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北西廂弦索譜》版本考

      2021-01-23 07:32:56
      中國音樂 2021年1期
      關(guān)鍵詞:卷上工尺西廂

      一、《北西廂弦索譜》作者考辨

      《北西廂弦索譜》之作者,“國圖本”署“西湖音叟沈遠子曠父校輯”③王力:《王力古漢語詞典》,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第676頁?!案浮弊?,音“fǔ”,意為“對男子的美稱,多用于人的字”。,而“京大本”中,并未注明作者。據(jù)陳蕾士猜測,“京大本”之所以未注明校輯者沈遠之名,蓋因此譜在當(dāng)時已風(fēng)行,世人皆知沈遠,故未署名。④張世彬:《沈遠〈北西廂弦索譜〉簡譜》“序i”,香港:香港中文大學(xué)出版社,1981年。因流傳于今之沈遠著作中,僅有《北西廂弦索譜》一書,故而現(xiàn)今對沈遠的了解僅僅停留于“浙江秀水(鴛水)人,生活年代為明末清初”這一階段。筆者通過材料搜集,對沈遠的事跡進行補充,主要從其籍貫、友人查繼佐視角兩方面進行介紹。

      (一)關(guān)于沈遠的籍貫

      “國圖本”中沈遠自序“小引”明確指明,其為“鴛水音叟今作西湖友”,當(dāng)為“鴛水”人。而在楊蔭瀏等人著作中,卻指其為“秀水”人。個中理由,無人指出。

      “秀水”一名,明萬歷年間《秀水縣志》載:“秀水,古檇李之地,故屬吳… …秦分郡,屬會稽,為長水縣,即今嘉興郡。地舊志載,郡郭外有秀水?!雹荩勖鳎堇钆嗟刃蕖ⅫS洪憲等撰:《秀水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第17頁。這說明,“秀水”有兩種指代,其一為地域性名稱,其二為特指名為“秀水”之河流。在《秀水縣志》的序中,作者指出:“余邑以秀水名,乃在吳西南垂,而肘幾枕于越,前代沿革不概見。入我朝至章皇帝四年,禾郡揃剽分為七邑,始割嘉興之半為秀水。”⑥同注⑤,序。這明確告知,“秀水”至少在洪武四年(1371年)后,已從當(dāng)時的嘉興縣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區(qū)縣。

      在“國圖本”中,有列“鑒訂同社姓氏”十六人次,且附有籍貫,均屬浙江省嘉興縣周邊區(qū)域人氏,如錢塘、杭州、華亭(古松江)、嘉興等。由此不難判斷出,沈遠的社交范圍是以嘉興為中心的,而秀水正處于嘉興近郊。這便極大地增加了沈遠為浙江秀水人這一推斷的可能性,那么,“鴛水”又做何解?

      筆者查閱《嘉興府志》,其秀水縣境內(nèi)山川部分,載有“鴛鴦湖”一則,曰:“檇李,澤國也。東南皆陂湖,而南湖尤大,計百有二十頃… …其禽則鸝鹥舂鋤,鵁鶄洿澤而多鴛鴦,故名鴛鴦湖… …今以其居于南方,又謂之南湖。”⑦[清]許瑤光:《嘉興府志》卷十二,光緒四年刻本,1877年,第16頁。蘇東坡在《至秀州贈錢端公安道并寄其弟惠山山人》中寫道:“鴛鴦湖邊月如水,孤舟夜傍鴛鴦起。”說明此處在北宋時已聞名遐邇。鴛鴦湖時有簡稱“鴛湖”,如與明末清初名士查繼佐合著《九宮譜定》之“鴛湖逸者”,又如名為“鴛湖曲”“鴛湖棹歌”之詩詞體裁。是否沈遠之號“鴛水音叟”所指即為“鴛湖”?

      筆者搜集資料過程中,注意到《鴛水聯(lián)吟社研究》一文,其中介紹到:“鴛水聯(lián)吟社是清代道光年間活躍于嘉興鴛鴦湖畔的一個文學(xué)社團,歷時三年,并有社集《鴛水聯(lián)吟集》行世。鴛社有成員173名之多,大多為嘉興府籍士人,其次為蘇州府籍,此外杭州府、湖州府等也有少量分布?!雹嗤踔緞偅骸而x水聯(lián)吟社研究》,2013年蘇州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中文提要。這就足以證明,鴛鴦湖、鴛湖、鴛水三者,其實同指一處,即浙江嘉興秀水縣。也就是說,沈遠所號“鴛水音叟”,即為“秀水音叟”。故而,說沈遠為“秀水人”或“鴛水人”都不無過錯。

      (二)查繼佐與沈遠

      在“國圖本”與“京大本”中,都署有“查繼佐伊璜氏鑒定”,這是兩種版本在著者信息方面唯一共同點,可見查繼佐對于此書不可替代之意義。且查繼佐不同于沈遠,查氏為名士,相較于沈遠,留存于世之著作、筆記甚多。筆者查閱查氏相關(guān)材料,得出了幾則有助于我們更深入了解沈遠其人的材料。

      查繼佐,原名繼佑,字伊璜,浙江海寧人氏,生于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卒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⑨查氏生平信息所據(jù)者為《清史稿·查繼佐列傳》《査繼佐年譜》《罪惟錄》,其生卒年學(xué)界有多種說法,如前文楊蔭瀏認為其卒于康熙十六年。。明末清初著名學(xué)者,在史學(xué)、曲學(xué)方面著有《罪惟錄》《九宮譜定》等。性耽音律,曾組織專門“女樂”,號稱“十些班”,享譽江南;工于書畫,所題或署釣史、釣玉。又因其所居近東山,故人稱東山先生。

