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偉廣, 朱麗萍, 秦鑫培, 于建清
(國家海洋標準計量中心,天津 300112)
海氣界面觀測浮標是一套以海氣界面熱通量和動量通量為監(jiān)測目標的綜合浮標系統(tǒng)[1],此系統(tǒng)可實時獲取海面上約3 m高度的氣溫、氣壓等氣象參數(shù),同時還可測量海表面下水溫、波浪等水文參數(shù),實現(xiàn)海氣界面氣象和水文參數(shù)的同步觀測。
目前,國外已開展的海氣浮標陣列主要有3大陣列[2]:熱帶太平洋浮標觀測陣列(tropical atmos-phere ocean,TAO)、大西洋預報與研究觀測浮標陣列(prediction and research moored array in the tropical tlantic,PIRATA)和熱帶印度洋浮標陣列(research moored array for african-asian-australian monsoon anal-ysis and prediction,RAMA),國內外技術人員開展浮標整機檢定校準研究,大都是定期更換分體傳感器,均未考慮整體計量檢定校準技術。在國內,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等機構陸續(xù)開展的海氣浮標計量校準工作,多是組裝前對多個類型、不同參數(shù)傳感器分體獨立檢定校準,整機組裝完畢布放入海后,幾乎不再進行校準工作。目前,海氣浮標整機檢定校準均未采用現(xiàn)場原位校準,尋找海氣界面觀測浮標現(xiàn)場原位校準新技術,確保其測量數(shù)據準確可信是當前研究的重點。
海氣浮標量值傳遞研究人員綜合考慮現(xiàn)場校準技術難度、浮標回收費用成本等因素,選配校準船只前往浮標所在海域進行校準工作,提出一種現(xiàn)場原位校準技術。
校準海氣界面觀測浮標就是對浮標搭載的各種傳感器進行計量檢測[3]。海氣浮標配備氣象傳感器,采集海面上的氣象數(shù)據,同時還裝配水文傳感器,測量海表面下水文數(shù)據。
因為觀測參數(shù)類型不同,所以校準項目分為兩部分:氣象參數(shù)和水文參數(shù)。
在海氣浮標工作海域,布放一套裝配全部校準參數(shù)標準器具的標準浮標船[4](含1臺準確度較高的波浪騎士浮標),海氣浮標和標準浮標船獨立工作,聯(lián)合觀測[5]。
氣象參數(shù)共6項:氣溫、氣壓、風速、風向、相對濕度和太陽輻射度,海氣浮標選配生產單位有: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魯儀所)、國家海洋技術中心(技術中心)和錦州陽光氣象公司(錦州陽光)產品;標準浮標船配備芬蘭VAISALA、美國HACH、美國EPPLEY的儀器。相關設備信息如表1所示。
水文參數(shù)共4項:水溫、波浪、流速、流向,海氣浮標裝配生產單位有:魯儀所、技術中心產品,標準浮標船配備美國Sea-bird、荷蘭DATAWELL、挪威Aanderaa的儀器。相關設備如表2所示。
表1 氣象參數(shù)標準器和被校儀器信息Tab.1 Meteorological standard and calibrated instruments
表2 水文參數(shù)標準器和被校儀器信息Tab.2 Hydrological standard and calibrated instruments
2019-07-09至2019-09-30對布放在某島北部國家淺海海洋綜合試驗場內的海氣界面觀測浮標(經度N:37.5822356,緯度E:122.0766592)進行現(xiàn)場原位校準技術研究。海氣浮標和標準浮標船上搭載傳感器主要位置如圖1所示。
圖1 海氣界面觀測浮標和標準浮標船F(xiàn)ig.1 Air-sea interface observation buoy and standard ship
具體校準過程如下:
首先,對擬校準的、已布放在海洋綜合試驗場海域內的海氣浮標工作性能進行評測,研判已搭載的傳感器類型、測量范圍、精度等信息[6],對標準浮標船進行標準器選配、安裝和性能調試,做到校準參數(shù)種類全覆蓋、測量范圍全滿足。然后,在距離海氣浮標300 m遠海域,研究人員布放一套標準浮標船(含波浪騎士浮標),確保海氣浮標和標準浮標船水文氣象環(huán)境一致無差別。經過81天同步聯(lián)合觀測后,回收標準浮標船。最后,對兩套系統(tǒng)分別獲得的水文和氣象數(shù)據分析處理,評測測量誤差[7],評判是否滿足國家技術規(guī)范要求。
海氣界面觀測浮標校準過程耗時較長、數(shù)據量較大,為便于分析,校準數(shù)據結果分析也分為兩個部分:氣象參數(shù)和水文參數(shù)。
海試期間由于受到超強臺風“利奇馬”影響,6項參數(shù)測量數(shù)據區(qū)間較大,實際測量結果如下:
