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專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建黨百年愛國主義教育·
主持人語
劉建軍(07-01)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愛國主義教育方法及啟示
王慧敏(07-01)
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黨的愛國主義教育方法與啟示
孫清華,林延華(07-06)
改革開放新時期黨的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與啟示
高艷杰(07-11)
黨的十八大以來愛國主義教育的理論發(fā)展與實踐創(chuàng)新
龐桂甲(07-16)
·專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主持人語
李雅興(01-06)
抗戰(zhàn)時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爭取國際友好人士的歷史考察
范海龍(01-06)
古田會議政治建軍的改革設計及時代價值
卓愛平(02-07)
解析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三個維度
樊躍發(fā),李婕男(03-09)
紅色文化的基因傳承
李 燕(04-08)
《抗日軍人讀本》考辨
楊海亮(05-06)
晉察冀根據地《抗敵報》文藝副刊《海燕》研究
段 俊,張 倩(06-07)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學習運用《共產黨宣言》的三維論析
鄧海龍(08-07)
論太原早期黨組織的建立及其經驗(1920—1927)
郭美靜,張廣才(09-05)
毛澤東對政治協(xié)商的探索歷程、主要經驗與價值指向
李雅興,姚功武(10-11)
《先驅》對馬克思主義傳播的歷史貢獻
閆佼麗,李 月(10-19)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視閾下的“鄧恩銘精神”
苗體君(11-18)
新中國“除四害”運動社會動員的基本經驗及其當代啟示
郭榮浩(11-24)
右玉精神的思想精髓與現實啟示——兼論學習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論”
關多義,張民省(12-06)
·專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偉大建黨精神的生成邏輯、科學內涵和價值意蘊
王文江(11-06)
偉大建黨精神的時代價值
陳 馳,薛艷艷(11-13)
·專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
主持人語
孟憲平(02-1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思說行”融合創(chuàng)新的主體依賴
張文君,孟憲平(02-1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思說行”的融合創(chuàng)新之路徑選擇
孟 睿,姚建軍(02-17)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思說行”融合創(chuàng)新的基本理據
李曼莉(02-21)
·專題:新中國農業(yè)技術與農村社會研究·
主持人語
蘇澤龍(01-13)
“大鬧技術革命”的實踐路徑及其現實啟示——以20世紀50年代的昔陽縣為例
郭永平,賈保營(01-13)
技術與改造: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再研究
李凱旋(01-19)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
習近平新時代立德樹人重要論述探析
張 悅(01-01)
新時代勞動觀探析
楊麗艷,王一涵(02-01)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民族地區(qū)發(fā)展重要論述的四重考察
瞿曉琳(03-01)
習近平關于家庭建設“三個注重”的實踐意義
馮愛紅(04-01)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中的辯證法
薛秀娟,張雪勇(05-01)
以人民為中心: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價值邏輯
王 丹(06-01)
習近平幸福觀的馬克思主義人學探析
張春秀,胥甫生(08-01)
習近平政治建軍方略的新時代特色
畢彩云(09-01)
大歷史觀視域下習近平關于新發(fā)展階段重要論述的三重認知維度
王立文,崔佳杏(10-01)
習近平新時代青年成才觀的多維意蘊及其育人啟示
高軍龍(10-06)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大黨擔當精神
匡列輝(11-01)
習近平關于政治制度優(yōu)勢形成機理的論述
劉曉輝(12-01)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探討·
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三維探析
王 露(01-52)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線上線下混合式實踐教學模式探究——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為例