      首先,筆者認為,在“國圖本”第一篇未署名,或因年代久遠而損毀署名之序文,為查繼佐之手書。理由有三,其一:從筆跡上看,查繼佐存世之書法作品不多,但在可搜集到的手書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一份查繼佐書札。(見圖1)⑩此圖來源于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1999年春季拍賣會古籍善本部分,拍賣品名稱為“清初查繼佐、笪重光、陳奕禧三家書札”,筆者截取屬查繼佐部分。http://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01240034/,2020年3月1日。

      圖1 查繼佐書札

      在這份書札中,有“矣”“問”等幾字可以與“國圖本”序文相比較,尤其書札中,明確提到“子曠”二字,筆者列表如下:(見表1)

      表1 查繼佐書札與“國圖本”序言筆跡對比表

      從這種筆跡對比來看,“國圖本”中序文為查繼佐手書之作的可能性是相當(dāng)大的。誠然可以說,此乃筆者的主觀推斷,但是另有旁證亦可將此序文作者指向查繼佐。

      其二:從行文風(fēng)格上看,查繼佐在《九宮譜定》序中,討論到口耳之間關(guān)系時,有這樣的表述:“且聲音之道,總□□□出其口,又入其耳,而勞逸殊耳口,求之愈刻,則口之應(yīng)之益宜工,耳之享之不厭多,而口之給之又妙于獨,所以舊譜乃貴新聲?!?[清]查繼佐:《九宮譜定》,清金閶綠蔭堂刻本,序。(因原刻本多出模糊,故引用時,不可讀之字以“□”示之。)在“國圖本”序文中亦有類似表述:“口為兼司,與耳對治,出諸此而入諸彼。夫兼司□□,而不見以為勞。天地之□,逸者逸之,勞者勞之,自然不可問也。顧口之所資□,而續(xù)以為口功?!?[清]沈遠、程清:《校定北西廂弦索譜》,順治十四年刻本,查繼佐序。這兩段文字,都論述了在音樂實踐中口與耳之間的“勞”與“逸”之間的關(guān)系。從行文風(fēng)格上看,有出自同一人之手可能。

      其三:“國圖本”著者信息為:東山釣史查繼佐伊璜氏鑒定、南屏逸史嚴恭天度氏參閱、西湖音叟沈遠子曠父校輯、白岳山人程清章玉氏參著、何全熺昌文、程家麟圣符同訂。而“國圖本”序文部分,嚴恭、程清、何全熺、沈遠俱有署名序文,獨缺查繼佐,這應(yīng)能旁證,未署名序文出自查繼佐之手。

      其次,從查繼佐門人劉振麟、周驤所撰《東山外紀》?《查繼佐年譜》作者沈起于《年譜》之末解釋道:年譜“舉(查氏)七十六年中之大者… …余詳《外紀》中”??梢姟稏|山外紀》所記諸事應(yīng)較可靠。和《九宮譜定》序中可以得知,沈遠在曲學(xué)方面的造詣較高。嚴恭在《北西廂弦索譜》序言中寫道:“夫(伊璜)先生,圣于曲者也。學(xué)貫天人,音達權(quán)輿,阮嗣宗以后一人,非近代所概見。”?[清]沈遠、程清:《校定北西廂弦索譜》,順治十四年刻本,嚴恭序。足見查繼佐在當(dāng)時曲人看來,地位是非常崇高的。而沈遠得到查繼佐怎樣的評價呢?《外紀》載:“如沈子曠、宋遂聲、宋彥兮、蔡令斐、汪受先、陳瑞初、徐秀之,諸音律皆臻至精,先生曰:‘此數(shù)子可以不負有口?!?[清]沈起、陳敬璋:《查繼佐年譜 查慎行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第123;128頁。查氏認為,以沈遠為代表的幾位友人,在音樂方面技藝甚精,“不負有口”的評價,更是強調(diào)了其在歌唱方面具有高水平的發(fā)揮。這在《九宮譜定》序中也有表述:“余友沈子曠、宋遂聲、宋彥兮相依數(shù)十年,子曠每有特解,而數(shù)子歌最工,又時時得從陸君揚、陳瑞初、汪異先、陳素如、蔡令斐,揚扼音調(diào),互有發(fā)明?!?[清]查繼佐:《九宮譜定》,清金閶綠蔭堂刻本,序?!跋嘁罃?shù)十年”表示查氏與沈遠等三人的交情久遠,而在他們的交流中,沈遠“每有特解”,這說明沈遠在查氏一眾友人中,對音樂或曲辭的理解具有獨特的見解。這也使得查氏對沈遠青睞有加,“與客沈子曠搜古調(diào),悟出原委,嗣有《北曲宮譜》?此《北曲宮譜》在書中未見其他表述,但查氏與沈遠俱參與之“北曲譜”,目前來看,僅有《北西廂弦索譜》。故筆者推測,此處《北曲宮譜》所指即為《北西廂弦索譜》。之刻”?[清]沈起、陳敬璋:《查繼佐年譜 查慎行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第123;128頁。。

      至此,筆者可以對沈遠作出以下判斷:沈遠,字子曠,號鴛水音叟,浙江秀水人。生活年代為明末清初,生卒年不詳。在曲學(xué)方面,得查繼佐指點,創(chuàng)作《北西廂弦索譜》;在歌唱方面,深得時人褒揚,是一位創(chuàng)作才能與演唱技能俱佳的音樂家。

