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端午詩詞東坡情

      2021-01-16 12:11:23李金坤
      關(guān)鍵詞:朝云東坡屈原

      李金坤

      (惠州經(jīng)濟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廣東 惠州 516057)

      “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蘇東坡[1],有幸于2000 年入選法國《世界報》評選的世界12 位“千年英雄”之一,是我國唯一入選者。東坡儒釋道交融的思想境界、天地人合一的胸襟氣度、真善美并茂的人文精神、詩書畫三絕的藝術(shù)魅力、肉酒羹兼擅的舌尖文化,可謂前無古人、后難有繼。坡仙榮膺“千年英雄”之美譽,實至名歸,中華榮耀。900 年來,東坡研究長盛不衰,近十年來學(xué)界又將蘇氏三父子之研究擴大到整個蘇氏家族研究及其蘇東坡研究之研究,形成了隊伍壯大、別具氣象的專門之學(xué)——“蘇學(xué)”。在蘇學(xué)這方宏闊遼遠(yuǎn)的園地里,綻放著蘇學(xué)研究尤其是東坡研究爭妍斗奇的芬芳百花。蘇東坡是一個極富情感與趣味的人,對大千世界無不充滿著濃厚的興趣與強烈的好奇心。蘇東坡詩詞創(chuàng)作領(lǐng)域極為寬廣,上自玉皇大帝,下至卑田院乞兒,抑或山川草木,抑或鳥獸蟲魚,時而社會時事,時而節(jié)日風(fēng)俗,順手拈來,皆成妙筆;八面來風(fēng),處處生春。筆者就東坡部分有關(guān)端午之詩詞作一簡論,以見其精神世界之人文情懷及其藝術(shù)價值。

      一、奉命應(yīng)制,狀景敘物

      按宋朝宮廷慣例,每逢立春、端午等時節(jié),皇帝均命翰林作帖子詩進(jìn)獻(xiàn)宮中,并剪貼于禁中門帳,供皇帝及內(nèi)宮欣賞?!豆沤駳q時雜詠》便收錄東坡端午帖子詩50 余首,如《皇帝閣》16首、《太皇太后閣》11 首、《皇太后閣》6 首、《皇太妃閣》5 首、《皇后閣》4 首、《夫人閣》9 首、《郡王閣》5 首等,都是東坡于翰林任上所作。這些奉旨之作、無非描寫時序變遷、自然景物、歌功頌德而已,多為平淡寡味的游戲之什,佳構(gòu)甚少。而其中《皇太妃閣五首》之三,其寫景藝術(shù)則頗有可取之處。詩云:“雨細(xì)方梅夏,風(fēng)高已麥秋。應(yīng)憐百花盡,綠葉暗紅榴?!雹俅嗽娮饔谠v二年(1087)端午。四句全寫仲夏時分景物,其中“雨”“梅” “麥”“百花盡”“暗紅榴”等物候,甚切端午時令,堪稱一幅《仲夏風(fēng)景圖》。此詩前二句之景為鋪墊,而詩人要突出的則是后二句百花凋零后獨具風(fēng)韻的“綠葉暗紅榴”。如果前二句描寫的是遠(yuǎn)景之“面”的話,那么,后二句則是凸顯的則是近景之“點”,遠(yuǎn)近相映,點面結(jié)合,層次分明,頗具畫面感。尤其是詩中的“紅榴”,給人留下了深刻難忘的視覺效果。應(yīng)該說,此詩思想意義不大,而其繪畫般之構(gòu)圖、設(shè)色、布局等藝術(shù)手法之嫻熟運用,還是值得肯定的。

