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聽說過清朝皇帝的避暑勝地“避暑山莊”,它位于古代的熱河省,也就是今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莊”最早是由康熙皇帝下令建造,經(jīng)過乾隆一朝不斷完善。但是避暑山莊僅僅是清朝皇帝用來避暑享樂的地方嗎?實際上它承載的歷史意義和影響更加需要重視。
避暑山莊為何而建,不妨先了解一下建造地的基本背景。熱河連接京津冀遼蒙,在康熙時是軍事要地。彼時,北方蒙古地區(qū)勢力蠢蠢欲動,康熙把目光投向了熱河。在承德,康熙干了兩件大事,一是修建木蘭圍場,方便練兵,也給敵人威懾;二是修建避暑山莊,方便北巡,推行綏靖政策??滴踯浻步允┑恼尾呗?,是造就避暑山莊的原因之一。
對康熙來說,避暑山莊有天然的政治功能。17世紀80年代,中俄爆發(fā)邊境紛爭。1689年,清朝官員就是在避暑山莊將《尼布楚條約》簽訂明細告知康熙帝??梢?,避暑山莊是康熙處理軍國大事之地??滴踔?,清帝便把避暑山莊當成了處理政事的第二紫禁城。
康熙帝建造避暑山莊時做了長遠的打算。彼時,滿漢關系尚未十分和諧,邊境也不安定,康熙試圖不斷完善避暑山莊,讓其成為文化大觀園,增強各方依附感。具體說來,一是吸收了漢人的園林文化,運用漢人的園林技法去構造避暑山莊的景觀。二是修建了獨具各民族特色的“外八廟”,如溥仁寺是蒙古貴族慶賀康熙壽誕而建,有些安撫蒙古的味道;安遠廟是仿新疆建筑而建,所以清人也把它稱作伊犁廟;普陀宗乘之廟與布達拉宮十分相似,極具西藏特色。僅僅幾座建筑,就已經(jīng)隱藏著蒙古族、維族、藏族等文化習俗的影子,可見康熙期盼民族團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