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風云際會:激蕩年代的歷史領航者
      ——讀張金龍教授《宋武帝傳》書后

      2021-01-17 17:40:16任建芳
      關鍵詞:桓玄宋書劉裕

      任建芳

      (首都師范大學 歷史學院, 北京 100089)

      宋武帝劉裕“既是南朝歷史的開創(chuàng)者,也是東晉門閥政治的掘墓人”。其戎馬一生,南征北戰(zhàn),尤其是通過第二次北伐,成功占領了北方兩大政治與文化中心,創(chuàng)造了東晉偏安一百年來無人可及的功業(yè),甚至放眼魏晉南北朝,縱觀整個中國歷史,亦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不過與其歷史地位相比,學界的重視程度仍遠遠不夠。張金龍教授所著《宋武帝傳》[1]一書,全面、系統(tǒng)、深入地研究了這位晉宋鼎革之際歷史的領航者,不僅全面地呈現(xiàn)宋武帝南征北戰(zhàn)、老謀深算的軍事家與政治家面相,而且對其政治理想與內心世界進行了細膩的發(fā)微和抉隱,使得宋武帝的形象更為立體與鮮活,實為學界第一部專業(yè)嚴謹、翔實完備的研究宋武帝劉裕的學術著作。事實上,即如該書后記所言,作者早在撰寫《治亂興亡——軍權與南朝政權演進》一書時,就曾打算以晉宋之際的歷史轉變作為首章論述。因此,呈現(xiàn)于讀者面前的《宋武帝傳》,便不僅是一部簡單的帝王傳記,同時也反映出軍權與政治影響下晉宋鼎革之際歷史的整體面相。

      一、首次呈現(xiàn)全面立體的宋武帝形象

      以往對宋武帝的認識尤以辛棄疾“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戰(zhàn)將形象為典型。這種認識與宋武帝以武功著稱于世有很大的關系,但卻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對宋武帝整體形象的考察。這本書則不然。作者指出:“宋武帝帝業(yè)的確立,武力和軍權無疑是第一位的要素,政治與軍權可以說如影隨形,其依存關系就如事物之正反兩面,須臾不可分離。”[1]455因此,書中所呈現(xiàn)的宋武帝形象,便是南征北戰(zhàn)的卓越軍事家與老謀深算的高明政治家的結合。這無疑才是全面的宋武帝形象。

      (一)全面系統(tǒng)地研究了宋武帝的軍政形象

      就其軍事建樹而言,宋武帝一生討伐孫恩,推翻桓玄,北滅南燕,擊敗盧循,平定巴蜀,覆滅后秦,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劉宋政權。該書的撰寫自然也是以此為主,不過并非是對史書記載的簡單移植和翻譯,也非饒有興趣地演繹或改編,而是通過敷陳宋武帝歷次軍事行動的主客觀原因及組織部署、作戰(zhàn)過程、戰(zhàn)后影響等方面,從而有層次、有根底地展現(xiàn)其何以逐步建立不朽功績。例如,劉裕在征討孫恩的過程中逐步壯大實力,在此軍功加持下,選擇京口舉義推翻桓玄。對此,本書以兩章11節(jié)60余頁的篇幅詳分4階段予以闡述:舉義前,劉裕選擇起事的內外原因,其他舉義者的身份背景,以及劉裕如何計劃部署;舉義過程中,劉裕如何取得盟主地位,占據(jù)政治優(yōu)勢,成功起事占領京師,并以桓玄出逃的結果而取得階段性勝利;進駐建康后,又如何通過以武陵王遵承制的名義發(fā)布命令,派遣部將乘勝追擊并剿滅桓玄,取得決定性勝利;桓玄覆亡后,如何清剿桓玄殘部,平定荊、湘二州,并順勢控制上流軍政權力。正是在作者這一抽絲剝繭的尋繹細析下,劉裕推翻桓玄的軍事過程、逐步展現(xiàn)的軍事才能、漸進積累的軍事資本,層次分明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以往對宋武帝的認識多集中在其南征北戰(zhàn)的軍事方面,至于其政治謀略與內心世界則甚為模糊,以至于宋武帝的形象長期停留在戰(zhàn)將一面而不免單薄。這本書通過深入闡釋相關史料、全面考察歷史局勢,揭示了宋武帝恩威并施、審時度勢的政治家面相。宋武帝理政的基本方針是一方面籠絡高門士族,另一方面誅滅異己勢力。在籠絡高門士族方面,在其發(fā)跡前對陳郡謝氏謝裕、瑯邪王氏王謐皆多所禮遇,在此后的加官晉爵中亦多有優(yōu)待。在誅滅異己方面,打擊皇室是劉裕實現(xiàn)其政治企圖的固有手段之一。汝南王遵之、武陵王遵、梁王環(huán)■逢之孫珍之、王皇后、武陵王季度、其子求之、高密王純之等皇室重要成員的死亡皆與其有或直接或間接的關系。至于廢殺安、恭二帝,更是不言而喻。此外,宋武帝慣用各種“師出有名”的理由逐步翦滅其政治敵人,以確保自身政治地位的穩(wěn)固。作者在細繹史書記載、詳加分析后指出,所謂諸葛長民謀反,顯然是莫須有的罪名;所謂宗室司馬休之和魯宗之向其主動發(fā)起挑戰(zhàn)而招致討伐,亦非歷史事實。作者對于史書的記載,既能沉得進去,又能跳得出來,從而揭示出史書的“言外之意”,挖掘出宋武帝作為一位具有野心的政治家,恩威并施、殺伐果斷、老謀深算的一面。

