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音
老咪最近迷上了各種軍事工程機械車輛。
“嘿,貝西姐姐,你快看看這些軍事工程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太酷了!尤其是這種軍用架橋車,幾十分鐘就可以搭建一座連坦克都可以行駛的橋。”老咪興奮地說著。
“這些鋼筋鐵骨的大家伙究竟是怎么做到這么快速地搭建出結實的橋的呢?”柯貝西提出了疑問。
“這個……如果用很多的鋼鐵,就會太重;但如果不用很多的鋼鐵,就會不結實。貝西姐姐,你提的問題還真是關鍵!”老咪沉思了一會兒,還是沒有答案。
博士爺爺捋了捋胡子,笑著提醒說:“在這種工程機械中,材料和結構可都很重要。如何做到用相同的材料,或者用更少的材料,卻能更加結實呢?”
“博士爺爺,別賣關子了,快告訴我們吧!”老咪急得直跳腳。
“好,今天我們就用最普通的材料——A4打印紙來建一座橋,連老咪這個胖熊貓都能過的橋哦!”
薄薄的紙真的能搭一座結實的橋嗎?趕快掃描二維碼,關注科普童話公眾號,前往神奇的科學實驗課中尋找答案吧!
實驗材料:
A4紙、膠水(膠棒、乳白膠)、剪刀、直尺、小刀。
折紙也能造衛(wèi)星?
在探索太空的最初階段,衛(wèi)星太陽能電池板的設計問題讓研究員們束手無策,直到一個大膽,又充滿傳奇色彩的設計出現(xiàn)……
太空電池計劃
航天離不開電力的供應。衛(wèi)星在離開地面之后,需要在太空進行大量的工作,而支持它工作的能源正是電能。
最初,美國航天局的研究員們通過計算,認為想要為衛(wèi)星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起碼需要直徑在25米左右的衛(wèi)星太陽能電池板。可如此大面積的太陽能電池板不僅重量極大,而且在升空時產(chǎn)生的空氣阻力也無法克服。
正當研究人員為研究太陽能電池板束手無策時,一位專家站了出來,他的名字叫羅伯特.朗。
愛折紙的羅伯特
羅伯特.朗是一位折紙專家,他認為,流傳于民間的折紙術正是可以破解太陽能板設計難題的關鍵。
羅伯特.朗的想法很新奇且很值得一試。在眾多研究員的努力下,一組特殊的太陽能電池陣列被制造了出來。該太陽能電池板是用新型的高科技材料制成的,并且具有高度可折疊性。吸收太陽能的整體部分可以折疊至直徑僅僅為2.7米的“壓縮版”。而當其受到電腦指令打開后,居然可以延展到25米寬的全尺寸,猶如孔雀開屏般神奇。
折疊太陽能電池板
通過對折疊太陽能電池板的一系列測試,研究員們徹底嘆服。它的重量不僅變輕了許多,而且在隨著衛(wèi)星升空時受到的阻力極小,相比以前來說輕便了許多。美國航天局還準備根據(jù)該折紙理論,創(chuàng)建一個可以產(chǎn)生250千瓦功率的太陽能電池板陣列,這可是如今國際空間站8個太陽能電池板總電量的3倍。
如今,折紙術已經(jīng)開始融入航天、醫(yī)藥等科學領域,從而進一步為人類造福。
紙橋面面觀
紙橋最初起源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是該校學生的一項科技活動。后來,由于紙橋“原理易懂、實踐性強、易于操作”的特點,許多著名大學都開展了各自的紙橋比賽,大學生們奇思妙想,建造出各種有趣、神奇的紙橋。一起來瞧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