      二、《北西廂弦索譜》版本比較

      現(xiàn)存兩種《北西廂弦索譜》分別藏于國家圖書館與日本京都大學(xué),筆者對這兩種譜本逐字逐句進行比對,發(fā)現(xiàn)二者的差異較大,于譜前信息而言,“國圖本”詳盡,而“京大本”僅存目錄;于譜本內(nèi)容而言,兩種版本的音高、節(jié)奏、記譜法方面存在不同之處。

      若要對“國圖本”與“京大本”進行比較,首先需明確的是二譜出版時間的先后。筆者認為,“國圖本”為“京大本”的母本,前者刊印時間早于后者。理由有三:其一,“國圖本”全稱《校定北西廂弦索譜》,“京大本”全稱《新鐫增定古本北西廂弦索譜》,從名稱上看,“京大本”之“新鐫”“增定”二詞,說明了其是在舊有譜本基礎(chǔ)上所刊刻。其二,據(jù)陳蕾士的考據(jù)意見:“之所以(京大本)未注明校輯者沈遠之名,蓋因此譜在當(dāng)時已風(fēng)行,世人皆知沈遠,故未署名?!?同注④。其三,“京大本”作者信息處寫有“東吳逸史袁于令籜庵氏參著”。袁于令乃東吳人士,其“逸史”之稱,則源于其被罷免荊州知府之后。據(jù)王琦《袁于令研究》中“袁于令年譜”所考,袁氏于順治十二年(1655年)年正式去職荊州知府,于順治十四年(1657年)返回蘇州老家。?王琦:《袁于令研究》,2006年華東師范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論文,第132頁。此后,方有“東吳逸史”之號,而“國圖本”于1657年已刊刻出版。有此三條,足可證明“京大本”的刊刻時間晚于“國圖本”。有了這一前提,后文凡論及二者區(qū)別時,皆以“國圖本”為母本,而“京大本”所不同之處皆以增、刪示之。

      (一)譜前信息

      “國圖本”譜前信息完整,總共有七部分內(nèi)容,按順序分別為:“序言”“凡例”(二十二條)、“鑒訂同社姓氏”“目錄”“弦徽字式”“宮調(diào)唱法”及“三弦子考源”?!熬┐蟊尽眲t僅有“目錄”一項。

      序言部分共包括查繼佐、程清、嚴恭、何全熺以及沈遠本人在內(nèi)所撰寫的五篇序文,其中既有對《北西廂弦索譜》的創(chuàng)作背景的介紹,亦不乏有對沈遠所作的一些評點。如何全熺評價沈遠道:“余偶從子曠沈師游,談以宮商,若進觀大海,而江河不足道矣?!?[清]沈遠、程清:《校定北西廂弦索譜》,順治十四年刻本,何全熺序。這五篇序文,交代了查繼佐、程清、嚴恭、何全熺與作者沈遠亦師亦友的關(guān)系,從中可以了解到很多沈遠本人的相關(guān)信息。在此譜背景材料極為稀少的情況下,顯得尤為重要。

      “凡例”包含了幾方面內(nèi)容:其一,介紹此譜中所用各類板式,如底板、慢板、正板、贈板等;其二,介紹譜中所用變體,如“又一體”“么”“么篇”等;其三,宮調(diào)唱法、曲牌的特殊使用;其四,工尺譜字與三弦演奏符號的使用;其五,音韻、襯字等格律內(nèi)容。

      “鑒訂同社姓氏”則羅列出了沈遠在創(chuàng)作《北西廂弦索譜》時所交流的人群,前文已有交代,此不贅述。

      目錄是“國圖本”與“京大本”在譜前信息方面唯一所共有的。二者區(qū)別唯有卷下第七出,“國圖本”書“報捷”而“京大本”書“捷報”,字面意思看來無差別。目錄的特點是,在每一出的名稱下皆書此出所使用宮調(diào),分為兩種情況:其一,一出僅用一宮調(diào),如卷上第一出【奇逢】為“仙呂宮”;其二,一出使用兩種以上宮調(diào),如卷上第二出【假寓】為“中呂宮附正宮、般涉調(diào)”。在目錄中,皆為二十出,但實際上可分為二十一出。因卷上第五出【寄書】又可分“寄書前”與“寄書后”兩部分,前為“仙呂宮”,后為“正宮附般涉調(diào)”,二者皆符合獨立一出。

      “弦徽字式”與“三弦子考源”這兩部分是《北西廂弦索譜》較之其他曲譜最具特色之處。此譜題名雖書“弦索”,但所指為“三弦”,即將“弦索”等同于“三弦”?!跋宜鳌边@一類樂器作為北曲的伴奏樂器,常被視為北曲的標(biāo)志性特征之一。但沈遠顯然并沒有將它作為一類樂器看待,僅以“三弦”作為代表。在“弦徽字式”中,沈遠介紹了此譜所用宮調(diào)的四種定弦方式,并與簫調(diào)對應(yīng)。以簫笛定調(diào)的做法常見于南曲,從此亦可推斷,沈遠深受南曲的影響。在“三弦子考源”中,沈遠認為三弦為古代樂器,其前身為方響與阮,在宋代以前為“五胡之樂器”。關(guān)于三弦的起源,學(xué)界多有探討,但沈遠這一表述未見有相同者。

      “宮調(diào)唱法”是延續(xù)元代燕南芝庵所著《唱論》中所提出的“宮調(diào)聲情說”所做的說明,沈遠在此部分沿用了芝庵的觀點,認為“宮調(diào)聲情”有其合理性,但可做靈活變動。