      二、緬懷屈原,深表敬仰

      端午節(jié),原本是夏季驅(qū)除瘟疫之節(jié)日,后來由于楚國詩人屈原不滿楚王昏聵、社會黑暗而自己理想破滅、國家衰亡之殘酷現(xiàn)實,而于五月初五含憤抱石投汨羅江自盡,老百姓紛紛紀(jì)念他,遂逐漸演變成以紀(jì)念屈原為主的節(jié)日。他是中華民族迄今為止唯一用傳統(tǒng)節(jié)日來紀(jì)念的偉人。屈原,以其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憂國憂民、行廉志潔的優(yōu)秀品格,被譽為后世楷模,也以其“逸響偉辭”的不朽詩篇而“卓絕一世”[2]。自古以來,尤其是國家危難之際、個人遭遇困厄之時,無數(shù)仁人志士于端午節(jié)期間無不以吟詩填詞的獨特形式來表達(dá)對屈原偉大愛國精神與人格魅力的崇敬之情。如北宋亡國、宋室南渡以及南宋末年,宋代詩人之家國仇恨與屈原愛國情懷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佳作如林,不可勝數(shù)。如余靖《端午日寄酒庶回都官》:“龍舟爭快楚江濱,吊屈誰知特愴神。家釀寄君須酩酊,古今嫌見獨醒人?!钡繎驯瘣?,諷世入骨。梅堯臣《五月五日》云:“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沅湘碧潭水,應(yīng)自照千峰?!卑嵔患?,山水有知。張耒《和端午》:“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蓖词е一?,精神不朽。楊無咎《齊天樂·端午》:“沉湘人去已遠(yuǎn),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慢囀 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背爸S南渡,一腔怨憤。戴復(fù)古《端午豐宅之提舉送酒》:“海榴花上雨蕭蕭,自切菖蒲泛濁醪。今日獨醒無用處,為公痛飲讀離騷?!眲⒖饲f《滿江紅·端午》云:“有累臣澤畔,感時惆悵??v使菖蒲生九節(jié),爭如白發(fā)長千丈。但浩然一笑獨醒人,空悲壯。”文天祥《端午即事》云:“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丹心照夙昔,鬢發(fā)日已改。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比绱私茏鳎怨餐磉_(dá)了追慕屈原、壯志未酬的孤凄情懷,起到了借他人酒杯以澆胸中塊壘的藝術(shù)審美效果。而在宋代于端午節(jié)悼懷屈原的眾多詩詞中,東坡的一詩一詞則別開生面,獨具風(fēng)采。

      先看其《屈原塔》詩云: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饑渴。

      遺風(fēng)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

      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

      應(yīng)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

      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

      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jié)。

      對于“屈原塔”,詩人自注:“在忠州,原不當(dāng)有塔于此,意者后人追思?!贝嗽娮饔诩蔚v四年(1059),此時的東坡正是意氣風(fēng)發(fā)、壯志凌云的青年才俊,兩年前剛以21 歲的年齡中進(jìn)士第,正所謂“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孟郊《登科后》)的大好光景。本年冬,東坡侍父入京,途經(jīng)忠州南賓縣(今四川豐都),目睹此地本與屈原毫無關(guān)系竟然建有一座屈原塔,驚詫之余,詩人頓生崇敬之情,遂寫下了這首五言古詩。

      此詩24 句,就內(nèi)容而言,可分三層,每8 句一層。第1 層為首8 句,寫端午節(jié)投粽子、賽龍舟習(xí)俗與屈原之關(guān)系;第2 層為中8 句,推測屈原塔之由來;第3 層為末8 句,贊美屈原浮云富貴堅守節(jié)操的高尚美德。

      詩人開筆直敘楚人悲悼屈原千載未歇的優(yōu)良風(fēng)俗傳統(tǒng),人們祖祖輩輩采用投粽子、賽龍舟等樸素而實在的形式,隆重紀(jì)念屈原,深刻表達(dá)哀思,可見屈原的愛國精神與高風(fēng)亮節(jié)已深入人心?!鞍Ы谐搅选币痪?,用極度夸張之手法,極寫詩人耳聞目睹當(dāng)時人們競渡龍舟時驚天動地的壯觀場面,生動而真切地再現(xiàn)出廣大人民對屈原的那種比山高、比水深的摯愛熱情。氣氛熱烈,動人心魄。

      緊接著,詩人由現(xiàn)場隆重紀(jì)念屈原的壯觀場面,自然想到了忠州原本無屈原塔,是因為后人為表達(dá)對屈原銘刻不忘之情而建塔的客觀事實,凸顯出屈原人格魅力之大、精神影響之廣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作者猜想,作為慷慨赴難、視死如歸的“壯士”屈原,他無時無刻不在深愛自己的楚國,無日無夜不在希望楚國富強偉大。為了楚國的強大,為了人民的富裕,他總是努力進(jìn)德修業(yè)、提升自己:“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保凰瓚患樨∪说乃烈庠熘{與毀謗,堅持強國理想與高尚氣節(jié):“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他是非分明,痛恨楚王之昏聵,忠于楚國之不變,始終堅信:“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離騷》)盡管如此,由于昏君愚蒙、小人當(dāng)?shù)溃K究依依不舍地自投汨羅江。在作者看來,對于屈原如此投水之悲劇原由,一般百姓是難以深刻體察的,所以,忠州的屈原塔,當(dāng)是由“眾善奉行”的佛教徒所建吧,其目的甚明,一言以蔽之,即:絕不讓屈原的偉大愛國精神在民間泯滅,要讓它千秋萬代與日月同輝、永放光芒。如果說首8 句是從千年時間跨度來體現(xiàn)屈原精神影響之遠(yuǎn)的話,那么,此8 句則是從遼闊的空間距離來彰顯屈原精神影響之廣。總而言之,屈原之光輝形象與偉大精神,已超越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在中國的世世代代、山山水水生根、開花、結(jié)果了。由此也充分表達(dá)了青年東坡對屈原精神與人格的無比敬仰與欽慕之情。