楊小燕(02-25)
山西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劉愛娣(02-30)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tǒng)一論析
張 翼(02-36)
高?!案耪摗闭n教材多項并列呈現內容的邏輯化與層次化重構
阮云志(03-14)
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材中三個常見誤區(qū)的再認識
陳 燕,劉光斌(03-18)
紅色經典文獻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設計研究
梁 罡(03-22)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高校思政課教學有效融合的美育路徑探賾
李 浩(04-14)
指向深度學習的高校思政課翻轉教學模式研究
姬翠梅(05-12)
新時代運用紀念活動資源提升“綱要”課教學效果的路徑探析
范海龍(06-13)
大歷史觀視野下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為例
孫念超(06-20)
紅色家書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的思考
葉爾克西·葉爾肯別克,王孝如,馬立新(06-25)
紅色醫(yī)學文化資源融入“概論”課實踐教學的探索與反思
王 麗(06-30)
社會熱點在高?!盎A”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王 紅(07-22)
基于“知情意行”的高校思政課親和力提升路徑研究
成 波(07-26)
以“青年”引領青年——“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探索
劉賀青(08-14)
關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教材修改的建議
李 剛,楊志銀(09-11)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1+2+X”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研究
王強芬(09-17)
特點·類型·誤區(qū):高校思政課敘事教學法研究
阮云志(10-24)
融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守正與創(chuàng)新
魏 偉(11-31)
大數據技術賦能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四維審視
翟紫孟,姜建成(12-11)
·哲學研究·
馬克思空間概念的雙重規(guī)定
馬君俊(01-24)
生態(tài)危機的邏輯蘊涵及解決路徑——以生態(tài)馬克思主義為視角
張雯雯,王 建(01-29)
馬克思主義自由原則的中國化探察——以馮契為例
王向陽,王曉瑩(02-42)
馬爾庫塞虛假需求理論的倫理學詮釋
范 嶸(04-19)
胡塞爾“他人”構造中的自由問題
王穎斌,劉哲斌(04-25)
綠色發(fā)展理念實現之“道”的邏輯理路
高軍龍,王玲玲(04-29)
休謨對古典奢侈觀的批判及其現代性闡釋——一種基于歷史語境轉換的視角
吳瑞升(04-34)
蘇軾“誠”的經世指向
劉 斌,張云霞(05-19)
王陽明“立圣人之志”的現象學探究
陳清春,蔣麗英(05-24)
數字經濟之正義的倫理重構
邢 暢(05-29)
論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學對責任的論證
郭諾明(07-31)
論馬克思主義對19世紀末英國社會主義的影響
張曉航,劉 健(07-37)
技術理性的概念及其生成邏輯
李曉培(09-24)
“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的馬克思主義存在論解讀
何永強,田云剛(09-31)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社會”概念探微
李 彬,劉亞蕊(10-30)
論王船山“人心”之三重“?!薄浴渡袝x》為例
馬 華,焦 茵(12-17)
論公共管理哲學的問題域
趙芳菲,趙龍龍(12-23)
·政治學研究·
后巴黎時代全球氣候治理的困境與中國應對
胡文秀,李瑞花(01-42)
新時代官僚主義趨向消亡的合理路徑選擇
馮 笑(01-47)
大數據視閾下山西統(tǒng)戰(zhàn)新型智庫建設研究
杜增華,胡靜嫻(02-48)
重大疫情防控中社會治理共同體建構的邏輯、內涵與路徑
孔 川(03-27)
律師統(tǒng)戰(zhàn)工作中思想意識引領的三重維度研究
張海燕,劉 瑩(04-41)
民主法治視域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理論依據與實踐邏輯
胡志遠,胡順宇(07-45)
人民政協(xié)參與基層治理的優(yōu)勢與路徑
趙 偉(07-53)
“互聯網+”背景下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現狀及對策分析
張利周(08-19)
網絡民族主義傳播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消極影響及其對策
葛素華(08-23)
從矛盾分析法的角度看“第一書記”制度
李 敏,孫珠琳(08-30)
社會救助政策執(zhí)行中腐敗現象的經濟學分析
劉雪明,陳釗銘(11-36)
黨的十八大以來民主政治制度話語體系的基本內核、著力點和創(chuàng)新點——基于Nvivo的文本計量與話語分析
張 潔(11-42)
