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展
摘要:報紙與群眾聯(lián)系得密切與否,與為群眾服務得到位與否密切相關,是報紙辦得好不好的關鍵。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菏澤日報》努力探索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新路徑、新辦法,推出了“百姓問政”專版,旨在開辟反映群眾呼聲的陣地,搭建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連心橋。版面自推出以來,引起良好社會反響。本文從做好百姓問政類報道的途徑、以及如何不斷改進和完善等方面,談談個人見解。
關鍵詞:問政類報道;群眾路線;百姓問政
《解放日報》在創(chuàng)辦之初,作為中共中央機關報,就明確了這樣的辦報思路:我們的報紙是黨的報紙,同時也是群眾的報紙,群眾的利益,是黨決定政策的依據;群眾的意見、群眾的行動,也是考驗我們的政策與工作的標尺。
走群眾路線,反映群眾呼聲,搭建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連心橋,《菏澤日報》于2016年推出“百姓問政”專版,筆者擔任該專版責任編輯。拿到任務,著手策劃版面,設計欄目,設置熱線,收集群眾呼聲,擴大線索來源……工作就這樣緊張有序地鋪展開來?!鞍傩諉栒睂0婷恐芸l(fā)1期,開辦5年來,據粗略統(tǒng)計,為群眾解決問題200余件、報道群眾關注的焦點問題近400件、回答群眾咨詢1000余人次,社會反響良好。同時,在地市級新聞作品評選中,“百姓問政”專版多次榮獲省級獎項。
做好“百姓問政”的實踐經驗包括站在群眾立場,設置不同功能的欄目,實現欄目稿件集約化
《投訴臺》和《追蹤》雙管齊下,讓群眾反映訴求多一扇窗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是黨報的職責所在,但是如果報道均是自上而下地宣傳,就有可能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就不能做到充分有力地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不能有效地發(fā)揮橋梁紐帶作用。走群眾路線的辦報思想,就要求黨報根據黨和群眾的需要來策劃版面。
站在群眾立場,到群眾中去,“百姓問政”版面公布了“問政熱線”,有專人負責接聽群眾來電,同時設置了《投訴臺》《追蹤》等欄目。《投訴臺》接收群眾投訴,安排記者實地采訪調查,客觀報道問題,對相關負責部門形成輿論壓力,從而督促問題合理解決。之后,記者跟進采訪,在《追蹤》欄目中及時反饋解決情況。
群眾利益無小事,“問政熱線”不放過群眾反映的任何一件大事小情。2019年,一家醫(yī)院的工作人員電話反映,他們醫(yī)院附近有好幾處電線桿嚴重斷裂傾斜,電纜線盤結低垂,醫(yī)院每天有大量的患者來看病,病患穿梭其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院方也多次聯(lián)系相關部門,可是好幾個月過去了,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百姓問政”在《投訴臺》欄目以“倒伏的電線桿為何遲遲得不到修復”為題,文字配發(fā)圖片,向有關部門發(fā)出呼吁,并安排記者主動聯(lián)系、跟蹤報道。
此事件一經報道,倒伏電線桿相關的四部門行動了起來,他們之間理順關系,協(xié)調溝通,各負其責,一個月后,倒伏電線桿得到修復,重新“站”了起來。安全隱患徹底消除,醫(yī)院周圍交通恢復正常,投訴群眾非常滿意。
這樣一件為群眾辦實事的新聞經報道后,引發(fā)了連鎖反應:市城管、供電公司以及通信公司聯(lián)合行動,針對城區(qū)電線桿斷裂失修、電纜線散亂架空,進行全面排查,并集中清理維護,城市更顯文明。
“這個村自來水供應難”“污水排到趙王河引市民擔憂”“樓頂落石太危險”“信號燈、照明燈啥時候能安上”“此處污水外溢 臭味刺鼻”……《投訴臺》報道的諸多問題,無不是關乎群眾切身利益而又遲遲得不到解決的問題?!锻对V臺》和《追蹤》讓群眾反映訴求多了一扇窗戶。
《聚焦》回應群眾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根據黨和群眾的需要安排版面,從事社會服務
該版面設置了《聚焦》欄目,筆者在每期版面的重要位置,都組織至少一組重點報道,主要是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做的重點工作,這也是群眾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2019年,為改善城區(qū)交通環(huán)境,我市多條道路的提升改造工程齊頭并進,群眾非常關注,紛紛來電詢問:“啥時候能修好?修好了能通到哪里……”“讓百姓出行更便利——記者探訪我市城建重點項目施工現場”“這個小區(qū)出行有點難——記者探訪菏澤城區(qū)句陽路一帶工程施工情況”“華英路南延至五屯路正在加緊施工”等等,這些報道既回答了群眾疑問,又營造了全面支持城市建設的輿論環(huán)境,是站在群眾的立場來安排版面的具體體現,也是站在群眾的立場來宣傳政府工作的具體體現。
