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 冰
(淮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安徽淮北 235000)
目前,在小學階段美術課堂中的學生們對于單調的語言知識表現(xiàn)出非常厭倦,他們更喜歡直觀、生動且有趣的內容,所以多媒體的技術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媒體既可以有效地優(yōu)化美術課堂教學,使學生在課堂上活躍、積極發(fā)言,增加師生的互動,激發(fā)他們興趣的同時,也可以有效提高農村小學美術教學的效率,促進美術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美術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教育的重要路徑之一,應該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農村小學美術課被默認為語文、數(shù)學等的附屬學科,使美術課在農村學校得不到重視,甚至有的學校沒有專業(yè)美術老師,教學方式滯后,導致農村小學的學生對美術學習沒有興趣,把美術課教學推進了荒涼之地。這樣就在無形之中把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的最好階段錯失過去,也使素質教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難以全面實施。
由于地區(qū)經(jīng)濟的差異,農村學校的經(jīng)費資源與鄉(xiāng)鎮(zhèn)的學校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許多農村學校沒有配備專門的美術教室,學生還是在教室中進行美術學習,學校也沒有相關的美術公共設施,學生進行美術學習除了聽教師講授,并沒有其他的途徑去擴寬自己的藝術視野。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對學生進行美術教育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其次,在農村的學校,教師隊伍的建設也極度匱乏,一些教師不愿意去農村學校任教,尤其是剛畢業(yè)的年輕教師更希望留在城市學校任教,導致農村學校的美術教師通常是由語文、數(shù)學等任課教師兼職,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造成農村美術的教育質量大大降低。
當前,許多農村小學美術老師的教學仍然是采用口頭教學。利用一面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上完整學期的美術課,教學形式單一,學生在美術課堂上也只是拿著一支鉛筆和一個畫畫本子度完一學期,這樣的傳統(tǒng)教學無形之中泯滅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這樣的教學是受不到學生真心的歡迎。雖然有些學校配備了多媒體平臺,但大多數(shù)老師仍然不能有效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而是簡單的播放圖片,展示作業(yè)評價,還有一部分教師不愿意接受科學技術帶來的便利,直接忽略教學設備,不想用過多的時間、精力去了解電子設備,仍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上課,使這些昂貴的教學設備形同虛設。
在進行美術學習時,美術工具是必不可少的,但只要在農村小學美術的課堂上,學生經(jīng)常會有缺失畫筆、畫紙等的情況發(fā)生,導致教學情況不理想。一方面是老師經(jīng)常把美術課用來補習語文、數(shù)學等學科,而這些科目作業(yè)也過多,壓得學生沒有多余的精力去準備學具學習美術,久而久之,學生對于美術課的興趣就會慢慢消失,對于美術學習用具的準備也不重視,認為美術課可有可無。另一方面是學生家長不夠重視,認為只要考試成績好就可以了,對學生也是經(jīng)常灌輸只要成績好就行,學習畫畫、音樂對于以后沒有幫助,從而使學生想學習美術的愿望得不到滿足。[1]
農村小學美術教師通常是運用口頭進行教學,把需要展示的圖片自己手繪出展示給同學們看,但遇到比較抽象的知識,既不好表現(xiàn)出來,學生也聽不明白,所以教師一般會直接忽略,這樣導致學生很難真正理解美術知識。
在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進行聲情并茂的講解同時,根據(jù)學生要學習的知識,把畫面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有針對性地豐富學生的表象,讓學生直觀地進行感受,也給學生營造了一個身臨其境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直觀教學的情景中,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還能讓學生快速地獲取有效的美術信息。對于美術中一些抽象的知識,學生大都是從具體的經(jīng)驗中得到的,小學生的思維水平不高,只有通過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讓學生將抽象的知識利用具體形象思維來獲取,使學生對于美術知識的掌握變得更加清晰明白。
在農村美術教學中,由于長時間被語文、數(shù)學等課占據(jù),導致學生對于美術課堂產(chǎn)生厭學的心理。多媒體的有效運用,使美術課堂被極大地豐富起來,它里面包括了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讓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fā)他們潛在的學習積極性。雖然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使教師在進行備課的時間變得比以往更長,卻能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上獲得大量的知識信息,讓學生對于美術專業(yè)的知識有更深的了解。同時也使教師通過備課的這個過程,更加專注于教學內容,清楚地了解教學的重難點,使課堂整體的教學效果和質量也大大提高了。
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庇纱丝闯觯绻覀兿胱寣W生在美術課堂中“獲益”,就必須在課堂之始,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利用多媒體精心的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用其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結合當堂課的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們積極參與進去,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體會美術教學的樂趣。激發(fā)他們學習美術興趣的同時,為下面的教學內容設下鋪墊。
