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詁”字增義釋疑

      2021-01-13 00:41:35薛詩藝
      現(xiàn)代語文 2021年12期
      關(guān)鍵詞:訓(xùn)詁辭典

      薛詩藝

      摘? 要:從其字形來看,“詁”的本義是以今言解釋古言。在一些辭典中,則增加了“以通語解釋方言”之義。由于時人對“訓(xùn)詁”與“詁”的語義未加區(qū)分,又誤認為“異言”包含方言,加之對《爾雅·釋詁》中的“詁”認識不清,因而為“詁”增義?!肮沤癞愌浴辈豢筛盍牙斫猓爱愌浴辈⒉话窖?,而“詁”是《爾雅》解釋體式的一種,只有“解釋”之義,并無“以方言分釋詁篇”一說。同時,《方言》是從歷時的角度進行收集工作,對共時層面的著墨又大于歷時層面,因此,并不能從“方言”所體現(xiàn)出歷時層面的語言差異而為“詁”增義。為確保辭典釋義的客觀性和嚴謹性,不宜對“詁”增釋共時層面的語義。

      關(guān)鍵詞:“詁”;訓(xùn)詁;辭典;詞義補充

      一、問題的提出

      訓(xùn)詁學(xué)作為傳統(tǒng)小學(xué)的一個門類,具有重要的學(xué)科地位和學(xué)術(shù)價值。不過,人們對“訓(xùn)詁”的涵義,尤其是“詁”字的語義理解,常有模糊之處。即使是在不同的辭典中,對“詁”的解釋也有所不同,總的來看,大體存在著兩種不同的釋義。比如:

      (1)《漢字源流字典》:“詁的本義,指用當(dāng)時通行的語言解釋古代語言文字或方言字義。引申作名詞,指字詞的意義?!盵1](P513)

      (2)《漢語大字典》(第二版):“詁,用今語解釋古語或用通語解釋方言。”[2](P4211)

      (3)《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第2版):“詁,用當(dāng)時通行的語言解釋古代的語言或方言?!盵3](P468)

      (4)《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詁,用通行的話解釋古代語言文字或方言字義?!盵4](P467)

      在例(1)~例(4)中,將“詁”的本義釋為“以今語解釋古語,以通語解釋方言”。再如:

      (5)《漢語大詞典》:“詁,以今言解釋古代語言文字。亦泛指解釋字義?!盵5](P94)

      (6)《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詁,對古代語言文字的解釋。”[6](P128)

      (7)《大辭?!罚骸霸b,古言古義;以今言解釋古言?!盵7](P1156)

      根據(jù)《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凡例》“先列本義(或基本意義)”的規(guī)定,未特別標(biāo)注的即為本義(或基本意義)。那么,例(5)~例(7)中,則將“詁”的本義釋為“以今言、今語解釋古言、古語”??傮w上來說,“詁”的本義毫無疑問含有“解釋”及“解釋古語”之義;兩種釋義的主要區(qū)別是在于,其本義到底含不含有“解釋方言”之義。

      先看辭典中在“解釋方言”義時,引用了哪些用例來予以說明。例(1)中,引用了《后漢書·桓譚傳》:“博學(xué)多通,遍習(xí)五經(jīng),皆詁訓(xùn)大義,不為章句?!崩钯t注:“《說文》曰:‘詁,訓(xùn)古言也?!笨梢?,這里“詁”的本義仍是“解釋古言”。例(2)中,引用的是邢昺對《爾雅·釋詁》中“詁”的解釋,邢昺疏:“詁,古也。古今異言,解之使人知也?!睆淖置嫔峡矗蠒m之言也沒有包含解釋方言之義。

      那么,為什么有的辭典會增加出“解釋方言”的本義呢?從這些辭典的解釋及例證可以看出,存在著三種對“詁”的誤釋現(xiàn)象:一是在“訓(xùn)”“詁”連用時,對“詁”所表示的語義理解不當(dāng);二是誤認為“古今異言”中的“異言”包含方言;三是對《爾雅·釋詁》中“詁”的字義把握不準(zhǔn)。為準(zhǔn)確理解“詁”的本義,則需要對這三種誤釋現(xiàn)象進行深入分析。

