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民國時期民眾茶園的公共閱讀空間建構

      2021-02-21 08:42:01柏玉
      今傳媒 2021年2期

      柏玉

      摘?要:民國時期,民眾茶園作為民眾活動的中心場所普遍存在于城市和鄉(xiāng)村,政府在其中推行民眾教育和引導民眾閱讀,著力將其建構成 “公共閱讀空間”。本文以空間社會學中列斐伏爾提出的“空間實踐、空間的表征、表征性空間”的視角來審視民眾茶園,民眾茶園由政府主導建立,圍繞民眾閱讀需求進行建設,通過實踐活動改造其物質空間。同時,在民眾茶園物質空間的生產過程中,通過制定茶園規(guī)章制度、閱讀制度以及開展諸多閱讀推廣活動生產出了民眾茶園的“公共閱讀空間”的象征意義。

      關鍵詞:民眾茶園;民眾教育;公共閱讀空間

      中圖分類號:G2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21)02-0150-03

      一、從茶園到民眾茶園

      民國時期,政府尤其注重提高民眾智識,利用民眾聚集的公共空間施行民眾教育,成為了當時提高民眾智識的重要途徑。茶園普遍存在于城市和鄉(xiāng)村,是民眾進行休閑娛樂的中心場所:“都市不必說了,一個很小很小的村集,也會有一兩個小茶館;而且無論哪里,總是“滿坑滿谷”的擠了許多茶客”[1]。然而當時民眾普遍智識淺薄,茶園中以知識水平較低的基層民眾為主,吸煙賭博等不良習俗不利于民眾教育的施行。政府在此背景下建造新的民眾茶園或者將現存的茶園改造為民眾茶園,意在使民眾茶園承擔起民眾教育的任務,實現茶園到民眾茶園的轉變。

      開辦民眾茶園的目的在于利用民眾憩息機會,實施社會教育,以提倡高尚娛樂、改良民眾習慣及增進民眾智識。民眾茶園分為自辦茶園和特約茶園,自辦茶園由民教機關直接辦理,通常便于指揮且設備優(yōu)良;而特約茶園是由民教機關根據現存的茶園改造而來,節(jié)省資金的同時還能使原本舊茶園的設備、風氣等方面得到改善。1931年,無錫縣設立了6所民眾茶園,分別為秦巷、堰橋、禮社、周新鎮(zhèn)、南方泉、下莊[2]。1933年,云南省將民眾茶園設置于民眾館內,暫設于奎星樓的一二層[3]。根據《中華教育界》的調查結果顯示,1935年時全國的民眾茶園已經頗具規(guī)模,達到了2 137所,其中四川有1 386所[4],是當時全國民眾茶園數量最多的省份。

      二、民眾茶園中的公共閱讀空間實踐

      在空間理論視閾下,空間實踐是人們對空間的利用、控制和創(chuàng)造[5]。政府通過對布局和設施等具體物質空間的改造,從空間實踐維度將民眾茶園建構成公共閱讀空間。

      (一)房屋修繕與空間重新布局

      民眾茶園通常從早晨開放至晚上,長時間的對外開放意味著基礎設施必須能夠基本滿足茶客的需求。除了新建的民眾茶園外,舊有的茶園設施通常比較破舊,要改造成為適合民眾閱讀的空間,從房屋內外部修繕到布局都需要妥當的安排。在修繕民眾茶園時,有的茶園只需要進行局部修繕,而有的茶園必須進行翻修才能夠重新使用。如徐州民眾教育館在籌備一所民眾茶園時對該茶園進行了翻修,在修繕過程中,作了如下記載:“修理 a.門柱——門板用假漆色,柱及上楣用藍色,并于上楣及兩柱制白色標語;b.墻壁——墻壁用灰泥修垔,并于門左短墻上制白底藍字標語……”[6]由此可見,在對民眾茶園的修繕中,從門柱的顏色、墻壁的材質到墻壁上的內容都作了嚴格的要求。

      為促進民眾閱讀,除了修繕房屋之外,民眾茶園內部的布局也進行了相應的改變,其中較為突出的變化在于劃分專門的屋舍作為民眾閱讀的空間。如湯山農民教育館將茶園的空間作了新的分配,使得茶園有更多的空間便于民眾進行閱讀和學習,“該茶園共有瓦房四間,除一間專作閱書報室及娛樂室外,其余三間一間作為灶房,二間為講演處及飲茶室之用……”[7]

      (二)內部設施圍繞民眾閱讀需求展開建設?政府圍繞民眾的閱讀需求對民眾茶園的內部設施展開建設,除了桌椅、板凳、茶壺、毛巾等物件外,與閱讀有關的報架、書架、報夾、黑板、標語牌等往往成為必備物品。

