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凱
(山西中部引黃工程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中部引黃工程是山西省“十二五”規(guī)劃大水網建設中一項重要的工程,工程包括水源工程和輸水工程,2016年底其水源工程被列為水利部172項節(jié)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取水口位于天橋水電站左壩頭上游380m處,地下泵站位于取水工程的末端,泵站廠房為地下廠房,裝機容量9.9萬kW,設計取水流量23.55m3/s。水源工程地下廠房由安裝間、主廠房、副廠房組成。
廠房開挖斷面長120.8m,寬21.3~25.84m,最大高度41.6m,底板開挖高程800.4m,頂拱開挖高程842.0m。地下廠房布置了8條施工支洞,主廠房頂部施工支洞長140m,終點為廠房833.55m高程,泵站下部施工支洞長24m,終點為廠房810.3m高程;泵站中部施工支洞長22m,終點為廠房824.05m高程;泵站底部支洞通過擴挖1號進水管而成,長度26m,終點為廠房800.4m高程。
地下廠房處鉆孔巖芯揭露,該處發(fā)育的地層由老至新分別為:奧陶系中統(tǒng)上馬家溝中段(O2s2)厚層灰?guī)r、豹皮狀灰?guī)r,巖性較堅硬;廠房所處山梁兩側基巖出露,F(xiàn)al正斷層從場地南側穿過,在泵站西側溝內有露頭,距離泵站邊墻110m。斷層產狀NW300°~320°/SW∠70°~80°,斷層帶寬3~5m,斷距60~70m。下盤巖層產狀為NW330°~340°/SW∠2°~6°,上盤巖層產狀為NW330°~340°/NE∠5°~10°。
地下泵站地處天橋泉域排泄區(qū),據泉域有關水文地質資料,地下水整體由東向西流動,水力坡度為5‰;地下泵站西南1km團結村水井巖溶水位為833m左右。廠房處地下硐室及其上部灰?guī)r及泥灰?guī)r層存在兩層地下水。上層滯水水位高程913m左右,奧陶系中統(tǒng)峰峰組下段泥灰?guī)r、角礫狀泥灰?guī)r為相對隔水層。下層巖溶水位高程834m左右,主要含水層為奧陶系中統(tǒng)上馬家溝組灰?guī)r,具有一定承壓性。
(1)地下廠房頂拱開挖高程為842m,泥灰?guī)r分布高程范圍為829.5~861.8m,由于泥灰?guī)r巖性較軟,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易軟化,洞室穩(wěn)定性差。同時泥灰?guī)r層主要分布于廠房頂拱部位,厚度5.5~18.7m,對廠房頂拱的穩(wěn)定不利。
工程措施:地下廠房頂拱上部分布一定厚度的泥灰?guī)r層,且為水平構造,這對于地下廠房的開挖及運行極為不利。若將該層泥灰?guī)r進行挖除,雖一定程度上解決該問題,但是必將增大頂拱支護難度,增加工程投資,并且不能徹底解決頂拱安全問題,仍存在安全隱患。
經多方案比選,選擇在地下廠房開挖前,利用上方的通風兼灌漿廊道,對廠房頂拱部位泥灰?guī)r層進行固結灌漿,加強頂拱巖石的完整性,提高巖體強度和剛度。在廠房第一層開挖過程中,為確保開挖過程中頂拱的穩(wěn)定性,首先沿I層開挖輪廓線噴鋼纖維混凝土20cm厚;同時在廠房頂拱與上部灌漿廊道間,梅花型布置7排共192根1000KN級、長度L為20~28m的對穿無黏結式預應力錨索,并布置直徑28mm,間距1.5m×1.5m,長大于6~9m,入巖長度5.5~8.5m的系統(tǒng)錨桿,保證在開挖過程中頂拱的穩(wěn)定性。在廠房I層開挖完成后,對頂拱進行混凝土襯砌,拱襯砌厚度為100~169.5cm(EL841.80m~EL836.14m間沿鉛垂方向),配雙層鋼筋。
(2)地下廠房四周邊墻分布泥灰?guī)r,受地下水作用,廠房邊墻上部穩(wěn)定性較差,需釆取必要的工程措施進行處理。
工程措施:為確保開挖過程中,地下廠房邊墻的穩(wěn)定,在每層邊墻開挖完成后,及時噴20cm厚鋼纖維混凝土,同時在地下廠房上、下游邊墻布設有預應力錨索(包括對穿錨索和端頭錨索),上游布設有對穿錨索與進水池對穿貫通,下游下部為對穿錨索與出水閥室對穿貫通,下游上部布設有2排端頭錨索。對穿錨索型式為1600KN,長為20~23.5m無黏結預應力錨索,端頭錨索為1000KN,長為23m無黏結預應力錨索。
廠房區(qū)地下水主要是基巖裂隙水與巖溶裂隙水,主要富存于巖體中的節(jié)理裂隙中。巖體以弱~中等透水為主。該工程整個水源工程均處于天橋泉域排泄區(qū),水源來源豐富,廠房區(qū)天然地下水位高程約為834~836m,地下水位位于廠房洞室中上部,施工時存在施工涌水問題。
