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時代云南高校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的實現路徑

      2021-01-15 03:36:52鄒麗娟
      紅河學院學報 2021年2期
      關鍵詞:榜樣愛國主義民族

      伍 佳,鄒麗娟

      (云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昆明 650100)

      立德樹人,愛國為首。愛國主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主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下文簡稱“思政課”)的重要部分。201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f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1](下文簡稱“《綱要》”),2020年1月16日為推動《綱要》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印發(fā)《教育系統(tǒng)關于學習宣傳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工作方案》[2](下文簡稱“《方案》”)?!毒V要》的主旨和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十九屆三中全會、十九屆四中全會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思想建設、國家軟實力建設的相關內容一脈相承,契合呼應?!斗桨浮丰槍Ξ斍皭蹏髁x教育提出了更加具體、更加明確的要求,為新時代高校如何更加有效地深入開展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作出了明確指示,具有很強的指導性、操作性。

      我國是56個民族組成的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云南地處西南邊疆,居住著包括漢族在內的26個世居民族,是我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各民族大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感是本地區(qū)社會發(fā)展的“風向標”和社會心理態(tài)勢的“晴雨表”。各民族大學生是大學生群體重要而特殊的組成部分,是民族地區(qū)的寶貴人才資源,是云南各地區(qū)經濟社會建設的生力軍,是維護云南各地區(qū)穩(wěn)定和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中堅力量。新時代全面深入提升云南高校各民族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立心鑄魂、固本培元的偉大工程,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新時代深化云南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理論和實踐工作,具體而言,就是要把愛國主義教育全過程貫穿于課堂教學、全方位融入實踐活動、全覆蓋相應載體,并從這三個維度來貫徹落實《綱要》《方案》的精神,改革創(chuàng)新新時代云南高校愛國主義教育,不斷提升和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深入性、持久性。

      一 課堂教學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渠道和路徑

      (一)涵育各民族大學生的愛國情

      中文的“祖國”,可解釋為祖先之國,世世代代生息繁衍的地方;英語的“祖國”譯為“motherland”,母親的土地,無論是中文或英語,從祖國一詞的讀音、字意我們都可看出人們對自己祖國的深情親厚意。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深情的講道:“愛國主義情感讓我們熱淚盈眶,愛國主義精神構筑起民族的脊梁?!盵3]由此可見,愛國是一個人對祖國的深厚感情,是個體和祖國的依存關系,體現著個體對祖國的物質、精神、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和榮譽。云南高校大學生的民族種類多樣化、民族文化差異化,然而每一個大學生都是社會的一員,都要從社會獲取生存、生活、成長、成才所需的物質資料和精神源泉,這一切資源的獲取首先都得之于自己的祖國。因此,愛國是沒有民族、沒有地域、沒有習俗、沒有宗教信仰區(qū)別,是每一個中華兒女對祖國母親最自然、最樸素的情感,是每一個大學生應自覺履行的責任和義務。我們在進行課題教學的過程中涵育各民族大學生的愛國情:在開展歷史文化教育的過程中融入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教育;在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時堅定各民族大學生的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引導各民族大學生把個人理想融入到中國夢中;在開展道德規(guī)范教育過程中,讓各民族大學生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同時一心為公、無私奉獻、向上向善、知行合一;在開展法制法規(guī)教育過程中,引導各民族大學生遵法學法守法護法。多層次、多維度講明白新時代愛國主義的豐富內涵,把抽象的愛國情懷鮮活化、具象化、生動化,將愛國情涵育成為各民族大學生的情感共識和思想共識。