      幾乎每一所民眾茶園都必須設置報架、書架和報夾以放置報紙和書籍,供茶園管理者和民眾對報紙進行拿取和歸還。如鄞縣第七區(qū)鄉(xiāng)鎮(zhèn)公所設立民眾茶園時,為培養(yǎng)鄉(xiāng)民應有的常識,該民眾茶園準備了兩個書架和兩個報架以放置10種通俗圖書以及若干份報紙。在放置報紙之前,一些民眾茶園會將報上比較重要的和切于民眾生活的消息用紅筆圈出,以方便民眾閱讀[8]。

      除了與書報直接相關的器材外,黑板、標語牌也是民眾茶園中必不可少的設施。黑板在民眾茶園中是指導民眾識字的重要工具,通常民眾茶園會設專人指導民眾識字,利用黑板進行教學,尤其是在教育機關如學校主辦的特約茶園中,老師和學生還會擔負起教育民眾讀書識字的任務。標語牌一般懸掛于民眾茶園的內墻和外墻,牌上寫著與閱讀相關的標語,通常簡短而通俗,閱讀起來朗朗上口。許多標語都有著積極向上的教育意義,積極發(fā)動民眾進行閱讀,如 “報要天天看,看了可以知道天下國家的事;書是知識的寶庫,開卷就有益處”[9]。將閱讀與“寶庫”“益處”等詞聯系在一起,試圖通過簡短的標語將閱讀的觀念植根于民眾心中。

      三、民眾茶園的公共閱讀空間表征

      空間社會學視閾下,空間的表征是使空間實踐得以理解和言說的符號、代碼、術語和知識,其通常借助文本、藍圖等進行指涉和表達,在民眾茶園中體現為規(guī)章制度與閱讀推廣活動對民眾茶園“公共閱讀空間”象征意義的建構;表征性空間是為了達成某種象征性目的而通過符號、意向來使用的空間,在民眾茶園中體現為民眾按照閱讀意向在其中進行閱讀和參與閱讀活動[5]。民國時期,政府試圖制定與閱讀相關的茶園規(guī)章制度和在園中設立巡回文庫、進行時事報告和演講等一系列閱讀推廣活動,營造閱讀氛圍,增加民眾平等閱讀的機會,使民眾茶園在空間表征層面具有“公共閱讀空間”的象征意義,民眾按照規(guī)章進行閱讀和參與閱讀活動體現了其將民眾茶園作為閱讀空間進行使用。

      (一)制定與閱讀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

      改良后的民眾茶園十分注重園內的清潔衛(wèi)生和安靜氛圍,民眾茶園的規(guī)約中常把“勿高聲喧嘩、勿高聲談話”作為民眾茶園規(guī)約的第一條,泗塘民眾茶園專門就民眾喧嘩的問題作了更為細化的規(guī)定:“閱書時不得高聲朗誦以妨礙他人、有多人閱書時請勿作有聲的娛樂、在說書或演講時請勿喧嘩及作有聲的娛樂”[10]。同時,清潔衛(wèi)生也是民眾入園后必須注意的問題,如鄞縣第七區(qū)鄉(xiāng)鎮(zhèn)公所設立的民眾茶園要求民眾入園后不吸紙煙、力戒無益游戲、免除惡言惡語,以及注意公共衛(wèi)生。

      民眾茶園閱讀的民眾人數眾多,在上海崇安寺民眾茶園中每天有80余人前來閱讀書報。根據湖北省立實驗民眾教育館在1934年公示的十月份各特約茶園活動事項分類統(tǒng)計表顯示,在這一月份中,湖北省第三特約茶園閱書報人數最多,閱書人數達到了979人,閱報人數有458人[11]。為了方便管理,民眾茶園還制定了專門的閱讀制度,以此來進一步規(guī)范民眾的閱讀行為,從閱讀時間、借閱登記、借閱規(guī)則、閱讀費用等方面作了詳細的規(guī)定。一般來說,借閱時間與茶園的開放時間相同,如泗塘民眾茶園的書報閱覽時間從上午六點一直持續(xù)到晚上九點。園內通常會設置專門的書報借閱登記簿,民眾在借閱和歸還書報時必須進行登記[12]。在民眾茶園中閱讀書報,除了收取一定的茶水費外不需付另外的費用,從而降低了閱讀的條件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民眾平等的閱讀機會。

      (二)開展閱讀推廣活動

      民眾茶園通過在園內設立巡回文庫、開展時事報告和演講等閱讀推廣活動,試圖為民眾提供更多的閱讀資源,提供與民眾相關的常識和信息,吸引民眾參與閱讀活動,使得民眾能夠沉浸在茶園的閱讀氛圍中,從而達到教育民眾的目的。

      巡回文庫是民眾茶園內開展的 “書籍到民間”去的活動,巡回文庫書籍數量多、種類全,以“巡回”的形式每月或者每半月更換一次書籍,試圖滿足不同地區(qū)民眾閱讀的需求。在民國時期,圖書館數量不多且交通不便等原因,使得一個圖書館所能服務的范圍有限,而民眾茶園將巡回文庫設立在茶園內,降低了閱讀門檻,拓寬了閱讀地域,為民眾創(chuàng)造了平等的閱讀機會。

