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霞
教師要基于幼兒的立場,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促進幼兒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主動思考,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皮亞杰認為,幼兒在學習過程中起著主動作用,他們能積極地發(fā)現(xiàn)世界的意義并構建自己對世界的認識。
教師要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的內容,幫助幼兒通過各種方法獲取新的知識經(jīng)驗,豐富幼兒的認知與體驗,提高幼兒的理解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幼兒園的各種主題課程,激發(fā)幼兒探索周圍環(huán)境的熱情,鼓勵幼兒自主研究新奇的事物,給予幼兒及時的引導和充分的鼓勵,支持幼兒大膽嘗試、勇于創(chuàng)新。
以我園的主題課程《端午節(jié)》為例,介紹了教師開展主題課程的思考與實施途徑,以豐富幼兒的生活體驗,有針對性地引導幼兒積極參與趣味多彩的游戲活動,培養(yǎng)幼兒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能力,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
一是教師把控課堂的能力較弱。筆者發(fā)現(xiàn),在課程開展前,部分教師會提前預設課程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按部就班,根據(jù)教學大綱或是教案設計進行刻板教學,缺少自己的想法,課程內容老舊,無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部分教師的教學能力不足,無法抓住教學中的重難點,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的興趣愛好,不能有效地支持幼兒的探索行為,對幼兒缺乏針對性、具體化的課程指導,這不利于幼兒的深度學習。
二是幼兒的學習興趣不高。以我園為例,幼兒來自城鄉(xiāng)的不同地區(qū),他們生活的家庭環(huán)境與接受的家庭教育區(qū)別較大,家長配合力度也不同。據(jù)筆者觀察,部分幼兒的學習興趣不高,缺少主動學習的意識,需要教師正確的指導。同時,部分教師喜歡高控課堂,這不利于激發(fā)幼兒自主游戲、自主學習的熱情。幼兒參與游戲的意愿不強,他們的活動興趣不能延續(xù),這不利于主題活動的開展。
教師要從幼兒的立場出發(fā),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尊重幼兒活動的主體地位,支持幼兒自主學習、主動發(fā)展。以我園開展的《端午節(jié)》主題課程為例,教師要關注幼兒的生活,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引導幼兒在趣味多彩的系列活動中主動學習與探索,幫助幼兒體驗游戲的樂趣,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
(一)提綱挈領,把準主題課程切入點
端午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有效素材。在《端午節(jié)》主題課程中,為將同一個內容在大班、中班、小班三個年齡段的幼兒中同時開展,教師根據(jù)各年齡段的特征確立了不同的課程目標與內容。我園教師通過與幼兒談話、對幼兒家長做調查問卷等形式,充分了解了各年齡段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了幼兒的興趣愛好,深度挖掘了課程資源。
教師根據(jù)各年齡段幼兒的實際情況,從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和感興趣的話題入手,找準了課程的切入點,確立了《端午節(jié)》的課程目標。小班課程內容以聽端午習俗、看端午故事為切入點,教師幫助幼兒了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中班課程內容以聞粽香、品粽子為切入點,教師引導幼兒學會觀察事物的方法;大班課程內容以包粽子為切入點,教師邀請幼兒和家長一起采集粽葉、菖蒲、艾草等,以“粽葉飄香”為活動主題,引導幼兒深入理解課程內容,為主題課程后續(xù)的有效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靜觀默察,關注多元活動興趣點
幼兒在園一日活動的組織形式有集體活動、區(qū)域活動、談話活動、戶外活動等。我園一直在嘗試弱化集體活動的影響,鼓勵教師放手,給幼兒提供各種自主探索、自主體驗、自主發(fā)現(xiàn)的機會。但是教師如何“放手”,是“放任自由”還是“尊重放手”?筆者以三個案例,談談教師把控的尺度問題。
案例一:幼兒從家中帶來了艾草與菖蒲,教師表揚了他,肯定幼兒為大家?guī)砘顒硬牧系男袨?,然后把艾草和菖蒲掛在了門框上,這樣幼兒每天會走過時都會抬頭看看。
案例二:第二位教師對帶來艾草與菖蒲的幼兒進行了貼花獎勵,然后把材料放在科探區(qū),鼓勵所有幼兒去看一看、觀察一下新的材料。第一天,幼兒很高興去擺弄,他們的興趣很高;第二天,幼兒會看看、摸摸菖蒲,有些幼兒還會聞一聞艾葉;第三天,前來觀察的幼兒越來越少,部分幼兒還會看看、摸摸材料;第四天、第五天,幼兒把材料放在一邊,不再去關注這些材料。
