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峰
2019年,停刊前的PDN 雜志封面
對于面臨各種新興媒體沖擊的攝影雜志,2020年1月29日傳來消息,持續(xù)40年的美國雜志PDN宣布停刊,其網(wǎng)站也不再繼續(xù)更新。這對于全球攝影愛好者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接下來,日本的老牌攝影雜志《朝日相機》在6月1日也宣布??T撾s志創(chuàng)辦于1926年4月,距今已有94年歷史。只能說今年新冠疫情造成的經(jīng)濟滑坡,加速了這個停刊決定。
當然這種新陳代謝屬于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我們也注意到一本新的攝影雜志《框架》(Frames)的創(chuàng)刊,“因為最優(yōu)秀的攝影在紙上”成為其宣傳語。這是一本一年4期、112頁銅版紙的雜志。這也讓我們看到仍然有一群人對于用紙質雜志呈現(xiàn)攝影作品充滿了信心,堅定地將這條路走下去。
2020年暴發(fā)的新冠疫情不可避免也成為攝影媒體關注的主題,而且隨著歐美疫情的二次暴發(fā),其影響也必然延續(xù)下去。
從《英國攝影雜志》2020年6月的專題關注記錄一線醫(yī)護的攝影師,到更多的媒體關注這次疫情給人帶來的心理變化,再到65期的GUP雜志進一步讓人們看到團結的重要性。
還有些攝影媒體會由此探討攝影本身,比如慶祝其150期發(fā)行的《奧地利國際相機》雜志就攝影和網(wǎng)絡的關系、攝影的局限等多方面引出思考。
圍繞新冠疫情的封城、隔離等措施相關,各家媒體都挖掘出相關的“關鍵詞”和關注點。比如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探討家庭和室內空間、探討被關閉的酒吧等公共空間的專題,讓人們重新重視與心靈的內在聯(lián)系。也因為行動受限,有媒體以“旅程”作為主題邀請攝影師們作出回應。
瑪格南圖片社網(wǎng)站、《攝影之眼》網(wǎng)站都關注到法國攝影師安托萬·達加塔(AntoineD'Agata)名為《病毒》(Virus)的攝影展和攝影集。在法國封城初期,他帶著熱力學裝置穿越巴黎,記錄這次疫情的暴發(fā),在他的鏡頭中巴黎成為一座奇怪的“劇院”。
同時隨著對于未來的不確定性和對于人類走向的思索,“未來”作為關鍵詞也多次出現(xiàn)在今年媒體介紹的攝影作品中,例如可以看到《212》雜志“未來的沖擊”主題。
《透明:小型相機作品1971-1979》,史蒂芬·肖爾
《透明:小型相機作品1971-1979》,史蒂芬·肖爾《紐約時報》官網(wǎng)發(fā)布保羅·弗斯科去世的新聞
在國際攝影媒體2020年回顧的攝影大師中,20世紀70年代美國“新彩色攝影”的代表性先驅人物之一史蒂芬·肖爾(Stephen Shore)的名字多次出現(xiàn)。IMA雜志在2020年夏季刊以他為專題進行重點回顧,Mack出版社在2020年3月出版《透明:小型相機作品1971-1979》(Transparencies:Small CameraWorks 1971–1979)。《華盛頓郵報》這樣評價這本書,“提供了一個令人著迷的視角,讓我們通過攝影最重要的從業(yè)者之一,了解美國攝影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Phaidon出版社在史蒂芬·肖爾的《美國表面》(AmericanSurfaces)系列發(fā)布近半個世紀后,2020年出版了《美國表面》的升級修訂版,包括了此前未發(fā)表的幾十張照片,同時增加了評論人、策展人泰茹·科萊(TejuCole)最新撰寫的文章,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觀看視角。
同時媒體也關注到和史蒂芬·肖爾齊名的威廉·埃格爾斯頓(WilliamEggleston)第一本著作《選舉之夜》的最新版,終于在2020年9月由史泰德出版社出版,讓更多人可以一睹風貌。書中照片來自40年前美國大選前夕,埃格爾斯頓從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的家到吉米·卡特的家鄉(xiāng)佐治亞州平原市的一次公路旅行。
《光圈》雜志在2020年夏季刊策劃了南·戈爾丁(NanGoldin)的專題,這位標志性的美國攝影師以其作品激發(fā)了其后的新一代攝影師創(chuàng)作自己的視覺日記。她的《性依賴敘事曲》從1986年由《光圈》刊發(fā)已經(jīng)過去34年。位于洛杉磯的Autre雜志,也在11期以長達35頁的篇幅探討她的生活和作品。
