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子
“笑一笑!”每次拍照前,攝影師都會對鏡頭里的人說這句話。甜甜的笑容掛在臉上,幸福感洋溢在鏡頭里。
在江西省萬安縣,這個井岡山腳下的國家級貧困縣,我看到很多令我難忘的笑容。那些苦盡甘來、發(fā)自心底的微笑,定格在我的鏡頭中,也深深印刻在我的腦海里……
郭斌說,2006 年3 月,是他人生重要的分水嶺。
生于20 世紀70 年代初的郭斌,是萬安縣高陂鎮(zhèn)高陂村的農民。原本妻兒在側,父母健康,自己能干,家庭和睦,小日子過得不錯。
然而,這一切在2006 年3 月發(fā)生了變化。
那一天,在北京務工的郭斌不慎從腳手架高處摔下來,造成脊椎斷裂。輾轉各大醫(yī)院醫(yī)治,花了許多錢,雖保住性命,但從此半身不遂。
債臺高筑,家境驟寒,父母年事已高,接下來的生活該怎么辦?郭斌一家一籌莫展。
此后,郭斌的心情暗淡。他不愿說話,不愿見人,不愿出門,甚至連門外的青山綠水,也不愿意多看一眼。因為這次變故,郭斌一家成了高陂鎮(zhèn)的貧困戶。
想脫貧,就要找到因地制宜的脫貧之路。而在萬安,確實有一個“傳家寶”——萬安農民畫。它歷史悠久,口碑甚好,好好發(fā)展,說不定就是帶動脫貧的好路子。
萬安農民畫興起于唐宋時期,至今已延續(xù)1000 多年。其色彩艷麗,構圖奇美。而萬安縣田北村,風光秀麗,景色宜人,若借勢打造成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村,實現繪畫和旅游的充分結合,說不定就能闖出一條路來。
說干就干。短短兩年時間,田北村這個深山里的村子,通過精心設計,認真打造,容貌煥然一新,整個村莊如畫一般。越來越多的農民畫畫家來到這里,尋找藝術滋養(yǎng)。江西乃至全國各地的游客紛紛來到田北村。他們都想成為看畫的人,更想成為畫中的人。
藝術村的建設,美了鄉(xiāng)村,也富了百姓。
郭斌所在的高陂村,臨近田北村。當地人知道他家的困難情況,也同情他的處境。于是鎮(zhèn)政府把田北村景區(qū)門口的一家店面盤下來,主動找到郭斌,邀請他做這家雜貨土產店的老板。
郭斌十分驚訝,也心生猶疑,是不是真的能做好這件事,心里沒有底。但工作人員的鼓勵和幫助,讓他感動不已。郭斌心想,還是要勇敢地去試一試,說不定能成呢。就這樣,郭斌坐著輪椅出了家門。
一進田北村,郭斌驚嘆不已。從小熟悉的田北村,如今像畫一般:砂石路變成了水泥路,舊房變成了展覽館、畫家工作室、民宿。村莊的墻上,到處是鳥飛魚躍、稻浪翻滾的畫,到處是濃墨重彩、姹紫嫣紅。村民們臉上滿是幸福與喜悅,就像從墻上的畫里走出來一樣。
郭斌被眼前的“畫面”感染,內心倍感振奮。雖然因脊椎斷裂手指不靈活,可是雙手還能動,腦子還能轉。他來到田北村景區(qū)門口的店面,在空空的柜臺上擺滿了土蜂蜜、豆腐乳、辣醬、養(yǎng)生酒……
每天8 時,郭斌雷打不動地從家中搖著輪椅來到田北村,懷著滿腔熱情經營著這家小店。隨著田北村的名氣越來越大,游人越來越多,小店的生意也愈發(fā)紅火,這讓郭斌一天天充實起來。最關鍵的是,他看到了一種新的希望。一年下來,他的小店獲利1萬多元。那一刻,村民們看到了久違的一幕——疏朗的笑容,掛在了郭斌的臉上。
好消息不止這一個,在當地政府的幫扶下,他的妻子馮鳳香也在景區(qū)當了一名保潔員,每月有固定收入1800元。在幫扶干部的幫助下,他們家還發(fā)展了柑橘種植、雞鴨養(yǎng)殖等產業(yè)……
經過幾年奮斗,郭斌家脫貧了。一位攝影師給他拍了一張照片。郭斌的臉上,曾經的陰郁一掃而光,笑起來就像畫里的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