      二、從“訓(xùn)詁”看“詁”的語義

      眾所周知,訓(xùn)詁學(xué)是系統(tǒng)研究語言意義的一門理論科學(xué)。黃典誠認為,訓(xùn)詁學(xué)的通俗說法也可以稱為“古代漢語解釋法”[8]。那么,何為“訓(xùn)詁”呢?《大辭海》對“訓(xùn)詁”的解釋是:“指解釋古書的語義,偏重于解釋詞語的意義。用通俗的話來解釋詞義叫‘訓(xùn)’。用當(dāng)代的話來解釋古代詞語,或用普遍通行的話來解釋方言的叫‘詁’?!盵9](P163)《大辭海》認為,在“訓(xùn)詁”一詞連用時,“詁”作為一種解釋體式,是以通行語解釋方言。同時,這也顯示出“訓(xùn)詁”與一般詞義解釋有別的兩個獨特功能:一是“溝通古今”,二是“溝通南北”。

      所謂“溝通古今”,是指用當(dāng)代的語言解釋古代詞。清代陳澧《東塾讀書記》云:“時有古今,猶地有東西南北,相隔遠則言語不通矣。地遠則有翻譯,時遠則有訓(xùn)詁。有翻譯則能使別國如鄉(xiāng)鄰,有訓(xùn)詁則能使古今如旦暮?!盵10](P3)陳澧認為,在共時層面上,各地語言不通,可以通過翻譯的方法來互通有無,這顯然屬于口語范疇;在歷時層面上,古代、今代語言不通,可以通過訓(xùn)詁的方法來互通有無,這顯然屬于書面語范疇。所謂“溝通南北”,則是指用當(dāng)時的共通語解釋方言。這可能會讓人理解為,它是在共時層面上、在書面語范疇內(nèi),對各地的方言字、詞進行記錄和解釋。這個功能對應(yīng)的訓(xùn)詁成果當(dāng)屬西漢揚雄的《方言》。那么,《方言》創(chuàng)作的初衷到底是從共時層面出發(fā),還是從歷時層面出發(fā)的呢?《方言》或者更早的含有方言字詞的《爾雅》中,是否確實是將“以通行語解釋方言”的方式稱為“詁”呢?這兩個問題都事關(guān)“詁”字釋讀的準(zhǔn)確性。

      要解決這兩個問題,仍然需要從“訓(xùn)”“詁”二字的本義說起。《說文解字·言部》:“詁,訓(xùn)故言也。從言古聲?!倍斡癫米ⅲ骸坝?xùn)故言者,說釋故言以教人,是謂之詁?!薄墩f文解字·言部》:“訓(xùn),說教也。從言川聲?!痹凇稘h字源流字典》中,則將“訓(xùn)”的本義釋為“教導(dǎo),教誨;告誡;教導(dǎo)的話”,由此引申出“準(zhǔn)則,典范;訓(xùn)練;訓(xùn)釋詞義;服從,順從;馴服”[1](P199)。三國魏張揖《雜字》:“詁者,古今之異言;訓(xùn)者,謂字有意義也?!笨梢?,“訓(xùn)”謂“字有意義”,當(dāng)無疑義;“詁”的本義則承載的是“溝通古今”的特點。正如周大璞所指出的,各家對“詁”字的理解大致相同,是古言、古義的意思[11](P1),作為動詞,也有解釋故言之義。總之,從“訓(xùn)”“詁”二字的本義來看,“詁”往往與“古”聯(lián)系緊密,側(cè)重于承載“溝通古今”的功用;而“訓(xùn)”字并沒有明確的“古今”之分,更側(cè)重于承載“溝通南北”的功用。因此,從“訓(xùn)詁”的連用成詞來審視“詁”的語義,“用通行的話解釋方言”其實是屬于共時平面的語義,與“詁”的本義并不符合,實為不必要的增義。