      (二)砥礪各民族大學生的強國志

      中國古代用“志”來泛指一個人的理性信念。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志”是個人精神世界的核心。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講話和會議中,把理想信念喻為人精神上的“鈣”,如果缺失了或是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精神上就會“缺鈣”,會得“軟骨病”。[4]樹立并堅定理想信念是大學生成長、成才、成功的動力來源和精神支柱。云南高校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深化各民族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第一,通過課堂教學,我們要引導各民族大學生樹立高遠的理想信念,講清楚理想的超越性和現實性,理想來源與現實同時高于現實并超越現實的辯證關系,引導各民族大學生“立長志”而不是“常立志”。第二,由于地域環(huán)境、經濟發(fā)展水平等客觀因素限制,部分民族大學生的視野不夠廣闊,僅僅把理想信念局限于個人物質層面的增長獲得,因而教師要引導各民族大學“立長志”,最重要的是把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個人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有機聯系,正確處理個人和國家、社會的關系。第三,我們各民族大學生具有民族情感濃厚、民族自尊至上、民族個性較強等特點,使各民族大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各民族之間是平等的,中國是“多元一體”的人民共和國,讓每一個民族富強起來,絕不讓任何一個民族掉隊,是實現共同理想的必要條件。第四,由于我們各民族大學生較年輕、閱歷淺、對未來預估不準確而難免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止步不前,我們要引導他們辯證看待在“強國志”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矛盾,激勵他們認識到理想信念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和曲折性,鼓勵他們砥礪前行、艱苦奮斗是實現“強國志”的必要條件。

      (三)引導各民族大學生踐行報國行

      愛國主義教育從“知識”轉化為“志向”再轉化為“踐行”是漫長的過程,也是復雜的系統(tǒng)。根據云南高校校情、生情,引導各民族大學生踐行報國行。第一,要把愛國主義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自身的具體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引導各民族大學生鞏固和發(fā)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校園民族關系。第二,國家和民族富強不是靠“說”和“想”可以實現的,需要每一位大學生擼起袖子加油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而奉獻和奮斗,把課堂上的理論教學成果轉化成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第三,進一步強化對各民族大學生實踐報國行的教育引導和實踐養(yǎng)成,通過制度保障把愛國主義教育全面化和日?;?,激發(fā)各民族大學生實踐報國行的新氣象、新作為,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和追夢人。

      二 實踐活動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任務和路徑

      (一)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各類主題活動,拓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范圍

      主題活動是高校結合現實中國際、國內、社會、地區(qū)發(fā)展的新情勢和本校大學生關注、困惑的新問題,專門設定主要宗旨和活動內容,用于輔助落實課堂教學內容和效果的實踐教學活動。愛國主義教育理應成為開展高校主題活動的重要主旨,云南高??山Y合世情、國情、省情、區(qū)情,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主題活動。如2018年云南民族大學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契機,組織開展“說說改革開放四十年我的民族、我的家鄉(xiāng)發(fā)展變化”的主題班會活動;2019年結合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大慶,我們組織全校同學集體觀看70周年大會、閱兵式、群眾游行,同期舉行“歌唱祖國”歌詠大賽;宣傳學習2020年春節(jié)前后全國各族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中涌現出來的最美逆行者和無數舍身救人的英雄事跡。近些年來,云南許多高校黨委、團委、學生處定時定期組織各學生黨支部、團支部的黨員和團員進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主題黨日、主題團日活動。通過這些主題活動,把愛國主義教育有機融入到各民族大學生的實際生活之中,充分調動了各民族大學生愛國家、愛家鄉(xiāng)、愛人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同時拓展了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范圍。

      (二)注重儀式禮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強化各民族大學生的國家意識

      中國一直以來被稱譽為“禮儀之邦”。禮儀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載體,禮儀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高校儀式禮儀是指學校根據客觀情況的需要,組織全校師生共同參與的具有程序性、集體性、情境性、傳統(tǒng)性的特色教育實踐活動。高校常見的禮儀活動有開學典禮、畢業(yè)典禮、國家重大活動紀念典禮、入黨儀式、成人禮等。立足于新時代的背景,云南高校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深度發(fā)掘高校禮儀儀式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內涵,把愛國主義融入禮儀儀式教育之中,喚起各民族大學生的愛國情、堅定各民族大學生的愛國志、強化各民族大學生的報國志。根據新時代各民族大學生思想行為的新發(fā)展、新動向、性特征,運用禮儀儀式的情境性強、氛圍濃厚、程序分明、集體性參與等特點,組織入黨入團儀式,每周升國旗唱國歌,定期重溫入黨誓詞、憲法誓詞等禮儀儀式,鼓勵指導各少數民族大學生用本民族語言來翻譯誓詞等活動,增強各民族大學生從外到內、從淺及深、從在到自為的對國家、對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情感認同、思想認同、價值觀認同,強化各民族大學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發(fā)掘傳統(tǒng)節(jié)日和民族節(jié)慶的涵育,激發(fā)各民族大學生的愛國精神