      總體而言,“國圖本”在譜前信息方面完整且對此譜中的關(guān)鍵信息做了必要的說明,為讀者能夠較為準(zhǔn)確閱讀譜中內(nèi)容提供了方便。而“京大本”譜前信息的缺失,則導(dǎo)致譜中出現(xiàn)一系列問題,如工尺譜字的錯誤使用,還使得后人在譯譜中出現(xiàn)偏差,這在張世彬所譯《北西廂弦索譜》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

      (二)譜本內(nèi)容

      兩種《北西廂弦索譜》,在譜本內(nèi)容上呈現(xiàn)出了許多不同之處,這體現(xiàn)了“京大本”的“新鐫”“增定”之意。筆者將兩種版本的不同之處歸納為兩類:一為增刪之處,主要包含了“京大本”對“國圖本”中節(jié)奏型、板、過文、演奏法等方面的增添刪減,其中尤以節(jié)奏型與板的增刪最為突出;二為音高改動,主要包括八度的置換以及改寫音高。

      1. 增刪之處

      “京大本”對于“國圖本”的增刪出于何種目的,現(xiàn)已不可考。筆者現(xiàn)分列增刪之處如下:

      (1)節(jié)奏型的增刪

      這里的“節(jié)奏型”指的是“國圖本”“凡例”中所言“三字一直于傍者,因贈字多,故疊以湊板。二字一直,乃一滾。不直者,乃慢一彈也”。所謂“三字一直”“二字一直”“不直”,在譜本中體現(xiàn)為在工尺譜字旁添加一豎線。如第一出【賞花時】:(見圖2)

      圖2 卷上第一出【賞花時】

      “因此上”三字乃贈字,字體小于正文,配以“工工”三音,右邊以一豎線將三音相連,此為“三字一直”。同理,“夫”字下配以“工工工”,后兩“工”為“二字一直”。“一滾”則是借用了古琴中“滾拂”的演奏手法,即手指向外連續(xù)彈奏兩音。從譜面上可看出,使用到“滾”之處,往往以兩個相同或相鄰的兩音,這與“滾”的實際使用是相一致的?!安恢薄眲t為一般工尺譜字,相對其他兩種,則是為“慢一彈”。

      “京大本”在這個方面,以刪減為主,尤其是在“過文”?“國圖本”中“凡例”言:注工尺等字于字上,乃過文,不必配音。所謂過文,實為兩句之間交接處,既不屬于譜字又不屬于曲文部分的小過門。如圖1-3中,“子母孤孀途路窮”一句前,有“工”二音,此為“過文”。處,刪減明顯。如卷上第一出:【賞花時】“子母孤孀途路窮”前、【混江龍】“才高難入俗人機”前、“空雕蟲刻篆”前等,“京大本”都將譜字旁豎線進行了刪減。此外,在非“過文”處,亦有刪減。如卷上第二出【朝天子】“好事兒從天降”中“天”、【哨遍】“你不合臨去也回頭望”中“望”等。除了刪減,增添或者說補錄節(jié)奏型亦存在。如卷上第一出【么】“萬般旖旎”中“旖旎”,“國圖本”作:工、工凡工,“京大本”增補為:工、工凡工。

      總體而言,在節(jié)奏型的增刪上,并不能體現(xiàn)“京大本”太多“新鐫”“增定”之意。因為根據(jù)上下文判斷,所有需要“一直”之處,字體均會作縮小處理。故而加與不加這一豎線,均不會影響譜本的正常閱讀。相較之,“國圖本”的“一直”使用得更加完備,而“京大本”則沒有在譜本中完整保留“一直”的記譜方法,時有時無。

      林石城在《工尺譜常識》中曾提出:“近四十年來,在工尺譜的直行式書寫中,除了點注板、眼符號和注意音字之間的距離與音字字體的大小外,還有在音字左側(cè)或右側(cè)加用縱線來幫助說明一拍內(nèi)各個音字的時值的… …最早見用這種記法的是《瀛洲古調(diào)》;后來在劉天華的作品中,就使用得更加完備了?!?林石城:《工尺譜常識》,北京:音樂出版社,1959年,第17-18頁。楊蔭瀏則認為這種在工尺音字的旁邊加用豎線,是用來表示需要加速唱奏?楊蔭瀏:《工尺譜淺說》,北京:音樂出版社,1962年,第29頁。。據(jù)此可推斷,《北西廂弦索譜》的二字、三字一直的方式,已具備以直線示意節(jié)奏的基本形態(tài),但其未被運用于同時期及之后的譜本中,如《太古傳宗》《納書楹曲譜》等,筆者將另行撰文論述相關(guān)內(nèi)容。

      (2)板的增刪

      對于中國古代曲譜而言,向來有“死板活腔”一說,即板為定數(shù),眼則無定。故而在曲譜中,往往只點板,不點眼?!都{書楹曲譜》“凡例”中言:“板眼中另有小眼,原為初學(xué)而設(shè)。在善歌者,自能生巧。若細細注明,轉(zhuǎn)覺束縛”?[清]葉堂:《納書楹曲譜》,《續(xù)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凡例。,其意在此?!侗蔽鲙宜髯V》中,遵從慣例,只點板。其中共有五種板的標(biāo)記,即,與晚其百余年出版的《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中“凡例”所示之五種板標(biāo)記完全一致。在《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中,這五種標(biāo)記分別表示“頭板”“襯板之頭板”“腰板”“襯板之腰板”“底板”。但在《北西廂弦索譜》“凡例”中,僅注明:“陽點,乃贈板也”,并未對其他板作說明。按照《九宮大成》“凡例”說明,“”為“襯板之頭板”,而“襯板”與“贈板”本為一物,所以此處“陽點”指的便是“”,后文簡稱“贈頭板”。在“京大本”中,以“、”(頭板)、“”(贈頭板)、及“-”(底板)的增刪最為明顯。