      此詩末尾8 句,作者再次表達(dá)了對屈原高潔人格的高度贊美之情:名聲的無窮與富貴的短暫,唯有像屈原這樣的大夫才能明白真正的選擇,才能做到“持死節(jié)”而誓志不渝?!按耸码m無憑,此意固已切。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四句,詩人撇開屈原塔究竟是誰建造的疑惑不解的問題,充分肯定這樣一個無可動搖的鐵的事實,即:不管是誰建造此塔,都充分說明屈原精神的偉大與人格魅力的不朽。末句“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jié)”10 字,如振聾發(fā)聵的黃鐘大呂,強烈表達(dá)了作者對屈原赴死愛國的至高無上之氣節(jié)的無限景仰之情。全詩由紀(jì)念屈原傳統(tǒng)風(fēng)俗寫起,繼而對屈原塔建造者的猜測,終了對屈原赴國死節(jié)偉大精神的高度概括與贊美,層層敘寫,步步加深,使屈原形象逐步高大完美起來,令讀者由此而產(chǎn)生共鳴。

      從某種意義上說,《屈原塔》就像是東坡的一個預(yù)言,昭示了詩人未來的高尚志節(jié)和對人生道路的選擇。詩人的政治生涯,多半顛簸在貶謫之中。正如他《自題金山畫像》所云:“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然而,由于他始終抱著“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定風(fēng)波·三月七日》),“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定風(fēng)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海南萬里真吾鄉(xiāng)”(《吾謫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聞》)的隨遇而安,淡然平和的良好心態(tài),以一種“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dá)即文章”(《紅樓夢》)的歷練成熟,真切地把握人生的真諦。終于戰(zhàn)勝人世、社會與自然來自各方面的種種困厄及災(zāi)難,揚棄悲哀、超越苦難,在漫漫貶謫生涯中一路欣賞人世與自然的絕妙美景,活出了詩人自己獨有的東坡人生之精彩。正如余秋雨《黃州突圍》對“成熟”東坡所評價的那樣:“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3]后來蘇東坡畢生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和生活理想,身處逆境而不妥協(xié)茍合,同時保持樂觀豁達(dá)的生活態(tài)度,始終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其中當(dāng)有屈原那種“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堅持理想、百折不撓的剛毅品性與偉大人格基因的自然傳承。

      蘇東坡于端午節(jié)追懷屈原的另一首佳作則是《六幺令·天中節(jié)》詞。詞云:

      虎符纏臂,佳節(jié)又端午。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吊祭江誦君賦。 感嘆懷王昏聵,悲戚秦吞楚。異客垂涕淫淫,鬢白知幾許?朝夕新亭對泣,淚竭陵陽處。汨羅江渚,湘累已逝,惟有萬千斷腸句。

      此詞作年無詳考,由詞意可知,大約作于東坡尚未貶謫之前。它完全是一首由端午節(jié)而引發(fā)的對屈原不幸遭遇及后人為之哀悼不已的感懷之作。天中節(jié),即端午節(jié)。全詞情感脈絡(luò)十分清晰,上片“述今”,描寫端午節(jié)日氣氛及紀(jì)念屈原形式;下片“憶往”,追懷屈原悲劇人生。

      先看上片。作者抓住端午節(jié)當(dāng)?shù)厝藗儽劾p虎符、門插艾蒲、放飛風(fēng)箏、煮粽飲酒、龍舟爭渡、憑吊屈原等幾個主要事項,其中“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吊祭江誦君賦”祭祀屈原的場景最為熱烈壯觀,表達(dá)了人們對屈原千古不變的景仰深情。“龍舟爭渡,助威吶喊”八字,極寫人們高漲之熱情,甚為震撼。這與上篇《屈原塔》所述“遺風(fēng)成競渡,哀叫楚山裂”之情景頗為相似,甚具震染力。