      節(jié)日是中華文化的標志性現象,凝結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和制度文明,承載著中華民族情感和文化精髓。我國各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意涵,尤其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誕生本身同民族的興衰、黨和人民軍隊的發(fā)展、國家歷史的重要時間節(jié)點直接相關聯,高校要充分運用好這些節(jié)日契機來加強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清明節(jié),我們可以組織大學生“頌英烈 話愛國”,端午節(jié)在吃粽子賽龍舟的同時同大學生再次溫習屈原舍身愛國的博大情懷,“五四”青年節(jié)時號召大學生傳承“五四精神”建功新時代,以“七一”建黨節(jié)、“八一”建軍節(jié)、“十一”國慶節(jié)、“九三”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九·一八”國家公祭日等為契機,讓大學生深刻認識和牢記中國的紅色政權是從哪里來的?新中國是怎樣建立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如何走向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云南高校要發(fā)掘各民族節(jié)日所具有積極意涵,從愛國主義教育的角度來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各民族節(jié)日的功能和作用。云南25個少數民族節(jié)日大都與神話、宗教、農事、民俗風情、紀念等社會生活相關,然而各民族節(jié)日內涵既有恒常性又具發(fā)展變化性。云南高校各民族大學生每逢少數民族節(jié)慶時,盡管不是本民族節(jié)日,他們被充滿特色的節(jié)日盛裝、音樂、歌舞、風俗文化、飲食等民族元素所吸引,積極踴躍參與其中共同分享節(jié)日的歡樂和喜悅,借此時機教師要引導各民族大學生加深彼此間文化、習俗、思想的交流互助,促進各民族大學生就像顆顆石榴籽一樣緊緊環(huán)抱在一起、團結在一起,激發(fā)各民族大學生團結友愛、平等互助的精神。

      (四)依托自然人文景觀資源,提升各民族大學生愛國的踐行力

      云南具有豐富的紅色自然人文景觀資源,高校要充分發(fā)掘其中的愛國主義意涵,讓各民族大學生在領略云南美麗河山的同時,接受愛國主義洗禮。依托自然景觀對各民族大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第一,要梳理省內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開放中為了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精神結晶、物質遺存。深入發(fā)掘省內關涉到的文物古跡、紅色自然人文景觀、民族村寨等蘊含的愛國主義內涵。第二,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部分交通便利、條件適合的愛國主義教育館所組織帶領大學生參觀訪問,以身臨其境的直觀體驗來增強各民族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還有部分愛國主義的自然人文景觀,囿于地理、經費、時間等因素限制,不能組織學生親臨參觀的,教師可以搜集整理相關照片、文本、影像資料,通過思政課給各民族大學生講解,這些自然人文景觀具有生動的故事性,這能夠讓思政課上愛國主義教育更加鮮活、立體起來。第三,維護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愛國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云南作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qū)有著豐富的村寨社區(qū)的典型基地和豐富經驗總結。高校要選取省內國家級、省級民族團結示范村寨社區(qū),進行先進典型的歸納總結,為各民族大學生推介,讓他們深刻理解到我國各族人民交錯雜居,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離不開,經濟上相互促進、文化上兼容并蓄、情感上互親互敬的“多元一體”的大家庭。各民族大學生要自覺維護團結穩(wěn)定的政治局面,自覺增強對中華民族、對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和擁護,自覺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踐行者和守護者。

      三 善用載體是提升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支撐路徑

      (一)用好傳統(tǒng)傳媒和網絡媒體,向各民族大學生宣傳愛國主義

      高校學報、校園廣播站、宣傳欄等傳統(tǒng)媒體是我們最熟悉的宣傳教育載體,它們通過文字、圖片、聲音等固有形式,定時定期定向向高校大學生發(fā)布信息,具有高度的集中性、統(tǒng)一性、權威性,是我們宣傳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隨著信息技術和智能手機的飛速發(fā)展,網絡已然成為各種信息和思想觀念最大的集散地,網絡也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是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域,在網絡上用網絡文章、微電影、短視頻、網絡廣播、網絡游戲等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同時加強網絡輿論教育,引導各民族大學生明是非辨黑白抵制網絡上丑化國家形象、詆毀國家榮譽的錯誤言論,逐漸構建校園愛國主義教育的網絡傳播矩陣。傳統(tǒng)媒體和網絡媒體都是我們向各民族大學宣傳愛國主義主旋律的重要載體和途徑,對各民族大學生宣傳愛國主義最根本的是引導各民族大學生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建設各民族大學生共有的精神家園。創(chuàng)新傳統(tǒng)媒體和網絡媒體的傳播方式,讓愛國主義充盈現實空間和網絡空間,用各民族大學生愛聽愛看愛學的形式來講清講好愛國家愛人民愛家鄉(xiāng)的大道理和大情懷。