      1)頭板與贈頭板

      如卷上第一出【混江龍】“蠹魚般不出費鉆研”中“鉆”字,“國圖本”為“、工上乙乙乙”,“京大本”將其刪減為“工上乙乙乙”:(見圖3)

      圖3 “國圖本”(左)與“京大本”(右)卷上第一出【混江龍】片段比較?以下涉及兩種版本比較,均以左為“國圖本”,右為“京大本”。

      從這一例可以看到,“京大本”中“費鉆”兩字中僅在“費”字點板,一直延續(xù)到“研”字。從此曲前后來看,其點板位置均為四個(組)工尺譜字后,在“鉆”字處,理應(yīng)出現(xiàn)的頭板,“京大本”卻將其刪減了。

      又如卷下第六出【新水令】“慘離情半林黃葉”中,“國圖本”中“慘”字配以“六六六丁?按:“國圖本”此處“丁”旁有一豎線,疑為刻工誤刻。六六五六五”,“京大本”刪減為“六六六丁六六五六五”:(見圖4)

      在這一例中,頭板與贈頭板交替出現(xiàn),而“京大本”中“慘”字從前一個贈頭板后,一直延續(xù)到“離”均未出現(xiàn)板的標(biāo)記。理應(yīng)在“丁”處出現(xiàn)的贈頭板,“京大本”將其刪減了。

      圖4 卷下第六出【新水令】片段比較

      較之刪減,“京大本”在這一方面的增補則顯得更為合理。如卷上第三出【拙魯速】“您便似鐵石人”中“人”字,“國圖本”為“工 工 扌”,“京大本”將其增補為“工、工 扌”。“鐵石人”三字中,“鐵石”二字已盡一板,則“人”字需另起一板,“京大本”將其增補:(見圖5)

      圖5 卷上第三出【拙魯速】片段比較

      除增刪外,還有頭板與贈頭板互換的情況,如第四出【新水令】“香煙云蓋結(jié)”中“蓋”字,“國圖本”作:“上、上上四合合”,而“京大本”作:“上上上四合合”。

      這一片段中,頭板、贈頭板以交替反復(fù)出現(xiàn)的形式貫穿整曲,“京大本”在“蓋”字處將贈頭板改為頭板顯然是有誤,因其前后均為頭板;又如同一出中【駐馬聽】“見他時須看一個十分飽”句,“須”字處應(yīng)為贈頭板,“京大本”將其改為頭板。

      2)底板

      所謂“底板”,《九宮大成》里的解釋為:“即截板拍于音乍畢也?!?[清]周祥鈺、鄒金生等:《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續(xù)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凡例。楊蔭瀏與林石城二位先生則將其解釋為散板結(jié)束時之標(biāo)記?同注?,第7頁。同注?,第4頁。。在《北西廂弦索譜》中,“-”這一符號則與這兩種解釋均有不符之處。“截板拍于音乍畢”與“散板結(jié)束時之標(biāo)記”強調(diào)的是“停頓”“散板”,而在根據(jù)張世彬與楊蔭瀏二位先生的譯譜來看,“-”在《北西廂弦索譜》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則是“延續(xù)”之意,而表示“延續(xù)”的腰板符號,亦有“-”的標(biāo)記方式。且在譜中,除三首特意注明之“慢詞”?譜中“凡例”部分言:“書作‘慢詞’,不用諸板,正用底板”,即為散板。外,每一曲中均有點板。所以筆者在未能考究其意之前,先根據(jù)張、楊二位先生的意見,將“-”解釋為腰板。

      在“京大本”對“-”的增刪,常見于三弦演奏符號后。在《北西廂弦索譜》“凡例”中,記載有三種三弦演奏符號:“扌”(掃)、“卜”(分)、“丁”(打),這三種符號在譜本中使用得非常頻繁,而“-”往往會附加在其后出現(xiàn),所以這部分的增刪數(shù)量亦是較大。

      如卷上第三出【調(diào)笑令】“也不恁般撐”中“撐”,“國圖本”作:“合、合合 合 扌 -”,“京大本”將其刪減為:“合、合合 合 扌”:

      如上所示,“撐”字上點板于“合”,再加其后的“合合 合”,一板以內(nèi)拍數(shù)已盡,在“扌”處應(yīng)再次點板,“京大本”刪去了“-”,使得此處無板可依。

      同樣,“京大本”亦有對“國圖本”增補之處,如卷上第八出[紫花兒序]中“夢兒中的相逢”一句,“相逢”二字共用一板,于“逢”字第二個“工”處板盡,“扌”需另起一板,“京大本”在這里作出了正確的增補:(見圖6)

      圖6 卷上第八出【紫花兒序】片段比較

      總體而言,在點板部分,顯而易見的遺漏,“國圖本”較少,而基本上在“京大本”中已經(jīng)將其補充完整。同時,“國圖本”中依然存在很多錯誤在“京大本”中有所沿用,比如本應(yīng)交替使用的頭板、贈頭板連續(xù)出現(xiàn)(第四出【駐馬聽】“紗窗外定為… …”句)等。這使得我們對“京大本”的“新鐫”“增定”之意不免產(chǎn)生疑問。

