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適存
(河南警察學院 警體部,河南 鄭州 450046)
警察體能訓練是公安警務實戰(zhàn)化訓練的重要內容,為一線執(zhí)法執(zhí)勤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體能訓練與警務技能訓練一同組成實戰(zhàn)化訓練的一體兩翼[1]。公安部高度重視警察體能訓練,于2019 年 8 月印發(fā)《關于 2019 年至 2022 年開展全警實戰(zhàn)大練兵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2],要在全國公安機關部署全警實戰(zhàn)大練兵活動?!兑庖姟废逻_后,公安部有關部門為更好地落實大練兵效果,明確了訓練要求、訓練內容和考核體系[3-5]。因此警察開展體能訓練,要與軍隊、學校等擁有集中場地和時間的群體有所區(qū)分,根據公安工作實際開展。
遠程教育具有便捷、快速,能夠打破地域限制,減少學員和教師的奔波等優(yōu)勢,除直播課程外,也可以采用錄播課程,讓學員根據自身時間開展學習,課程的時間、地點限制較小。利用遠程教育的特點解決公安民警開展訓練的時間、場地限制,是現階段公安教育工作中可以嘗試的一個關鍵點,結合公安一線實際,開發(fā)適合一線民警的體能訓練模式,切實解決一線民警“亞健康”問題,成為公安體育工作者的重點工作。
警察體能是警察個體在執(zhí)法執(zhí)勤活動中,所要求具備的基本身體活動能力,可以被定義為:“人民警察受先天遺傳因素和后天訓練形成的相對獨立、多個層次、內部相對穩(wěn)定的系統(tǒng)結構,由身體形態(tài)、生理機能、外部環(huán)境適應、心理、智商、健康等部分構成的能力。”[6-7]警察的職業(yè)特點對于其體能有特殊的要求,而一線公安隊伍的體能訓練則有以下特點。
從近些年全國各個地市民警的測試結果來看,現在我國民警的體能整體水平還較低,測試不合格率較高。以河源市公安局為例,民警在體能測試中出現不達標率高達42.9%,而優(yōu)秀率僅為11.4%,不達標多且優(yōu)秀少,達標民警的成績主要集中在及格和良好上。在單個項目上,速度素質的不達標率為77.8%,耐力素質的不達標率為51.4%,是不合格比率最高的兩個項目[8]。這一現象在全國各個地區(qū)的公安隊伍中較為普遍。其中廣漢市公安局整體不達標率高達46.8%,整體體測水平相比河源市較差,同樣在耐力項目上不及格人數最高[9];烏魯木齊市公安局民警在體能測試表現上整體水平較低,速度和耐力素質表現較差,靈敏和柔韌素質表現尚可[10]。
警察體能在年齡劃分上以5年一個階段進行劃分,為25歲以下、26~30歲、31~35歲、36~40歲、41~45歲等,一般45歲以上樣本較少,這里不再過多探討。警察體能在年齡結構的分布上,呈現出較高相關,從25歲以下年齡段開始,各個項目成績隨年齡的增長呈現快速下降趨勢。在身體形態(tài)方面,體重指標與年齡呈正相關,基本上從25歲階段開始,每個年齡段體重都會增長;在身體素質方面,1 000 m/800 m跑、100 m跑、立定跳遠隨年齡增長下降趨勢明顯,與年齡呈高度負相關;力量、柔韌素質隨年齡增長下降趨勢不明顯,甚至還有個別年齡段隨年齡增長有回升[8-10]。
數據顯示,警察從26~30歲年齡段,體能水平就開始出現下降,從體重到各項身體素質,都出現了下降的趨勢。這一現象說明民警的體能下降情況開始呈現年輕化趨勢,從26歲就出現了。除下降趨勢開始過早外,其下降幅度也較大,青年民警的整體體能素質也出現不達標率較高的情況,在河源市公安局的測試中,26~30歲年齡段的青年民警不達標率為最高,從25歲以下到26~30歲階段,出現如此大幅度的體能下滑,這是公安教育工作者需要高度重視的[8-10]。