      此外,時事報告和演講是民眾茶園重要的民眾教育活動。由于當時大多數民眾都是目不識丁的文盲,閱讀書報存在困難,時事報告和演講成為了民眾進行閱讀的有效方式。據《江西教育記載》,江西的一個民眾茶園把每星期一、三、五的下午七點至八點設為時事報告時間,其報告的材料多來自報章、雜志和個人見聞等。安徽省第二民眾教育館的一所民眾茶園每周日舉行時事報告,主要分析國內外及本省一周內所發(fā)生的重要事件[13]。演講材料一般為農事常識、日常生活常識、衛(wèi)生常識等。為了激發(fā)民眾對演講的興趣,減少長時間聽講的疲倦,有的民眾茶園規(guī)定演講者的演講時間一般在5分鐘至25分鐘之內,并且要求演講者要“注意到切于實際,短小精悍,力除高聲論調,和浮泛之詞” [14]。在江西一所茶園講《三國演義》時,除了平時常到茶館中的男性,農村婦女也被吸引到茶園去,在園中實習的學生不禁感嘆“今天是本園開始說書的一天,參加的人,更加踴躍,尤其是農家婦女,確是,熱鬧得很![15]”

      四、結?語

      民國時期民眾茶園通過物質空間的改造,從房屋修繕、空間重新布局到內部設施的建設都圍繞著民眾閱讀需求展開,著力在空間實踐的層面上把民眾茶園打造成具有專門閱讀空間和適宜環(huán)境的場所。而制定與閱讀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開展巡回文庫、時事報告和演講等一系列閱讀推廣活動使得民眾茶園的“公共閱讀”屬性凸顯,生產出了“公共閱讀空間”的象征意義。當下我國正在推廣全民閱讀、書香社會的建設,政府設立獨立書店、社區(qū)書屋等便民閱讀點,以培養(yǎng)民眾的閱讀興趣。實際上,相似的閱讀實踐在民國時期已經產生,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程度開展,民眾茶園與現在的社區(qū)書屋相似,為周圍的居民提供閱讀資源,降低閱讀門檻,創(chuàng)造了平等的閱讀機會。因此,研究民眾茶園“公共閱讀”的空間實踐和空間表征,對當下提倡全民閱讀,營造書香社會有著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郁瘦梅.兩年來的崇安寺民眾茶園——南門實驗民眾教育館報告之一[J].教育與民眾,1932,3(9):1967-1973.

      [2]無錫縣教育局.無錫縣私立民眾茶園概況統(tǒng)計表(十九年度第二學期)[J].無錫教育周刊,1931(155):110.

      [3]云南省立昆華民眾教育館.法規(guī):云南省立昆華民眾教育館招商承辦民眾茶園規(guī)約[J].民眾生活,1933(48):33.

      [4]汪濤.全國社教事業(yè)的統(tǒng)計[J].中華教育界,1935,22(10):92.

      [5]葉涯劍.空間重構的社會學解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6]江蘇省立徐州民眾教育館.本館籌備進行概況[J].江蘇省立徐州民眾教育館周年紀念特刊,1933(1):26.

      [7]南京民眾教育館.民教通訊:湯山農民教育館近訊[J].民眾教育周報,1932(31):8.

      [8]陳國鈞.民眾茶園在教育上的意義(附表)[J].鄂東民眾,1935,1(3):10-15.

      [9]山東省立民眾教育館.半年來的民眾茶園[J].山東民眾教育月刊,1932,3(8):226-231.

      [10]泗塘民眾茶園.泗塘民眾茶園大事記[J].勞大周刊,1929,2(30):9-10.

      [11]王醒民.本館整理特約民眾茶園經過(附表)[J].現代民眾,1934,1(4):23-29.

      [12]吳興縣立民眾教育館.特約民眾茶園籌設經過(附表)[J].浙江教育行政周刊,1932,3(44):1-6.

      [13]安徽省立第二民眾教育館.本館工作短訊:民眾茶園時事報告[J].新民,1935,1(3):85-86.

      [14]金典章.研究與實驗:中心民眾茶園的試辦[J].民眾教育月刊,1933,1(6):28-37.

      [15]曹照璧.青年界:民眾茶園實習記[J].江西教育,1936(17):148-151.

      [責任編輯:楊楚珺]

      托克托县| 馆陶县| 类乌齐县| 泽库县| 丰原市| 青阳县| 怀远县| 桐乡市| 平果县| 西贡区| 海林市| 新建县| 威信县| 定西市| 河北区| 多伦县| 澄江县| 托里县| 紫阳县| 韩城市| 垫江县| 兴义市| 长顺县| 德阳市| 诸城市| 塔河县| 黎城县| 长海县| 柳林县| 岗巴县| 凭祥市| 英山县| 新津县| 安西县| 湘潭市| 遂川县| 湟中县| 固始县| 肥西县| 长汀县| 红原县|