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建勇,葉邦宣,江麗娟,闕利芳,吳恒祝,王志堅
(1.浙江松陽縣林科所,浙江松陽 323400;2.松陽縣生態(tài)林業(yè)發(fā)展中心,浙江松陽 323400;3.松陽縣林村林場,浙江松陽 323400)
三葉青,學(xué)名三葉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為葡萄科(Vitaceae)崖爬藤屬多年生常綠藤本植物,是我國珍稀的藥用植物,具有極高的藥用和經(jīng)濟價值。三葉青全株均可入藥,3年生以上的地下塊根藥效最好[1-2]。其對血液病及心腦血管疾病、病毒性腦膜炎等多種疾病有明顯的治療效果[1],且沒有毒副作用。目前,三葉青的提取物已用于多種疾病的臨床治療[3]。近年來,由于人為的過度采挖,野生的三葉青資源日漸稀少,需要進行三葉青的人工育苗栽培試驗,實現(xiàn)其規(guī)模化和產(chǎn)業(yè)化發(fā)展,這對醫(yī)療產(chǎn)業(yè)也有重大意義[4-5]。
人工培育三葉青苗的方法有扦插、播種和組織培養(yǎng)等,其中扦插育苗的成本低、需要的設(shè)施設(shè)備少且操作簡單。目前,關(guān)于三葉青的扦插繁殖雖已有報道,但技術(shù)不成熟[6],在浙西南地區(qū),三葉青的扦插繁殖成活率和生根率均不高,難以滿足規(guī)?;耘嗟男枨蟆1狙芯客ㄟ^分析小拱棚、不同基質(zhì)和不同插穗對三葉青扦插育苗的影響,探索浙西南地區(qū)三葉青扦插育苗技術(shù),可為其產(chǎn)業(yè)化栽培提供技術(shù)支撐。
試驗地位于浙江省松陽縣林村林場苗圃(28°14'N、119°10'E),海拔150 m,屬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年均氣溫17.5 ℃,年均積溫6 024 ℃,年均無霜期250 天,年均降水量1 532 mm,年均蒸發(fā)量1 294 mm,年均相對濕度79%。土壤呈微酸性。
插穗采自林村林場林下經(jīng)濟基地栽植的生長健壯的1年生、2年生和3年生三葉青藤,取2 ~3節(jié),剪至10 ~15 cm,保留兩葉以上[7]。基質(zhì)有兩種:以泥炭、珍珠巖、有機肥和黃心土為原料、按2∶1∶3∶4體積比配制的專用基質(zhì);黃心土。小拱棚膜厚0.08 mm;鋼架大棚長20 m,寬8 m,頂高3.1 m;大棚遮蔭采用6針70%遮光率的遮陽網(wǎng)[8]。
2017 — 2019年,每年的3月中旬進行扦插試驗,每次試驗選擇3個鋼架大棚,所有處理均采用大棚遮蔭。
1.3.1 試驗設(shè)計
設(shè)計12個不同處理,A、B、C、G、H 和I號采用小拱棚覆蓋技術(shù),其中A、B和C號采用專用基質(zhì)處理,G、H和I號采用黃心土處理;D、E、F、J、K和L號采用無小拱棚處理,其中D、E和F號采用專用基質(zhì)處理,J、K和L號采用黃心土處理(表1)。A、D、G和J號采用1年生插穗,B、E、H 和K 號采用2年生插穗,C、F、I和L號采用3年生插穗。
表1 三葉青扦插育苗不同處理Tab.1 Different treatments of T.hemsleyanum cuttage
1.3.2 做畦
每個大棚做4 個扦插畦,寬1.2 m,高35 cm,長8 m;畦面鋪15 cm 黃心土或?qū)S没|(zhì)拍實。畦面小拱棚高60 cm。扦插前1 天,用高錳酸鉀800 倍液對苗床和基質(zhì)進行消毒。插穗生根劑為鄭州叁陸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扦插育苗專用生根液,將插穗中下端浸泡于1 000倍溶液中10 s,之后扦插[9]。
1.3.3 扦插
先用竹簽在畦面打深度6 ~10 cm小孔,將插穗插入孔中,壓緊,露出1 節(jié)1 ~2 葉在基質(zhì)(地面)上[5],株行距為10 cm×20 cm。扦插后澆透水,定期噴水保持畦面濕潤;每半個月用代森錳鋅1 000 倍液澆淋消毒1 次[10]。當(dāng)小拱棚內(nèi)溫度升至36 ℃時,揭開兩頭的拱棚膜,通風(fēng)降溫;當(dāng)棚內(nèi)溫度降至15 ℃時,封膜保溫。
扦插50 天后,統(tǒng)計扦插成活率、新梢長、生根數(shù)和根長情況。新梢長和根長用直尺測量,取單株最長新梢和最長根的長度。每個處理采樣1 m2,平均50 株。2017年3月8日— 4月29日、2018年3月9日—4月30日以及2019年3月7日—4月28日,每天的6 時和14 時記錄溫度與濕度,取其平均值用作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得力電子溫濕度計在大棚內(nèi)距地面85 cm處和小拱棚內(nèi)距地面25 cm處測量溫度和濕度。
成活率= 成活株數(shù)/總株數(shù)× 100%;生根數(shù)=生根數(shù)總數(shù)/成活株數(shù);新梢長=新梢長總和/株數(shù);根長=根長總和/總根數(shù)。
采用Excel 軟件進行統(tǒng)計;采用SPSS 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
各處理三葉青扦插育苗的成活率、新梢長、生根數(shù)和根長見表2。
各處理間差異顯著(P<0.05);年度間,成活率差異顯著(P<0.05),其他指標(biāo)差異不顯著,說明三葉青扦插總體生長較穩(wěn)定。
表2 各處理對三葉青扦插育苗的影響Tab.2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cuttage of T.hemsleyanum
續(xù)表2 Continued
同行不同大寫字母表示不同年份間差異顯著(P<0.0.5);同列不同小寫字母表示不同處理間差異顯著(P<0.0.5)。下同。
Different upp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row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years (P<0.05);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reatments(P<0.05).The same below.
