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興澤
清晨,手機定的六點半鬧鐘還沒響,窗外就有清脆的鳥鳴響起,或三三兩兩、一呼一應地叫著,或獨鳥急吼吼地喊著。我居住的小區(qū),是平沙早期的樓盤。回憶和現(xiàn)實,總是一對孿生兄弟,常讓我不禁睹今思往。
二十年前,我和愛人因為打工來到珠海平沙鎮(zhèn)。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平沙“五一三”廣場不銹鋼的十八只翱翔大雁雕像??此戚^貧窮落后的小鎮(zhèn)聳立著這樣一座藝術珍品,讓我倍感疑惑,為什么取這樣的名字?為什么是十八只大雁?為什么叫平沙鎮(zhèn)?
串串問號在我腦中懸掛,舉目小鎮(zhèn)四周,大多還是陳舊的房子,山坳處還散落著一些獨門獨戶。昔日輝煌的機械廠只留下一個公交車站的名字,廠門前看不到人員出入。遠處曾風靡全國的平沙糖廠偶爾還飄來那特有的氣味兒(后幾年也因環(huán)境治理而最終關停)。小鎮(zhèn)所依的山巒叫文樓山,也叫孖髻山。當年我們來時,上山的小路還是攀爬者走出來的,后來才有人工修建的石階路。平沙鎮(zhèn)旁的平塘河發(fā)出陣陣令人作嘔的腐臭味兒。幾年后,那條平塘河經(jīng)過治污處理,變得水清柳綠,魚兒翔游,釣魚者紛紛悠閑垂桿岸邊。
為了生活,我和愛人就在平沙周圍的工廠里打工,他在船廠,我在電子廠。一晃二十年過去了。當年讓我迷惑不解的問題,一個又一個在我心中迎刃而解,這個小鎮(zhèn),也慢慢地讓我心生敬畏和感激。
我加入平沙文學社后,有幸結識了許彩邦前輩。他總是面帶春風,長年愛穿對襟純色衣服。別看他是退休之人,卻像松柏一樣健朗。我覺得天氣很冷了,他還能腳穿涼鞋。他就像時光的留聲機,歲月的活字典,把平沙的點點滴滴都記在心中。他對我說,平沙鎮(zhèn)原來還是一片滄海,這里經(jīng)過十八個有志青年帶領七千多人圍海墾田,圍海筑堤,種甘蔗,慢慢才有如今的沃土桑田。他說,平沙農(nóng)場的場長和副場長,分別叫林智敏和李株園,原來這里的荒涼灘涂只有兩個村莊,一個叫“平塘”,一個叫“沙美”,這片新墾的平沙農(nóng)場,名字取自于兩個村莊的名字,由“平”和“沙”組成“平沙”。1955年5月13日,林智敏等十八個干部來到這里,平沙人是與潮水搶時間干活的“趕潮郎”,愚公移山、精衛(wèi)填海一樣日夜奮戰(zhàn),終于取得“平沙共造陸地約68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約9萬畝,建造海水養(yǎng)殖圍約4萬畝,合計筑堤約80公里”的好成績。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他們,便立起十八只展翅翱翔的大雁雕塑,雕塑的那個廣場也以他們進入平沙的日子被命名為“五一三”廣場。
許彩邦前輩,大家都喜歡叫他幫主。因為他總有著一種豪氣和俠肝義膽的精神風貌。他講起當年的歲月,總是五味雜陳,當年什么也沒有的荒灘,他們卻要赤手空拳地墾出良田,面對的不只是設施、工具的貧乏,還有蛇鼠蚊蠅的惡劣環(huán)境,瞬息萬變的臺風等惡劣天氣帶來的海水返撲倒灌,新筑的長堤被沖垮,那可是人們一筐泥一筐沙,用肩挑手提筑起的長堤!長堤沖垮了,人們又再筑起。當他給我看當年十八鴻雁之一的九十高齡的劉德忠老人家的照片時,只見劉德忠老人胸前掛著勛章,滿頭白發(fā)坐在竹椅上,我驀然起敬。他們,是時代精英,是真正值得我們敬重的英雄。我很想看看當年場長和副場長現(xiàn)在的照片,可惜沒有,我只看到他們年輕的兩張戴著軍帽的臉,雖是黑白照片,他們臉上洋溢的青春的微笑,一下子從歲月的深處向我走來,點亮我的眼睛,也點亮我心中的夢想。腳下,這是一片充滿甘蔗味兒的甜土地啊。他們的勤勞,讓這里在全國災荒年里也沒有因為饑餓而出現(xiàn)荒無人煙的凄涼,甚至還支援了貧困的外省。