在警察體能的現狀中,有一個警種較為例外,就是特殊勤務警種,簡稱特警,特警由于其職能的特殊性,相比于其他警種,特警對于體能和警務技能要求更高,訓練時間更充裕,有其專門的訓練場地。特警在訓練手段上相比于其他警種較為多樣化,一般都會有器械、攀登、跑步、障礙等多種訓練手段,對于訓練也有專門的時間來進行,訓練條件較為充足[11]。
由于工作職能和訓練條件的不同,導致各警種之間差異較大,以特警為主的專職備勤處突的警種,由于其職能特點,擁有充足的時間和場地開展訓練,因此其體能訓練的水平較高,要求也相對一般警種較高。以派出所和刑警為主的專職辦案民警,則工作忙碌,自身精力和時間有限,無暇顧及訓練,因此體能訓練水平較低。
公安民警是和平時期犧牲最多的隊伍,在公安工作中,常常伴隨打斗、蹲點、抓捕等實戰(zhàn)行動,對民警的技能和身體素質有較高要求。而現在公安機關對于民警體能的考查,基本停留在完成體能考核的層面,在提高民警健康水平、實戰(zhàn)能力方面的認識還不夠,體能考核的內容雖然涉及面比較廣,但是內容較為單一,對民警的日常訓練參考價值不足[12]。開展民警體能訓練工作,要對民警體能的意義有著充分的重視,明確體能對實戰(zhàn)的作用,將體能訓練從應付考核轉變?yōu)閷崙?zhàn)化訓練,從思想觀念上提高對體能訓練的重視。
與特警相比,其他警種警察開展訓練的阻力在于時間和精力,特警作為專職巡邏處突的警種,其主要職能就是訓練技能、備勤值班,執(zhí)法執(zhí)勤任務較少,因此在平時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開展訓練。其他業(yè)務警種,尤其是刑警,由于自身執(zhí)法辦案任務繁重,時限嚴格,因此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訓練,導致參加工作后身體素質水平顯著下降,甚至出現諸多慢性病等健康問題[13],尤其是青年民警,參加工作后承擔了許多值夜班、蹲點等較為勞累的工作,消耗精力過多,致使工作后體能大幅下降。
開展體能訓練需要一定的場地和器材支撐,雖然現在已經開發(fā)出較多無器械的訓練手段,但是這些手段能夠達成的訓練效果比較有限,不能夠滿足多種需要。現階段大多數基層公安機關的訓練場地尚不能滿足訓練要求,派出所甚至分局一級的公安機關都很少有可用的場地開展訓練,制約了民警開展體能訓練工作,很多有訓練意向的民警也只能自行尋找場地訓練,這樣增加了民警訓練的困難,壓縮了訓練時間。
我國大部分公安機關對于民警的體能訓練并沒有專門設計訓練方式,大多按照訓練標準去進行,以跑、跳為主,主要目的也在于提高民警體能達標率,這類訓練的設計參考警察職業(yè)特征和執(zhí)法實戰(zhàn)較少,訓練效果難以應用到實戰(zhàn)中去?,F階段民警所采用的訓練大多以簡單動作重復訓練為主,此類訓練占用時間長且較為單調,這也使得民警對于體能訓練的積極性較低,缺乏參加訓練的主動性。
警察在訓練中缺少整段時間、場地受限,并不適宜開展集中線下訓練,而立足于網絡的遠程教育模式則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可行方法之一。遠程教育在線上進行,對于場地和時間的限制較少,一個教官可以同時對多個地區(qū)的民警進行訓練指導,這一模式下民警也能夠增加與教官的溝通,幫助教官根據民警需求設計訓練。本研究以在校學習的學警為實驗對象,對其進行16 w的在線體能訓練,并對訓練后身體素質進行研究,探究遠程教育模式是否在體能訓練中有效。
3.1.1 實驗對象
為排除干預訓練手段之外的無關變量對實驗過程的影響,選取某公安院校2019級男生166人作為實驗組,166人作為對照組,在實驗開始前對兩組受試者進行基本情況測試,保證實驗的科學性。
3.1.2 實驗設計
訓練模式: 實驗組采用利用遠程教育技術的集中訓練模式,每周由教師帶領,統(tǒng)一安排訓練; 對照組采用自發(fā)訓練模式,每周一次自行安排訓練,由教師監(jiān)督。訓練實施者: 為排除教師水平因素對實驗結果客觀性的影響,兩組學警的訓練由同一名教師負責。訓練條件和要求: 兩組學警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訓練進度、訓練持續(xù)時間、訓練硬件支持和訓練資源支持相同。訓練干預時間: 為排除無關變量對訓練效果的影響,要求兩組學警在為期16 w、2次/w的體能訓練外,不進行其他任何的體育鍛煉。測試: 由同一位教師對學警進行測試。