工程措施:為盡可能創(chuàng)造地下廠房施工的干地條件,避免廠房開挖對天橋泉域水資源的破壞,同時也防止意外施工涌水造成生命財產損失,對地下廠房的地下水進行系統(tǒng)的處理。本工程在地下廠房開挖之前,利用廠房頂部灌漿廊道,對廠房周邊進行帷幕灌漿,灌漿深度到廠房底板高程以下3m,完成廠房四周邊墻范圍內封水。由于廠房底部泥灰?guī)r層下部出現(xiàn)承壓水,壓力較大,廠房開挖底板附近,為防止泵站底部軟弱層被擊穿而出現(xiàn)大范圍涌水,對硐室下部承壓水帶進行固結灌漿封堵處理,使泥灰?guī)r層下部和硐室兩側,形成6m厚的帷幕帶,起到加固硐室及阻水的作用。通過灌漿對地下廠房四周形成封水帷幕,既創(chuàng)造了施工的干地條件,又為今后泵站運行節(jié)省排水成本。
由于工作面交接滯后、增加頂拱襯砌等原因,水源工程地下廠房進度較原計劃推遲,為加快施工進度,根據廠房的總高度及施工通道布置情況、投入的施工設備、施工方便等綜合考慮,將廠房開挖分層方案由7層調整為5層開挖完成。
第I層:根據施工總體規(guī)劃,廠房I層開挖洞內通道,為1號交通洞、2號通風機室施工支洞、2號通風機室、廠房I層工作面??紤]到頂拱層獨洞開挖及支護工作量大等特點,確定開挖高度9.5m(高程842.0~832.75m),分左右兩半幅進行開挖。
第II層開挖通道分兩條。施工通道一為2號通風機室、2號通風機室支洞、1號交通洞,該通道進行該層大部分開挖。施工通道二直接利用1號交通洞。該層開挖實施范圍為EL832.75m-EL825.30m,開挖高度7.45m。廠房II及巖壁梁開挖,主要包括中槽預裂施工、臨時便道開挖、中槽開挖、保護層開挖、巖壁梁開挖。
第III層開挖實施范圍為EL825.30m—EL820.20m,開挖高度5.1m,開挖通道直接利用1號交通洞。廠房III層開挖主要包括:邊墻及端墻預裂施工;1號交通洞與安裝間交岔段開挖支護;安裝間端墻開護;上游半幅開挖支護;下游半幅開挖支護;副廠房端墻開挖支護。
第IV層開挖實施范圍為EL820.20m—EL811m序開挖,廠房IV-I層開挖高度4.5m,廠房IV-II層開挖高度4.7m,每序按左右半幅進行開挖支護。廠房IV層開挖有兩條施工通道:一是安裝間處施工通道,為施工工作面、安裝間、1號交通洞;二是泵站下部支洞處施工通道,為施工工作面、泵站下部支洞、進水洞施工支洞、2號交通洞、1號交通洞。
第V層開挖施工范圍為EL811.00m—EL800.40m,開挖高度10.6m;分兩序開挖,廠房V-I層開挖高度6.7m,廠房V-II層開挖高度3.9m。端墻進行預裂爆破施工,I序及II序均釆用中部拉槽,預留3.0m保護層開挖支護施工。V層開挖通道有3條:一是下部施工支洞處施工通道,為施工工作面、臨時施工便道、地下泵站下部施工支洞、進水洞施工支洞、2號交通洞、1號交通洞;二是地下泵站底部施工支洞處施工通道,為施工工作面、地下泵站底部施工支洞、進水洞施工支洞、2號交通洞、1號交通洞;三是4號進水支洞處施工通道,為施工工作面、4號進水支洞、進水洞施工支洞、2號交通洞、1號交通洞。
為達到預定的通水目標,在廠房開挖之前,制定了多項措施進行趕工。
(1)擴大2號通風機室支洞斷面。2號通風機室支洞室,支護后斷面尺寸為4.5m×5.0m(寬×高),是廠房Ⅰ層開挖及頂拱混凝土襯砌的唯一通道,而廠房Ⅰ層及頂拱襯砌進度直接制約整個廠房開挖進度,由于該支洞斷面尺寸制約了大型鑿巖臺車進場、同時不利于通風散煙及出渣設備的通行。因此將該支洞斷面尺寸調整為7.5m×8.0m。
(2)調整開挖跨度,釆用左右半幅錯距開挖。對于大斷面洞室,釆用先中導洞再兩側擴挖的方法,進行廠房I層開挖,即廠房I層分3次開挖。為盡量滿足廠房工期需要,同時考慮實際施工條件,將廠房I層分左右兩半幅進行開挖。同時安排在2號通風室開挖支護期間同時進行中導洞超前開挖,在2號通風機室擴挖支護完成后,將中導洞兩側擴挖完成,隨后即釆用左右半幅錯距開挖的方法進行I層開挖。
(3)廠房I層開挖支護和混凝土襯砌交叉進行。考慮廠房頂拱I層圍巖較差,開挖支護時間將較長,且頂拱混凝土襯砌范圍及施工難度較大,釆取開挖和襯砌交叉進行,在廠房全斷面開挖支護60m左右后開始啟動頂拱混凝土施工。
中部引黃地下泵站地處天橋泉域下泄區(qū),工程地質條件差、水文條件不利,通過釆取合適的工程措施,確保了工程施工及今后運行安全,也避免了對當?shù)厮Y源環(huán)境的破壞;通過對部分設計斷面進行優(yōu)化、調整施工順序、合理進行開挖分層,極大地加快了廠房開挖進度,從而為首臺機組上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