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三年級下冊美術教材中第十九課的《保護珍稀野生動物》一課進行教學時,在課堂開始,讓學生們介紹自己最喜歡哪種動物,它們都有什么樣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并互相交流各自的觀點,同時利用多媒體播放動物世界的錄像片,請他們通過觀看錄像片補充說明這些野生動物還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習性,引導學生們對于野生動物說說自己的想法,以此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通過這樣多媒體的導入,能夠引發(fā)學生們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產(chǎn)生強烈探究的欲望,把學生們帶入更廣泛的知識世界中去。
散發(fā)著藝術氣息的課堂才是一節(jié)好課的標準。這就需要學生通過大量的藝術圖像、語言、動畫、顏色等來刺激他們的藝術細胞。在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中,無論美術教師多么善于表達教學內容,學生也無法理解一些抽象的藝術知識,靠教師展示圖片,學生知曉的也是一知半解。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既有助于學生們了解生動新穎的圖片由靜態(tài)向動態(tài)的轉變,又有助于擴展他們的視野,這樣的課堂環(huán)境能讓學生們在美術課堂上真正地活躍起來,也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想象的空間。[2]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材中第14課的《夢幻的城堡》一文進行教學時,教師通過童話故事導入后,利用多媒體播放各種童話城堡的圖片甚至國外的相關影視資料,給學生進行欣賞,然后讓學生們想象假如自己建設一座城堡,會是什么樣子的,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給學生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盡情地構想出自己理想中的城堡。然后派出幾位代表,介紹他們想象中的城堡,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將自己的城堡加以完善,同時鼓勵學生可以打破城堡的常規(guī)建造特點,大膽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讓城堡變得更加美觀、新穎。利用多媒體這樣的教學,不僅擴寬了學生的視野,也讓學生們的想象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學生審美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在美術課堂中,它能夠幫助學生對美丑進行客觀的評價,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審美能力主要是通過美術創(chuàng)作的體驗來獲取的一種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美術課堂中,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不斷的滲透,將復雜的美術知識變得淺顯易懂,讓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理解美。農村小學美術的課堂教學中,師生進行有效的互動可以幫助教師及時地獲得學生學習的反饋,然后通過反饋做出調整,使課堂教學達到良好的效果。通過這樣的師生互動,讓學生的美術知識不斷積累,使他們審美能力在這樣的課堂情境中發(fā)生潛移默化的作用。[3]
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三年級下冊美術教材中第16課的《家鄉(xiāng)的橋和塔》美術課上,教師以學生身邊所認識的橋和塔的建筑作為切入點。首先讓學生通過回憶自己所見過和認識的橋進行交流和討論,然后學生列舉出自己身邊比較有特點的塔和橋,師生共同進行總結。然后播放多媒體,讓學生了解各種橋和塔的結構和造型,在欣賞圖片后再把自己所見所聞的橋給描繪下來,教師在指導學生繪畫的同時,引導學生體驗橋和塔的造型美。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學生能夠繪畫出更有特色的橋和塔,這實際上就是學生對橋和塔的審美欣賞與表達的一個過程。
多媒體技術在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在進行美術教學的同時,利用多媒體生動鮮明的畫面、大量的材料,使學生在學習時潛移默化地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尤其是在農村小學中,許多學生獲得學習的知識渠道匱乏,愛國主義的教育更加不盡人意。所以,我們在進行美術教學過程中,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的滲透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fā)他們的愛國之情。
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花很少的時間,認識中國各方面的發(fā)展歷程,以此產(chǎn)生愛國的情感。比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級下冊美術教材中第20課的《珍愛國寶—秦始皇陵及秦兵馬俑》一課中,教師讓學生在課前收集有關于兵馬俑的相關資料,并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分享,同時利用多媒體播放秦始皇兵馬俑的發(fā)掘歷史以及秦朝的相關歷史知識,讓學生們通過自己收集的資料和課堂上展示的歷史視頻資料開闊了視野,增長知識的同時,也讓學生們通過視頻的學習,了解古代勞動人們的智慧與勤勞,從內心對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由衷地感到自豪,進而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增加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由此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之情。
巧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是今后美術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的廣泛運用,是非常受歡迎的,它是一種符合現(xiàn)代化、效率較高的教育手段,可以幫助農村學校在教學的過程中,提高美術教育教學的質量。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我們要善于將多媒體與傳統(tǒng)的教學巧妙地結合起來進行教學,為學生們打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情境,開闊他們的藝術視野,促進他們全面的發(fā)展,樹立正確的三觀,同時也利用多媒體的技術讓農村小學美術課堂的最優(yōu)化得以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