      三、“詁”字增義原因探析

      總的來看,“詁”之所以會增加共時層面的語義,主要是由于以下三點:第一,誤認為“異言”包含方言;第二,對《爾雅·釋詁》中“詁”的字義理解不準(zhǔn)確;第三,對《方言》的創(chuàng)作主旨了解不深入。

      首先,有些學(xué)者認為“異言”包含方言,從而誤讀了“詁”的本義。我們認為,對“古今異言”不能

      作割裂理解,“異言”并不包含方言?!睹姟りP(guān)雎詁訓(xùn)

      傳》孔穎達疏:“《爾雅》所釋十有九篇,獨云詁、訓(xùn)者,詁者,古也,古今異言,通之使人知也;訓(xùn)者,道也,

      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故《爾雅·序篇》云:‘《釋詁》《釋言》通古今之字,古與今異言也。《釋訓(xùn)》言形貌也?!毙靻⑼フJ為,“詁”是解釋“異言”,這與前人所言一致。

      后又指出,“異言”即同一事物因不同時代或地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稱呼[12](P2)。孫雍長則認為:“所謂‘古今異言’,即是古今意義有不同的古字古言?!盵13](P251)從孔疏來看,他主要是就《爾雅》的體制而言的,并明確指出“詁”乃“古今異言”。顯然,孫雍長先生對“古今異言”的理解更貼合孔穎達的原義。再看其他學(xué)者對《爾雅·釋詁》的解釋。南宋鄭樵《爾雅注序》云:“古人語言于今有變,生今之世,何由識古人語?此《釋詁》所由作。”[14](P267)清代郝懿行《爾雅義疏》云:“《釋詁》‘皆舉古言,釋以今語’。”[15](P243)清代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云:“《爾雅》釋詁者,釋古言也?!盵16](P356)姑且不論《爾雅·釋詁》的真正體例如何,就“詁”字而言,這些學(xué)者對“詁”的本義認知均是以今語釋古言,并未涉及所謂的“方國異言”。

      與上述學(xué)者的觀點不同,有些學(xué)者認為,“詁”側(cè)重于“言”,言為音,因而誤解了“古今異言”的意思。范曾指出,“訓(xùn)”重在義,而“詁”重在音,由此判定“詁”字承載了解釋方言之義。作者還以《爾雅》中的條目為例加以說明,《爾雅·釋水》:“大波為瀾,小波為淪”,是為“訓(xùn)”;《爾雅·釋詁一》:“喬、嵩、崇,高也”,是為“詁”[17]。我們認為,“喬、嵩、崇”為“高”的別地用字,這其實也是在解釋字義,而不是單純的方音之別。再者,《爾雅》并未對方言字詞詳加考究,“喬、嵩、崇”等究竟是不是方言字,在當(dāng)時的語境中仍很難判定,因為《爾雅·釋詁》中還有大量的古語詞、常用詞。同時,《釋言》篇同樣含有方言詞,以致于很多學(xué)者認為《爾雅·釋言》乃為“古今方國殊別”作釋??傊?,據(jù)孔疏“古今異言”之語,卻忽視“古今”,將“言”解為“音”,并認為它是“詁”字之義,這一結(jié)論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其次,《爾雅·釋詁》中的“詁”為解釋體式的一種,是“解釋古今”之義,并未呈現(xiàn)出明確的“解釋方言”的語義。郭璞在《爾雅·釋詁》第一條“始也”下注云:“此所以釋古今異言,通方俗之殊語?!盵18](P7)這或許會令人產(chǎn)生誤解,認為是在為釋詁篇體例進行解釋,實際上郭璞是采用《方言》進行隨文釋義的注解。在《爾雅·釋言》中,利用《方言》訓(xùn)釋也多有出現(xiàn)?!夺屟浴罚骸岸簟⑦},逮也?!惫弊ⅲ骸皷|齊曰遏,北燕曰遾,皆相及逮?!薄夺屟浴罚骸按e也?!惫弊ⅲ骸敖袂G楚人皆云遝?!贝送猓凇夺屧b》《釋言》《釋蟲》等各篇中,郭璞還充分運用晉代方言語詞對《爾雅》作注??梢?,以通語解釋方言,或用今之方言釋古之方言,都是“訓(xùn)詁”的一部分,并不限于某個篇章,更沒有集中體現(xiàn)在“詁”字上。正如馬瑞辰《毛詩詁訓(xùn)傳名義考》所言:“蓋散言則故、訓(xùn)、傳俱可通……連言故、訓(xùn)與分言故、訓(xùn)者又異?!盵19](P3)。因此,“訓(xùn)詁”連用和“詁”字單用之義,不能夠簡單對等;這同樣無法說明“詁”字的本義含有解釋方言之義。

