].時代法學,2015(2):74-83.

      [14]房國賓,周代順.認繳制下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機制研究——基于公司資本制度改革視角的分析[J].時代法學,2019(5):22-31.

      [15]梁上上.未出資股東對公司債權人的補充賠償責任[J].中外法學,2015(3):649-664.

      [16]梁上上.利益的層次結構與利益衡量的展開——兼評加藤一郎的利益均衡論[J].法學研究,2002(1):52-65.

      [17]蔣大興.“合同法”的局限:資本認繳制下的責任約束股東私人出資承諾之公開履行[J].現(xiàn)代法學,2015(5):33-48.

      [18]鄭瑩.論股東違反出資義務的責任承擔[J].江漢論壇,2015(3):141-144.

      [19]徐學鹿,呂來明.商法研究:2013 年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899.

      [20]劉俊海.現(xiàn)代公司法: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64.

      [21]袁碧華.“認”與“繳”二分視角下公司催繳出資制度研究[J].中國法學,2019(2):202-220.

      [22]班佛德與格蘭特.Cambridge International AS and A Level Economics[M].劍橋:劍橋大學出版社,2021:34.

      [23]馬克思.資本論[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120.

      [責任編輯:馬好義]

      收稿日期:2021-09-11

      作者簡介:馬育紅(1970-),女,遼寧阜新人,甘肅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民商法研究;

      肖振宇(1996-),男,吉林遼源人,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人民法院棲賢法庭法官助理,主要從事民商法研究。

      南城县| 大方县| 北流市| 枣阳市| 浮梁县| 花莲县| 新源县| 尖扎县| 郯城县| 洛浦县| 合水县| 彰化县| 体育| 南昌县| 崇仁县| 天台县| 库尔勒市| 高安市| 延川县| 西峡县| 阳原县| 阳山县| 偏关县| 桂平市| 鹿邑县| 武穴市| 肇源县| 睢宁县| 靖远县| 交口县| 呼伦贝尔市| 驻马店市| 田阳县| 阜新市| 城口县| 鄂托克旗| 青龙| 双柏县| 中宁县| 石河子市| 通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