3.1.3 測試項目
測試項目的選擇依據《全國公安民警綜合體能練兵手冊(試行)》進行,根據實戰(zhàn)需要,選取易于操作且能夠反映學警體能素質的項目進行測試。1 000 m跑反映學警的耐力素質;引體向上反映學警的力量素質;50 m跑反映學警的速度素質;立定跳遠反映學警的爆發(fā)力素質[14]。
3.1.4 訓練方案
警察體能的遠程訓練方案,是教師在線下根據學警情況為學警制訂的訓練方案,通過使用微信群分別對兩組學警下達相關訓練任務,對實驗組學警通過騰訊會議、雨課堂等方式統(tǒng)一組織訓練,設置具體的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專門開展訓練,每周集中訓練兩次,訓練方法以能夠在家中進行的自重練習、武術操、健身操等形式開展;對照組學警不進行具體的訓練設計,僅通過微信群監(jiān)督他們自行進行鍛煉,由學警自行決定如何訓練,保持基本的訓練頻率,實驗組和對照組都保持每周2次的訓練頻率。具體訓練方案見表1。
表1 訓練方案Tab.1 Training program
3.2.1 實驗對象基本情況
為減少性別和訓練時間這兩個無關變量造成影響,實驗組和對照組均選取某公安院校2019級男生作為實驗對象,實驗組166人,對照組166人,實驗前對兩組學生在各方面的基本能力進行比較,如表2所示。
表2 實驗對象基本情況表Tab.2 Basic information of subject
3.2.2 干預前后實驗組比較結果
對實驗組進行訓練前后的體能測試成績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分析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學警的1 000 m跑、50 m跑、引體向上、立定跳遠成績相比于訓練前都呈現顯著性差異(P<0.05)。由此可知,對于實驗組所采用的集中通過遠程方式進行體能訓練是有一定效果的,學警各方面的體能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表3 實驗組干預前后測試成績比較結果Tab.3 Compare between pre and post test result of experiment group
3.2.3 干預后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結果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訓練后的體能測試成績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1 000 m跑、50 m跑、引體向上方面都呈現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成績較好,而在立定跳遠方面兩組未呈現顯著性差異,由此可知,在3個項目上實驗組訓練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
表4 干預后實驗組和對照組測試成績比較結果Tab.4 Compare between experiment and control group after training
