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孜睿 何元娥 唐珍
摘要:目的:對腦卒中后吞咽功能發(fā)生障礙的患者實施康復訓練治療,研究其臨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全部為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選擇60人進行分組研究。結果:利用不同措施對患者干預后,對比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和臨床效果,可發(fā)現(xiàn)觀察組比對照組優(yōu)秀很多,P<0.05。結論:通過康復治療措施對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進行干預,可使患者的功能障礙得到有效改善,同時還可對營養(yǎng)不良,以及吸入性肺炎等情況的發(fā)生進行預防,使患者可以更好的獨立進食,使其生活質量顯著提升。
關鍵詞:康復治療;吞咽功能障礙;腦卒中患者;治療效果
吞咽功能障礙主要指人的食管和咽喉,以及軟腭等功能和器官結構受到嚴重損傷,食物在此狀態(tài)下,不能順利的送入到胃中,在腦卒中患者中,是一種常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甚至超過50%。針對此類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同時為其展開早期診斷,利用科學的康復治療手段進行干預,可以讓患者吸入性肺炎等發(fā)生率有效降低,還可讓此類患者的護理工作減輕,對其生存質量以及吞咽功能進行改善,避免因為吞咽功能障礙,導致出現(xiàn)窒息或營養(yǎng)不良等情況,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目標全部為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所有患者均因腦血管意外而住院,在其中選擇60例進行研究,入院后通過MRI或CT檢查得到確診,所有患者全部神志清醒,同時身體情況良好,具有一定吞咽困難等情況。將這些患者分成兩組進行研究,每組人數(shù)相同,平均年齡為(62.6±4.6)歲。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治療時,應用常規(guī)內科治療措施進行干預,同時對其展開護理服務。而觀察組干預時,在對照組基礎上,對患者應用康復治療進行干預,每天對患者治療兩次,每次時間為30分鐘,具體如下:①間接訓練。首先,為患者進行聲門上吞咽訓練,患者吸入氣體后屏住呼吸,進行吞咽,完成此操作后,立刻進行自主咳嗽,以此將咽喉部滯留的食物清除。然后為其展開聲帶閉合訓練,通過鼻孔進行深呼吸,嘴唇緊閉后維持5s閉氣,在此基礎上做清嗓子動作,此操作重復后,讓患者進行聲門關閉操作,屏氣5s后自主咳嗽。其次,訓練患者口腔周圍肌肉,患者口部盡量張開,對下頜兩側進行運動。將口唇緊閉,用自動和被動抗阻運動,令嘴唇突起,保持圓形后閉口、張口進行訓練。②直接方式。首先,為患者選擇進食體位,地面和身體之間角度呈45度,如果患者有偏癱情況,可選擇間側臥位,使其頸部稍向前進行傾斜?;颊邞玫倪M食餐具,需選擇不易粘接食物的湯勺,如果患者可以自主進食,選擇勺子的勺柄必須粗、長。針對食物的形態(tài)進行分析,不能導致患者出現(xiàn)誤咽,可以在口腔中自由運轉,同時不易松散,具有一定粘性,當食物通過食道時,不會因為變形殘留在粘膜上。最后,對舌部展開運動訓練,進行操作時,需讓患者向兩側和前側盡力伸舌,然后下降、伸卷。伸舌時如果不充分,此時可以將舌尖用紗布裹住,并進行輕輕牽拉,然后舌部用力縮回,以此對其前后運動進行輔助。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3.0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量資料用標準差表示,利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表示,通過X2檢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3.討論
當患者出現(xiàn)腦卒中后,針對吞咽功能障礙進行分析,產生的原因主要因為患者具有假性麻痹,導致迷走、舌咽和舌下神經受到嚴重損傷,導致面頰肌和口唇以及軟腭肌等出現(xiàn)麻痹,無法有效提高口腔中壓力,導致咽喉部和食管有食物經過時,移動相對較為困難。此類患者會表現(xiàn)出咀嚼能力減弱,和口腔控制能力不足等情況,同時患者吞咽反射產生延遲,食物被吞咽后會殘留一部分在咽喉部。在整個吞咽過程中,吸入殘留食物進入氣管,使患者出現(xiàn)嗆咳,甚至情況嚴重時還會出現(xiàn)窒息,威脅患者生命安全。針對康復治療進行分析,此措施可以對患者喉部、舌部和面部肌群肌力進行加強,可以對喉部肌肉所出現(xiàn)的萎縮有效預防,使其吞咽功能顯著提高。通過此治療手段,還可將其胃管留置時間減少,并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使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升。
總而言之,在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針對腦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礙患者,實施康復治療干預,可讓患者吞咽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并將疾病治療信心建立起來,使患者的死亡率降低,提高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賈海燕.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的評估和治療進展[J].國外醫(yī)學(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分冊),2002.
[2]王琳,胡靜.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通過推拿聯(lián)合康復治療的效果分析[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