      再看下片。作者以“感嘆”二字統(tǒng)領(lǐng)以下全部懷念屈原之內(nèi)容,令人頓生憤懣與悲憫交加之復(fù)雜情感。詞人先是單刀直入,直指楚國之亡的罪魁禍?zhǔn)拙褪腔杪樦畱淹?。因此,便使得無辜遭貶的愛國赤子屈原忍不住“垂涕淫淫”、白發(fā)徒增,進(jìn)而“朝夕新亭對泣,淚竭陵陽處”?!靶峦ζ保涑鲎阅铣巍⒘x慶《世說新語·言語》。說的是南渡一群士人,每當(dāng)風(fēng)和日麗之時,便邀聚于南京西南處的新亭中賞花飲酒。其中周候(即周顗,字伯仁)嘆息道:“眼前的美景與往昔沒什么兩樣,只是江山易主啦”。大家聽后都相視流淚。此時,唯有王丞相(即王導(dǎo),字茂弘,小字赤龍 、阿龍)怒氣大發(fā),極其豪邁地說道:“我們應(yīng)當(dāng)共同合力效忠朝廷,最終光復(fù)祖國,怎么可以相對哭泣如同亡國奴一樣呢?”此后,“新亭對泣”(或“新亭”“新亭泣”“泣新亭”)一詞便成為對淪陷國土懷戀的專門典故?!傲觋柼帯保盖诙瘟鞣诺淖罱K之地。歇拍三句:“汨羅江渚,湘累已逝,惟有萬千斷腸句?!弊髡邞阎鴺O其沉痛的心情,表達(dá)對屈原悲憤沉江的遺憾之意?!跋胬邸?,即屈原。屈原是赴湘水支流汨羅江而溺亡的,古人稱之為湘累。然而,在東坡看來,屈原雖然逝世了,但他卻給后人留下了《離騷》《九歌》《九章》等閃耀著愛國主義精神的不朽詩篇,它將是永遠(yuǎn)激勵和鼓舞后人不忘初心、赤誠愛國的力量源泉。所謂“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李白《江山吟》)是也。由此觀之,屈原悲逝,是不幸的;而屈原留下如此豐富的精神遺產(chǎn),則又是大幸的。顯然,屈原這份豐厚的愛國精神遺產(chǎn),無疑也是東坡欣然接受并努力踐行的。這當(dāng)是此詞作意之所在吧。

      此詞借助于端午傳統(tǒng)節(jié)日,再現(xiàn)了人們濃烈的歡度場面,批判了昏聵楚王致使亡國的罪行,歌頌了屈原忠貞不二的愛國主義精神,內(nèi)涵豐厚,境界高尚,體現(xiàn)了東坡深厚的屈原情結(jié)。而有利于充分表達(dá)此詞主旨思想的是,此詞對比手法靈活運用,效果甚好。如上片端午活動“述今”之“實”與下片悲悼屈原“憶往”之“虛”的對比描寫,因節(jié)生情,感懷屈原,十分自然地將歌吟屈原的主旨融化到端午節(jié)中來,由今及往,發(fā)思古之幽情,表無限之感慨。另外,此詞中“涕淫淫”“陵陽”等詞直接取自屈原《哀郢》作品,充分表明作者對屈原作品嫻熟程度之深、感情之厚,同時具有親切感、逼真性與感染力。又如“新亭對泣”典故之引用,更突出了屈原不忍楚國滅亡的悲哀凄切之情,若非詞作妙手,是難以臻此藝術(shù)妙境的。

      三、佳節(jié)懷人,注重情感

      對于一個“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漂泊甚久之人來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定是題中應(yīng)有之義。作為重情重義的東坡來說,更是如此。眾所周知,東坡與胞弟蘇轍的感情是極其深厚的,平時的書信往來頻繁、詩詞酬唱不斷。由東坡《端午游真如遲適遠(yuǎn)從子由在酒局》五言古詩,我們可窺兄弟情深一斑。詩云:

      一與子由別,卻數(shù)七端午。

      身隨彩絲系,心與昌歜苦。

      今年匹馬來,佳節(jié)日夜數(shù)。

      兒童喜我至,典衣具雞黍。

      水餅既懷鄉(xiāng),飯筒仍愍楚。

      謂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語。

      寧知是官身,糟曲困熏者。

      獨攜三子出,古剎訪禪祖。

      高談付梁羅,詩律到阿虎。

      歸來一調(diào)笑,慰此長齟齬。

      元豐七年(1084),宋神宗下手詔說:“蘇軾黜居思咎,閱歲滋深。人才實難,不忍終棄?!庇谑潜銓⑻K軾從黃州團(tuán)練副使改為離京城較近的汝州(今河南臨汝)團(tuán)練副使。當(dāng)時蘇東坡并未赴汝州。后來東坡因“譏斥先朝”之罪從河北定州貶至廣州英州,他特繞道汝州看望被貶此地的弟弟蘇轍,本詩應(yīng)作于此時。由詩題可知,東坡于端午節(jié)游覽汝州真如寺,其三子蘇遲、蘇適、蘇遠(yuǎn)隨之,其弟弟子由因在酒局未能同游。此詩前8 句,東坡敘述與蘇轍七年之別的思念之苦,以及相見后的歡欣情景。昌歜,即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稱昌菹。昌,通“菖”。詩人以“昌歜苦”比喻思念之苦,形象而貼切。中間8 句,極寫宴席“水餅”“飯筒”“糟曲”等美酒佳肴之豐盛及獨攜三子游覽真如寺的暢快之況。蘇軾、蘇轍兄弟闊別七年之久,此次相聚,其歡快之情,自不待言。在這種觥籌交錯、不醉無歸的熱烈氣氛中,兄弟倆全是用四川家鄉(xiāng)話在交流了,竟然達(dá)到了忘我的境地。西川,即今四川。末4 句,抒發(fā)詩人攜三子游覽真如寺并與他們談天說地、吟詩填詞的父子歡情,因此而欣然忘掉自己以前所有糾結(jié)不快之事。梁羅,即蘇遲、蘇適小名;阿虎,即蘇遠(yuǎn)小名。

      此詞將東坡與弟弟七年之別的思念之苦與當(dāng)下歡聚之樂對照敘寫,主旨鮮明,中心突出,很好體現(xiàn)了東坡一貫注重親情的美德。

      東坡還作過一首反映失寵宮女于端午節(jié)百無聊賴心緒的《浣溪沙·端午》,詞云:

      入袂輕風(fēng)不破塵。玉簪犀璧醉佳辰。一番紅粉為誰新。 團(tuán)扇只堪題往事,新絲那解系行人。酒闌滋味似殘春。

      從此詞所述內(nèi)容看,大約作于東坡在朝廷任職期間。上片以“入袂輕風(fēng)”“玉簪犀璧”“一番紅粉”等雅詞描寫宮女的精心打扮,如此裝扮,簡直美若天仙。古語云:“女為悅己者容”(《戰(zhàn)國策·趙策一》)女人為喜歡自己的男人精心打扮自然是天經(jīng)地義之事,可眼前這位美人已經(jīng)失寵了。所以,她又很快意識到“一番紅粉為誰新”的萬般苦惱之事。下片徑寫苦惱之況:團(tuán)扇只能題寫往事,新絲難系舊人,飲酒毫無滋味。團(tuán)扇,也叫“宮扇”“紈扇”。因形似圓月,且宮中多用之,故稱。東坡此詞,以端午節(jié)這個特殊節(jié)日,借助于一位宮女不幸失寵的典型之例,反映了眾多宮女普遍不幸的悲凄命運,富有現(xiàn)實主義意義,與唐代白居易等詩人反映宮女遭遇的諸多杰作別具其曲同工之妙。

      四、民俗風(fēng)情,紀(jì)游覽勝

      蘇東坡一貫對民俗風(fēng)情興趣濃厚,對自然山川情有獨鐘,這在他的部分端午詩詞中都有深切而生動的描寫。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詩云:

      肩輿任所適,遇勝輒留連。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

      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澤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曠蕩亦所便。