      再者,宋武帝并非急功近利、魯莽行事之人,其進退之舉皆是審時度勢后的適時行動。其選擇二次北伐,是因當時后秦內政衰敗,有機可乘;而在成功消滅后秦進駐長安后,又冒著關中可能失守的危險重返建康,也并非如宋人李燾所感為重大的戰(zhàn)略失誤,實為審時度勢后的現(xiàn)實決斷。因南方政權在赫連夏和拓跋魏的虎視眈眈下占領并鞏固在關中的統(tǒng)治并非易事,同時建康亦需守衛(wèi),很難彼此兼顧,且其根基尚在南方,最主要的心思仍是奪取東晉皇位,因此,看似退步的選擇乃是宋武帝作為一位成熟政治家的穩(wěn)妥抉擇。與之類似,其早期選擇出鎮(zhèn)京口、退居二線,隨后又適時進駐建康、掌控軍權,亦是審時度勢后的適宜決斷。作者始終將宋武帝的言行與其生活的時代相結合,在深刻分析其各階段的政治形勢及4、5世紀之交南北政局的歷史大勢后,合理地解釋了宋武帝作為一位偉大政治家的現(xiàn)實抉擇,從而適時地展現(xiàn)宋武帝的個人特點如何影響歷史,而歷史大局又如何反過來影響其決斷,顯然是進一步豐富了宋武帝的整體形象。

      (二)細致深入地探討了宋武帝的內心世界

      該書對宋武帝政治理想與內心世界亦進行了更為準確地解讀。宋武帝一方面意圖通過屢建戰(zhàn)功,積累更多政治資本,壓倒劉毅等現(xiàn)實競敵;另一方面,又通過建立前無古人的功勛,希冀超邁桓溫、謝安等歷史翹楚,成為東晉偏安百年來最偉大的政治人物。其中,超邁桓謝的心理尤為隱晦,若不經(jīng)過一番細致發(fā)覆與抉隱,顯然不易體察。在推翻桓玄后,朝臣作出“鎮(zhèn)軍府佐吏,降故太傅謝安府一等”的決定,這意味著劉裕推翻桓玄的功績略低于謝安指揮淝水之戰(zhàn)大敗前秦入侵的功績,顯然不會令劉裕十分滿意,因此,其后的兩次北伐之舉便皆有意圖超邁桓謝的微妙心理。劉裕二次北伐占領洛陽與桓溫北伐占領洛陽的時間恰隔一甲子,而其選定的“修謁五陵”的日期亦與桓溫“如洛陽,修五陵”的日期一致,只不過是在月份上提前了兩個月。更重要的是,劉裕北伐占領洛陽的時間正值東晉建立一百年,這些或隱或彰的巧合不得不令人猜測是劉裕有意為之,而其暗含的目的便是超邁桓溫、謝安,成為東晉建立百年來最偉大的政治人物。作者的這些發(fā)微抉隱,恰如其分地揭示出劉裕因自己的“寒微”出身,必須通過非凡武功建立超邁前人的政治資本,進而通往帝業(yè)道路的隱藏政治心理。