小拱棚處理對三葉青扦插育苗成活率、平均新梢長、生根數(shù)和根長均影響顯著(P<0.05)(表2)。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小拱棚處理的成活率、新梢長、平均生根數(shù)和平均根長均比無小拱棚處理的高。
小拱棚處理的3年平均溫度為22.80 ℃,最低溫度16 ℃,最高溫度27 ℃;無小拱棚處理的3年平均溫度為16.62 ℃,最低溫度9 ℃,最高溫度25 ℃(圖1)。小拱棚處理的整體溫度比無小拱棚處理高,且溫差較小,有利于三葉青的生長發(fā)育。
小拱棚處理的3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9.29%,最低濕度68%,最高濕度99%;無小拱棚處理的3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3.45%,最低濕度56%,最高濕度98%(圖2)。小拱棚處理的相對濕度明顯高于無小拱棚處理,且相對平穩(wěn),對提高和穩(wěn)定空氣相對濕度有明顯效果。
圖1 小拱棚與無小拱棚處理溫度對比Fig.1 Temperature comparison between treatments of small arch shed and no arch shed
圖2 小拱棚與無小拱棚處理濕度對比Fig.2 Comparison of humidity between treatments of small arch shed and no arch shed
專用基質(zhì)對三葉青扦插育苗影響顯著(P<0.05)(表2)。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專用基質(zhì)處理的成活率、平均新梢長、平均生根數(shù)和平均根長均比黃心土處理的高。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插穗的平均新梢長、平均生根數(shù)和平均根長均表現(xiàn)為2年生>3年生>1年生;在無小拱棚和黃心土處理下成活率表現(xiàn)為3年生>2年生>1年生,其他處理下,2年生的成活率均為最高(表2)。2年生插穗表現(xiàn)最優(yōu),其次為3年生插穗。
本試驗采用小拱棚技術(shù)將溫度控制在16 ~27 ℃,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68% ~98%,小拱棚的保溫和保濕作用能有效促進三葉青扦插的新根和新梢生長,提高扦插成活率。但小拱棚處理生產(chǎn)的幼苗在防曬和抗寒性方面低于無小拱棚處理,在撤去小拱棚前,需掀開小拱棚兩頭薄膜進行煉苗,使幼苗逐漸適應(yīng)自然環(huán)境,防止三葉青嫩枝凍傷或曬傷[11]。
專用基質(zhì)有較強的透氣性、透水性、保水性和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在三葉青扦插育苗中表現(xiàn)良好。吉勇慶等[12]則認(rèn)為新鮮黃泥最好,可能是本研究的黃心土與吉勇慶使用的黃泥成分有差別所致,需在以后的試驗中繼續(xù)研究。
試驗分別采用1年生、2年生和3年生插穗進行扦插,2年生插穗扦插效果最好,3年生次之,1年生嫩枝效果最差,這與插穗的木質(zhì)化程度有關(guān),1年生插穗木質(zhì)化程度不夠,3年生插穗木質(zhì)化程度過大,扦插后吸收養(yǎng)分的能力較弱。2年生插穗含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多,能促進三葉青根的生長,這與胡春梅等[13]的研究一致。
綜合來看,B 處理的效果最好,即小拱棚+ 專用基質(zhì)+ 2年生插穗處理組合,所有指標(biāo)均表現(xiàn)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