      同時,根據(jù)各家對《爾雅》體例的討論,“詁”在《爾雅·釋詁》中其實就是解釋體式的一種,并沒有“以方言分篇”一說。眾所周知,《爾雅》為“諸夏之公言”

      “經(jīng)典之常語”“訓(xùn)詁之正義”,共有十九篇,其中,前三篇一般認為所收的是抽象意義的詞語,后十六篇所收是具有形象意義的詞語。“詁”字單用,最早出現(xiàn)在《爾雅·釋詁》中。關(guān)于釋詁篇、釋言篇、釋訓(xùn)篇的分篇體例,學(xué)者們已有諸多探討。就釋詁篇而言,主要有以下四種觀點:第一,《釋詁》是解釋古義,以今釋古。持此說的有孔穎達《毛詩正義》[20]、鄭樵《爾雅注序》[14]、郝懿行《爾雅義疏·釋言第二》[15]、邢昺《爾雅疏

      敘》[18]、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豫部第九》[16]、王福隆《釋詁釋言釋訓(xùn)三分篇說》[14]、黃侃《爾雅音

      訓(xùn)》[21]等。第二,《釋詁》是解釋詞的本義。持此說的有俞樾①、黃侃②、周大璞③等人。第三,《釋詁》是解釋單音詞(字),其形式為三個或三個以上的詞。管錫華[22]、劉乃叔[23]持此說。第四,折中說。《釋詁》《釋言》《釋訓(xùn)》三篇均為解釋古今及方俗的語言,而與其他篇目有別。陸德明《爾雅音義》[11](P56)持此說。由此可以看出,關(guān)于《爾雅·釋詁》體例的探討中,并沒有以方言詞分篇的說法。同時,在《爾雅》中,“釋詁”和

      “釋言”的訓(xùn)釋內(nèi)容基本相近,都含有古語詞、常用詞和方言詞。徐朝華同樣承認“詁本指解釋古詞語”[24](P1),

      只是認為《釋詁》篇同時呈現(xiàn)出對古語、方言詞的解釋。如果以《爾雅》的分篇認定“詁”的本義帶有解釋方言之義,那么,具有同樣訓(xùn)釋內(nèi)容的“言”又該如何解釋呢?