      (3)過文及演奏法的增刪

      除以上兩種增刪較為突出外,另有過文及三弦演奏法的少量增刪,筆者亦將其列于下,以供參考。

      1)過文

      《北西廂弦索譜》“凡例”中言:“注工尺等字于字上,乃過文,不必配音”,在譜本中的體現(xiàn)則為:雖為工尺譜字,但從書寫上,它并未列于工尺譜中,而是書寫于曲文中。其作用是用于填補演唱的間隙,“凡例”中言“不必配音”,實際上體現(xiàn)出的是“不必配字”。如圖2卷上第一出【賞花時】中,“子母孤孀途路窮”前及“血淚灑杜鵑紅”前,分別有“工”“工工”列于曲文前。

      如卷下第二出【斗鵪鶉】中“忘食(餐)廢寢”?按:此處“國圖本”作“忘食廢寢”,“京大本”作“忘餐廢寢”。兩種版本中曲文差異極少,此處為其一。前,“國圖本”中,“忘”字上方有“尺尺”兩字,而“京大本”將其刪減:(見圖7)

      圖7 卷下第二出【斗鵪鶉】片段比較

      如上例所示,“著床”與“忘食(餐)”之間,若是少了“尺尺”,則“著”字處所點一板中將會缺少一拍。“京大本”將其刪減,卻并未進行添補。

      筆者認為,“過文”在《北西廂弦索譜》中是承擔(dān)著“過渡”的作用的,從全譜本看來,并無一處休止,凡曲停處必有過文相接。在兩種版本中,“國圖本”全本均有“過文”,并無遺漏之處。所以,“京大本”對于“過文”的刪減,應(yīng)該說是沒有必要的,有錯刪之嫌。

      2)演奏法

      前文提到,《北西廂弦索譜》“凡例”中展示了三種三弦演奏法,分別為“扌”(掃)、“卜”(分)、“丁”(打)。這種將樂器演奏法與工尺譜并記的形式是非常少見的,相近的《太古傳宗琵琶調(diào)西廂記》也僅是記錄工尺譜字而已。

      “京大本”中對演奏法的改動很少,筆者比對后,僅發(fā)現(xiàn)一處。第四出【斗鵪鶉】中“多情卻被無情惱”一句,其中“惱”字,“國圖本”作:“四、四四上 上 扌 -”,“京大本”將其刪減為“四、四四上 上”。

      在這里,“扌”是作為新的一板開始,“京大本”將其刪減后,“惱”字一板完成與后文“勞攘了一宵月兒”前“過文”間空出了一拍的位置,這與刪減“過文”一樣,使得曲中出現(xiàn)不必要的休止,且讓后曲無板可依。

      “京大本”對“國圖本”的增添刪減即如上文。體現(xiàn)的是:“京大本”并沒有展現(xiàn)太多“新鐫”“增定”之處,反而對“國圖本”原有合理之處進行刪減。在后文音高的改動中,則更能體現(xiàn)“京大本”的譜本不完整性及修改的不合理性。

      2. 音高改動

      《北西廂弦索譜》使用了共21個工尺譜字,分別為:低音六字,、 、、、、;平音十一字,、、合、四、一、上、尺、工、、六、五;高音四字,乙、、、。對于音高的改動,與這21個譜字有很大的關(guān)系,在譜本中體現(xiàn)出的是兩種形式,其一為對音高進行八度的置換,其二則是對音高的改寫。

      (1)八度置換

      在《北西廂弦索譜》所列工尺譜字中,本就存在八度的不同書寫方法,如-四-五,彼此間為八度關(guān)系,-四書寫上又相近,難免時有錯寫;且此譜本為三弦演奏譜,如若對三弦之定弦方法不甚了解,亦會錯將弦“外”之音寫入工尺譜中。這兩個方面在“京大本”的八度置換中均有體現(xiàn)。

      如卷上第三出【么篇】中,“亂紛紛落紅滿徑”的“滿”字,“國圖本”作:“、合四四四”,“京大本”將其改為:“、工合四四四”(見圖8)

      根據(jù)上例所示,“落紅滿徑”四字所配工尺,自“落”字后,音高均位于“上”之下,而“京大本”卻突然將一高八度的“工”置換進來,不符合演唱(奏)的習(xí)慣。在“凡例”中,“工”與其低八度的“”書寫極為相似,若解釋為刻工誤刻之,也未不可。

      圖8 卷上第三出【么篇】片段比較

      如果說上例為刻工之誤,那么另有一處是不能作此解的。卷上第五出(寄書后)【滾繡球(二)】?按:因本出有兩首【滾繡球】,此處筆者引第二首,故以(一)(二)區(qū)分。中,“戒刀頭近新來將鋼醮”的“醮”字,“國圖本”作:“合、”,“京大本”改為:合、工 工,將“凡”與“工”的八度均置換了。

      在卷上第二出【石榴花】一曲中,“止留下四海一空囊”的“四?!?,國圖本作:“合、尺上”,“京大本”則疑似根據(jù)音的走向,改為:“合、”。若是單看旋律進行,則“京大本”這樣級進下行是優(yōu)于“國圖本”中從“”到“尺”這種的七度大跳的。但是第二出所用“中呂宮”,其定弦最低音為“”,根本無法演奏“京大本”所改“”。所以,這是一個明顯的誤改。