      (三)審慎公允地評價了宋武帝的歷史言行

      該書最后專設一章探討史家評說。在具體分析沈約、裴子野、朱敬則、李燾、呂祖謙,尤其是王夫之的評價后,作者對宋武帝的審慎論斷與公允理解亦隨之顯現(xiàn)出來。王夫之對宋武帝的諸多矛盾見解深受儒家道統(tǒng)及自身民族意識的影響。針對這些評論,作者擺脫成見,提出了中肯公正的認識。一者東晉統(tǒng)治早已名存實亡,劉裕代晉自立之舉有其合理性,亦是時勢發(fā)展的必然。二者,劉裕作為一位成功的政治家,其所作所為以追求政治利益最大化為根本旨歸。因此,無論是代晉自立之舉,還是誅殺劉毅,皆是其政治訴求的必然舉動,即便是其心腹、親信也不可能左右他的思想和行動。再者,王氏所言劉裕弒殺二帝是因自己年事已高,而其子皆庸劣,其親信“抑詭險而無定情”,亦非持平之論。作者指出,劉裕年事高是事實,但諸子多有才干,其弒殺二帝,是因擔心諸子年紀尚小,萬一自身不久于人世后,他們尚無穩(wěn)定大局的能力。至于劉裕的心腹、親信,無論是劉穆之、徐羨之、傅亮還是謝晦,皆是頗具才干之人,而劉裕的成功亦與其善用人大有關系??傊?,劉裕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和高明的政治家,其成功完全是過人的軍事政治才能發(fā)揮作用的結果,因此,無論是對其代晉自立之舉,還是殺伐之行,都應以政治人物的標準去評判,并且與時代政局的發(fā)展相結合。如此方能擺脫先入為主之見,作出更符合歷史實際的公正認識與評價。

      二、不泥于史書,不囿于舊說

      該書作者在考索相關史書記載上頗為慎重。這種慎重尤其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對于史書模糊記載處,力求挖掘歷史真相;其二,對于史家刻意塑造處,力求還原歷史事實。因之,諸多不容置疑或未加審思的史書記載,經(jīng)過作者的精辨細析而臻于顯豁,從而對相關問題的剖析具有相當?shù)纳钜馀c新見。

      (一)史書模糊記載處,力求挖掘歷史真相

      作者對“駱冰謀反”事件的考辨即是典型例證。史書記載,劉裕府將駱冰圖謀以桓胤為君主,與東陽太守殷仲文潛相聯(lián)結,事發(fā),殺駱冰,并誅其父永嘉太守駱球、殷仲文三兄弟及桓玄余黨。對于這一似乎是既定事實的歷史事件,作者卻提出質疑。因駐扎在京口的駱冰無論如何也不大可能與遠在東陽郡的殷仲文相勾結,且駱冰在劉裕身邊而以尚在逃亡的桓胤為謀主亦不合常理。合理的解釋應該是:劉裕為構陷桓胤、殷仲文等與桓玄親近之人,故意捏造駱冰謀反之事,通過其父駱球,塑造駱冰與殷仲文謀反勾結的“事實”,進而順藤摸瓜,一舉鏟除桓玄余黨。劉裕以莫須有罪名排除異己的手段并不少見,即如作者所揭示的,無論是諸葛長民謀反,還是司馬休之、魯宗之向劉裕主動發(fā)起挑戰(zhàn),皆非歷史真相。若對史書記載不加思索而全盤接受,便會陷入歷史迷霧中。