      幽尋未云畢,墟落生晚煙。

      歸來記所歷,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寢,孤燈同夜禪。

      此詩作于元豐二年(1079)端午節(jié),此時作者剛到湖州不久。同游者還有“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的秦觀,秦觀《同子瞻端午日游諸寺》可證。這是一首典型的紀(jì)游攬勝之作。詩以時間為序,從白天寫到夜晚;以空間為維,由山谷寫到峰巔。詩人或焚香,或品茗,或盆山,或卞峰,或震澤,或云天,或晚煙,或道人,或孤燈,和諧天地人,快樂萬物親。尤其是“深沉既可喜,曠蕩亦所便”二句,實乃全詩之眼,寫出了詩人游覽山川之后那種曲徑通幽而胸襟闊達(dá)的愉悅美感。湖州是風(fēng)景優(yōu)美的魚米之鄉(xiāng),東坡在作杭州通判時就非常向往。嘗作詩云:“余杭自是山水窟,仄聞吳興更清絕。”(《將之湖州戲贈莘老》)然而,東坡在湖州僅僅待了3 個月,便因“烏臺詩案”而被逮捕入獄。倘若東坡在湖州再多待些時日,歌吟湖州的詩篇定會增色不少。

      《少年游·端午贈黃守徐君猷》,詞云:

      銀塘朱檻麹塵波,圓綠卷新荷。蘭條薦浴,菖花釀酒,天氣尚清和。 好將沉醉酬佳節(jié),十分酒、一分歌。獄草煙深,訟庭人悄,無吝宴游過。

      元豐四年(1081)五月,這是蘇東坡貶謫黃州的第二個端午節(jié)。此時,東坡心緒稍安,與徐君猷(東坡貶官黃州時之好友,時任黃州太守)同賞美景,開懷暢飲,作詞以贈。上片寫黃州五月一派清新升平氣象。作者所見之池塘、欄桿、碧波、綠荷、蘭枝、菖花,加之“清和”的天氣,自然構(gòu)成了一幅五彩繽紛、百花爭妍的令人陶醉之美景圖,頗得“晴沙金居色,春水麹塵波。紅簇交枝杏,春含卷葉荷”(白居易《春江閑步贈張山人》)之神韻。下片寫蘇東坡與友人徐君猷一起歡度端午佳節(jié)熱烈氣氛?!昂脤ⅰ比?,極寫東坡與友人徐君對酒當(dāng)歌的豪邁情懷,十分傳神?!蔼z草”三句,是東坡贊美好友徐君猷太守的治理功績。黃州牢獄無囚犯、公堂無訴訟,百姓安居樂業(yè),社會政治清和,所有這些都是徐太守治州有方之結(jié)果。此詞借助對端午風(fēng)俗美景之描寫,歌頌徐君猷善施政德、使民安樂功德的同時,也自然隱含東坡自己為民分憂、造福一方的美好愿望。

      《南歌子·游賞》(亦名《南歌子·杭州端午》),詞云:

      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樓。不羨竹西歌吹、古揚州。 菰黍連昌歜,瓊彝倒玉舟。誰家水調(diào)唱歌頭。聲繞碧山飛去、晚云留。

      元祐五年(1090),詞人到杭州擔(dān)任知州。俗云:“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天堂般美麗的杭州風(fēng)景著實迷倒了東坡,陶醉了諸友。這首《南歌子·游賞》詞,便是詞人于端午節(jié)與友人游覽杭州名勝十三樓歡快心情的真實記錄。

      上片“游人都上十三樓”一句,為此片之核心,由衷抒發(fā)詞人對杭州湖光山色絕美風(fēng)景無與倫比喜愛之情?!吧脚c歌眉斂,波同醉眼流”,謂山色翠綠猶如歌女黛眉聚合而含情脈脈,波光粼粼恰似醉眼朦朧而閑逸悠悠。因此,游人們都愛上十三樓來領(lǐng)略如此迷人醉心的絕佳山水景色,即使連繁華古揚州的竹西歌吹之游樂勝地也相形失色、不為羨慕了。這里,詞人以兩個優(yōu)美的擬人修辭與一個對比手法,便將十三樓“風(fēng)景這邊獨好”(毛澤東《清平樂·會昌》)的魅力彰顯無遺。而詞人卻未從正面對十三樓描寫一字,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含蓄》)也。同時的王觀《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詞亦有類似妙句:“眼是水波橫,眉是山峰聚?!毙蜗髣t形象矣,然不若東坡詞句的空靈秀逸,少了點回味之余地。“十三樓”,亦稱“十三間樓”:宋代杭州名勝。宋人吳自牧《夢梁錄》卷一二《西湖》云:“大佛頭石山后名十三間樓,乃東坡守杭日多游此,今為相嚴(yán)院矣?!彼稳酥茕取肚琅R安志·樓》云:“ 十三間樓去錢塘門二里許,蘇軾治杭日,多治事於此?!笨梢?,東坡是十分熟悉十三樓的?!爸裎鞲璐怠?,出自杜牧《題揚州禪智寺》詩:“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竹西”是唐代揚州的繁華之地。杜牧首創(chuàng)“竹西歌吹”四字,便成后來詩詞描寫揚州繁華之成語。蘇軾《別擇公》又云:“若問西來師祖意,竹西歌吹是揚州?!秉S庭堅《次韻王定國見寄揚州》云:“平生行樂自不惡,豈有竹西歌吹愁”。正如劉克莊《賀新郎》所云:“一夢揚州事,漫悵望、竹西歌吹,想東風(fēng)、猶憶狂書記?!保ā翱駮洝保炊拍粒?/p>