      “京大本”對“國圖本”中個別音進行的這種八度置換,除了以上所列出來的問題外,仍有幾處置換是非常合理的。如卷上第四出【沉醉東風(fēng)】中“惟只愿存在的人間壽高”,“壽高”兩字“國圖本”作:“上上五”,“京大本”則改為:“五”?!皣鴪D本”中,“”后接“上上”,形成了一個九度的大跳,繼而又往上六度大跳。經(jīng)過“京大本”修改后,變成了一個下行級進的旋律進行,更符合演奏(唱)的習(xí)慣。又如卷上第八出【天凈沙】中“咭叮當(dāng)敲響簾櫳”,“敲”字“國圖本”作:“、尺”,“京大本”則改為“工工尺”,亦是一種以級進代替跳進的改動。

      綜合以上,“京大本”對“國圖本”的音高改動,在八度置換上體現(xiàn)出來三種問題,其一,疑似刻工不精所導(dǎo)致的書寫錯誤;其二,改寫者未能正確使用工尺譜字而造成音高認知出現(xiàn)偏差;其三,未能考慮到三弦定弦所帶來的局限性而造成錯誤。但不能否認的是,“京大本”仍然做出了一些正確的改動,使得旋律進行更為流暢。

      (2)音高改寫

      “京大本”所作的音高改寫,根據(jù)筆者統(tǒng)計分析,共有四種情況。這其中,既與樂曲的規(guī)律性有關(guān)(如五聲性),又與詞曲、音韻結(jié)合有關(guān)。此外,仍不乏有因刻工之誤而導(dǎo)致的不必要音高改動。

      其一,將“國圖本”中疊音的進行變?yōu)榧夁M,或級進變疊音;

      疊音與級進的更改是“京大本”對“國圖本”音高改動中最多的情況。如卷上第二出【二煞么】“臉兒淡淡妝”中,“淡淡”二字本就為疊字,在“國圖本”中,配以“五五六”,使得兩個“淡”字被明顯區(qū)分開來;而“京大本”中,將此處改為“五五五”,使得工尺與疊字在音韻與音高上保持統(tǒng)一,兩個相同的字使用兩個相同的音高,但這并不符合人們說話的方式。通常在讀到疊字詞時,會將后一個字作輕聲處理,音調(diào)亦會低于前一字。所以,在“淡淡”二字的處理上,“國圖本”可以說更優(yōu)于“京大本”所作的修改。

      又如卷上第七出【月上海棠】“而今煩惱猶閑可”句中,“煩”字“國圖本”作“工六”,“京大本”將其改為“工工”;“可”字“國圖本”作“工、工六五五五”,“京大本”改作“工、工工五五五”。這兩字都是將原本級進的旋律改為了疊音。當(dāng)然,也有“國圖本”用疊音,“京大本”將其改為級進的例子。如卷下第二出【小桃紅】“酸醋當(dāng)歸浸”中的“歸”字,“國圖本”作“上上上”,“京大本”改為“上上尺”。但相較于級進改疊音,則數(shù)量少許多。

      其二,為保持樂曲的五聲性;

      陳蕾士在《沈遠〈北西廂弦索譜〉簡譜》序中寫到:“《北西廂弦索譜》,既已標(biāo)明屬北,而又滿眼凡乙譜字,正符合北曲標(biāo)準(zhǔn)”?張世彬:《沈遠〈北西廂弦索譜〉簡譜》“序ii”,香港:香港中文大學(xué)出版社,1981年。。但在《北西廂弦索譜》中,不但有“滿眼凡乙”的北曲正宗,還有一些“不見凡乙”的典型南曲風(fēng)格。這也正是此譜被人詬病為“名北實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卷上第十出【普天樂】一曲中,體現(xiàn)的便是純粹的五聲性:(見圖9)

      圖9 卷上第十出【普天樂】

      在這一曲中,共有兩處出現(xiàn)了五聲以外的音,第一處是在“又把妝盒兒按”的“按”字,配以“一、四四合 合 扌 -”;第二處是末句“改變了朱顏”,出現(xiàn)了“”。總體而言,該曲仍然為五聲調(diào)式?!熬┐蟊尽庇诘谝惶帉ⅰ鞍础弊炙涔こ吒臑椋骸肮?、四四合 合 扌 -”,這樣一來,該曲就僅有末句出現(xiàn)五聲之外的偏音,使得其五聲性體現(xiàn)得更為明顯。

      其三,根據(jù)音韻改動音高;

      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尤其會注意到將音樂與唱詞的音韻結(jié)合起來,即為“依字行腔”?!熬┐蟊尽钡木幾胝唢@然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在所有的音高改動中,有一處體現(xiàn)得最為明顯。

      在卷下第二出【魯帶綿】中,有“口兒里慢沉吟”一句。其中“口兒里”在“國圖本”中配以“工 尺 工”;而“京大本”將其改為“工 六工”,筆者將兩種情況的音高走向與“口兒里”三字的音調(diào)走向,以圖形的方式對比繪制如下:(見圖10)

      圖10 “口兒里”三字音調(diào)與兩種版本音高比較圖

      顯然,“京大本”的改動更為符合“口兒里”三字的音韻。然而,在筆者整理后發(fā)現(xiàn),“京大本”這種修改僅有這一處,但也足以體現(xiàn)此編纂者具備這樣的專業(yè)修養(yǎng),非隨意改動。

      其四,疑似刻工誤改;