      (二)史家刻意塑造處,力求還原歷史事實

      該書尤其詳細地探討了兩個方面的史家塑造之處:一是官方史學《宋書》對宋武帝早期歷史形象的粉飾、神化,二是《宋書》作者沈約對其先祖功業(yè)的夸飾及不光彩行跡的回避。宋武帝劉裕在征討孫恩的戰(zhàn)爭中走向政治舞臺,不過在前期平定山陰、戍守勾章之役中,劉裕并非主力軍將?!端螘の涞奂o上》所言“斬獲千余人,推鋒而進,平山陰”,似皆為劉裕功績,但若再細考《宋書·劉敬宣傳》《晉書·劉牢之傳》,便知平定山陰的勝利主要應歸功于劉牢之子劉敬宣。至于《宋書》所記勾章之役后劉裕“累破妖賊,功名日盛,故敬宣深相憑結,情好甚隆”同樣不合史實。因為劉敬宣當時的實力遠強于劉裕,且兩次戰(zhàn)役皆靠劉敬宣增援方能取勝,所以,當是劉裕主動對劉敬宣“深相憑結,情好甚隆”。另一同樣典型的事例是史書所記劉裕與桓玄的唯一一次見面場景。在這場會面中,桓玄君臣認為劉裕頗有君人之相,是對桓玄帝位最有威脅的人物。但作者卻分析道,以劉裕當時的身份,楚帝桓玄絕不可能親自單獨接見并發(fā)出如此感慨。顯然,這些記載“應該是劉宋建立前夕御用史家粉飾、美化和神化劉裕早年經(jīng)歷以為其篡位所進行的輿論準備的一個環(huán)節(jié)”[1]53。

      此外,沈約關于其先祖尤其是沈林子、沈田子的史事記載,迷惑了后世包括司馬光、趙翼等精研古史的史家。唯有通觀全部晉宋之際的史事,才能參透其中的夸張失實之處,從而揭示歷史的真實面相。對此,作者除專設一節(jié)《沈約記事,夸飾先祖》外,于該書多處亦有詳細探討,前后相連,實為一系統(tǒng)、專題的研究。如《宋書·自序》對其先祖早期參與孫恩之亂經(jīng)歷的記載多有矛盾,當為沈約有意為之,回避其先世不光彩的歷史。而在對防守盧循的京師保衛(wèi)戰(zhàn)及征討司馬休之的戰(zhàn)役的記載中,沈約對其祖父沈林子的功業(yè)多有夸飾,未必完全反映歷史真實。又如,書中記載,宋武帝二次北伐時,作為以“疑兵”吸引后秦注意力的非主力西路將領,沈約伯祖“沈田子以千余人敗姚泓數(shù)萬之眾”,這絕無可能。后秦的主要敵人是攻占潼關的東晉中路軍和東路軍,因此,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抽調數(shù)萬兵力去對付非主力的西路軍,即便沈田子以千余兵力戰(zhàn)勝后秦八千步騎,恐怕也未必是事實。同時,盡管沈林子受遣增援其兄沈田子的記載并非杜撰,但以當時沈林子的職位推斷,亦不可能“率精兵萬余”。至于“高祖表言曰”“天子慰勞高祖曰”等記載,也是為了進一步表彰其祖先的功勛,顯然是子虛烏有之事。再如,后期戍守關中時,沈田子殺害王鎮(zhèn)惡的事件嚴格來說可稱為謀反行為。沈約一方面通過夸飾其先祖功績并鋪陳其忠心,另一方面通過暗示王鎮(zhèn)惡的貪婪和不忠言行,意圖展示沈田子殺害王鎮(zhèn)惡似乎是出于公心。但在詳細對照此事之始末,及分析其中的矛盾之處后,沈約記載的夸飾失實便可不攻自破。對此,作者進行了符合常理的推測,對于探尋歷史事實顯然更有助益。

      三、反映晉宋之際歷史的整體面相

      該書在全面勾勒宋武帝生平事跡的同時,探討了晉宋鼎革之際歷史的整體面相。正如后記所言:“希望通過本書,將那個時代重大的歷史事件和眾多人物的活動熔鑄一爐,盡可能全面地呈現(xiàn)出宋武帝劉裕及其時代的整體面相?!盵1]553由此即可體察,作者在撰述之初,即將對晉宋鼎革之際歷史的整體面相的探求作為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如若細讀該書附錄所作《宋武帝生平大事年表》,便會發(fā)現(xiàn),除詳細考求宋武帝的生平大事外,對于同時期重要歷史人物、重大歷史事件均有照應,如此一來,作為傳主的宋武帝與其生活的時代便能融為一體。既可從時代風云中體察宋武帝的偉岸形象,又可借其軍政活動一窺歷史全局,當是作者的旨趣所在。