      (二)積極發(fā)揮榜樣的引領作用,鼓勵各民族大學生崇尚榜樣、成為榜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yè)需要榜樣引領。”[5]發(fā)掘榜樣、樹立榜樣、學習榜樣、踐行榜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榜樣引領著新時代,尤其是高校的榜樣教育,能引領各民族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性信念,激勵各民族大學生砥礪奮斗。第一,我們要系統(tǒng)發(fā)掘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建國、改革開放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各行各業(yè)中愛國奉獻的人物和事跡,尤其是云南各少數民族的先進榜樣典型,如全國敬業(yè)奉獻模范、“人民楷?!眹覙s譽稱號獲得者——高德榮,“活著的孔繁森”——楊善洲,“全國敬業(yè)奉獻模范”——鄧前堆(索道醫(yī)生)等模范;第二,要總結榜樣人物的光榮事跡,通過視頻、音頻、文字、照片等多種題材形式呈現給各民族大學生,生動展示榜樣的力量,號召大學生學習榜樣;第三,榜樣來源于現實生活,高校要根據新時代各民族大學生學習成長的客觀實際,從身邊著眼、從細處著手推選出校園榜樣,以大學生身邊的朋輩力量來激發(fā)他們掀起榜樣學習熱潮,讓更多大學生崇尚榜樣、成為榜樣。

      (三)引領各民族大學生用愛國主義唱響生活學習主旋律

      主旋律,原指音樂作品、樂章的主要基調,引申為在思想和實踐中處于指導、引領作用和地位的精神力量。主旋律對于音樂作品起到定基調的作用,主旋律對于高校大學生的生活學習起到定向、定位的重要作用?!岸ㄏ颉笔侵钢餍蔀榇髮W生明確設定方向,使其自覺調整不同向的思想、行為,凝心聚力同向前進?!岸ㄎ弧笔侵缸屩餍傻木袼枷?,在大學生心智階梯占據優(yōu)勢位置,當大學生想問題做事情時都要從主旋律的精神出發(fā)。引領各民族大學生用愛國主義唱響生活學習的主旋律,把愛國主義貫穿到生活學習的各環(huán)節(jié)中。一方面,從各民族大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fā),把愛國主義教育和“大思政”育人相結合,積極鼓勵各民族大學生結合自身專業(yè)課程和興趣專長,創(chuàng)作各種形式的作品如音樂、舞蹈、繪畫、文學、網絡等謳歌祖國、人民、勞動,通過多種形式各門課程和思政課形成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的合力,同時還強化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從各民族大學生生活的角度出發(fā),從細微處下功夫,關心每一位大學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成長成功困惑、升學就業(yè)壓力,引導各民族大學生正確處理自我人生矛盾,明白一滴水只有投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的道理,時時處處營造“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離”的愛國氛圍,引導各民族大學生為國家做貢獻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猜你喜歡
      榜樣愛國主義民族
      我們的民族
      在疫情大考中彰顯愛國主義力量
      創(chuàng)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40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多元民族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愛國主義教育
      中國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22
      愛國主義教育
      中國火炬(2013年12期)2013-07-24 14:16:21
      榜樣
      網絡傳播(2009年11期)2009-11-18 04:49:54
      榜樣
      網絡傳播(2009年10期)2009-10-30 05:04:54
      榜樣
      網絡傳播(2009年6期)2009-08-07 06:56:22
      斗六市| 明光市| 六盘水市| 从江县| 许昌市| 冕宁县| 灵石县| 富顺县| 澎湖县| 从江县| 松滋市| 三河市| 社会| 兴业县| 林甸县| 阳江市| 通化市| 宜昌市| 北宁市| 绍兴市| 张家界市| 峨眉山市| 台江县| 德格县| 彝良县| 林周县| 阜城县| 团风县| 华阴市| 大港区| 驻马店市| 黄陵县| 锡林浩特市| 清镇市| 玉林市| 宜兰市| 仙游县| 望奎县| 博罗县| 安塞县| 崇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