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燕 河南工程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金銀器設計是中國傳統(tǒng)設計文化的一個重要門類,其制品歷史悠久、器物材料名貴、制作技藝精湛,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由于銀的開采、提煉技術較為復雜,所以金銀器設計中金器先出現(xiàn),商代墓葬中出現(xiàn)了金葉、金片以及黃金面罩、首飾等等。銀器的出現(xiàn)略晚于黃金,時間大概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開始,金銀器設計在制作工藝、器物造型、圖案裝飾等方面不斷完善、提高發(fā)展,為后世留下了很多別具匠心的、饒有特色的精美作品。
藝術設計總是受到時代精神氣質的影響,金銀器也不例外。因此唐代兼容并蓄、胸懷博大的文化品格造就了唐代金銀器豐富而多元的特色,到了宋代,理學的內斂、理性使得宋代金銀器設計呈現(xiàn)出全新的面貌。
宋代理學的核心觀念之一是“存天理、滅人欲”,所謂“天理”,是萬事萬物存在的本源,類似于道家的“道”,同時宋代理學受佛教影響頗深,所以宋代理學的“理”又是冷靜的、內斂的、節(jié)制的,與世俗生活的聲色犬馬完全相反。因此,在理學家看來,君子如果想要與“理”合,就必須擁有與“理”相同的品質,那就要“存天理、滅人欲”,“人欲”越少,人的道德精神境界就越高。金銀器因為其材質的貴金屬屬性,自古以來就被歸屬于奢侈品的行列,是奢侈享樂生活的象征,在理學節(jié)欲思想的影響下,宋代金銀器較之前代呈現(xiàn)出總量減少的趨勢。不僅是金銀制品,宋以來其他些唐朝就有甚至較為盛行的工藝品,在宋朝也被視為奢侈品,限制生產和使用,例如纈染制品。但是宋人并不是完全放棄使用金銀器。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不僅王公貴胄、富商巨賈享用金銀器,就連富有的平民乃至酒肆、妓館也都大量使用金銀器。當時民間還開設了專門制作金銀器的銀鋪,從而加深了金銀世俗化和商品化的色彩,所發(fā)現(xiàn)的器物上多有商號標記。只不過,在理學“順天理滅人欲”的精神影響下,宋人將造價相對低廉,但色澤典雅、與理學思想沖突不大的銀作為金銀制品的主流,如果使用黃金,那么金制品或者形體較小,例如做成首飾,或者在大型的生活用器例如銀盤上鎏金,以取代金器。因此,在節(jié)欲思想的影響下,宋代金銀器制品整體呈現(xiàn)出總量減少、金少銀多的面貌。
不同于前代儒學,在受到佛教和道家思想的沖擊后,宋代理學家們充分認識到了儒家在形而上層面上存在的嚴重不足,他們借鑒了佛教和道家思想在本體論方面的經驗,提出來“道”“天”“性”“心”等多個本體論概念,并給予了系統(tǒng)化的闡釋,使傳統(tǒng)儒學由形而下的道德信條式的理論變成了具有明確的本體論思想的哲學理論體系。在本體論建立的過程中,邏輯性的理論推演是必要的手段,道家有“坐而論道”、佛教有“辯經”,因此宋代文人在接受儒家思想的過程中,理論思辨性較之前代儒者有了長足的進步,重理論性是時代風氣,表現(xiàn)在金銀器設計領域,有如下特點:
一是為了適應日常生活所需,金銀器種類與造型更加多樣。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四川省等墓葬與窖藏中,出土了數量可觀的各類盞、碗,杯、盤、壺、瓶、盒、帶、筠、簪、鐲、耳環(huán)、墜、杯托、金娃娃等金銀器制品,用途以日常生活使用居多。這些金銀器,呈現(xiàn)出菊瓣形,海棠形,蓮形、菱花形、六瓣瓜棱形、圓形、八角形等各種造型,充分體現(xiàn)了金銀器在宋代使用階層的廣泛性。
二是圖案較之前代更加清晰、明確,細節(jié)處理更加細膩,視覺效果高朗,如江蘇省溧陽市小平橋村荷花塘宋窖藏出土的瑞果圖盛金銀盤及四川德陽市孝泉鎮(zhèn)宋窖藏出土的菊瓣雙鳳紋銀盒等都很有代表性。這些器物不論形制簡繁,都做得中規(guī)中矩,每個局部的裝飾紋樣都很精心細致,即便是乳釘獅紋盜金銀盞外壁的旋渦的隨意性,每一線條都透著幾分冷靜與理性的嚴整。