由謝添導演拍攝的老電影《甜蜜的事業(yè)》,就拍于平沙的甘蔗地。老一輩人的青春身影,映在我的腦海里,平沙小鎮(zhèn)一點一點在我腦中豐盈起來。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熱愛。
甚至那些名不見經(jīng)傳的普通老百姓,當我認識到他們的敢拼敢斗的精神時,一股敬意也從我心底油然而生。
平沙鎮(zhèn)的孖髻山,上面種有許多松樹。早年,愛人讀到一本書中記載松針煮水喝能治療腸道病時,我和愛人就上山去尋書中所記的五葉松針。在采松針的過程中,我們看到半山腰有一個湯碗大的山泉坑,總有人們帶著水桶上來取水。一打聽,才知道這個山泉養(yǎng)育了山下好多人。從早上到下午傍晚,都有人上山取泉水。盡管山下有自來水廠,可人們還是愿意上山取泉水喝。我和愛人也好奇,也學著用塑料水桶取水回家煮來喝,真的沁甜爽口,比自來水口感好很多。為了爭到取水不久等的機會,上山的人總是盡量加快腳步,有的三步并作兩步。而我,用了吃奶的力氣,也往往爬不贏一些當?shù)氐闹欣夏耆?。記得其中有個六十多歲的阿婆,她精瘦精瘦的,走起山路像腳下生風,飛毛腿一樣,一會兒就超過我老遠,我還沒爬到泉坑,她又取水晃悠悠地帶著小跑挑著水下山了。阿婆頭發(fā)雖然花白,愛穿藍色系衣服。有次我在泉坑邊遇到她,就聊起天來。她說,她是多年鍛煉出來的,原來要在糖廠上班,又要養(yǎng)老人和小孩,必須加快手腳的速度,于是做什么都眼明手快了。她說話的聲音也鏗鏘有力。我真為自己年紀輕輕就弱不禁風的樣子而羞愧?;蛟S,她或她身邊的那些人們,才有資格說創(chuàng)造了生活品質(zhì)。
而今的平沙小鎮(zhèn)周圍,有游艇工業(yè)區(qū)、海泉灣休閑景區(qū)、臺農(nóng)創(chuàng)業(yè)園花卉果園景區(qū)、聚焦新材料的打印設備制造工廠、打造國際貨運碼頭等,公路也由泥路變成水泥路,再到硬化柏油路,成為了有先進醫(yī)療設備的三級人民醫(yī)院,有中小學、銀行、商場、菜市場等配套設施齊全的文明小鎮(zhèn)。新增的平沙廣場上歌舞齊歡,無不昭示著這里的人們生活的幸福和快樂。老人們總是慨嘆,自己生在了一個好國家,在他們的嘴里我感受到了“共產(chǎn)黨”三個字的溫度,愛,是溫暖的,深深地暖在心里。
記得小學課本里寫道:“吃水不忘挖井人?!笔前。宜芟硎艿降男腋I?,也是老一輩們一代接一代奮斗出來的。正如今天清晨,我突然發(fā)現(xiàn)廚房的一塊老姜上,長出一節(jié)挺拔緊裹的新綠姜芽,生命的接力賽一代接一代,才會滄海變桑田,舊貌換新顏。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雖然房貸和孩子上學的費用,讓我們時常覺得生活不容易,但比起他們,我真沒有資格傷春悲秋,害怕競爭和生活的壓力。
我相信,窗外的那些飛翔的鳥兒,也不是過去平沙的那些鳥兒,但誰能說,那里沒有當年那些鳥兒的后代呢?在它們聲聲起床催促聲下,我突然覺得鳥兒聲是甜的,空氣是甜的,這兒的土地是甜的,人心是甜的。于是我又精神抖擻,向腳下甜土地開始新一天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