2020年2月至9月,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在紐約市展出多羅西亞·蘭格(DorotheaLange)50多年來第一次重要的個人展覽,她的攝影作品描繪了那些受大蕭條和當時社會經(jīng)濟動蕩影響的美國人。該展覽同樣得到了眾多國際攝影媒體的關注和報道。
《光圈》雜志介紹原住民攝影專題的內頁
2020年又有一些國際著名攝影家離我們遠去。其中,2020年11月9日因心臟病意外去世的法國攝影家布魯諾·巴貝(BrunoBarbey,1941-2020)也是瑪格南圖片社前主席,為中國攝影界所熟悉。從1973年跟隨法國總統(tǒng)喬治·蓬皮杜訪華,他成為第一個用彩色膠卷拍攝中國的攝影師,也從此開始記錄中國40多年。
另一位美國著名紀實攝影師保羅·弗斯科(PaulFusco,1930-2020)7月16日去世,以拍攝1968年羅伯特·肯尼迪葬禮火車沿途人群的RFK攝影集而聞名。從1973年到2020年去世,他一直是瑪格南圖片社成員。
此外,我們在2020年揮別了曾長期擔任《生活》雜志攝影師和編輯的約翰·洛恩加德(JohnLoengard,1934-2020)、《生活》雜志最后一批攝影師之一的比爾·雷(BillRay,1936-2020)、法國時尚攝影大師師弗蘭克·霍瓦特(FrankHorvat,1928-2020)、英國戰(zhàn)后社會紀實攝影的杰出代表克里斯·基利普(ChrisKillip,1946-2020)、拍攝種族隔離生活而聞名的南非攝影師桑圖·莫弗肯(SantuMofokeng,1956-2020)……感謝他們給這個世界留下的難忘影像作品,人們會因此記住他們。
《我們所有人:美國兩百年紀念肖像》,理查德·比文 著
《債務項目:跨越美國的99張肖像》,布里塔妮·鮑威爾 著
2020年美國的攝影媒體一方面會關注到曾經(jīng)美國“黃金歲月”的經(jīng)典照片,另一方面可以看到他們推介了一些最新出版的反映美國當代人面貌的肖像攝影集。
英國攝影家理查德·比文(RichardBeaven)帶來《我們所有人:美國兩百年紀念肖像》(AllofUs:PortraitsofanAmericanBicentennial),為了紀念2018年美國根特小鎮(zhèn)成立兩百周年,拍攝的小鎮(zhèn)居民,展現(xiàn)了當?shù)厝藗兊囊环N內在聯(lián)系。
《紐約客》關注到布里塔妮·鮑威爾(BrittanyM.Powell)2020年10月的最新攝影集《債務項目:跨越美國的99張肖像》(TheDebtProject:99PortraitsAcrossAmerica)。攝影師選取了眾多美國的負債者,并在他們家中進行拍攝,研究他們沉重負債背后的故事。在2020年這個時間節(jié)點出版,也引起諸多美國媒體關注。
9lives 雜志網(wǎng)站也推薦了法國攝影學院(Institutpour la photographie)。
《英國攝影雜志》網(wǎng)站介紹攝影師里弗爾·克勞雷(River Claure)探索新的當代安第斯文化。
對民族、性別和身份探索的攝影作品一直以來是攝影反思不可缺少的類別,我們可以看到2020年媒體仍然給予足夠的關注。從小在玻利維亞出生的攝影師里弗爾·克勞雷(RiverClaure)在出國以后對于自己血統(tǒng)文化思考和民族文化的探討,奧地利攝影師大衛(wèi)·烏佐楚科(DavidUzochukwu)通過數(shù)字后期將神話與富有表現(xiàn)力的動作融合,都是其中的代表。
《光圈》雜志也在2020年北美種族和文化沖突加劇的背景下,專門一期介紹有關原住民生活的攝影作品和攝影師,包括了一系列跨越不同代際的圖像?!恫┪镳^》(MUS?E)雜志則在第24期以“身份”為專題,發(fā)出“身份是我們從無到有創(chuàng)造出來的,還是我們所做一切的基礎”的提問。
Blind在線雜志聚焦到2020年西班牙KBr攝影中心的啟動,隸屬于馬德里的Mapfre基金會。2020年10月KBr中心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奧林匹克港區(qū)開張,占地15000平方英尺。
盡管存在科勒克塔尼亞攝影基金會(Foto Colectania),但是在西班牙還沒有一家主要的國際攝影中心。KBr來自溴化鉀的化學符號,是一種顯影劑。名稱的選擇傳遞出該中心希望成為國際知名攝影交流場所的愿景。
《英國攝影雜志》在2020年1月份介紹了近年兩所新的攝影博物館。一所是法國最新的專門從事攝影的公共機構法國攝影學院(Institutpourlaphotographie),坐落于里爾的一所前身為學校的建筑中,面積達到1500平方米,計劃2021年夏進行翻新工作。2020年10月30日因為新冠疫情再次關閉。
另一所是意大利的流明山岳攝影博物館(Lumen Museumof Mountain Photography),開設于白云石山脈中,地處海拔2275米的山頂,是為了紀念來自世界各地的山地攝影師的作品。這里前身是一所建立于1963年的纜車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