案例三:早上,幾名幼兒和家人去菜場買來了艾草和菖蒲。第三位教師組織全班幼兒進行討論活動,讓幼兒商討材料的出處、材料的特點,引導幼兒了解掛菖蒲和艾草的原因。第一天,教師把菖蒲和艾草放入科探區(qū),鼓勵幼兒摸一摸、聞一聞;第二天,教師在科探區(qū)投放了放大鏡,鼓勵幼兒利用工具進一步觀察材料的細節(jié);第三天,教師在科探區(qū)投放了紙與筆,鼓勵幼兒大膽發(fā)揮想象,畫出自己心目中的艾草。第四天、第五天,教師指導幼兒通過曬、揉、搓、折、裝等方式,為幼兒持續(xù)開展制作香包的活動。
上述三個案例展現(xiàn)了我園教師的三種教學工作狀態(tài),案例一的教師站在成人的角度,以成人的眼光審視事物;案例二的教師是執(zhí)行任務式的教師,做事有頭無尾、沒有目標;案例三的教師心里時刻裝著幼兒,他們時刻關注幼兒的需求,及時為幼兒提供探究材料,引導幼兒收獲各種知識經(jīng)驗。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個性,觀察幼兒的需要,將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在教學實踐中改進自己的工作方式,不斷優(yōu)化教學內容,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支持幼兒主動學習、主動探索。
(三)慎終承始,積淀后續(xù)推進著力點
在《端午節(jié)》主題課程完成后,我園對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總結和反思,為下一次的課程實施提供參考并積累一定的經(jīng)驗。我園提倡教師要及時記錄課程內容的開展情況,根據(jù)幼兒游戲表現(xiàn),適當調整課程內容,探索適合幼兒發(fā)展的課程多元化實施的組織方法,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師的觀察能力和教學能力。在活動后,我園還以“端午”為主線,鼓勵教師主動開展課程審議活動,促進教師積極思考,引導教師共同積淀課程經(jīng)驗,按照不同的活動主題,豐富我園節(jié)日課程的主題資料包。
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基于幼兒、關注幼兒、解讀幼兒,結合相關教育政策的要求,借助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對幼兒做出專業(yè)的判斷,把教師的“教”轉化為幼兒的“學”,一路追隨幼兒、支持幼兒、引領幼兒,在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同時,積累一些開展主題課程的方法。以《端午節(jié)》主題課程為例,筆者在本次活動中積累的經(jīng)驗如下。
一是營造環(huán)境,支持主題課程開展。在開展主題課程時,教師要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有準備的游戲環(huán)境,體現(xiàn)幼兒的活動軌跡。教師讓幼兒從家里帶來了精美的香囊、有趣的五毒服、五彩的兜蛋網(wǎng),和教師一起商量布置活動室的細節(jié),這極大地促進了幼兒審美能力、感知能力的發(fā)展。
二是豐富材料,支持幼兒深入學習。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支持幼兒進行深入學習,推進主題課程的發(fā)展,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游戲材料,激發(fā)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促進幼兒主動學習、自主發(fā)展。同時,教師要關注幼兒間的差異,及時調整自身的支持行為,增加低結構材料的種類,鼓勵幼兒相互合作、互幫互助,增強幼兒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三是觀察介入,促進師幼有效互動。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時刻觀察幼兒,調整活動的內容與支持的方式,與幼兒進行有效的互動。例如,中三班的5名幼兒本想搭建一艘能坐下5人的龍舟,但是教室里的建構區(qū)空間有限,不能滿足幼兒的活動需要。于是,教師帶幼兒來到了園區(qū)寬敞的大廳,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材料進行搭建活動。這有利于激發(fā)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
總而言之,幼兒園課程改革的目的是提升課程的質量,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教師要了解幼兒的實際生活,關注幼兒、關注生活、關注游戲,滿足幼兒的發(fā)展需要,積極探究支持幼兒主動學習的有效方法,在活動中及時反思自身的教育行為,解決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遷移幼兒的學習經(jīng)驗、拓展幼兒區(qū)域游戲的空間,培養(yǎng)幼兒主動學習的意識,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者單位:溧陽市昆侖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