      最后,揚雄創(chuàng)作《方言》的初衷,是從溝通古今的目的出發(fā),從歷時的角度進行“集訓(xùn)詁”的工作?!胺窖栽~”這一術(shù)語的真正確立,應(yīng)是由揚雄《方言》所開創(chuàng)的。李開指出,“《方言》的總體結(jié)構(gòu)中體現(xiàn)了對《爾雅》古今語的記述”[25],這一分析可謂是切中肯綮?!斗窖浴分幸嘣U明其創(chuàng)作宗旨,揚雄在釋“大”一條中云:“皆古今語也,初,別國不相往來之言也,今或同。而舊書雅記故俗語,不失其方,而后人不知,故為之作釋也?!标P(guān)于這段話的理解,華學(xué)誠在綜合考察了各家觀點之后指出,當(dāng)以王念孫之說最符合《方言》之旨,即“古方言俗語還可在古籍中考察到它們的本來面貌”[26](P43),由于后人并不知曉其語源,因此,揚雄作此書予以解釋,這也正是揚雄創(chuàng)作《方言》的初衷與主旨。同時,還可看出,揚雄所理解的有價值的“方言”,主要是歷時層面的方言。如果非要說“詁”字含有“解釋方言”之義,似乎也只能說,它是解釋歷時層面的方國之言的意思。正如劉歆在《與揚雄書》中所言:“子云獨采集先代絕言、異國殊語以為十五卷”[27](P77)。也就是說,揚雄是在《爾雅》古今語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采集各地語言材料的調(diào)查工作。劉歆還提及,其父多次向漢成帝進言:“當(dāng)使諸儒共集訓(xùn)詁,《爾雅》所及,《五經(jīng)》所詁,不合《爾雅》者,詰屈為病;及諸經(jīng)氏之屬,皆無證驗,博士至以窮世之博學(xué)者,偶有所見,非徒無主而生是也”[27](P77)??梢姡瑒㈧f的“訓(xùn)詁”,主要是指解讀古代經(jīng)典,而“采集先代絕言、異國殊語”正是“訓(xùn)詁”的重要內(nèi)容。這里的“訓(xùn)詁”雖然連用,但是仍然沒有明確的證據(jù)可以說明“詁”字含有解釋方言之義。此外,郭璞的《方言注》同樣是從事“以今音注古語,以今語釋《方言》”的工作[28](P283),同樣是在理清古今語言傳承的關(guān)系。因此,如果是以《方言》為例來證明方言屬于“古今異言”的一部分,并進而納入到對《爾雅》“詁”的解釋中,則不免有些穿鑿附會了。

      四、“詁”義與“方言”的關(guān)系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基本確定,“詁”的本義為

      解釋故言,與“訓(xùn)”“解”“釋”等可視為近義詞。同

      時,它們之間亦有一定區(qū)別,“‘訓(xùn)’側(cè)重從共時層面

      出發(fā),重在同時的詞義描述;‘詁’重在歷時的詞義對照”[29](P769)。這里,主要是從辭典釋義的角度出發(fā),來厘清“詁”的本義。

      總的來看,《方言》一書包含共時和歷時兩個層面,并且對共時層面的著墨要大于歷時層面,不能因為它體現(xiàn)了部分歷時語言層面的特征,就判斷“詁”有“解釋方言”的語義。《方言》中的“方言”乃“古今方國之音”,它不僅是從歷時的角度也是從共時的角度來闡釋“方言”一詞的。也就是說,這里的“方言”承載了歷時和共時兩個層面的內(nèi)涵。此書大致有五類專業(yè)術(shù)語,即“通語”“某地語”“某地某地之間語”“轉(zhuǎn)語”“古今語”。其中,前四類都是從共時層面出發(fā)而言的。可見,揚雄只是對《爾雅》中的某些“古今異言”為方國之言的情況下才有所察覺,在更多情況下,他是沒有詳細體察的。一直到清代,王念孫才深刻認識到“絕代異語別國方言,無非一聲之轉(zhuǎn)”[30](P40)。因此,僅從“方言”體現(xiàn)出歷時層面的語言差異而為“詁”字賦予“解釋方言”義,則未免有些牽強。

      還需指出的是,揚雄所理解的“方言”與現(xiàn)代所理解的“方言”也有所區(qū)別。《漢語大詞典》對“方言”的解釋是:“方言是語言的地方變體。一種語言跟標(biāo)準(zhǔn)語有區(qū)別的、只通行于一個地區(qū)的話?!盵31](P1558)《大辭?!返慕忉屖牵骸胺窖?,一種語言中跟標(biāo)準(zhǔn)語區(qū)別的、只有一個地區(qū)使用的話,如漢語的吳方言、粵方言?!盵9](P287)可以看出,這些辭典對“方言”一詞的解釋偏向于共時層面,強調(diào)其與標(biāo)準(zhǔn)語的區(qū)別,是一種語言的地域變體。這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現(xiàn)代人對“方言”的認知主要是從共時層面出發(fā)的,而不會深究它為哪一朝代隕滅的某方國之言。就此而言,有些辭典中將“詁”釋為“以通語解釋方言”,則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誤解,認為用普通話解釋現(xiàn)代漢語方言也能夠稱為“詁”。因此,我們一定要厘清“詁”和“方