      該書以宋武帝劉裕的軍政活動為線索,由點及線、由線及面地呈現(xiàn)與之相關的南北政局與歷史人物。例如,舉義反玄的勝利是劉裕前期政治生涯中至為關鍵的一步,作者不僅詳分四階段予以闡述,而且對于前期桓玄崛起、篡晉立楚之事亦多有分析:桓玄及其家族如何完全掌控軍政大權;控制朝廷時如何通過內外軍政要職的安排而組成以桓玄為核心的最高決策集團;篡位建楚后,又是如何采取一系列措施組建楚朝官僚集團,確立桓氏家族的獨尊地位;以及,隨著其昏庸無能的逐漸暴露,桓玄如何最終走向窮途末路,而被劉裕所滅。同樣地,北伐南燕時,南燕的內外局勢;追剿盧循時,盧循集團在廣州的統(tǒng)治;平定蜀地時,譙縱據(jù)蜀的形勢;北伐后秦時,后秦、赫連夏、拓跋魏的相對歷史格局,皆在作者的筆下漸漸豐滿起來。正是在這種點線面的聯(lián)結敘述中,晉宋之際的歷史大局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

      對于與劉裕軍政活動有密切關系的主要將領、心腹,作者亦詳加考析其身份,能力及與劉裕的親近關系,力求呈現(xiàn)更為整體的歷史面相。例如,劉裕在決定二次北伐時,對于建康留守及北伐將領的人士安排頗費心思。作者對此一一進行分析:負責京師留守的有執(zhí)掌留府重任的心腹劉穆之、副貳心腹僚佐徐羨之、其弟荊州軍政長官劉道憐,三人共同組成留守文武班子,代表劉裕處理國政。與此同時,平蜀主將朱齡石、劉鐘、蒯恩,揚州別駕從事史張茂度亦通過各自的執(zhí)掌確保劉裕北伐時京師政局的穩(wěn)定。而北伐將領方面,從京口舉義成長起來的作戰(zhàn)經(jīng)驗豐富的檀道濟,北伐前燕時的前鋒將領王仲德,戰(zhàn)功卓著、輔佐苻堅統(tǒng)一北方的最大功臣王猛之孫、熟悉河洛形勢的王鎮(zhèn)惡,為最重要的三員大將。此外,作者對劉遵考、沈林子、朱超石、胡藩、朱牧、竺靈秀、嚴綱等將領的身份,作戰(zhàn)經(jīng)驗、能力,以及在此次北伐中的作用均進行了分析,既可由此體察劉裕軍事政治用人之才,又揭示出晉宋之際的時代面貌。

      四、論述有根柢,考訂有推進

      作者從事史學研究30多年來,始終堅持純粹治學。史料的翔實征引、史事的謹嚴考辨毫無疑問是其治學的基本底色。該書亦不例外。該書的所有史實敘述皆以充分的史料為根據(jù),除《宋書》《晉書》《南史》《魏書》《資治通鑒》等基礎史料外,凡是史事可能涉及的史料,作者均詳加鉤稽,在充分參辨史料的基礎上,得出符合事實的判斷,疑者存疑、信者存信。本書的專業(yè)性與厚重感即建立在這一扎實根基上。