      下片就杭州當(dāng)?shù)仄穱L菰米軟糕、菖蒲菜等美酒佳肴以及欣賞歌曲等端午風(fēng)俗,來表達(dá)節(jié)日歡娛的氛圍,體現(xiàn)出一片和平吉祥的社會景象。“瓊彝倒玉舟”一句,用詞極雅?!碍傄汀?,玉制的盛酒器皿,指玉壺;“玉舟”,指玉杯。蘇軾《次韻趙景貺督兩歐陽詩破陳酒戒》亦云:“明當(dāng)罰二子,已洗兩玉舟?!币庵^用裝滿酒的玉壺向玉杯倒酒。僅酒席上的玉壺與玉杯兩件酒器,便不難想象出東坡招待友人的規(guī)格之高、友情之厚,而杭州城的繁華富庶景象也于此可窺端倪?!罢l家水調(diào)唱歌頭”三句,以比擬手法極寫歌聲之曼妙動人,可謂妙到毫顛,令人拍案叫絕。

      此詞以大寫意筆法描寫十三樓絕妙風(fēng)神,著意描繪聽歌、飲酒等雅興豪舉,烘托出一種人與大自然融化合一的精神境界,給人一種飄然欲仙的愉悅之感;同時,巧妙采用對比、擬人、移情之藝術(shù)手法,將杭州城名勝之一的十三樓景觀及山水之美、佳肴之美、風(fēng)俗之美描摹得栩栩如生、別具魅力,耐人尋味。所謂妙筆生花,東坡之詞自可見證。

      《浣溪沙·端午》,詞云: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浣溪沙》是東坡愛用的一個詞牌,其詞集中多見。本文僅東坡詠“端午”之詞,就兩見。此詞作于紹圣二年(1095)端午節(jié)前一天,即五月四日。此時的東坡,經(jīng)過千里跋涉,貶謫惠州才半年多點時間。詩人身邊只有侍妾王朝云與兩個小兒子。東坡寓惠后,深受地方官員與百姓的禮遇,還有好多友從外地趕來看望,于是他在這里度過了流放生涯中頗為難得的兩年多的安穩(wěn)生活。尤其令東坡至為感激的是,在他最艱難的日子里,愛妾朝云一直追隨和陪伴著他。朝云不僅是其生活上的伴侶,更是其精神上的知音。他們相依為命,學(xué)佛參禪,甚為默契,雖苦猶樂。因此,當(dāng)端午節(jié)來臨之際,重情之東坡自然首先想到了愛妾。他想填一首詞,以其表達(dá)對朝云的喜愛與敬重之意。

      上片設(shè)想朝云于端午芳蘭沐浴可以滌污辟邪,由此體現(xiàn)東坡對朝云細(xì)致入微的關(guān)愛摯情?;葜菸逶绿鞖鉂駸釃?yán)重,朝云初來乍到難以適應(yīng)而常常微汗,細(xì)心的東坡想到明天就是端午節(jié)了,朝云可以美美地洗一回芳蘭澡了。端午洗蘭浴,是我國古老而悠久的節(jié)日習(xí)俗?!冻o·九歌·云中君》云:“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蓖ㄟ^沐浴芳蘭的習(xí)俗,即可滌污添香,又可辟邪佑福,實在是兩全其美之好事。接著,東坡又進(jìn)一步展開豐富的想象,在端午這一天,除朝云沐浴芳蘭之外,惠州婦女們一樣會沐浴蘭湯的。那么,女人脂肪之體香與湯浴之水香混合之流香,當(dāng)會漲滿麗日照耀下的西湖等水域。上片3 句,由朝云之“輕汗”之香、湯浴之蘭香的外在之“體香”,不難體會到朝云內(nèi)在之“心香”。在東坡心中,朝云就是“玉骨哪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fēng)”(《西江月·梅花》)的玉潔自香的仙女。她“敏而好義,忠敬若一”(蘇軾《朝云墓志銘》),“一生辛苦,萬里隨從”(蘇軾《惠州薦朝云疏》)。東坡為朝云曾作挽聯(lián)云:“不合時宜,惟有朝云能識我;獨彈古調(diào),每逢暮雨便思卿。”對于朝云如此“體香”與“心香”完美融合的知音愛妾,東坡焉能不憐之惜之愛之敬之耶?