      這與前文所述八度置換中所存在的情況是一樣的。在“京大本”的音高改寫中,經(jīng)常將“國圖本”的“工”改為“上”或“”,其數(shù)量多達十余處。如卷上第六出【朝天子】“耽擱了人性命”中的“命”,卷下第一出【離亭宴帶歇拍煞】“拂墻花影動”中的“花”等。另外,還有將“五”改為“上”“工”,“工”改為“五一”?按:在上卷第十出【朝天子】“瘦的來是實難看”句,“實”字“國圖本”為“工、五五”,“京大本”改為“五一、五五”。在“京大本”中,“五一”兩譜字以疊寫的方式,卻并未添加豎線表示“二字一直”。且“五一”的旋律走向不合演唱(奏)的習(xí)慣,加之“五一”疊寫又與“工”相似。故而筆者將此例亦歸為刻工之誤。等情況。工尺譜字中,寫法相近的除八度外,還包括“上”“工”“五”三字。在當(dāng)時的出版條件下,書籍需要通過刻工之手將字刻于木板上,而刻工素質(zhì)有高低之分,且不一定懂得工尺的正確書寫。故而出現(xiàn)這種情況也就難以避免。

      3. 其他

      除以上增刪、改動之處外,“京大本”對于“國圖本”的一些明顯錯誤,亦進行了保留,未作修改。如卷下第八出【耍孩兒】“國圖本”排版無故留空,“京大本”同樣留空:(見圖11)

      圖11 卷下第八出【耍孩兒】片段對比

      又如卷下第三出【寄生草】,“忒稔色”的“色”,少頭板,“京大本”未增補;“身強”的“強”字,缺頭板標(biāo)記,兩譜均無。卷下第五出【端正好】中,“曉來誰染霜林醉”一句,“曉”字前一句“北雁南飛”的“飛”點為頭板,至“曉”字應(yīng)點贈頭板。然“國圖本”于“曉”字所配工尺“四”字處畫了一個小圓圈,應(yīng)是刻工在刻寫贈頭板時失誤所致,“京大本”亦從之:(見圖12)

      圖12 卷下第五出【端正好】片段對比

      此外還有將曲牌名錯寫處:如卷下第九出【天凈沙】曲牌,“國圖本”寫為【天凈紗】;卷下第七出【金菊香】寫成【金菊花】等。

      小 結(jié)

      《北西廂弦索譜》是浙江秀水人沈遠現(xiàn)可知留存于世的唯一一部著作,其出版于1657年,是現(xiàn)存可見最早的《西廂記》工尺譜?!侗蔽鲙宜髯V》現(xiàn)存兩種版本,其一藏于國家圖書館,以楷體書寫;其二藏于京都大學(xué)文學(xué)部,以宋體書寫。另有一曬藍本藏于南京圖書館,為國家圖書館版本復(fù)制件。

      從分析比較可知,兩種版本的區(qū)別較大,“京大本”因署《新鐫增定古本北西廂弦索譜》,加之其作者袁于令稱“東吳逸史”時已是1657年后,故“國圖本”應(yīng)為“京大本”之母本,而“京大本”在其母本中作出增刪,進行修改。

      從“京大本”的增刪看,增添處遠少于刪減處,且增添處往往較為合理。經(jīng)過分析后可以發(fā)現(xiàn),其并未以同一標(biāo)準(zhǔn)進行刪減,其刪減處并無明顯規(guī)律可循。從音高改動看,“京大本”的編纂者并非深通音律,熟知工尺之人。音高修改中,既有修改的音高,三弦根本無法演奏的錯誤出現(xiàn),又有保持五聲性、根據(jù)音韻修改等合理性因素出現(xiàn)。加之刻工技藝所導(dǎo)致的某些人為因素,使得“京大本”整體呈現(xiàn)出的質(zhì)量偏低,不符合書前所署“袁于令”在戲曲界之赫赫名聲。

      針對《北西廂弦索譜》的研究目前并不多見,而對現(xiàn)存的兩種版本進行比較則近于無。通過以上比較后可以發(fā)現(xiàn),“京大本”從質(zhì)量上看遜于“國圖本”,錯、疏漏處多見。但不可否認其中所作出的一些修改具有曲學(xué)與音樂學(xué)上的價值。綜合二者,我們可以盡可能地還原此譜原貌,為今后對于此譜的研究提供一個較為完善的譜本。

      猜你喜歡
      卷上工尺西廂
      回西廂
      都市(2023年6期)2023-12-28 07:55:52
      西廂故事
      寶藏(2021年3期)2021-12-03 22:55:22
      上海將造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工尺App” 以數(shù)字化為抓手助力工程管理增效
      上海建材(2021年2期)2021-01-11 20:00:12
      “西廂”瓷畫及其在歐洲的傳播與接受研究——兼論《西廂記》的早期西傳
      戲曲研究(2018年2期)2018-02-16 07:43:18
      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中國工尺譜集成》(第一輯10卷)
      放風(fēng)箏
      青年歌聲(2017年8期)2017-03-15 03:40:24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十二緣生祥瑞經(jīng)(卷上)》考釋
      西夏研究(2016年1期)2016-07-19 10:09:11
      卷上珠簾 不如你
      火花(2015年5期)2015-02-27 07:41:45
      LETTERS
      CHINA TODAY(2014年4期)2014-05-27 09:30:43
      優(yōu)化Windows7,讓系統(tǒng)運行更流暢
      云浮市| 新营市| 马公市| 焉耆| 伊金霍洛旗| 沁源县| 广南县| 噶尔县| 佛冈县| 平潭县| 当涂县| 新巴尔虎右旗| 曲阜市| 阿拉善盟| 鲁甸县| 汝阳县| 鹤庆县| 莱西市| 台南县| 正安县| 怀仁县| 峨眉山市| 柳林县| 光泽县| 旬阳县| 新沂市| 平南县| 连云港市| 囊谦县| 杭锦后旗| 增城市| 鲜城| 阿克| 衡南县| 黄龙县| 长乐市| 酉阳| 泗水县| 洛南县| 嘉义县| 讷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