與《聚焦》稍有不同,《民生直通車》欄目更側向關注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和柴米油鹽?!熬用窦袇^(qū)能否增加瓜果銷售點?交警:瓜農可辦理進城通行證;城管:城市管理只會越來越規(guī)范”。當時正值夏季,我市又在集中治理交通環(huán)境,城區(qū)限行違規(guī)電動三輪車,駕駛違規(guī)電三輪的瓜農進城受到限制。市民想買到實惠的水果,瓜農要多賣水果,群眾都提出各自的訴求。問題反映過來,記者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群眾呼聲,同時了解政策,指導群眾行為,打開了群眾心結。
《求真證偽》以正視聽,還群眾真相;《給您問了》收錄問題,為群眾解惑
如今自媒體盛行,假信息混淆視聽,這就需要主流媒體媒體權威發(fā)聲,還群眾真相?;谶@樣的背景和目的,版面開設了《求真證偽》欄目。
例如:“燃氣公司人員上門安檢收費?昆侖燃氣公司:上門安檢不會收取任何費用”“駕考花錢就能‘包過’?市車管所提醒:切勿相信不法分子虛假宣傳”“市區(qū)公交站亭出現掃碼抽獎。市公交公司:不要見‘碼’就掃”。這些都做到了以正視聽,還群眾真相 ,避免群眾被虛假信息迷惑?!鞍傩諉栒背TO欄目《給您問了》,為群眾答疑解惑,“如何辦理生育二孩免費登記?”“低保戶的低保金為何不一樣?”“申請電表分戶如何辦理?”……記者多方收錄群眾的咨詢,從相關部門采訪了解相關政策,分期在《給您問了》專欄回答,為群眾解讀。
一言蔽之,根據群眾需要來設置不同欄目,承載不同功能。這些欄目是一個版面的“骨架”,撐起了版面的“血肉靈魂”,讓問政報道有章可循,也讓問政版面在走好群眾路線的實踐中發(fā)揮了引導作用。
百姓問政類編采人員應具備怎樣的能力和素養(yǎng)
“內容為王”是媒體賴以生存的“生命線”,精品內容從來不會缺失讀者。作為地市級黨報、主流媒體,我們更要堅持“內容為王”的辦報理念。開設“百姓問政”專版的初衷就是搭建黨和群眾的連心橋,打開更多為群眾辦實事的窗口,而不是做表面文章、面子工程。秉承這樣的初心,寫出“一問到底”的問政稿件,真正解決百姓的急難愁盼,推動社會進步,就要求記者在實戰(zhàn)中不斷增強“四力”:腳力、眼力、腦力、筆力。
邁開雙腿,走向群眾,深入基層,實地采訪,這是對百姓問政記者最基本的要求。以往那種打個電話、發(fā)個郵件、拿個材料、抄個數字,不走路不跑腿,坐在辦公室的采訪方式是不再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需求。以投訴臺欄目的“這個村自來水供應難”報道為例。接到村民的熱線電話時,已經接近下班時間,記者在跟編輯溝通選題后,第一時間扛起相機自駕車趕去現場。事實證明,記者去的時間恰到好處,村民著手準備晚飯,紛紛蹬著人力三輪車四處拉水。記者緊跟村民來到汲水點,一邊了解情況,一邊拍下了村民排隊打水的場景。在之后的追蹤報道中,記者多方聯(lián)系了有關部門,協(xié)調溝通,很快解決了村民吃水難的問題。承載該稿件的版面在參評省地市報新聞獎評選中,也因此獲一等獎。
眼中有大局,心中有百姓,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問政記者除了有好的腳力,還要有好眼力。夏季的田野上,農民用機井抗旱,可地頭上五顏六色的電線引起了記者注意。國家投資了大量農田機井,但很多機井卻不通電,村民扯幾百米、上千米的電線到地里,既費力又不安全。國家連年加大農業(yè)基礎設施投入,但是卻由于施工單位和電力部門缺乏協(xié)調,致使部分機井成了擺設。記者以“機井沒電、農民心寒”問題進行了報道,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重視,對全市機井進行了排查,加速了問題的解決。
問政記者要增強“腦力”,不斷學習、熟悉政策,培養(yǎng)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練就撥云見日、吞云吐霧的功夫?!鞍傩諉栒辈豢杀苊饷鎸γ舾袉栴},一名有知識儲備、精通政策的記者,能夠找準問的癥結, 一問到底,促進問題解決?;疖囌臼浅鞘械奈拿鞔翱冢墒乔靶┠昊疖囌緩V場上黃牛黨、拉客現象、出租車拒載現象十分普遍,這些問題雖然經常見諸報端,但一直得不到解決。經過精心策劃,“百姓問政”欄目策劃了一期重磅版面,全方位多方面對火車站亂象進行了立體式呈現,不僅說現象,還逐一分析問題根源。這套組合拳產生了效果,引起了領導的重視,交通、城管、公安等部門協(xié)同配合,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一亂象,提升了城市形象。