從結果來看,實驗組在訓練前后1 000 m跑成績出現顯著性提高,平均水平提高6 s以上,說明遠程訓練所采用的方法對于耐力素質有一定的訓練效果。由于安排遠程訓練時要考慮居家的環(huán)境,會使用HIIT(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Tabata等低負重間歇循環(huán)訓練方法,對于無氧耐力水平和有氧耐力水平有著較好的訓練效果。1 000 m跑屬于混氧代謝的運動,這正好體現了間歇訓練的特點,兩種代謝方式都訓練到,對于心肺功能有充分的提高,因此居家進行遠程的訓練是可以提高基本耐力素質的。但是結合前人研究進行對比,如果長期進行跑步的有關訓練,對于中長跑的提高幅度一般比6 s要大,也說明了居家訓練方法對于耐力素質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居家訓練缺乏場地和有關器械,難以進行長距離的持續(xù)性訓練,對于耐力素質的提高作用相對有限,尤其是長距離跑動[15]。
實驗組在引體向上這一指標相對于訓練前有顯著性差異,平均每個人的次數增加了1.3次,而且相比于對照組的訓練后情況也存在顯著性差異,平均比對照組多1次。遠程訓練模式下的居家訓練是可以做到有效利用一些日常物品進行基本力量練習的,訓練方法中也包含了俯臥撐、劃船等基本的上肢力量練習,因此提高基本的上肢力量是可行的。作為引體向上而言,這是一個更偏向于力量耐力的指標,而立定跳遠則是一個反映爆發(fā)力的指標,在立定跳遠方面,實驗組在訓練前后有顯著性提高,平均增長7cm左右,但是與對照組相比,無顯著性差異。這一結果證實遠程訓練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個人的爆發(fā)力,但是提高程度有限,與自由訓練相比,效果上差異不大,這是由于遠程訓練在居家條件進行,可進行的大強度訓練較少,所采用的跳躍訓練也受到場地限制,難以使用最大縱跳等大強度跳躍訓練,因此對于爆發(fā)力素質的提高效果相對有限。在力量素質的訓練效果上,遠程訓練還是存在一定局限性,對于力量素質中的力量耐力有一定的訓練效果,但是對于最大力量和爆發(fā)力等的訓練條件是有較嚴格要求的,需要充足的配重、適宜的場地等,否則難以完成相應強度的訓練,達到一定的訓練效果,這些條件在遠程訓練的模式下還需要進一步調整[16]。
實驗組在50 m跑的測試上提高效果顯著,相比于對照組訓練后的測試成績也有顯著性差異,說明遠程訓練對于速度素質訓練效果較好。在遠程訓練的方法中,由于居家場地限制,有許多訓練會采用田徑中的原地跑跳動作進行訓練,這類訓練方法對于學警的跑跳技術會有一定的提高,在訓練過程中增強步伐的控制能力,這也為提高速度打下了基礎[17]。居家進行遠程訓練是難以做大范圍移動速度練習的,也因此在速度素質的提高上可能會出現一定的限制,如果在7.3 s左右的水平下繼續(xù)訓練,那么接下來的提高也可能是相對有限的。
遠程模式是否能夠運用到警察體能訓練實踐中,要結合遠程模式的特點和警察體能訓練的需求進行分析,警察的體能訓練有其自身的特點:其一是健康體能為先,不要求過高的體能水平,以保持健康為先;其二是場地有限,專業(yè)設備較少;其三是時間不定,不一定有大塊時間。結合遠程模式的特點來看,將這一模式應用到警察體能訓練實踐中具有可行性,警察所需要的體能以一般耐力、力量耐力、協(xié)調性為主,對于最大力量、爆發(fā)力等體能素質要求沒有那么高,而且警察時間有限制,對于警察來說,居家開展遠程訓練能夠滿足其訓練需要,符合其條件特點,可以應用于一線訓練。
1)遠程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警察的耐力、力量、速度;
2)遠程教育模式對于警察爆發(fā)力素質的提高程度有限。
1)對于沒有特殊體能需求的警種,可以根據本單位的情況開展遠程訓練,同一個地區(qū)下的不同警種可以聯(lián)合開展,由一個教官主講,節(jié)省時間和空間;
2)可以根據本地區(qū)民警的情況和體能特點,開發(fā)適應某一地區(qū)的在線體能課程,幫助民警在線開展訓練;
3)可以與警察體能方面的專家聯(lián)合,開發(fā)適用于居家訓練的小器械,配合民警輔助訓練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