      言”的關(guān)系,對“訓(xùn)詁”的解釋應(yīng)當(dāng)包含以今語解釋方國異言,卻不能將“詁”和“方言”聯(lián)系起來進行解讀。

      總之,從“詁”的字形和本義來看,它與“古”“故”關(guān)系密切,體現(xiàn)出由今溯古的傾向。齊佩瑢指出,“訓(xùn)”從“川”聲,有疏通循從的意思[32](P10)。相較而言,“詁”字的歷時語義更為突出。同時,在“詁”字單獨出現(xiàn)在古代文獻中時,先人對它的解釋基本不離“古今”二字,可見,先人對“詁”的認知和理解也是從歷時層面出發(fā)的?!稜栄拧め屧b》中的“詁”并不含有“解釋方言”義,《爾雅》前三篇大致是對古代典籍中詞匯的釋讀,是以今釋古,其分篇體例更沒有所謂的“以方言而分”的說法。至揚雄《方言》的出現(xiàn),則本著正本清源的目的,旨在理清人們對方言的認識,同樣是為時人能更好解讀古代典籍服務(wù)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從歷時層面進行考察的。因此,“詁”的語義在當(dāng)時并不含有共時層面的語義。辭典增義,則體現(xiàn)了今人對“方言”一詞的理解,這與歷史語境中的“方言”并不完全契合?!胺窖浴睆膩砭桶瑲v時和共時兩個層面,而今人將其與《爾雅·釋詁》《方言》掛鉤,并且多從共時層面予以解釋,由此又得出對“詁”的現(xiàn)代理解,而為“詁”賦予了共時語義。

      事實上,在訓(xùn)詁學(xué)學(xué)科成立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對于“訓(xùn)”“詁”“訓(xùn)詁”及“訓(xùn)詁學(xué)”這些基本術(shù)語,學(xué)界已經(jīng)進行了詳盡的討論。正如黃侃先生所言:“真正之訓(xùn)詁學(xué),即以語言解釋語言,初無時地之限域,且論其法式,明其義例,以求語言文字之系統(tǒng)與根源是也?!盵33](P81)訓(xùn)詁產(chǎn)生之初,并沒有明確的時空界限,以語言解釋語言,就是訓(xùn)詁最樸素的本質(zhì)。就此而言,“詁”的原始義即是從其字形解析得出的“解釋古語”,而并不需要刻意增補“詁”的“解釋方言”義。

      參考文獻:

      [1]谷衍奎.漢字源流字典[Z].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

      [2]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Z].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武漢:崇文書局,2010.

      [3]李行健.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第2版)[Z].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12.

      [4]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6.

      [5]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第十一卷)[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

      [6]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1.

      [7]大辭海編輯委員會.大辭海·語詞卷(二)[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

      [8]黃典誠.訓(xùn)詁學(xué)概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

      [9]大辭海編輯委員會.大辭?!ふZ言學(xué)卷[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

      [10][明]袁宏道,等.落筆為閑[M].沈陽:萬卷出版公司, 2018.

      [11]周大璞.訓(xùn)詁學(xué)初稿(第六版)[M].武漢: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15.

      [12]徐啟庭.訓(xùn)詁學(xué)概要[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1.

      [13]孫雍長.管窺蠡測集[M].長沙:岳麓書社,1994.

      [14]朱祖延.爾雅詁林敘錄[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

      [15]富金壁.訓(xùn)詁學(xué)說略[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16][清]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M].上海:國學(xué)整理社, 1936.

      [17]范曾.《爾雅》說略[J].文史哲,2013,(2).

      [18][晉]郭璞注,[宋]邢昺疏,黃侃經(jīng)文句讀.爾雅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9][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M].陳金生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9.