中國共產黨基層協(xié)商民主效能發(fā)揮的三個環(huán)節(jié)
袁競聞(11-50)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形成發(fā)展的四維審視
謝丹丹,李 浩(12-27)
律師行業(yè)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現狀、問題與對策——以山西省律師行業(yè)為例
陳建軍,孫 莉,趙雪霞(12-33)
·法學研究·
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侵權認定研究
趙小平,齊鑫楠(01-63)
新冠疫情下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的適用研究
段 麗,郭 輝(01-70)
互聯網經濟下新業(yè)態(tài)從業(yè)者勞動權益保障的思考
郭宇燕,王 聰(02-56)
我國憲法解釋觀的原初形成及后續(xù)影響
劉 娟,高峪琴(02-61)
權利視角下民營企業(yè)法治體系的完善
王穎欣(04-47)
巡視審計意見在民事訴訟中的效果及啟示
張繼昕(04-53)
家事調解之社會協(xié)調路徑
任俊琳,唐聚澤(04-59)
民營企業(yè)家刑事風險綜合防控研究——以山西省民營企業(yè)犯罪為視角
張旭光(05-35)
數據空間證據法的法經濟學分析
褚爾康(05-43)
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原告適格研究
郭宇燕,孟 楠(08-34)
快遞員竊占郵包案的法教義學分析
周 潔,楊 琛(09-50)
鄉(xiāng)村生態(tài)環(huán)境規(guī)制路徑的優(yōu)化研究——由行政規(guī)制走向協(xié)同規(guī)制
黃紅霞,孫海東(10-36)
區(qū)塊鏈用于檢察公益訴訟線上工作的路徑研究
孫麗君,尉宇航(11-56)
試析經濟安全視角下對商業(yè)間諜的刑法規(guī)制
朱 嫄(12-38)
優(yōu)化營商背景下商業(yè)秘密舉證責任新規(guī)之適用
懷鵬飛(12-43)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法益辨析
趙明勛,朱德安(12-51)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醫(yī)藥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以山西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藥文化自信教育為例
徐 翔(02-65)
青年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路徑
李雨辰(03-56)
媒介融合視域下高校思政工作創(chuàng)新研究
陳 陽(04-77)
新時代立德樹人重要論述的三維闡釋
楊麗艷,劉逢坤(05-50)
“翻轉課堂”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現實挑戰(zhàn)與優(yōu)化策略
楊燁陽,蘇果云(05-54)
“大思政”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協(xié)同路徑研究——以山西工程技術學院德育“2+X”綜合改革為例
李淑靜(05-59)
勞動教育融入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朱翠蘭,孫秋野(07-67)
社會工程視域下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運行機制探析
張志元,蘇語晨(08-44)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辯證維度探析
李 卿,吳現波(08-50)
英雄模范人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的生動載體
黃倩倩(08-56)
紅色文化融入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培育的三重邏輯
辛 田,王 鑫(08-61)
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長征的歷史回望與時代闡述
王 晶,王麗君(08-66)
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高校意識形態(tài)安全精準化探賾
馬云天(09-77)
推薦算法視域下高校網絡意識形態(tài)建設路徑優(yōu)化
全燕黎,張 帆(10-61)
全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特征及教育引導路徑
萬 力(10-67)
社會主義愛國價值觀視域下的新時代國家認同構建
王 暉(10-72)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的多重著力點
王 丹(12-57)
·高教論壇·
“0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引導對策
馮才華(01-77)
大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生態(tài)系統(tǒng)構建與啟示
賈建鋒,楊文穎,朱 珠(03-45)
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紅十字工作的路徑構建
寇福明(03-52)
生態(tài)文明視域下大學生生態(tài)素養(yǎng)培育的價值分析與路徑選擇