三是富于理性的結構和特性的幾何紋樣的發(fā)達。幾何紋樣指的是用點、線、面等幾何圖案的基本元素構成的圖案的總稱。在理學思想的影響下,宋代幾何紋樣非常發(fā)達。宋代理學可以說是中國儒學發(fā)展史善思辨性最強的一個時期。宋代幾何紋樣種類極多,較常見的有八達暈、棋格紋、鎖子紋、龜背紋、連線紋、萬字紋、盤絳紋、簟紋套方、波紋、閃電紋、繡球紋、冰裂、鱗紋、瓦紋等,變化萬千,豐富多彩。從材質上講,金銀制品非常適宜于刻畫幾何紋樣,即使是在動物花卉紋盛行的唐代,金銀制品上也有不少的幾何紋。到了宋代,又加上理學思辨精神的影響,金銀器上的幾何紋更是常見。
宋代理學本體論的內容概括起來大概有二:一是義理,二是性命。所謂性命,講的是天人關系,天與人合,人通過“道”“心”“性”等與天相結合。由“道”及“事”,人雖然極難與理合,但是并不是毫無辦法。具體途徑,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格物致知,通過窮究萬物而明理,這也是宋代濃郁的科學探索精神的由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工藝巨制《營造法式》的出現(xiàn)。在金銀器設計當中,科學的發(fā)達,導致這一時期的手工匠人非常注重手工藝研究。唐代已經總結出的金銀器營造14 法,即銷金、拍金、鍍金、織金、砑金、披金、泥金,鏤金、捻金、戧金、圈金、貼金、嵌金、裹金,匠人們已經能夠熟練運用。同時,宋代金銀器匠人還擅長將多種工藝相結合,例如溫州出土的一件黃金鳳凰簪,就采用了翻鑄、鏤雕、焊接、淺刻等多種相互結合的工藝,堪稱精美絕倫。
在繼承并熟練運用前代金銀器制作技法的基礎上,宋代手工藝者還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新的工藝手段,以達到新的效果。
第一、鏤雕工藝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江蘇南京墓府山北宋墓出土一件雞心形金飾,利用透雕與凸花工藝刻畫一對鳳凰翱翔于牡丹叢中,整個飾品被做成兩塊可以開合的鏤空金片,是宋代金銀器中的上品。
第二、金銀器工藝與其他工藝的相互借鑒。金銀器加工和漆器加工在宋代屬同一行業(yè)分類,兩者有著密切的工藝關系。表現(xiàn)在漆器上,溫州出土宋代漆器、彩塑文物、彩繪木雕文物和佛經上廣泛使用了戧金、泥金、描金、貼銀、貼金等工藝;表現(xiàn)在金銀器制品上,有的銀作工藝中仿雕漆工藝,如四川德陽市孝泉鎮(zhèn)宋宮藏出土的一件銀瓶,還有的是金銀與漆、木、瓷器等組合而成,如福州市冶山路出土的白瓷銀扣碗,在瓷碗的口沿鑲銀扣,福州北郊茶園山出土的“轉官”心形佩飾,通體鍍金,牛角梳用金邊包背等等。這是宋代社會之富裕階層極為考究的生活習性的反映。
第三、宋代還發(fā)明了金屬夾層技法,具有厚重藝術效果。如江西樂安窖藏的乳釘紋凸花銀杯,內壁底部飾主紋乳釘紋,四周以鏨刻技法做放射紋,外壁做花瓣狀,使小巧的銀杯具備了銅器的渾厚凝重感。還有邵武故縣窖藏中的鎏金夾層八角杯,素面上鏨刻文字的內壁與飾以凸花紋飾的外壁分別制作,最后組合在一起,內外壁既互不影響,又相得益彰,表現(xiàn)出靈活多變的加工技巧。
最后,宋代金銀器借鑒青銅器三層花工藝,采用了浮雕型凸花工藝。浮雕型凸花工藝是宋代金銀器裝飾中經常使用、最具特色的技法。這一工藝根據畫面題材的主次及形態(tài)上的差異,通過運用壓印淺凸花、錘雕中凸花和雕塑半立形高凸花三種手法加以表現(xiàn)。器物圖案層次分明,主題突出,形象極為逼真。
從唐到宋,金銀器設計實現(xiàn)了日?;⑽娜嘶霓D向,與市民階層距離更近,風格更加雅致。受理學思想的影響,宋代金銀器設計如同其他藝術設計門類一樣,展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面貌。從各式各樣的金銀器制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宋代理學節(jié)欲思想、理性精神以及科學精神的表達,藝術設計作品成為時代精神的現(xiàn)實載體,對后世學者還原時代面貌具有了工具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