      [20][漢]毛公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黃侃經(jīng)文句讀.毛詩正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1]黃侃箋識,黃焯編次.爾雅音訓(xùn)[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2]管錫華.《爾雅》中《釋詁》《釋言》《釋訓(xùn)》形式分篇說——《爾雅》研究之一[J].安慶師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87,(3).

      [23]劉乃叔.《釋言》、《釋詁》異同考辨[J].東北師大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90,(4).

      [24]徐朝華注.爾雅今注[M].天津: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1987.

      [25]李開.《方言》總體結(jié)構(gòu)及其對《爾雅》古今語的記述[J].古漢語研究,1990,(4).

      [26]華學(xué)誠匯證.揚雄方言校釋匯證[M].王智群,謝榮娥,王彩琴協(xié)編.北京:中華書局,2006.

      [27]張能甫.歷代語言學(xué)文獻讀本[M].成都:巴蜀書社, 2003.

      [28]劉君惠,李恕毫,楊鋼,華學(xué)誠.揚雄方言研究[M].成都:巴蜀書社,1992.

      [29]王鳳陽.古辭辨(增訂本)[M].北京:中華書局,2011.

      [30]王寅.《果臝轉(zhuǎn)語記》現(xiàn)代漢語譯本及其學(xué)術(shù)價值的當(dāng)代解讀[M].長春:吉林大學(xué)出版社,2019.

      [31]]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第六卷)[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

      [32]齊佩瑢.訓(xùn)詁學(xué)概論[M].北京:中華書局,1984.

      [33]黃侃述,黃焯編.文字聲韻訓(xùn)詁筆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Supplement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Word “Gu(詁)”

      Xue Shiyi

      (School of Chinese and Literatur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

      Abstract:The original meaning of “gu(詁)” is to explain ancient Chinese in modern language. In some dictionaries, the meaning of “explaining dialects in common language” has been added. Due to the lack of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meanings of “xungu(訓(xùn)詁)” and “gu(詁)”, people mistakenly thought that “dissenting words” included dialects, and hold a vague recognition of “gu(詁)” in Erya Shigu(《爾雅·釋詁》). So they mistakenly added meanings to “gu(詁)”. But “words variations in both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cannot be understood separately, “dissenting words” does not contain dialects. While “gu(詁)” is one of the interpretive styles in Erya(《爾雅》), which only means“interpretation”, and there is no “interpreting Shigu(釋詁) by dialects”. Moreover, language materials were collected chronologically in Fangyan(《方言》), with more ink on the perspective of synchronic than on the perspective of diachronic. In conclusion, we cannot add meaning to “gu(詁)” by reflecting the linguistic differences in Fangyan(方言).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uthority and rigor of the dictionary interpretation, it is not appropriate to add synchronic meaning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gu(詁)”.

      Key words:“gu(詁)”;“xungu(訓(xùn)詁)”;dictionary;meaning of words

      猜你喜歡
      訓(xùn)詁辭典
      論字詞訓(xùn)詁與文本闡釋的互動關(guān)系
      訓(xùn)詁與闡釋——闡釋學(xué)體系建構(gòu)討論
      《說文》形義匹配思想與訓(xùn)詁價值
      論文化背景知識在訓(xùn)詁中的作用
      亞魯辭典
      散文詩(2017年22期)2017-06-09 07:55:33
      2017年2期《IQ辭典》答案
      2017年1期《IQ辭典》答案
      2016年12期《IQ辭典》答案
      2016年11期《IQ辭典》答案
      2016年5期《IQ辭典》答案
      玉门市| 新和县| 科技| 阆中市| 宁武县| 龙州县| 鲜城| 五常市| 江门市| 车险| 交口县| 淮滨县| 谢通门县| 蒲城县| 临漳县| 淮北市| 高安市| 佛冈县| 曲松县| 陆良县| 三亚市| 安宁市| 金川县| 江津市| 腾冲县| 营山县| 杭州市| 桦南县| 土默特右旗| 明光市| 临汾市| 鹤岗市| 政和县| 讷河市| 平罗县| 湾仔区| 南岸区| 土默特右旗| 蕲春县| 霍林郭勒市| 桃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