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社交,相關的熱詞一個接一個,當“社恐”們還在努力回避陌生人的眼神,努力審視自身言行以免發(fā)生“社死”悲劇時,“社?!眳s幾乎在一夜之間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留下“社恐”們在原地瑟瑟發(fā)抖。
然而看過科普、學了攻略,關掉網(wǎng)頁、合上書后,身為“社恐”的自己依然更愿意與機器交流,而不是人。社交恐懼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自己又該怎么辦?
01
Q 老師您好!我可能就是大家所說的“社恐”吧,一直不敢和他人主動溝通,每當進入一個新環(huán)境,與陌生人的視線對上都會感到尷尬,即便內(nèi)心希望能結交新朋友。只有別人主動來認識我時,我才會出于禮貌和對方搭話,而且要等到慢慢熟悉一些后自己才能放松下來。我該怎么改變自己呢?
A 同學你好,其實你的表現(xiàn)并不是社交恐懼癥,而是一種害羞反應。害羞是一種人格特點,沒有好壞之分。一般我們在社交時或多或少都會感到害怕和焦慮,這是正常反應。所以害羞的同學不必給自己貼上錯誤的標簽哦!
“社恐”確實也會表現(xiàn)出害羞的特點,但害羞并非致病的原因,因為害羞的人在社交時對自己并沒有負面情緒和評價,而這種負面情緒和評價正是社交恐懼癥的本質(zhì)?;加猩缃豢謶职Y的人害怕自己會在社交中做出令人難堪的舉動,甚至有時就算意識到了恐懼是多余的,也仍會極力躲避社交場合,由此給自己的生活、學習造成了負面影響。
下面是社交恐懼癥的簡單識別方法與常見錯誤理解,一起來看看吧!
02
Q?老師,我發(fā)現(xiàn)自己越來越害怕社交了,說話時不敢看人,每次都會絞盡腦汁想該怎么說,還會在腦內(nèi)演練幾十遍。然而臨到頭了,話卻突然卡在嘴邊,說不出來。有時不看著對方,倒是可以說出來,但是聲音小到自己都聽不見。為什么會這樣?。课以撛趺锤淖兡??
A?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對社交感到恐懼,都是“心魔”在作祟——大腦里存在太多自動化的消極偏差思維了。認知偏差產(chǎn)生后,會讓我們被焦慮情緒控制,進入“惡性三循環(huán)”中?!皭盒匀h(huán)”不僅會讓我們越來越消極,還會強化負面的認知。不過,這個循環(huán)并非無法打破,今后你可以有意識地運用下面的這些技巧,幫助自己克服“心魔”。
03
Q?老師您好,我發(fā)現(xiàn)自己上課時,如果突然被點名回答問題,會難以抑制地聲音顫抖。其實明明可以好好回答的,但我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緊張。我也有在努力改變,比如先做深呼吸放松。但被點到名時依然會條件反射地緊張、發(fā)抖、呼吸急促和臉紅,不知道該怎么改變。
A 消極的情緒和壓力,往往是我們對待問題的看法和認知導致的。被點名回答問題,大部分同學不會過度緊張,而你的過度反應可能跟自己對此事的看法相關,比如覺得“回答不上來自己會很丟人”“害怕辜負老師的期待”等。所以關鍵在于找到那些不合理的想法并加以改正,這樣過度緊張的情況便會慢慢好轉。
面對過度的心理壓力和緊張情緒,我們可以采取一定的心理學技巧來調(diào)適,壓力接種訓練(SIT)就比較適用。SIT簡單易操作,可以在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下完成,也可以作為一種自助手段?,F(xiàn)在就讓我們開始行動吧!
●Step1:通過想象誘發(fā)真實的反應
想象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引發(fā)焦慮反應,比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如果想象比較困難,可以請同學配合進行角色扮演,誘發(fā)真實反映。
●Step2:利用數(shù)字量化評估自己的焦慮水平
根據(jù)自己的感受寫下一個數(shù)字,它代表你當前的焦慮水平??梢杂?分代表沒有焦慮,10分代表焦慮滿格。
●Step3:察覺引發(fā)焦慮的認知
在此情境下,自己產(chǎn)生的哪些認知引發(fā)了焦慮?將它們寫下來。如“我如果回答錯誤,會被同學們笑話”“我緊張發(fā)抖是我還沒有準備好”等。
●Step4:檢查并改正不合理的想法
如“回答錯誤可以讓我了解自己哪里沒有掌握好,并不是丟人的事情”“緊張發(fā)抖讓我更興奮,說明我準備好回答老師提的問題了”等。
●Step5:重新評估自己的焦慮水平
如果此時焦慮值有所降低,則說明問題得到了改善。
別忘了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勇于嘗試這些小技巧哦。比如上課主動回答問題,把“要我回答問題”變?yōu)椤拔乙卮饐栴}”。變被動為主動,能讓你獲得掌控感,減輕壓力,更多的嘗試也能讓你在心理上脫敏,逐漸緩解緊張感。
當然,如果上課回答問題對自己而言實在太難,我們也可以從更容易的情境入手。比如先和一位朋友交流問題,接著在一群朋友面前討論問題(如果覺得不適,可以深呼吸放松),再試試只在老師面前回答問題,最后嘗試上課回答問題。這樣循序漸進,能讓目標更容易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