李甜甜(04-66)
基層黨組織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黨性教育中的作用
楊 卓,楊胡列(04-71)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學生自殺意念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姜立君(05-63)
中國18—25周歲青年群體視力健康影響因素研究
王正棟,李秀央,李金林(05-69)
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重大疫情的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原則與路徑
段 偉(06-39)
大學生志愿服務知行合一的理論探究及現實對策
崔春夢,林雪原(06-45)
高校高水平足球運動員學習訓練滿意度調查
董英俊,郭兆霞(06-49)
PBL教學模式中問題情境的設計與實施
賈建鋒,張麗騰,張?zhí)m霞(07-63)
思政研究生專業(yè)課程“模塊驅動”實踐教學模式初探——以“思想政治教育現實問題研究”課程為例
劉麗波,遲文旭,徐亞旭(09-65)
“三全育人”理念下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協(xié)同育人實施路徑初探
董 蓓,唐克軍(09-70)
高校教師工作家庭沖突狀況與工作滿意度關系研究
王笑蓮(11-63)
·社會學研究·
分治視角下村委會與村集體經濟組織關系探究
于國萍(01-36)
從自發(fā)到自覺:社區(qū)參與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處置研究
史紅斌,史德新(07-59)
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社區(qū)矯正:價值、困境及路徑
張旭光(09-36)
算法技術嵌入社會治理的倫理探析
蔣福明,陳虹冰(09-44)
·心理學理論與實踐·
大學生感戴和生命意義感的交叉滯后分析
仝 文,馮 笑,張迎春(03-40)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學業(yè)成績的相關性——基于某農業(yè)大學1399名大學生的調查
武路廣(08-39)
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網絡教學效能感對網絡教學行為的影響研究——心理彈性的中介作用
詹 軻(10-47)
節(jié)氣文化與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路徑探析
田 甜,賈昊昱(10-55)
·經濟與管理·
基于人力資源管理視角的商業(yè)銀行操作風險影響因素分析
姚斯琴,郭玉冰(01-58)
民國時期城市新式旅店的經營策略
蔣勇軍(03-33)
后疫情時代山西會展業(yè)發(fā)展對策
張建英,高行珍(06-36)
閑置宅基地“1+X”利用模式分析——基于扎根理論和6C家族模型
胡振華,宋高慧(09-56)
創(chuàng)新驅動戰(zhàn)略視域下的科技成果轉化問題探析
王 芳(10-42)
·歷史與文化·
中醫(yī)與防疫:近代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地方應對——以山西鼠疫的防治為例
夏文華,張 政(02-71)
新時代家風建構的價值、困境及路徑探析
王占東(02-76)
明代晉商興起的政商環(huán)境與德性特質
馮 磊(03-61)
唐代“王昭君”形象的建構——以白居易的詩句為中心
張小鋼(03-67)
ESP理論視角下的西方戲劇文學育人功能探微——以《玩偶之家》為例
楊彩紅(03-76)
秦漢時期嶺南百越諸部經濟制度的演化
黎 明(05-75)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時代價值與弘揚路徑
劉 晶(06-56)
修齊治平:邱浚家風傳承與儒家理想的融合互益
程時用,吳和清,涂天熒(06-60)
老商街的現代轉型及其在城市發(fā)展中的新價值——以太原市柳巷商圈為例
黃孝東,鄒倩萍,陳玉慧(06-67)
抗戰(zhàn)時期開明紳士對根據地建設貢獻研究——以興縣為例
張 晉,杜 政(06-73)
發(fā)揚中醫(yī)人學思想智慧構建人類衛(wèi)生健康共同體
岑孝清(06-77)
近代中國高??萍计诳c科學實踐的互動研究
王 靜,閻正坤,常建峰(07-73)
崔與之赴秘書少監(jiān)期間行跡及心跡考析
柯貞金,譚新紅(08-71)
情感感受視域下王陽明“良知”思想研究
陳清春,劉科迪(08-78)
勞動與變遷:新中國農具推廣與農民生活研究——以山西省為中心
蘇澤龍,晉溶澮(10-77)
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的歷史考察及其教化功能
蘇聰聰,李俊奎(11-69)
穆旦詩歌譯介綜述
張曉玲(11-75)
承續(xù)與變奏:楚辭題材現代歌曲創(chuàng)作特色論略
角遠靜(12-63)
關于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思考
劉 戀(12-68)
引文格式標識項效用谫論
趙樹慶,李 麗,劉永勝(12-72)
征稿啟事
(03/07/08/09/11)
在線投稿敬告作者
(04/09)
學人風采
(01/02/03/04/05/06/07/08/09/10/11/12)
社科成果展示
(04/07)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21年總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