公共廣場原本發(fā)揮著娛樂休閑的功能,卻被圈占起來,設置門禁收費停車;在城區(qū)趙王河,暗流涌動,河面飄浮著不少死魚,生活污水直接排進了景觀河……這些問題,都沒有逃過記者不放過 “蛛絲馬跡”的眼力。多跑、多看、多想才能積累豐富的采訪素材,才能寫出生動詳實的報道。問政報道鮮活有力,考驗的是記者的 “筆力”,百姓問政版面的稿件要求記者貼近群眾感受,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寫出群眾的心聲,力求準確、形象、客觀、一針見血,力避空話、套話、含糊其辭?!暗缆诽嵘脑焓裁磿r候完工”“黑臭水體如何根治”“放學造成交通擁堵怎么辦”……帶著群眾的問題,我們打造了一個個鮮活的版面?!鞍傩諉栒睂0嬖诿恐馨婷嬖u比中,屢屢獲好評:服務性強、貼切性強——這也是黨報重要的職責所在。
百姓問政類報道目前存在的不足和瓶頸
經過5年多的實踐,《菏澤日報》百姓問政類報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也存在不足和遺憾,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從版面內容來說,報道現象的稿件多,分析問題的稿件少;單打獨斗的稿件多,組合拳打得少;記者采訪單干的多,相互配合搞策劃的少;報道新問題的多,老問題回頭看的少。
其次,從受眾來說,黨報發(fā)行對象多為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真正的基層群眾讀者越來越少,在征集線索方面,不夠全面,不夠典型,缺乏對線索的分析整合。
再次,從記者團隊隊伍力量來說,問政類報道的記者隊伍在慢慢萎縮。此類報道,尤其是深度報道,采訪費時費力,寫稿又有難度,記者對此類報道存在畏難情緒。
另外,從報道形式來說,只局限在報紙版面,在當今紙媒日漸式微的形式下,無論是線索信息來源,還是影響力度,均不夠。
如何進一步做好“百姓問政”廣度和深度報道:與新媒體聯(lián)動,分部門、分主題、分類別向群眾征集線索,找準典型個案,以點帶面展開報道,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
問政類新聞報道應該是輿論監(jiān)督和正面報道的統(tǒng)一體,我們只有主動面對并正確引導輿論,才能消除群眾疑慮和干群隔閡。筆者認為,做好此類報道,應從以下方面改進。
對各個政府部門排序問政,每周問政一個部門
排序問政,問政到哪個部門,就通過日報版面、日報新媒體等途徑,將屬于這個部門的業(yè)務范圍發(fā)布出去,同時向群眾征集線索,確??陀^全面,最后由問政部室主任篩選線索,選出2-3件典型事件,以點帶面展開報道。成稿登報后,在新媒體中心直播間與政府部門座談對接,聽取部門負責人意見反饋,并在新媒體平臺發(fā)布直播節(jié)目。
從記者方面來說,應建立相對固定的記者隊伍,每組負責不同的行業(yè)領域,術業(yè)有專攻,只有對對口領域的政策有更專業(yè)的了解,才能保證抓到問題的關鍵,選準報道角度。從版面編輯來說,也應該相對固定,編輯搞好與記者的互動對接,分管領導、編輯、記者均參與策劃報道,隨時溝通稿件細節(jié)問題,實現采編一體化。
要有“問題回頭看”,做好“追蹤”報道
做好問政類報道,必須要有“追蹤”,不可虎頭蛇尾。筆者認為,一周一期問政,一期問政一個部門,一個月問政4個部門,之后組織“部門聯(lián)合回頭看”,對落實情況進行回訪調查,辦理好的,正面宣傳,辦理有困難的,要客觀報道,收錄“疑難問題庫”,繼續(xù)做好后期追蹤,不僅要走進群眾的門檻解其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走進群眾的心坎解其長遠之需。
用好新媒體平臺,積極搭建問政新方式,實現優(yōu)勢互補,相互賦能
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在媒體融合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黨報紙質版面應該與新媒體聯(lián)動,積極搭建“問政”新方式。如今地市級黨報都發(fā)展新媒體,借新媒體傳播廣泛的優(yōu)勢,可與新媒體同步問政,用短視頻、直播等方式擴大問政影響力。比如說,可以在新媒體平臺,推出優(yōu)秀的主播,開辟“專人問政”專欄,推行主播負責制,讓主播創(chuàng)造“問政品牌”,在喚起受眾共鳴的同時,讓人有立即分享出去的情感,增加貼合度,從而增加關注量。只有形成報道的良性互動,“問政”才能走得更穩(wěn)更遠。
總之,作為地市級黨報,走群眾路線,做好百姓問政類宣傳報道,就要做到政治信念堅定,發(fā)揚敬業(yè)精神,真正撲下身子,與群眾感同身受,用心策劃,投入執(zhí)著,讓腳下有泥土,讓筆下有溫度,讓版面有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