氣溫校準過程中,變化范圍是18.9~28.1℃,最大示值誤差絕對值是0.2 ℃;氣壓校準過程中,變化范圍是920.1~1 028.8 hPa,最大示值誤差絕對值是0.3 hPa;風速校準過程中,變化范圍是3.5~26.3 m/s,最大示值誤差絕對值是 0.3 m/s;風向參數(shù)測量范圍均是0°~360°,本實驗中最大示值誤差絕對值是5.0°;相對濕度校準過程中,變化范圍是(65~99)%RH,最大示值誤差絕對值是4%RH;太陽輻射度校準過程中,變化范圍是0~956 W/m2,最大示值誤差絕對值是28 W/m2。海試結果顯示,氣象參數(shù)滿足《海濱觀測規(guī)范》[8]和《氣象觀測規(guī)范》[9]技術性能要求。
部分試驗數(shù)據如表3~表8所示。
表3 氣溫校準數(shù)據和示值誤差Tab.3 Partial test data of air temperature ℃
表4 氣壓校準數(shù)據和示值誤差Tab.4 Partial test data of air pressure hPa
表5 風速校準數(shù)據和示值誤差Tab.5 Partial test data of wind speed m/s
表6 風向校準數(shù)據和示值誤差Tab.6 Partial test data of wind direction (°)
對于水文參數(shù)水溫、波浪、流速和流向的校準,均采用標準浮標船裝配技術性能較高的標準器方式,采用感溫迅速且精度較高的鉑電阻水溫探頭,同時配備波浪觀測領域技術性能極其優(yōu)異的波浪騎士MKⅢ浮標[10],并且搭載國際通用的挪威Aanderaa海流計[11],從儀器源頭確保標準數(shù)據準確可靠,校準結果真實可信[12]。
表7 相對濕度校準數(shù)據和示值誤差
表8 太陽輻射度校準數(shù)據和示值誤差Tab.8 Partial test data of solar radiance W/m2
海試校準數(shù)據結果如下:
水溫變化范圍是18.9~26.9 ℃,最大示值誤差絕對值是0.8 ℃;波浪場有波高、波周期和波向三個分量[13],波高變化范圍是0.3~3.2 m,最大示值誤差絕對值是0.20 m;波周期變化范圍是2.3~6.9 s,最大示值誤差絕對值是0.3 s;波向變化范圍是0°~360°,最大示值誤差絕對值是10°;流場也是矢量場,分為流速和流向兩個參數(shù)[14],流速校準時,海氣浮標和校準船每30 min測量一次流速值,流速變化范圍是0.08~0.59m/s,最大示值誤差絕對值是0.05 m/s,流向變化范圍是0°~360°,最大示值誤差絕對值是4°,數(shù)據結果滿足《海濱觀測規(guī)范》要求[15],基本達到陸地實驗室校準水平。
水文參數(shù)校準試驗部分數(shù)據如表9~表14所示。
表9 水溫校準數(shù)據和示值誤差Tab.9 Partial test data of water temperature ℃
表10 波高校準數(shù)據和示值誤差Tab.10 Partial test data of wave height m
表11 波周期校準數(shù)據和示值誤差Tab.11 Partial test data of wave period s
表12 波向校準數(shù)據和示值誤差Tab.12 Partial test data of wave direction (°)
表13 流場流速校準數(shù)據和示值誤差Tab.13 Partial test data of flow rate m/s
表14 流場流向校準數(shù)據和示值誤差Tab.14 Partial test data of flow direction (°)
從表9~表14可以看出,當天海況較差,標準浮標船姿態(tài)運動較大,對海流測量造成一定影響[16],但是經過后期數(shù)據處理,可得兩套觀測系統(tǒng)的流速、流向值一致性較好,能夠反映該試驗場海域往復流特點。
分析實驗數(shù)據可知,與海洋氣象參數(shù)現(xiàn)場校準技術一樣,水文參數(shù)現(xiàn)場校準技術滿足量值傳遞技術規(guī)范要求。
研究人員依托國家淺海海洋綜合試驗場專業(yè)設備,進行海氣界面觀測浮標計量校準技術研究。經過一段時間現(xiàn)場海試,數(shù)據結果顯示基本達到陸地實驗室校準水平,技術性能滿足《海濱觀測規(guī)范》和《氣象觀測規(guī)范》要求,技術可行。
提出一種海氣浮標量值傳遞方法,改變以往只能單個參數(shù)、耗時費力的固有校準模式,可在海氣浮標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較好地實現(xiàn)氣象和水文參數(shù)的現(xiàn)場原位校準,確保其測量數(shù)據可以準確量值溯源,數(shù)據準確可靠,為海氣浮標量值溯源提供了一種新的有效途徑。
后續(xù)工作可以增加海試時長,獲取更多試驗數(shù)據,提高技術成熟度,早日形成規(guī)范化技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