      僅舉數(shù)例以見一斑。關于宋武帝劉裕的年齡問題,史書中的相關記載存在矛盾。作者詳細分析了《宋書·武帝紀上》《宋書·武帝紀下》、徐爰《宋書》《南史》《宋書·劉懷肅傳》《宋書·后妃·孝穆趙皇后傳》等的相關記載,推斷劉裕的確生于興寧元年,但其生日是否為三月十七卻難作明確判斷。關于劉毅戰(zhàn)敗、孟昶“自殺”的時間,《晉書·安帝紀》《南史·宋本紀上·武帝紀》《建康實錄·宋·高祖武皇帝》《資治通鑒》《宋書·天文志三》等史料的相關記載亦有出入。作者詳辨以上史料,并根據(jù)正確的干支紀年推斷,孟昶“自殺”時間當為五月丙辰(初五,6月22日)。若此,《資治通鑒》所記劉毅戰(zhàn)敗時間為五月戊午(初七,6月24日)則可能存在問題,最大的可能為五月壬子(初一,6月18日)。關于盧循進攻建康時,京師周圍的防守布局,作者根據(jù)《晉書·安帝紀》《宋書·元兇傳》《南齊書·崔慧景傳》《景定建康志·地理圖序》《建康實錄》《景定建康志·城闕志》《宋書·五行志下》《宋書·傅亮傳》等的記載,詳細指明了建康內外的地理分布及軍將部署形勢。關于二次北伐時,東晉西路軍與后秦藍田作戰(zhàn)事,作者根據(jù)《長安志》《水經(jīng)注》等的記載,指出堯柳、青泥實為一地異稱,《晉書》的相關地理記載并不準確。關于王鎮(zhèn)惡、沈田子出據(jù)赫連夏兵之“北地”,作者指出胡三省以之為“長安以北之地”的稱謂不確,并根據(jù)《魏書·地形志下》《宋書·傅弘之傳》《宋書·符瑞志下》《宋書·五行志四》等的記載指明,北地為魏文帝設置于關中的北地郡而為后世所沿襲。他如對宋武帝職官的變化及背后所蘊含的政治意義的分析,京口舉義的人數(shù)考訂,張劭所言之“亞相”為劉裕而非劉毅,甚至北魏拒守滑臺的守將尉建的身份問題等,作者均進行了詳略得當?shù)奶接?,可見其史料考辨之精審與細致。

      此外,該書在體式構思上別具匠心,頗為新穎。將宋武帝金戈鐵馬的一生分15章77節(jié)全面展開,章、節(jié)題目皆采用四字對句,加之各章均以作者自創(chuàng)五言詩起首,七言詩結尾,既起到導讀與總結本章之效,又反映了作者對宋武帝各時期軍政形勢的思考??梢哉f,通過章、節(jié)題目及首、尾詩便能言簡意賅地概括本章內容?!督Y束語》部分的四句五言首詩、五十六句七言尾詩更是對宋武帝一生的高度濃縮與總評之作。以“門寒有大志,軍功每稱奇。南征又北戰(zhàn),實至名乃歸”為首詩前兩句,以“經(jīng)營廿年終禪代,士族高門府首臣。北伐拓境滅胡羌,千載而下此一人”為尾詩后兩句,恰是首尾相應地述說了出身低級士族的劉裕,如何通過軍功叱咤風云20余年,既創(chuàng)造了個人歷史、又改變了時代走向的波瀾壯闊的一生。這種“成一家之言”的獨特體式使得本書內容主旨鮮明,首尾完整,邏輯清晰,層次分明,全局豁然,引人入勝。

      總之,該書是一部體式新穎、內容厚重、敘事充分、分析深刻、征引翔實、考辨謹嚴的關于宋武帝劉裕及晉宋之際歷史整體面相的學術佳作。這一著作的形成,離不開作者累年蘊蓄的扎實基礎及治史功力,亦離不開作者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地如實證史、公正論史的史家良知與責任心。

      猜你喜歡
      桓玄宋書劉裕
      一頂花草帽
      我的新伙伴
      未來日記
      給個臺階
      給人一個臺階
      給人一個臺階
      文史博覽(2019年10期)2019-12-04 07:46:40
      My Winter Vacation Plan
      人民交警之歌
      宋書寒吳煥琴招貼設計作品
      藝術評論(2016年8期)2016-05-14 04:48:41
      Teaching Plan for Unit 1, Book 1(Period 1)
      巴南区| 张北县| 阿拉善左旗| 扶余县| 葵青区| 防城港市| 海宁市| 新营市| 安平县| 博客| 屯昌县| 封开县| 阳曲县| 旺苍县| 绥棱县| 宿迁市| 五指山市| 攀枝花市| 罗城| 灌南县| 循化| 宁明县| 贺兰县| 和平县| 华坪县| 青铜峡市| 聂荣县| 海兴县| 沭阳县| 栖霞市| 海丰县| 津南区| 青神县| 张家港市| 鲜城| 浮山县| 高邑县| 克拉玛依市| 木里| 林芝县| 绥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