      下片就端午彩絲纏臂、符掛發(fā)髻之習(xí)俗,依然設(shè)想朝云端午節(jié)時其“紅玉臂”與“綠云鬟”的特殊之美。俗謂,五色絲線是“長命縷”或“長壽絲”,纏繞女人手臂可以青春不老、長命百歲;小符,即用香草等藥材做成靈符或香囊,戴在女人頭上,可以辟邪平安。對于纏絲掛符既美若天仙又得神佑長壽的朝云愛妾,東坡簡直是喜愛無比、欣慰之至了。于是便情不自禁地發(fā)出誓言:佳人啊,但愿我們不僅此生相依相伴,千年之后依然恩愛有緣!至此,東坡已將對朝云之愛推向了情感的頂峰!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東坡作《浣溪沙·端午》的當(dāng)天,他還作了《殢人嬌》(又名《贈朝云》)詞,其下片云:“好事心腸,著人情態(tài)。閑窗下、斂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學(xué)紉蘭為佩。尋一首好詩,要書裙帶?!眱稍~精神相通,喜愛朝云如一,重情如此,感人肺腑!

      蘇東坡《浣溪沙·端午》詞,借助于對端午習(xí)俗之描寫,巧妙表達(dá)對愛妾朝云的深摯愛意,別具韻味。此詞在藝術(shù)上亦甚具特色,上片首句為人物實寫,下片歇拍發(fā)乎內(nèi)心的千年之愿,情真意切,亦屬實寫;中間四句皆為對第二天端午節(jié)的懸想之詞,屬于虛寫。全詞風(fēng)俗之鮮明,坡云之摯愛,藝術(shù)之精湛,不失為端午詞中之杰作。

      蘇東坡的確是一個百事皆趣、萬物鐘情的文學(xué)豪杰、文化精英,在人們習(xí)以為常的我國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端午節(jié)中,他則能以博愛之心、尋美之眼、敏銳之悟、靈動之筆,寫出諸如應(yīng)制敘景、緬懷屈原、思念親人、借節(jié)覽勝等含蘊豐厚的端午詩詞佳作,給人以多側(cè)面、全方位、立體化的精神感染與藝術(shù)享受,這委實是難能可貴的。僅此而言,“東坡不是一顆倏然劃過長空隨即消逝的彗星,而是一座永遠(yuǎn)矗立在華夏大地上的巍然豐碑?!盵4]

      注 釋:

      ①《蘇東坡集》,揚州:廣陵書社,2012 年版。全文引用東坡詩詞,皆出此集。余不作注。

      猜你喜歡
      朝云東坡屈原
      蘇東坡“煉丹”
      夢見屈原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26
      端午思屈原
      少先隊活動(2020年6期)2020-07-27 01:35:04
      遠(yuǎn)行的舞者
      遠(yuǎn)行的舞者
      屈原及其《離騷》(外三則)
      中華詩詞(2018年9期)2019-01-19 01:11:02
      東坡詩元代接受論
      宜興:東坡書院憶東坡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49
      東坡畫扇
      江达县| 三原县| 安乡县| 石泉县| 梧州市| 且末县| 弥勒县| 三明市| 白朗县| 来安县| 通海县| 淮安市| 赫章县| 邢台县| 新密市| 阳江市| 阜阳市| 大田县| 太仆寺旗| 南平市| 平昌县| 盱眙县| 宜都市| 都江堰市| 镶黄旗| 平度市| 梁平县| 上虞市| 科技| 旬阳县| 宜阳县| 贡觉县| 鄢陵县| 桓仁| 商水县| 凉山| 陈巴尔虎旗| 墨玉县| 景东| 沧州市| 宁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